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蒙古族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年级期中考试卷
历史(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分。
1.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 )
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 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结束分裂割据,统一全国 D.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3.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4.下列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够体现因果关系的是( )
①“尊王攘夷”,改革内政--齐桓公称霸 ;②休养生息政策一-文景之治;③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一贞观之治;④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元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如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如图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政治制度完备 B.农业技术进步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学艺术繁荣
7.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8.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班超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日本 D.戚继光抗倭
9.《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朝皇帝是( )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10.五代十国是唐木以来哪一局面的延续( )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盛世景象 D.大一统
11.如图所示历史人物发动兵变,夺取前朝政权,建立新朝代。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 )
①结束割据局面完成大一统;②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④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13.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14.下列史实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①北宋西夏交往频繁;②契丹仿照中原制度进行改革;③许多女真人改用汉姓;④宋辽边境设置市场互相贸易
A.商业繁荣 B.社会变革 C.文化昌盛 D.民族交融
15,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16.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创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叹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
17.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 )
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B.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宋朝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
18.七年级某研究型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宋代:(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商业的繁荣 D.社会经济的发展
19.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阿骨打建立金 B.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C.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20.识读疆域图是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的基本方法之一,从如图的元朝疆域图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有( )
①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②山西是由中书省直接管辖;③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④台湾、西藏在元朝的版图之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期。它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建立蒙古政权;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③灭亡西夏;④创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2.下列对唐、宋、元各自文学最高成就的概括,正确的是( )
A.唐诗、宋词、元赋 B.唐诗、宋词、元小说
C.唐词、宋诗、元曲 D.唐诗、宋词、元曲
23.《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如图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A.A B.B C.C D.D
24.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传统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2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凡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议和之后,武备皆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四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因此他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称 (2分)
(2)材料二涉及的盟约是哪两个政权之间订立的 依据材料说一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盟约的。(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2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3分)
(5)综合以上探究内容,谈谈这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2分)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北宋货币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四: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 (1分)
(2)材料二的谚语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分)
(3)材料三中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 图二“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问它的名称是什么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3分)
(4)材料四中“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这三项发明具体指什么 (3分)
(5)根据材料四图片信息,任选两张图片,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紧扣图片所反映的史实;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表述完整)(5分)一、单选题
1. C
2. C
3. C
4. B
5. B
6. A
7. A
8. C
9. C
10. B
11. A
12. B
13. C
14. D
15. B
16. D
17. D
18. D
19. D
20. B
21. C
22. D
23. A
24. C
二、材料解析题
25.(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尊称:“天可汗”。
(2)盟约:辽和北宋。作者看法:认为澶渊之盟未为失策,因为岁遗费用少于用兵费用,但议和之后武备皆废是可痛之处。
(3)特点:相互吸收。相同之处:都重视吸收汉族文化,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都有体现。
(4)唐:第三种模式。宋:第二种模式。元:第一种模式。
(5)借鉴意义: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加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26.(1)南宋。
(2)太湖流域(苏湖地区)。
(3)印刷术。“交子”。瓦子。
(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5)示例:观点: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论述: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经济的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需求。如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因此,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蒙古族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