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 2023 秋期中考试 初一历史试卷
(满分:50 分,时间:50 分钟)
1.“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 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 1 亿多年的
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
A. 陕西 B. 浙江 C. 山东 D. 云南
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古人类中,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 使用打制石器和火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马坝人 D.山顶洞人
3.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 8000 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 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4.“天地混沌谁凿开,华夏文明谁肇兴!指南车上,拨亮亘古迷茫。百谷田间,切关天下生灵…… 渊源乎中华圣诞,泱泱乎轩辕茂功。”这段文字赞美的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禹
5.有个成语叫“助纣为虐”,意思是帮助坏人干坏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列人物与“纣” 属于同一类的是( )
①汤 ②桀 ③盘庚 ④周厉王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它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 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 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7.图片也是历史的重要载体。初一某同学从如图中不可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铁器、牛耕已广泛使用
B.引发“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C.引发当时各国变法风潮
D.有效强化周王室的统治
8.《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齐桓公、齐国 B. 晋文公、齐国 C. 齐桓公、秦国 D. 楚庄王、秦国
9.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 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10.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 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1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 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 墨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
12.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这一年是( )
A.公元前 3 世纪 B.公元前 2 世纪 C.公元 2 世纪 D.公元 3 世纪
13.秦朝将全国分为 36 郡,后增至 40 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 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加强( )
A.文化交流 B.地方控制 C.思想统治 D.经济开发
14.某博物馆正在进行“中国古代货币展”的布展工作。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秦朝时期展品的是( )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15.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 因是( )
A. 修建阿房宫 B. 秦末农民起义 C. 楚汉之争 D. 秦的暴政
16.《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 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
17.《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章帝死,年仅 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 听 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这反映出的东汉历史现象是 ( ) A. 丞相权力膨胀 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 外戚专权 D. 宦官专权
18.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 明交流史上的华章。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 )
A.长安 B.洛阳 C.陇西 D.阳关
19.近年来,东突厥恐怖分子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史实 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驻藏大臣 C.丝绸之路开通 D.设置澎湖巡检司
20.某校七年级开展“博古通今历史知识竞赛 请为以下内容选择最恰当的主题( )
A. 秦统一中国
B.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完 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农耕文明源远
流长。
(1)我国远古先民在生活与生产里充分体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请列举河姆渡居民和半坡 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2 分)
材料二:文字是一种文化载体,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2)图 1 中的文字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1 分)图 2 中颁行全国的通 用文字是什么?(1 分)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至今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3)图 3 和图 4 所示典籍属于哪两大学派的经典作品?(2 分)分别指出这两大学派创始人的治 国主张。(2 分)(顺序错不给分)
材料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 表。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采纳的是哪位大臣的什么思想? (2 分) 材料四: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5)材料四中的丝绸之路将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西亚文明等连成一条文明地带。为它的开辟 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谁?(1 分)它的开通有何意义?(1 分)
材料五: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6)依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传统的思想文化?(1 分)
22.中国文明史历经近 5 千年的发展,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发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礼记 礼运》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后期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哪种制度?(1 分)
材料二: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描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2)材料二中这种政治格局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1 分)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1 分)
材料三:……合并小都 小乡 小邑 小聚为县,设置县令 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 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 家富强起来。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 分)归纳材料三所涉及的这一事件的主要措施(不得照 抄原文,2 分)?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事件有何影响?(1 分)
材料四: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4)依据材料四,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 什么?(1 分)秦朝是采用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 思想主张来建立这一制度的?(1 分)
材料五:汉初,刘邦在地方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 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5)根据材料五中的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地方大封子弟王”带来的问题?(1 分)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1 分)
23. 简答题
(1)为了推翻秦的统治,陈胜、吴广在哪一地点发动了起义?东汉末年,随着统治者的日益腐 败,导致了哪场起义?(2 分)
(2)西汉和东汉初期,由于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政治清 明、社会安定的局面,分别为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2 分)
(3)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伟大工程是什么?公元前 119 年沉重 打击匈奴的是哪次战役?(2 分)答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D B D C C C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A D B C A A C
21.
(1)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商朝;小篆。
(3)道家、儒家;无为而治、为政以德。
(4)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5)张骞;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6)要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使其具有新时代的魅力,从而促进个人成长;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22.
(1)禅让制。
(2)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或巩固政权)。
(3)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法家。
(5)诸侯王权利很大,严重威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恩令。
23.
大泽乡;黄巾起义。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长城;漠北战役。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