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2年9月,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新成果。经过进一步探索,二里头夏代都城有了新发现,以道路和墙垣规划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功能区,形成多网格式结构格局,确立了都邑规划布局的基础框架。这一发现( )
A.利于了解夏朝手工业发展状况 B.代表旧石器时代城市建筑水平
C.说明社会的贫富分化日益明显 D.为研究早期国家提供重要依据
2.《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竹书纪年》记载,商代第24代商王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王又作辟”“贞王闻惟辟”,学者注释:“辟,刑”。上述文献和出土文物可以证实商朝( )
A.用刑罚来维持统治秩序 B.主张实行“礼治”
C.祖甲主张无为而治 D.刑罚异常残酷
3.其实帝辛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巩固了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帝辛”是( )
A.夏王启 B.夏王桀 C.商纣王 D.商王汤
4.周武王克商后,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在朝歌,使其管理商族遗民,同时又在朝歌的东面、西南面和北面分别分封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为诸侯。武王这些举动旨在( )
A.直接管理商族领地 B.奖赏灭商的功臣
C.筹备对外开拓疆土 D.维护东方的稳定
5.归纳总结是历史学科的必备能力之一。根据下面三幅图可得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者昏庸无道 B.长期对外征战
C.诸侯的实力强大 D.治国理念落后
6.春秋时期,楚武王直接任命县级督抚,建立直属楚君的县级行政机构,不再把土地封给卿大夫。该举措( )
A.加速分封制度的瓦解 B.标志着早期国家的建立
C.推动世袭制度的建立 D.说明周王失去共主身份
7.下表所示大事记可佐证我国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孔子年谱(部分)
年份 大事记
前548年 在鲁,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
前516年 离鲁去齐,鲁昭公被权臣驱逐逃至齐国
前481年 在鲁,卫国内乱,父子夺位
A.社会动荡不安 B.诸侯争霸不断
C.经济快速发展 D.竞相推行改革
8.春秋初期,列国对吴国以蛮夷视之;直到春秋晚期,晋国开始拉拢吴国抗楚,吴国才真正进入中原人的视野,列国也逐渐承认其诸夏的身份。这表明,春秋争霸战争( )
A.导致了政局动荡 B.造就了文化繁荣
C.推动了民族认同 D.削弱了周王威信
9.约成书于战国的《周礼》最早记载了“鞭打春牛”这一民间习俗。立春时节,人们通过鞭打泥捏纸粘的“耕牛”催农耕作,祈愿五谷丰登。这表明( )
A.铁农具的使用推动生产发展 B.战国时期牛耕开始出现
C.我国古代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D.生产方式影响社会习俗
10.某中学刚调来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一个诸侯国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七雄中最北边的一个诸侯国的名称。”由此可知,这位老师的名字是( )
A.秦燕 B.秦楚 C.齐楚 D.齐燕
11.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周王室的衰微 B.诸侯争霸兼并
C.人民灾难加重 D.分裂走向统一
12.商鞅方升(如下图)是秦国商鞅监制的标准量器,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以度审容”(用长度来描述容量)的国家级标准量器实物。这反映出( )
A.秦国计量方式蕴含科学理念 B.古代计量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C.商鞅变法奠定秦大一统根基 D.秦朝统治在继承传统中创新
13.考古发现,春秋时期铁器出土地点27处,多集中于齐、晋、秦、楚、吴等诸侯国旧地;战国时期冶铁遗址和铁器出土地点331处,分布地域超出当时七国领域。由此可知(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的使用 B.华夏民族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C.战国时期手工业迅速发展 D.铁器分布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14.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从北往南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移,都江堰的主体工程体现了这一原理,并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由此可见,都江堰( )
A.同时具备防洪和灌溉的功能 B.是世界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C.体现了中国先民高超的智慧 D.完全借助于地势因素而建造
15.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妈妈、爷爷的言论分别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兵家、儒家、道家 B.法家、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道家 D.墨家、道家、儒家
16.下图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部分)之间的社会关系。这说明( )
A.各学派的思想主张殊途同归 B.各学派独树一帜又彼此借鉴
C.以人为本是各派信守的真理 D.百家思想历经交融终合于一
17.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 )
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家的主流学说地位
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
18.《黄帝内经》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这凸显了《黄帝内经》( )
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提倡预防疾病 D.尊重生命规律
19.1999年,在学术界的努力下,学者们成功释读了大多数二里头陶文中的刻画符号,其中绝大多数与其后的甲骨文相对应(如下表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夏朝文化的历史遗存甚为丰富 B.二里头陶文是中国文字的源头
C.二里头陶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D.甲骨文是文字演化发展的结果
20.考古学家发现,商朝某些单人墓穴中就埋着数百件青铜器。某些贵族为了仪式的需要而耗费众多的品种不一的青铜器。如此之多的青铜器,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矿、运输、冶炼矿砂,去制作铸造过程中使用的黏土模型、泥心和铸模,并经营铸造作坊。这反映了商朝( )
A.统治者的奢侈 B.青铜业发达
C.商品经济繁荣 D.人口的众多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的变革时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6分)
【阅读表格】
农业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 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煮盐、冶铁、漆器制作等部门发展起来。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
商业
(1)根据表格信息,分析这一时期手工业生产进步的主要表现。(2分)
(2)表格中三项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
【解读成语】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时,晋文公以报答楚王当年的接待为由,命令音军后退“三舍”(九十里),巧妙地避开了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被迫向吴王称臣,忍受三年屈辱后才被遣送回国。回国后,勾践立志雪耻,睡在铺满柴草的床上,坐卧都要舔尝苦胆以告诫自己不要忘了亡国之耻。经过长期准备,勾践终于灭掉吴国。
