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八年级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
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通过第一部宪法 B.探索发展道路 C.讨论成立新中国 D.恢复国民经济
2.毛泽东曾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一记重拳抵御了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国家安全,保 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这里的“一拳”是指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三大战役
3. 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0%以上,这是因为
①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主人
③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④实现了土地公有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 革运动,这两者的相同作用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5.针对下面表格中的情况,新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掀起人民公社化 C.三大改造 D.优先发展重工业
6.1956年底,全国建成了 75. 6万个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 土地革命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1956-1966年,经过艰辛探索,我国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表现在
①建成武汉、 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②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③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B.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C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受惨重损失 D.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9.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 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C.步入人民公社化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0.如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
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 一次盛会。本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个最新的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13. “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14.2023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从小艇到巨舰,从黄水走向深蓝,74岁的人民海军风华正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舰队
C.东海舰队 D.北洋舰队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工业起步】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制度确立】
材料二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拨乱反正】
材料四:大会终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1)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 1分
(2)材料二中的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3分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4)材料四中“伟大转折”指的是哪次会仪?该会议决定实行哪一历史性决策? 2分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2分
16.简答题10分
(1)【民主政治】第一届全国人面代表火会于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取得了哪些政治成果? 3分
(2)【经济探索】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政策调整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3)【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事件是什
么? 2分
(4)【祖国统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促使哪两个地区顺利回归祖国? 3分
17.探究创新题:12分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曾驱车来到安徽省,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二: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 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习近平同志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 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自信,中国拥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深信自己可以找 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也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的快速发展证明,中国经验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启 示和借鉴。
——俄罗斯《独立报》
(1)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发展成我国农村哪一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 实行有什么重要影响? 4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为了深化改革,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2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这条道路的开创者是谁?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自信”的原因.3分1. C
2. B
3. A
4. D
5. D
6. B
7. D
8. D
9. D
10. B
11. D
12. C
13. D
14. A
15. (1)第一个五年计划。
(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5)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急于求成;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等。
16. (1)1954年。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由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促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17.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者:邓小平。
(4)原因:农村改革取得成功,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