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期中临考模拟押题卷01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抗击沙俄 D.林则徐虎门销烟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为了纪念他,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D项正确;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都是中国古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举,他们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民族英雄,但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项;康熙帝抗击沙俄,收复了被沙俄侵占的领土,解决了中俄东部边境问题,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在中国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总比让中国人管理更省心。材料表明清政府认可了列强的( )
A.领事裁判权 B.关税自主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司法自主权
【答案】A
【详解】据材料“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总比让中国人管理更省心”可知,这实际上指的是在清政府无力管理在华外国人的情况下,将他们的法律事务交给各自国家的领事馆来处理,即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A项正确;列强获得关税自主权与协定关税等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片面最惠国待遇指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有对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条约权利。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并不将此项待遇给予中国,所以说他们所享受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最惠国待遇,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司法自主权指国家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的法律, 独立自主地执行本国的法律,材料中未涉及司法自主权,排除D项。故选A项。
3.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某西方列强威逼胁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蚕食鲸吞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该列强是(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日本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某西方列强威逼胁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蚕食鲸吞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80年代,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蚕食鲸吞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因此材料所述的列强是沙俄,C项正确;英国、日本虽然也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中国实施过不同形式的侵略,如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割占香港岛,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割占台湾岛等地,但在19世纪50—80年代主要领土蚕食行为的国家是沙俄,排除AD项;法国没有直接侵占中国的领土,排除B项。故选C项。
4.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金田村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的陷落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C项正确;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排除A项;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排除B项;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5.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清政府派收复了新疆。(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张之洞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为了加强西北塞防,1875 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A项正确;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都与洋务运动相联系,与“收复了新疆”没有联系,排除BCD项。故选A项。
6.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一时间又可以表述为( )
A.18世纪六十年代 B.18世纪七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每一百年为一个世纪,每十年为一个年代,世纪换算方法为在公元纪年的百位数上加一,所以“1865年”换算为19世纪六十年代,C项正确;其他换算均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7.下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China”被撕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被撕裂说明了中国遭到列强的瓜分,这一现象出现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抢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符合史实,但与题干反映的瓜分中国无关,排除A项;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 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漫画无法体现出这种情形,排除D项。故选C项。
8.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的国家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当时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战争结束后,它立即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后为列强所接受。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德、日、意、法等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A项正确;德国、英国、法国在接受提议的对象国中,排除BCD项。故选A项。
9.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他们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他们的“共同认识”指的是( )
A.谋求制度变革 B.发动军事战争
C.举行人民起义 D.学习先进技术
【答案】A
【详解】据材料“维新思想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进行变法维新,进行制度革新,建立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近代发动军事战争的是西方列强,他们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与维新派不符,排除B项;举行起义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方式,与维新派不符,排除C项;学习先进技术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与维新派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
A.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C.结果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结果是建立了民主政治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使人们头脑清醒、从封建闭塞中解放出来了,所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项正确;戴逸的描述强调了变法带来的思想上的觉醒和启蒙,没有直接提到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排除B项;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1.“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①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②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③ 北洋舰队建成 中国海防近代化逐渐发展起来
④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详解】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故①正确;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太平天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②错误;北洋舰队建成,是新式海军,中国海防近代化逐渐发展起来,故③正确;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但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的是公车上书,故④错误。依据题意组合,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项组合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D.割占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规定赔偿白银4.5亿两,这些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A项正确;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属于《南京条约》的影响,排除B项;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入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C项;《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辛丑条约》没有割占领土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3.《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光复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因此可得出“大团体”是指同盟会,C项正确;光复会与兴中会属于分散的革命团体,排除AB项;国民党在清政府灭亡后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4.1903年,年仅18岁的邹容出版《革命军》一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章太炎为之作序。书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军》一书风行海内外,畅销一百余万册。材料可用于说明( )
A.中国民主革命思潮的涌动 B.中国革命赢得国际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D.三民主义顺应历史潮流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革命军》一书风行海内外,畅销一百余万册。”和所学可知,20世纪初,自《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在广泛传播,说明中国民主革命思潮涌动,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国际支持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排除B、C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不是邹容和章太炎,排除D项。故选A项。
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文中的“句号”是指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项正确;“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都属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但与题干强调的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不符,排除BC项;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当时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16.从清帝退位诏书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C
【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因此,反映了中国近代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C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初期没有实现统一,因此从分裂走向统一说法错误,排除A项;此时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我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7.“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对该材料反映的史实评价不准确的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武汉”“推翻专制共和兴”可知,该事件是辛亥革命。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虽然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但封建制度仍然存在,封建制度的终结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标志,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育才中学初二某同学将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用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 )
