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1. 选择题答案
1-5:DCBBA
6-10:CDABC
11-15:ACDCA
2. 非选择题答案
16. (1)变化:门第子弟减少,贫寒子弟增多;公卷、通榜之制变为糊名之制;考试与任用联系更加紧密,及第即获美仕。
原因:门第传统的衰落;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政府刻意奖励文学,重视人才选拔;五代长期黑暗,人不悦学,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2)主要内容:考试权独立;考试内容增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科目;分科细致;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
背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新知识的人才。
17. (1)措施:募民实边;军屯戍边;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迁降卒于边郡。
意义:开发了边疆地区,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实了边疆人口,加强了边疆防御力量;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原因:沙俄侵略东北,鲸吞中国领土;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野心;东北边患日益加剧;清政府为应对边疆危机,发起新政运动。
(3)认识:边疆移民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开发和治理边疆的重要手段;移民实边有利于巩固边防,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不同时期的边疆移民政策是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形势制定的;边疆移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重视程度。
18. 观点:明代中后期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条件,但抑商思想和政策阻碍了社会性质的飞跃。
评析: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兴起。这些都表明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新因素,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潜质。
然而,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如对商人征收重税,限制商业活动的范围和时间,抑制商业资本的积累;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儒家思想强调重义轻利,轻视商业活动,也对商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束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国在明代中后期虽有商品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却难以突破传统社会的框架,实现社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
综上所述,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既有向近代转型的机遇,又受到传统因素的制约,最终未能实现社会转型。重庆市名校联盟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期第一次联合考试
历史试卷 (高2025届)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 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须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本堂考试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距今约12000—8000年的湖南永州市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和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器,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据此可知
A. 湖南先民率先进入定居农业阶段 B. 原始社会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扩大
C. 该地区已经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 D.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2. 西周至春秋时期,“公”主要指国君、祖宗,“私”主要指卿大夫,“公”“私”的价值色彩不浓;到战国时期,“公”则主要指国君和朝廷,以及公平、公正之义,“私”则主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以及私心、私欲等。“公”“私”的指向和价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
A. 儒家观念影响增大 B. 汉字含义日渐丰富
C. 宗法分封日趋瓦解 D. 君主专制最终确立
3. 班固在《汉书》中提出:“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这说明班固
A. 主张废除严刑峻法 B. 立足儒家视角评判法家
C. 重塑儒家伦理道德 D. 倡导百家争鸣多元发展
4. 如表所示为不同史籍所载汉代经济活动(部分)。这表明当时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世善农稼, 好货殖……尝欲作器物, 先种梓漆……资至巨万, 而赈赡宗族, 恩加乡闾
《昌言·理乱篇》 豪人之室……船车贾贩, 周于四方; 废居积贮, 满于都城
A. 经济作物得到发展 B. 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C.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 国家抑商政策调整
5. 晋代《泰始律》将曹魏《新律》所规定的新五刑简化,还进一步缩小了亲属株连的范围,除了谋反大罪之外,凡养子、养女以及出嫁妇女,一律不再受到父母弃市罪的连坐。这一法律文件
A. 体现了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 B. 标志着古代中华法系的完备
C. 凸显了重罪轻罚的法律特征 D. 彰显了司法审判的教化功能
6. 下面两幅图展示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入仕方式记载的全部 1561人中,“科举人仕”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唐代后期
A. 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 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 D. 扭转了传统门第观念
7. 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浙东出现的学术门派,下表是该学派部分学者的观点,据此可知
内容 出处
若自便于榷货务、算请诸路盐钞,以一季为限, 于是悉以所得当十,桩管逐路, 或上供京师, 随其所用, 改为当三, 通于天下。 周行已:《周行已集》
用省无名之赋, 以宽小民, 以惠贫下。 薛季宣:《薛季宣集》
以利和义, 不以义抑利……既无功利, 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
以西北宿兵, 供亿之费重困民力, 故以茶引走商贾而虚估加抬以利之。 陈傅良:《陈傅良文集》
A.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B. 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B.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D. 士人积极关注社会现实
8. 如图是元朝某一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图,图中A、B、C分别最可能是
A. 中书省、宣政院辖地、琉球 B. 中书省、吐蕃、台湾府
C. 直隶省、宣政院辖地、台湾府 D. 直隶省、吐蕃、小琉球
9. 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一千多种动植物进行了统计,然而这部领先西方早二百年的杰作献给朝廷却遭到冷落;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序言中曾辛辣地指出:“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坚持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这种现象表明
