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模拟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第1-14课。
5.难度系数:0.75。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时期,曾有英国侵略者记述:“当我们上岸追赶那些鞑靼人(欧洲人对清朝人的贬称)时,我们看到稻田里的农民是在用一种观望的眼神看着眼前的景象,似乎这场战争与他们无关。”这说明,当时
A.中国人缺乏抵抗精神 B.民众的国家与民族意识淡薄
C.清朝的统治不得人心 D.民众态度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2.清道光十六年(1838年),少卿许乃济针对鸦片问题上书道光帝,建议“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听任民间吸食……内地得随处种植”。道光帝令各地对其进行讨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等对此连连叫好,广东等地官员对此激烈反对和抨击。据此可知当时
A.个别清朝官员已被英国收买 B.道光皇帝有意放弃禁烟政策
C.战争失败使清政府自甘堕落 D.林则徐面临的局势复杂艰难
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协议关税是方便省事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5%,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的外交成功。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A.清政府尚缺乏国家主权意识 B.道光时清政府外交成就颇丰
C.清政府更重视现实国家利益 D.协议关税比自主关税更合理
4.下面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下面两种观点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鸦片战争……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
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
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
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前者的解释相对合理
D.两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
5.“《天朝田亩制度》不仅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纲领、旗帜鲜明地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而且也是太平天国力图创建地上天国的总纲领和建设新世界的蓝图。”据此可知,《天朝田亩制度》
A.有空想主义色彩 B.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结晶
C.提出向西方学习 D.有利于巩固太平天国统治
6.商务印书馆1906年版历史教科书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而1933年版教科书则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上述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表述反映了
A.时空观念应该跟随民族立场 B.史学研究必须揭露历史真相
C.时局变化能够影响历史评价 D.社会性质可以决定史观变化
7.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中写道:“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所颁政令,颇多破除迷信,提倡人权,改正风俗之处。”该书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深受革命运动的影响 B.体现近代中国发展要求
C.具有先进思想的指导 D.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纲领
8.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成立之初,就加入与美资旗昌洋行和英资太古洋行的激烈竞争之中。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了旗昌轮船公司的所有产业,包括船只、码头和位于上海外滩9号的办公大楼,成为规模最大的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入侵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D.使中国完全走上了自强和求富的道路
9.曾国藩曾命中国工程师“自绘图兴工”“潜心研究,造器制机,一切事宜,皆由手造,不假外人”,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与当时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往复式蒸汽机相差无几。这表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
A.推进海防建设 B.发展军事工业
C.促进中国科技 D.维护清廷统治
10.历史学家蒋廷黻曾说:“他们(洋务派)觉得中国政治制度及立国精神是至善至美,无须学西洋的,事实上他们的建设事业遭到了旧制度和旧精神的阻碍。”这段话旨在表达
A.洋务运动未能富国强兵 B.洋务派缺乏科学精神
C.洋务运动改变旧制度 D.洋务派自身的局限性
11.中法战争爆发前,驻法公使曾纪泽指出,“法越之事,虽强邻蓄意已久,然实由吾华示弱太甚酝酿而成”,一旦法国得手,“各国之乘诞于他处者势将接踵而起”。当时,这一认识
A.表现了清军的好战精神 B.分析了屈辱外交的危害
C.描述了法国的侵华方案 D.批评了军队的怯战行为
12.以下为《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款数额与中日两国政府年财政收入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
题12图
A.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 B.中日财政收入从此持平
C.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D.日本开始推行对外扩张
13.轨距指铁路轨道两条钢轨顶部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是铁路工程技术标准之一。题13表呈现的是晚清时期部分重要铁路的相关信息。造成当时中国铁路轨距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修筑时间 线路 铁路轨距(米)
1898-1903 中东铁路 1.520(俄制)
1899-1904 胶济铁路(青岛一济南) 1.435(德制)
1904-1910 滇越铁路(昆明-河口) 1.000(法制)
题13表
A.铁路建设困难程度不同 B.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C.南北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D.民族资本主义分布不均
14.甲午剧痛使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对洋务派所标榜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促使他们从制度变革上探索拯救民族的另一条出路。他们探索的出路是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5.赫德于1898年在《致马士函》中说:“他们(康有为和他的伙伴)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由此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严重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B.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局限性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D.仅仅依靠没实权的光绪皇帝
16.表格是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情况(单位:本)。其数据变化说明
时间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 年前 1 4 1 2 3 11 —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375
题16图
A.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 B.戊戌变法取得重要成果
C.国人对日本一无所知 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需要
17.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材料体现出清末
A.中央权力式微与地方权力扩大 B.地方割据势力兴起
C.帝国主义策动中国分裂 D.洋务派与帝国主义势力勾结
18.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命令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为目的。 .....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 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 总司令蒋翊武
题18图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19.辛亥革命使“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或模糊的指称到正式被赋予明确政治含义,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这表明,辛亥革命
A.提高了国人的国家认同感 B.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C.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D.结束了清朝封建统治
20.下面漫画发表于1912年上海《民权画报》。由漫画可知,作者
A.赞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强烈反对北洋军阀复辟称帝
C.极力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D.反思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漫画文字为“北京人物之今昔观(真耶)”
21.列强在袁世凯身上看到了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新”政权,依靠他来收拾革命造成的危险形势,甚至为此在必要时可以完全抛开清政府那匹老马。因此,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过程很顺利。这说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A.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B.源于革命形势不稳定
C.依靠北洋新军的实力 D.源于资产阶级的妥协
2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根据下列时空坐标所示的历史场景判断,与之相符的主题是
题22图
A.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进程 B.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3.1919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
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 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24.下图为 1919 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当时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题24图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民众觉醒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C.团结工农是革命当务之急 D.新文化传播须与劳工运动结合
