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考点五: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答案)

考点五: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
1.[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隋炀帝认为洛阳地处中原,河运便利,可以解决粮食、物资供应的困难,且其地理位置适中,可以照顾全局。隋炀帝遂于605年下诏营建东都洛阳,其主要目的是( )
A.炫耀王朝国力 B.巩固政治统治 C.推动交通发展 D.减轻民众负担
2.[2022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开元时期的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仅长安就有留居的“胡人”4000—5000家,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材料可以印证( )
A.隋朝经济繁荣 B.唐朝社会开放 C.宋代经济重心南移 D.明清对外交往
3.[2023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2022年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小丽是某个朝代的“粉丝”,她对自己喜爱的朝代进行了知识梳理,部分内容如下图。由此判断,该朝代是( )
政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经济——曲辕犁、筒车、唐三彩 对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A.商朝 B.秦朝 C.西晋 D.唐朝
5.[2024年安徽中考真题]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重文轻武政策
6.[2022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 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7.[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唐朝的“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起航,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这条航线的出现( )
A.得益于指南针获得广泛应用 B.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表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8.[2023年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下列史事中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是( )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安西都护府 D.鉴真东渡
9.[2022年北京中考真题]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10.[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甘肃省甘谷县的元代壁画《唐僧取经归来图》中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的形象。据此推知,吴承恩的《西游记》( )
A.吸收了前代艺术成果 B.再现了元杂剧的兴盛
C.描写了社会现实生活 D.反映了封建社会衰亡
11.[2023年浙江杭州中考真题]胡腾舞是石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流行的一种舞蹈,在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至唐代时更加流行。据此推测,唐朝时期( )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与朝鲜半岛交往十分密切
C.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杂剧已经形成并传入南方
12.[2024年天津中考真题]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我们初步学会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有哪些?请将序号填入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①隋的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②隋朝开凿大运河
③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④《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唐太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请结合所学,从选官和用人方面归纳该政治清明局面出现的原因。
唐太宗像
一些人认为唐玄宗是一位明君,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位昏君。历史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对于唐玄宗的评价很难用简单的标签来定义。
(3)结合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其前期和后期的统治分别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据此,你从中得出什么认识?
13.[2023年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经出现过一些“盛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文景时期,统治者特别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
材料二 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处处鼓励大臣进谏。
材料三 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
材料四 从封建社会的历史整体来看,治世少而乱世多。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而且越到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由治到乱的转化速度越快。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位唐太宗时有名的贤臣。
(3)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封建“盛世”局面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盛世”不能长期保持的原因。
14.[2024年吉林中考真题]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工程名称。
(1)战国修建,绝无仅有的水利枢纽——
(2)秦朝开凿,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利工程——
(3)隋朝开通,连接五大水系的工程——
(4)明朝修筑,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洛阳地处中原,河运便利,可以解决粮食、物资供应的困难,且其地理位置适中,可以照顾全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考虑到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既便于粮食和物资的供应,又能够“照顾全局”,这样的选择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政治统治,B项正确;虽然建造东都洛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体现了隋朝的国力,但隋炀帝的主要动机并非为了单纯炫耀,排除A项;交通的便利只是实现其他目的的一个条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隋炀帝时期的大规模建设和征伐往往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B
3.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故选B。
4.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曲辕犁、筒车、唐三彩都是唐朝的经济成就;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所以小丽梳理的朝代是唐朝,D项正确;商朝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项;秦朝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项;西晋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
5.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这一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立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牵制。故B符合题意;科举取士制度是隋朝创立的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排除A;藩镇割据现象是唐朝后期出现的中央权力衰微,地方割据称雄的现象,排除C;重文轻武是宋代实行的政策,与唐太宗无关,排除D。故选:B。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开元”可知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C项符合题意。秦汉宋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从广州起航,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广州通海夷道”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无疑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渠道。这条航线的存在,使得唐朝能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从而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D项正确;指南针在宋代才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而本题描述的是唐朝的航线,排除A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要早于唐朝,它起始于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D项正确;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汉藏民族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设置安西都护府,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设问“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不符,排除C项。故选D。
9.答案:A
解析:据题干“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可知,唐朝与他国之间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中外交往繁盛,A项正确;BD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民族关系和睦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A。
10.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甘肃省甘谷县的元代壁画《唐僧取经归来图》中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的形象”可知,壁画作为前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内容(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形象)与《西游记》中的描述相吻合,说明《西游记》在创作过程中很可能受到了这些前代艺术作品的启发和影响,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元杂剧或元杂剧的兴盛情况,而是聚焦于壁画中的《唐僧取经归来图》。因此,这一选项与题目内容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西游记》虽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方面,但其主要内容是神话和传奇故事,并非直接描写社会现实生活,排除C项;《西游记》虽然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但其主旨并非直接反映封建社会的衰亡,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胡腾舞……在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至唐代时更加流行”可知,唐朝时外国的舞蹈受到欢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宋朝时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
B 材料中没有体现 ×
C 唐朝时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受 到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
D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 ×
12.答案:(1)①④
(2)①贞观之治
②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善于纳谏,从谏如流。
(3)①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重用节度使形成外重内轻局面,导致安史之乱。
②以“辩证地、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等角度看待问题。
解析:(1)据材料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所以①④是历史解释。
(2)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历史上被称作“贞观之治”。在政治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用人上: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善于纳谏,从谏如流。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前期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重用节度使形成外重内轻局面,导致安史之乱。所以我们要以“辩证地、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等角度看待问题。
13.答案:(1)“文景之治”。
(2)魏征(或房玄龄、杜如晦)。
(3)实行符合国情的政策;君主善于用人和纳谏(或重用贤才);重视制度建设。
(4)统治集团的腐化;社会矛盾的尖锐。
解析:(1)称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2)贤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3)条件:依据材料一“ 汉代文景时期,统治者特别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分析可知,实行符合国情的政策,依据材料“ 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分析可知,君主善于用人和纳谏,依据材料三“ 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分析可知,统治者要重视制度建设,如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等。
(4)原因:依据材料“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分析可知,社会矛盾的尖锐,依据材料“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分析可知,统治集团的腐化。
14.答案:(1)都江堰
(2)灵渠
(3)隋朝大运河(大运河)
(4)明长城(长城)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派人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止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考点五: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