A.湖北军政府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二次革命
C.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护国战争
【答案】C
【详解】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民报》是其机关刊物。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 年 1 月 1 日 ,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因此,图中①②分别为中国同盟会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项正确;湖北军政府成立是在武昌起义之后,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是1912年3月,二次革命是在1913年,排除B项;护国战争是在1915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9.高帆搜集到几张历史图片。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片内容“大总统誓词”、“武昌起义军胸章”、“《民报》”、“宋教仁遇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 “大总统誓词”是1912年;②“武昌起义”是1911年;③“《民报》”是1905年创立的中国同盟会刊物;④1913年“宋教仁遇刺”。因此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③②①④,D项正确;ABC选项排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B.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项正确;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均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关,排除AC项;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之一,排除B项。故选D项。
21.1917年,《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陈独秀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17年“、“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知,作者强调要从思想上改造国人,结合所学知识,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主张改变人们的思想,所以该文作者是陈独秀,D项正确;林则徐是清王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22.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A.取消二十一条 B.反对在对德和约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内除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因此,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项正确;取消“二十一条”体现的是反对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属于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排除A项;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不具有反封建性,排除BD项。故选C项。
23.下面是某校演出历史剧的台词(摘录)。据此推测这部历史剧讲述的历史事件是( )
甲:同学们,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了我们!我们作为战胜国之一,换来的却是青岛主权的又一次丧失,这便是威尔逊之流所谓的公平与正义 乙:………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诞生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同学们,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了我们!我们作为战胜国之一,换来的却是青岛主权的又一次丧失,这便是威尔逊之流所谓的公平与正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可见该历史剧讲的是五四运动,C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结束,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族与科学,排除B项;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让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排除D项。故选C项。
24.习近平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C项正确;陈独秀晚于李大钊主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鲁迅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鲁迅、胡适不主张马克思主义,排除BD项。故选C项。
25.著名的油画《启航》(下图)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以下对这一精神的内涵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视死如归、百折不挠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C.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D.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红船精神”,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遂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大会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因此“红船精神”来源于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中共一大,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伟大精神,B项正确;“视死如归,不屈不挠”与伟大抗战精神相关,与建党精神不符,排除A项;“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是红旗渠精神,与建党精神不符,排除C项;“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与建党精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材料二 圆明园虽然已经是一片废墟,但它的历史价值并不低于北京现存的任何一座古代建筑。因为在这里,任何一处断墙残垣宫阙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所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圆明园遗址的真正价值所在。
——孙金译《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是指哪个历史事件?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被迫打破隔绝状态的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它属于哪个条约的内容?(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价值。(2分)
(3)简析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两次战争存在的内在联系。(4分)
【答案】(1)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南京条约》
(2)历史价值: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
具体内容和条约: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之一就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被迫与世界接轨。
(2)价值:根据材料“因为在这里,任何一处断墙残垣.宫阙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所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圆明园遗址的真正价值所在”,可归纳为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虽然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但英国等列强并未完全满足其侵略要求。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以及在中国内地增设通商口岸等。与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它不仅涉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如法国、美国等也加入了侵略行列),而且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和损失(如圆明园的焚毁等)。此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更加苛刻和不平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所以说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7.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历史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 中国近代化经过洋务运动的努力,虽然远未成功,但却给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工业近代化,打下了一个薄薄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近代化的经验……当然,洋务运动,包括后来中国近代化的缓慢步伐带给中国的近代工业基础毕竟是太薄弱了……应该由近代化过程担负的改造整个社会面貌的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李德征《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关系的几点看法》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粤匪扰乱”是什么历史事件?“曾姓时髦郎中”所开“洋务清火汤”的主药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洋务运动“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3分)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成果: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打下了一定的工业基础;积累了一些实现近代化的经验;原因:①洋务运动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3)①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详解】(1)历史事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粤匪扰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主药:“曾姓时髦郎中"所开“洋务清火汤”的主药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成果:根据材料“但却给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工业近代化,打下了一个薄薄的基础”,可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打下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根据材料“也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近代化的经验”,可知积累了一些实现近代化的经验。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的原因为封建制度的弊端;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洋务运动目的的制约性。
(3)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三“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洋务运动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长期适用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努力适应刚刚起步不久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要求"的信息可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是冲击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近代化;依据材料三“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的信息可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是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8.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住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哪些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3)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4分)
【答案】(1)理想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外因素:欧美共和制的影响(或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2)不足:不关注民生。主张:实行民生主义。
(3)性质: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核心理想目标:创立民国。
