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TDA)诊断性测试2024-2025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2024 年 10 月测试
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A D B C B D B A D B A B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
15.(14 分)
(1)新变化:海防成为宋朝的国防要务;外商来华贸易管理进一步制度化;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海防体
系;允许并鼓励本国民众出海贸易;以财政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海洋利润观念加深;重视海洋的
经济效益)。(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2)影响:增加了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有益于缓解宋朝的财政危机);刺激沿海商业、手工业、商
品性农业发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形成工商业为主的新经济结构;推动了航海和造船技术
的运用和创新;塑造新的海洋观念,重视海洋贸易主权;产生妈祖等海洋神灵信仰;对滨海地区
实行特殊的管理方式(沿海形成了海洋性地域特征);加强了宋朝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扩大了儒
家文化圈;留下了丰富的海上贸易遗产,历史影响深远(极大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极大地推动着亚洲海洋贸易的发展。(每点 2 分,任答 4 点得 8 分)
16.(20 分)
(1)主要特征:以技术移民为主;英国人占比最高;移民结构和来源国多元化;技术移民比例逐渐增
大;英澳政府的政策支持;经历多次调整。(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原因:澳大利亚曾长期奉行“白澳”政策;澳大利亚与英国之间存在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
系;英国技能人才更符合澳大利亚发展需求;澳大利亚对英国移民实行各种优待政策;英国的经
济衰落和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增加了澳大利亚对英国移民的吸引力。(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
(2)因素:欧洲经济恢复导致的移民回流;亚非拉新兴经济体的广泛兴起;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
的影响;澳大利亚工党政策获得支持;澳大利亚多元移民的需求增强。(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得 4
分)
影响:技术移民的到来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劳动力,增强了澳大利亚的工业实力;改善
澳大利亚的人口结构和种族构成;后期多元化的移民政策也有利于塑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有
助于维护澳大利亚和世界国家的联系,促进澳大利亚的经济和社会繁荣;加强澳大利亚在经济全
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过程中的地位。(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17.(12 分)
(1)主要内容:坚持独立国防与独立核力量;抗衡美国的政治干涉;推动中法建交;改善同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间关系;与第三世界国家积极合作;主张欧洲联合与政治自主;推动法德和解。(每
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2)历史影响:
第 1 页 共 2 页
{#{QQABIQwQggioABIAAQgCQQ3QCgOQkhACCYgORFAAoAIAyQFABAA=}#}
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缺口,打破了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的外交围堵;有利于中
法在政治经济各领域展开合作;促进了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到来。
对法国:是法国谋求独立自主大国外交政策的巨大成果;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影响力。
对世界: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为世界树立独立自主发展的典范;推动了冷战的结束,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学生需要答出“对中国、对世界”或“对中国、对法国”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各两点可给满分,
答出一点给 2 分;只回答一个方面最多得 4 分)
18.(12 分)
【示例】
观点:中华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创新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阐述:魏晋到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兴起不久的道教广泛传播,
为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机遇。隋朝儒学家提出儒、释、道“三教合归儒”,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
并行”政策,使得不同思想流派相互借鉴,从而创造出多元融合的新文化。这一时期的中华文化
也具有了强大的包容性,形成恢宏博大的格局。
北宋初期,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力降低,一批学者吸收佛教的思辨精神,发展出高度哲
学化的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发展出更具有活力的心学流