A. 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 重政轻技观念束缚科技发展
C. 明代科技重视实际经验总结 D. 古代科技凝聚着人民的智慧
10. 徽商作为明清时期最重要的商帮之一,其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以及“贾而好儒”的特质,热心公益的风范,是广为大众所熟知的。然而在明清小说中,文人们塑造的徽商形象,却摆脱了财富和权势带来的光芒,尽显吝啬之志、贪财之形。这一反差表明
A. 明清时期徽商逐渐没落 B. 明清商人的社会地位下降
C. 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深远 D. 徽商积极践行儒家义利观
11. 明清之际思想家们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该新思潮
A. 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 B. 摆脱了儒学束缚
C. 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D. 受启蒙思想影响
12. 下表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部分企业发展概况。据表可以判断
企业 轮船招商局 漠河金矿 开平煤矿
发展概况 在官方人物离职或不参与管理后, 盈利增加。但各种捐款名目繁多,最终企业负债累累。 官督商办金矿, 但它的全部盈利“一半由所谓员司花红”和“黑龙江军饷”瓜分。 惟一经营比较成功的官督商办企业, 然而在最初10年间,一般商股也没有分到一文股息。
A. 民用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 民用工业服务于军用企业
C. 洋务运动受累于旧有体制 D.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3. 1895年,康有为上书请设议院。后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又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B. 为了争取光绪帝的支持
C. 出于自身认识的转变 D. 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14. 1907年7月,妇女刊物《女子世界》登载了女子蚕业学校的校歌“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衣被苍生,组织交明,我曹责任非轻。”这说明女子蚕业学校
A. 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社会地位 B.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C. 具有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感 D. 致力于近代中国服饰的改良
15. 1916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指出:“那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其犹子那破仑三世仍明目张胆,蹈其复辙。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暓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 ”陈独秀意在
A. 唤醒民众反专制倡民主意识 B. 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热情
C. 改变反封建专制的斗争方向 D. 号召国民支持民主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
材料一
宋代考试制度,大体也沿袭唐代。唐代应考的有许多是门第子弟,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因循而至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中试,进入仕途。唐代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长短。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又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宋代则因经历五代长期黑暗,人不悦学,朝延刻意奖励文学,只要及第即得美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化学地质、机械、 土木工程、建筑、 医学、制药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 1919年8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政治经济、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
——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考试制度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其变化原因。(12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确立的背景。(11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在古代边疆的开发与治理中,移民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鉴于匈奴时常侵扰西北边郡,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募民实边,通过优厚条件吸引民众充实西北边疆。到公元前127年, “募民徙朔方十万口”。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在西北边地设张掖、 酒泉郡、置田官, “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军屯戍边由此成为安置移民的一种主要方式。此外政府还通过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迁降卒于边郡等向西北边疆移民。这些政策既开发了边疆又保卫了边疆。
——摘编自翟麦玲《两汉西北边疆移氏政策比较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初沙皇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的空虚形势,鲸吞我国大片领土,并且继续执行其侵略政策。在部分开明官员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实行向东北移民以充实边疆政策。甲午战争后,日本称:中国东北“在我国势力圈内,为我国之殖民地,最为适合”。庚子之变后,东北边患日益加剧,清政府发起新政运动,深化在东北地区的移民实边政策,使以往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空虚荒凉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摘编自高强《清末东北移民实边政策述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推行边疆移民政策的措施及意义。(10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末东北移民实边的原因。(6分)
(3)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向边疆移民的认识。(4分)
18.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明代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朝代。这一时期,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明代尤其是明代后期,社会各领域呈现出种种新因素,具备新旧交替的潜质,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迈出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步伐。虽然,明代中期以后商品经济逐渐走向繁荣,但是,抑商是上自统治者下至商民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浸润在各项政策中,从而影响并妨碍了恤商、通商政策的推行,终使中国在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发达、与世界市场衔接的大好形势下,仍不能实现社会性质的飞跃。
——摘编自何孝荣《明代的商业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