【详解】(1)理想目标:根据材料“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可以得出孙中山的理想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外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受到欧美共和制的影响(或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决定通过革命在中国推行民主共和制。
(2)不足:根据材料“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可以得出孙中山认识到强盛的欧洲国家也有不足,也就是不关注民生;主张:根据材料“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可以得出孙中山提出实行民生主义。
(3)性质: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核心思想目标:结合所学知识,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也就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2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分)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材料三: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四: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2分)
(2)材料二出自哪部法律文献?由谁颁布的?它有什么重要性质?(3分)
(3)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2分)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存在着什么局限性?(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变化?(2分)
【答案】(1)同盟会。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颁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原因: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上台以后仍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和复辟帝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未改变。
(4)民主和科学;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从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详解】(1)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文献: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分析可知,该法律文献是中国民国成立后,由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上台以后仍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和复辟帝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未改变,因此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4)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它以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
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5)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近代探索主要涉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反映出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从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期中临考模拟押题卷01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主要是为了纪念( )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抗击沙俄 D.林则徐虎门销烟
2.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在中国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总比让中国人管理更省心。材料表明清政府认可了列强的( )
A.领事裁判权 B.关税自主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司法自主权
3.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某西方列强威逼胁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蚕食鲸吞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该列强是( )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日本
4.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金田村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的陷落
5.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清政府派收复了新疆。(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张之洞
6.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一时间又可以表述为( )
A.18世纪六十年代 B.18世纪七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7.下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8.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的国家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9.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他们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他们的“共同认识”指的是( )
A.谋求制度变革 B.发动军事战争
C.举行人民起义 D.学习先进技术
1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
A.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C.结果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结果是建立了民主政治
11.“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①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②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③ 北洋舰队建成 中国海防近代化逐渐发展起来
④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D.割占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13.《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光复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14.1903年,年仅18岁的邹容出版《革命军》一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章太炎为之作序。书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军》一书风行海内外,畅销一百余万册。材料可用于说明( )
A.中国民主革命思潮的涌动 B.中国革命赢得国际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D.三民主义顺应历史潮流
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文中的“句号”是指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6.从清帝退位诏书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17.“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对该材料反映的史实评价不准确的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18.育才中学初二某同学将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用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 )
A.湖北军政府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二次革命
C.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护国战争
19.高帆搜集到几张历史图片。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2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B.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1.1917年,《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陈独秀
22.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A.取消二十一条 B.反对在对德和约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3.下面是某校演出历史剧的台词(摘录)。据此推测这部历史剧讲述的历史事件是( )
甲:同学们,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了我们!我们作为战胜国之一,换来的却是青岛主权的又一次丧失,这便是威尔逊之流所谓的公平与正义 乙:………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诞生
24.习近平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25.著名的油画《启航》(下图)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以下对这一精神的内涵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视死如归、百折不挠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C.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D.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材料二 圆明园虽然已经是一片废墟,但它的历史价值并不低于北京现存的任何一座古代建筑。因为在这里,任何一处断墙残垣宫阙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所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圆明园遗址的真正价值所在。
——孙金译《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是指哪个历史事件?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被迫打破隔绝状态的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它属于哪个条约的内容?(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价值。(2分)
(3)简析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两次战争存在的内在联系。(4分)
27.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历史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 中国近代化经过洋务运动的努力,虽然远未成功,但却给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工业近代化,打下了一个薄薄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现近代化的经验……当然,洋务运动,包括后来中国近代化的缓慢步伐带给中国的近代工业基础毕竟是太薄弱了……应该由近代化过程担负的改造整个社会面貌的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李德征《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关系的几点看法》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粤匪扰乱”是什么历史事件?“曾姓时髦郎中”所开“洋务清火汤”的主药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洋务运动“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3分)
28.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住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哪些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3)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4分)
2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分)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材料三: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四: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2分)
(2)材料二出自哪部法律文献?由谁颁布的?它有什么重要性质?(3分)
(3)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2分)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存在着什么局限性?(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变化?(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期中临考模拟押题卷01(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