派,顾炎武等人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为儒学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儒家思想这一官方正统思想,在
守正创新中迸发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流。
结论: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能推陈出新,又能继承自身传统,从而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
化特点。
评分标准:
论题: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可从“中华文化继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演变具有时代性”“中外文化
的交流与互鉴”等主题切入论述,言之有理即可,主题明确得 2 分。主题不能很好或者未能反映
材料主旨,得 1 分或者不得分。
论据:可从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局具有的鲜明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生
命力等多个角度,选择适合的史料进行论证。论证过程有理有据,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重点考
察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以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史实正确,逻辑通顺,史
论结合,可得 8 分。
结论:能很好的呼应主题,在扣准主题的基础上有所引申与升华,提升自己的历史认识。结论完整,符
合文章主旨,有所升华,得 2 分。
第 2 页 共 2 页
{#{QQABIQwQggioABIAAQgCQQ3QCgOQkhACCYgORFAAoAIAyQFABAA=}#}A.基层团练职能逐渐体系化、科学化 B.晚清广东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需求
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2024 年 10 月测试
C.晚清时期的广东地区匪患问题突出 D.广东最早进行基层治理方式的转型
7. 1949年 11月 26日,文化部下达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对新年画的宣传工作做了总
历史试卷
体安排,从题材、内容、技术、印刷以及发行等方面对新年画的发展进行了规定。1954 年前后,
年画作为国家的正式印刷出版物,由各地美术专业出版社编辑出版机器印刷。新中国大力推广新
本试卷共 100 分
年画的原因可能是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A.降低文盲率以适应国家发展需要 B.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化传播
题目要求的。 C.增强年画的艺术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D.塑造基层民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1. “以史为鉴”的观念产生于殷周之际。殷的灭亡让周人意识到两个问题:一是“天命靡常,惟德 8.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会见,艾登说:“英国是承认中国的,只是中国
是辅”。天命并非固定不变,它是会转移的,只有治国者有德,才能获得上天的护佑;二是“殷 不承认我们。”周恩来回应的话语非常巧妙:“不是中国不承认英国,而是英国在联合国不承认
鉴不远”。稳固政权并非易事,必须汲取前朝统治的经验和教训,以掌握自身的命运。据此可知, 我们。”周恩来意在
西周初期 A.批评英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B.表明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A.谋求政治革新以消除商朝影响 B.“德治”成为其治国思想 C.指出中英两国存在根本矛盾 D.暗示中国已获得联合国席位
C.史官的政治地位最终确立 D.对历史进行了理性自觉的反思 9. 有学者在研究赫梯帝国灭亡的原因时说:“一方面,赫梯王权争夺早在古王国哈吐什里一世国王
2. 有学者指出,西汉初年的列侯属军功食邑贵族,仅有“食邑”而无“侯国”。汉文帝二年始创侯 统治时期已经出现,之后几乎贯穿赫梯历史全过程……另一方面,赫梯脆弱的经济基础无法为国
国制度,列侯彻底摆脱军功贵族身份,正式跻身“诸侯”之列。汉文帝名义上提升列侯身份地位, 家生存发展提供保障。”这揭示了赫梯帝国灭亡的原因在于
实质是借“诸侯治民”原则,让列侯前往侯国就封,从而瓦解盘踞长安的功臣集团。这反映了 A.内部统治秩序的瓦解 B.王权争夺逐渐白热化
A.皇权灵活应对不同政治局势 B.侯国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D.外部蛮族的不断入侵
C.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遭遇挫折 D.西汉政治版图的不断扩张 10.11 世纪后期到 12 世纪,罗马教廷广泛采取“效仿帝国”政策,包括在教宗冠冕上添加带有皇帝
3. 唐高宗以后,唐朝边防策略转向守势,开始在北、西防线广设军镇,并以节度使统领各军镇。中 印记的标识物,在教廷内专设典礼官以及建立教宗上诉法庭;在教会管理方面,教宗也多效法帝
央为保障军资供应充足,下放一定财务管理权限,使地方节度使获得“量入计出”的收支统筹权。 王统治方式,通过亲自巡行、派遣使节及召开教宗会议等建立帝权式统治。这反映的本质是
各道节度使通过统一支配辖内州府所有税收,以维持本道财政收支平衡,“当道自供”模式就此 A.教会持续强化教宗职权 B.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形成。据此可知,此模式将 C.教俗二元体制逐渐打破 D.政教之争引发秩序重构
A.彻底解决边防军费开支和军粮供给问题 11.在东印度公司面临经营困境并向国家求助之际,克伦威尔未立即施以援手,而是要求其扩大规模,
B.使节度使摆脱中央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模式 吸收更多商人投资入股。当东印度公司要求签发新特许状时,克伦威尔明确表示,只有议会同意
C.改革供军制度从而导致藩镇割据的局面出现 后他才能签发,直到 1657年 10月,克伦威尔才给该公司签发新特许状。这反映了