25.参加巴黎和会之初,北洋政府“原拟全约签字”;5月20日,北洋政府接受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6月26日,北洋政府被迫电令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 B.北洋政府外交取得了巨大胜利
C.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 D.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
26.下表是五四运动大事(部分)记。据此表可知
时间 大事(部分)
5月6日 上海商业工团联合会致电北京大总统、国务院、教育部,支持学生运动
5月9日 为国耻纪念日,上海洋货业、糖业、五金业等停业一天
5月25日 南京下关码头工人拒卸日货;江苏沛县商会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6月6日 上海华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求新厂、浦东各厂工人罢工;南京、宁波罢市
A.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B.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工商界的支持
D.中国工人阶级的参加促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7.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党的纲领不断完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自身的力量相对弱小 B.认清了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C.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武装头脑 D.从幼稚阶段逐步走向成熟
28.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29.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毛泽东认为:从辛亥
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会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30.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对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表文告指出:“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A.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打击封建军阀的紧迫性
C.实行政治变革的可能性 D.发起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有学者说,曾一度梦幻般的中国在19世纪中期被无情地蒙上了肮脏、落后的阴影,中华民族一直在屈辱中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步履蹒跚]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而英国人却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做了周密的准备。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
[屈辱深重]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1861年4月,英国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当时的女王而命名为维多利亚港,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
[探索艰辛]
材料三 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中国大片江山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造成近代前夜中英双方在经济上差距的原因。(4分)
(2)简述英国占领“维多利亚港”的历程,并从社会性质角度说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4分)
(3)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以其独特的武装斗争方式进行救国道路探索。请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4分)
3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一部分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吏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核心利益。
——摘编自赵博宇、孙琰《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二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上海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和清王朝的腐朽落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与种种救亡图存的探索相结合,透过那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的独特历史细节,描绘出一幅苦难中不屈、黑暗中寻路、危难中图强的历史画卷。
——摘编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由上至下的改良”指的是什么事件 从材料一中你还能提炼出哪些有效信息 (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维新人士宣传变法思想的方式。(3分)
(3)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旋律。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3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及宣传以及“与劳工为伍”的实践,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而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党月慧《从五四运动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二
题33-1表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 ——摘编自熊月之等《历史记忆: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作品简介:采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李达等代表正准备登船。他们身后是汹涌不安的湖面,远处东方的曙光在蔽日的乌云中透出缕缕阳光,历史情节与历史人物生动浮现。 题33-2图现代油画 作品《启航》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进知识分子“与劳工为伍”的原因,并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结合中共一大的召开,说说画作中的乌云、阳光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3)材料三中通过“第一个党纲”的大会是什么 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4分)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模拟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B B C B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C B D A A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D B D C B A A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答案】(1)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成为头号工业强国。(2分)中国仍然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2分)
(2)历程: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半岛,从而控制海港。(2分)从社会性质角度: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步滑落到文明的底部。(2分)
(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2分)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2分)
32.【答案】(1)洋务运动。(1分)信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地主阶级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等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2)戊戌变法(维新变法)(1分)。组织学会;创办报刊。(2分)
(3)[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2分)
论述:1840 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掀起如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意志。(4分)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西方的侵略,中国人民一直在英勇反抗,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它们灭亡中国的图谋。(2分)
[答案示例二]观点: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过程。(2分)
论述: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中国社会各阶层也在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其中,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但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民主政治思想,但受到顽固派的镇压,变法最终失败。(4分)
结论:中国近代化探索中,从洋务运动的学技术到戊戌变法的学制度,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道路仍任重道远。(2分)
33.【答案】(1)原因: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展现了伟大的力量。(2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分)
(2)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者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上海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任答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象征意义:画面中,压顶的乌云意味着山雨欲来,也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远处东方的曙光与游船上的代表们融为一体,暗喻了革命曙光的显现。(意思接近即可,每点1分,共2分)
(3)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一大)。(1分)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1分)
(4)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诸多救国方案都行不通之后的历史选择,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言之有理即可,4分)
试卷第2页,共17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