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学科问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 )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学者推断 D. 考古发掘
2. 归纳、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都使用打制石器 B.都会缝制衣服 C. 都会人工取火 D. 面貌都与古猿相似
3.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考古拼图》,主要讲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
A. 元谋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B. 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C. 山顶洞人一起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
D. 河姆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子里一起纺线、织布、制衣
4. 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11000—9000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距今11000—8500年 炭化的稻米、稻壳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距今7500—3000年 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冶炼技术水平 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5.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假如你要考察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你应该去下列哪些遗址( )
①元谋人遗址 ②北京人遗址 ③河姆渡遗址 ④半坡遗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6.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仰韶村而得名,据统计仅河南就多达约3000处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段话意在强调仰韶文化( )
A. 发掘遗址众多 B. 分布地域集中 C.延续时间很长 D. 影响较为有限
7. 山东某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大小墓地上百,大墓随葬品一般有五六十件,多为陶器,有些还有镶嵌玉石的骨器、象牙器等,众多小墓只有一两件简陋的陶器。这能佐证( )
A. 禅让制的推行 B. 早期国家出现 C. 贫富分化存在 D. 原始农业开始
8.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引起广泛关注。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璧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C.审美观念趋向统一 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9.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拥有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礼仪建筑和分化的社会阶层等,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据此可以推测当时( )
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 B.禅让制是权力传承的主要方式
C.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黄河流域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10. 尧老时在联盟议事会上提出继任人选问题让大家讨论,众人推举了舜;当舜年老让位时,由于禹治水有功,联盟议事会一致推举禹担任首领。这反映出当时( )
A. 实行禅让制度 B. 建立早期国家 C. 形成联盟部落 D. 出现阶级分化
1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论证为可信的历史,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下列不属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的是( )
A. 私有制的产生 B. 阶级的产生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国家的产生
12. 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1世纪上半世纪 B.公元21世纪下半世纪
C.公元前20世纪上半世纪 D.公元20世纪下半世纪
13.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此后经历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国人暴动”等完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更替。反思更替的过程,你认为夏商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A. 生产力落后 B. 统治者不学无术
C. 暴君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D. 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4. 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克昏夙有商……”的记载;《尚书》中有“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等语。这说明历史史料( )
A. 自相矛盾 B. 相互印证 C. 难辨真假 D. 多为文献
15.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动荡的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早期国家的产生
16.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反映了百家争鸣的( )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17.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战国时期某项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是( )
A.都江堰 B. 长城 C.灵渠 D.骊山陵
18. 《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思想( )
A. 互相排斥 B. 相互融合 C. 趋于一致 D. 独立发展
19.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已出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后来经过农业生产实践逐渐充实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二十四节气定于《太初历》历法,沿用至今。这说明
A.农业生产重理论轻实践 B.中国精耕细作的技术依靠历法的发展
C.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D.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系统的农业思想
20. 《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 )
A. 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 内容通俗易懂
C. 韵律典雅优美 D. 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6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1.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学习中国古代史要善于抓住“朝代更替”这条主线。材料一中朝代顺序①②对应的阶段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当时的什么情况?(2分)
材料三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摘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并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2点即可)(4分)
材料四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4)材料四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根据材料,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源头活水”指什么历史事件?(6分)
22.服饰的变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劳动力,让我们打开历史的衣橱,领略中国“穿”越的悠久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西周时,服饰以等级区分系统化,如系玉佩的作用是“节步”:身份不同,步伐不同。天子、诸侯行走时,迈出的脚应踏在另一只脚所留的足印的一半之处,可见行走的极慢;大夫的足印则一个挨着前一个;士行走时步子间就可以留下一个足印的距离了。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上衣下裳互相连接的曲裾深衣,是战国至西汉时广泛流行的服装。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曾推行“胡服骑射”,将上衣下裳改为裁剪紧身、便于骑行的上褶下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机《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指出与材料一“节步”相关的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4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时代背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古代服饰的功能。(写出1点即可)(2分)
23.秦是中国历史上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铜方升铭文
材料二 秦始皇在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
(1)材料中的“廿六年”是公元哪一年?“皇帝尽并服天下诸侯”指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请举出材料三中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4)“祸起萧墙内”指的是什么事件?你认为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024年10月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ABBD ACDCA CACBB DABCD
二、非选择题
21.(1)①商②春秋
(2)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任写一个2分)
(3)变法或改革(2分)
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写出2点即可2分)
(4)战国时期(2分)
影响: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分)
百家争鸣(2分)
22.(1)分封制(2分)
作用: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2分)
(2)出现了上衣下裳互相连接的曲裾深衣(2分)
各国战争频繁(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
(3)区分等级、适应社会发展、展现民族文化等(写出1点即可得2分)
23.(1)年份:公元前221年。(1分)
事件:秦灭六国(或:秦统一中国)。(1分)
(2)原因:实行分封制。(2分)
措施:推行郡县制。(2分)
(3)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规和道路宽度,形成全国交通网;统一文字。(6分,每点2分)
(4)事件:秦末农民大起义。(2分)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新疆北屯市2024--2025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