D.成为促进唐代财政体系变迁的重要一环 A.东印度公司与王室的矛盾加深 B.国王特许制向议会特许制转变
4. 南宋时期,政府对赋税征收方式作了进一步调整,积极推行“以亩起敷”之制。“以亩起敷”指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成功 D.“王在法下”原则得到了维护
的是将各种税赋摊入田亩科征,即按照每户实际占有的土地数额均摊科赋。这将导致 12.在西方历史文化中,黑夜长久以来多给人负面印象。18世纪是欧洲城市夜晚发生急剧变迁的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科征程序趋向简约 人们睡得越来越晚,越来越多的人在天黑以后走出家门参与娱乐生活,一些城市不再夜晚关闭城
C.财政调节能力下降 D.税赋征收范围缩小 门。到 19世纪末,夜生活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在欧洲社会流行起来。这种转变
5. 有学者指出,明代中叶是岭南由“文化荒漠”到“海滨邹鲁”的转型期。这种转变源自蓬勃发展 A.说明工业革命影响逐渐深入 B.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的发展
的地方教育,岭南文教事业的昌盛与该地区所进行的乡村教化和宗族建设具有相互作用关系。据 C.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D.表明技术革新先于政治变革
此可推知,岭南文教事业的发展 13.19世纪以来,通过强制性的《设施分类法》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工业污染和预防工业
A.奠定明清岭南地区经济重心的地位 B.促成明朝中后期南北分卷局面出现 公害是法国工业环境政策的典型特征。“二战”结束后,步入“光辉三十年”(1946~1975)的法
C.深化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文化互动 D.客观导致儒家文化圈的转型升级 国工业在急剧扩张的同时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政府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财税激励、推动合
6. 鸦片战争前后,广东基层社会进一步失序,绅民纷纷组织团练加以应对。这些基层团练的职能不 作、谈判协商的方式促使污染者加强自我监管。据此可知
限于治安,还处理“钱债、殴斗、口角”等各种事务,越来越行政化,成为民众遇事直接申诉的 A.设施分类成为法国工业进步的先决条件 B.法国工业环境监管模式迎来重要转型期
首选机构。这可以用来说明 C.法国政府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妥协性 D.法国已经建立十分完备发达的工业体系
第 1页 共 4页 第 2页 共 4页
{#{QQABIQwQggioABIAAQgCQQ3QCgOQkhACCYgORFAAoAIAyQFABAA=}#}
14.1951年初,美国及其盟友针对不同原材料组建一系列委员会,以便在西方世界分配原材料。由于 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100.0 41.3 35.0 23.7
瑞士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原材料进口,美国将原材料分配作为迫使瑞士配合对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管 教师 100.0 52.3 28.7 19.0
制的武器。4月,瑞士决定在控制对苏东国家转口贸易基础上,将本国生产的大约 500 种商品纳 其他专业职业 100.0 48.2 30.1 21.7
入出口管制范围。据此可知
所有专业职业 100.0 47.7 30.9 21.4
A.“马歇尔计划”排斥瑞士 B.北约对瑞士施加政治控制
材料三:60年代后,由于欧洲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前往澳大利亚的欧洲移民逐渐减少,甚
C.瑞士对苏东国家出现贸易逆差 D.瑞士逐渐失去“中立国”身份
至出现了回流,而来自亚洲的移民则有增无减。1972年上台的工党政府在惠特拉姆总理的带领下调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 58分。
了亚洲移民政策,开始推行多元文化政策。“白澳政策”由此退出历史舞台。
15.宋代是中国古代海洋事业空前发展的时期,其海洋政策和对海洋的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阅读材
——摘编自《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
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相关知识,概括二战后澳大利亚移民的主要特征,简析澳大利
材料一:宋代海洋政策出现新变化:南北对峙和海上贸易繁荣给宋朝带来巨大的海防需求和压力。
亚技术人员移民中英国占比最高的原因。(10分)
同时,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需要保障海上贸易和沿海社会经济秩序、打击海盗和走私。北宋在京东
(2)结合上述材料及相关知识,说明影响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并简述移民政策对
路设立了专门针对辽朝的海防机制,南宋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海防体系。宋代构建市舶管理体制,将对
澳大利亚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
外贸易的收入纳入贸易税收的制度中进行管理;放开本国民众的海洋活动,允许并鼓励本国民众出海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贸易。宋朝以财政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是对外贸易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而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20 世纪 60年代,戴高乐政府调整了外交政策。坚持独立的国防理念,将建立独立的核
材料二:在海上贸易的刺激下,浙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商业兴盛,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