问鼎中原:楚庄王为讨伐外族来到洛邑,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由于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所以楚庄王的做法遭到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3)概括上述成语共同反映的主题。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什么问题?该问题与上述主题有何关系?(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述主题。(4分)
【升华情感】
(5)从“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复国”中,你有何感悟?(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孔子大事记
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公元前522年,授徒设教,创办私学。
公元前517年,去齐国途中,遇妇墓前哭子,感叹“苛政猛于虎”。
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
公元前500年,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大司寇。
公元前497年—前484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公元前484年—前479年,归鲁以后,孔子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3岁。他的言论由其弟子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构建孔子生平的知识结构。(5分)
(2)后人评价孔子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请你从中任选一个角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小论文。(5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50字左右)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青铜器的最高制作成就全部表现在礼器上。礼器所显示的正是一种神秘的权力,以及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因而所有的青铜礼器象征着力量、控制、压迫、威严。……权力、祭祀和青铜的神秘结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观念: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青铜是“永恒”的象征,这种物质材料难以轻易销蚀的物理特性,用于象征权力与压迫的永恒性,正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摘编自周时奋《中国历史十一讲》
材料二 甲骨文属于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其主要内容,涉及3000年前商代的自然生态、气候灾害、王权与神权关系、土地所有制、社会经济构成、外交征伐以及商王都内权贵阶层的日常生活状况等,为研究中国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与当今的汉字及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一脉相承。
——摘编自《祝贺!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材料三 中华民族无论有多少种方言,但是汉字是唯一的,说各种方言的中国人,都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依然活跃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和古往今来的荣耀。汉字繁衍了书法艺术,汉字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艺术,成为世界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只有方形汉字才能派生出篆刻艺术,把玉玺视为国家的权力,对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由于方块的形式,又派生出了印刷艺术。所以,只要汉字不消失,中国不会分裂,永远是统一的。
——摘编自张宝明《汉字在世界的威望 汉字让中国人自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青铜“礼器”在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甲骨文为什么能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字的价值。(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作为一个中学生,请你为保护中国传统汉字文化提出建议。(2分)
参考答案
1-5 DACDA 6-10 AACDA 11-15 DADCC 16-20 BCDDB
21【答案示例】(1)手工业的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2分)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活跃;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促进了金属货币的出现。(4分)
(3)主题:春秋争霸。(1分)问题:王室衰微。(1分)关系:王室衰微导致诸侯争霸。(2分)
(4)周王室地位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4分)
(5)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做到革新、勤业,要有毅力。(2分)
22.【答案示例】(1)①出生: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②事业:公元前522年,孔子授徒设教,创办私学。③仕途高峰:公元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升任大司寇。④周游列国:公元前497年一前484年,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始终不得重用;⑤逝世: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3岁。(5分)
(2)观点: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论述: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仁”的思想,强调关爱他人,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他还提出了“礼”的思想,强调遵守社会规范和秩序。这些思想对中国的道德、文化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此外,他还提出了“中庸”的思想,强调适度、平衡,这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深远的影响。总之,孔子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5分)
23.【答案示例】(1)礼器显示神秘的权力,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青铜器象征着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4分)
(2)①甲骨文是研究古代中国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史料;②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③甲骨文的构形和体式,与今天的汉字语法结构一脉相承。(4分,任答两点即可)
(3)①汉字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力和凝聚力;②汉字记录着中华文明;③汉字繁衍了众多门类的艺术。(4分,任答两点即可)
(4)要加大力度宣传保护中国传统汉字文化,增强人们使用规范汉字的意识,抵制不规范使用汉字的做法。(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