力量作为法国争取大国地位政策的重要基础。不顾美国施加的巨大压力,于 1964 年 1 月正式承认中
品性农业大兴,形成了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宋代鼓励本国民众出海贸易,中国民众以前所未有
华人民共和国,使法国成为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戴高乐还力图改善同苏联以及其他东欧社
的规模开展航海实践,极大地推动了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宋代官民形成了共同的认识,即
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戴高乐也采取了积极合作的态度。戴高乐主张“欧洲人的欧
海洋是可以生财取利的空间,王朝统治者第一次用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滨海地区是海陆联结之
洲”,反对“大西洋的欧洲”,并把实现法德和解作为西欧联合的核心。
地,滨海民众的生计方式和观念信仰有着与内地不同的特点,宋朝对该地区实行了不同于内地的管理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方式。妈祖信仰等诸多新的海洋神灵信仰,正是海洋与人们生计关系日益密切的结果。中国滨海民众
材料二:中法建交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反响。戴高乐在中法建交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非常
向海谋生的方式和观念、滨海地域的海洋性地域特征不仅成了宋朝海洋经济发展持久而强大的动力,
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是如实地承认世界,相信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效仿法国。”中法
也极大地推动着亚洲海洋贸易的发展。
建交打破了二战后美国对华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产生了多米诺效应,美国的盟国纷纷效仿法国,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公开向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叫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洋政策出现的新变化。(6分)
——摘编自《既往既来: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文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宋代海洋政策带来的影响。(8分)
材料三:习近平指出,60年前的中法建交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非
16.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移民对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
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开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为处于冷战中的世界带来希望。60年来,中法关系始
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材料一:二战后,澳大利亚对移民需求量空前增大,以“移民即繁荣”为战略导向选择性地大量
——摘编自新华社《习近平向中法建交 60周年招待会发表视频致辞》
引进移民。移入澳大利亚的技术人员中,英国人占比最高。澳大利亚和英国在职业实践和专业体制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戴高乐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6分)
面的总体相似性,以及澳大利亚雇主对英国训练有素的人员的偏好,使得来自英国的技术移民成为最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建交的历史影响。(6分)
受欢迎的群体。二战结束时,英澳续签了战前的移民协议,即“免费和援助通行计划”。澳大利亚通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过各种宣传手段向英国人“推销”移民的好处,宣传海报上赫然明示着“机遇之地”。同时,1901年
一个民族或国度的文化系统只有在其生命运动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与自我更新,求得延续与变异,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的《移民限制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白澳”政策,该法案主要涉及对非欧
稳定与动态的对立统一,方能生生不息,昌盛繁荣。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经成功地实现文
洲裔移民的管控和限制……由于源自英国的移民数量不能完全满足澳大利亚发展需求等原因,后来逐
化自我保持与自我更新的统一,赢得自强不息的生命机制,应对一个又一个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挑战,
渐放宽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招募人才的限制,技术移民的来源结构发生变化。
创造出高潮迭起的发展序列。
材料二: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966年 6月澳大利亚从事专业职业的外来移民出生国比例表(单位:%)
请提炼材料观点,并运用所学中国史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清晰,史实正确,表达通畅,
职业 合计 英国 欧洲(除英国) 其他
论证充分)
第 3页 共 4页 第 4页 共 4页
{#{QQABIQwQggioABIAAQgCQQ3QCgOQkhACCYgORFAAoAIAyQF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TDA)诊断性测试2024-2025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