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2024八上·满城期末)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称《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也要求订约,清政府官员认为“假使中国给美、法通商权利,那美国、法国必将感激中国。我们或者还可以联合美、法来对付英国”。可见《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 )
A.赢得鸦片战争 B.打击鸦片走私
C.谋求对付英国 D.抗击英法联军
2.(2024八上·满城期末)如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24八上·满城期末)“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这是在太平军中曾一度流传的一首歌谣。由这首歌谣可见太平军( )
A.士气错落、人心离散 B.上下尊卑、等级森严
C.目标明确、高歌猛进 D.反对分裂、思念家乡
4.(2024八上·满城期末)在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 )
A.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刺激了洋务运动兴起
B.洋务运动兴起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教育起步
C.洋务派创建大批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D.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2024八上·满城期末)“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由此可见,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的《春愁》诗应该创作于( )
A.1842年 B.1860年 C.1896年 D.1901年
6.(2024八上·满城期末)“变法措施太急太多,3个月中就颁行了上百道诏令,想以一纸诏书来改变国家的旧有面貌,操之过急。”可见,戊戌变法失败是由于( )
A.未能够发动群众 B.西方列强不支持
C.决策层经验不足 D.守旧势力太强大
7.(2024八上·满城期末)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感恩戴德,主动向列强表态:“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悔恨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对侵略者做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保证。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2024八上·满城期末)1896年,孙中山在英国撰文宣扬他的政治主张,使国际间对中国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他宣扬的政治主张的是( )
A.提出“振兴中华” B.“创立合众政府”
C.实现“三民主义” D.坚持“联俄联共”
9.(2024八上·满城期末)1907年以后,武汉地区先后出现了30多个革命团体,这些团体绝大多数是由军队中的革命党人发起和组织的……至1911年5~6月间,仅革命组织文学社社员已达二三千之众。可见武昌起义发动并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孙中山的正确领导 B.革命力量的壮大
C.清王朝的腐朽 D.新式军队的扩大
10.(2024八上·满城期末)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动群众还没有动员起来。对材料中的“失败”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完全推翻清王朝统治 B.没能够阻止袁世凯的复辟
C.没能够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11.(2024八上·满城期末)1912年11月8日《真理报》发表列宁文章《新生的中国》中写道:“4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开始积极参加政治生活了……目前,正在开始选举国会——专制制度推翻以后的第一届国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的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国民党
12.(2024八上·满城期末)据统计,1924-1928年间,仅河北、山东就减少壮丁180余万人,严重饥馑者在50万人以上,损失财产达2亿元以上,牲畜减少20余万头。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
A.西方列强侵华 B.军阀割据混战
C.自然灾害严重 D.国民革命运动
13.(2024八上·满城期末)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状态,这引起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思: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通过这场运动争取实现的目标是( )
①形成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②推翻军阀的反对统治
③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 ④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24八上·满城期末)许德珩在《回忆五四运动》一文中称:“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发生,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孕育起来的。”可见,促成五四运动发生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国际局势的变化
15.(2024八上·满城期末)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可见,“第一次高潮”的影响是( )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B.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C.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 D.促成了第一次国合作
16.(2024八上·满城期末)粟裕大将回忆其经历的一件事时写道:“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粟裕回忆的这件事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红军长征
17.(2024八上·满城期末)从1932年10月,日本第一批武装移民抵达佳木斯,至1936年7月止,共向东北移民2900户,7296人。1936年6月,关东军还计划20年内移民东北500万人。这一现象发生的前提是
A.赢得了甲午中日战争
B.攫取了青岛的权益
C.国民党军队全力“围剿”红军
D.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
18.(2024八上·满城期末)如表是“1937年7月前中日国力比较表”(摘自蒋纬国总编《抗日御侮》第10卷)。表中信息的影响是( )
类别 日本 中国 比率
工业产值 60亿美元 13.6亿美元 4.4:1
钢铁 580万吨 4万吨 145:1
煤炭 5070万吨 2800万吨(含外资) 1.8:1
石油 169万吨 1.31万吨 129:1
铜 8.7万吨 700吨 124:1
汽车 9500辆 0
造船能力 47.32万吨 不详
造舰能力 5.24万吨 0
坦克 330辆 0
飞机 1580架 0
大口径炮 744门 0
A.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推动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C.刺激了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
D.膨胀了日军赢得侵华战争的野心
19.(2024八上·满城期末)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当日即决定:“一、令孙连仲、庞炳勋、高桂滋动员。二、廿一与廿五师动员。三、抽调高射炮队。四、令长江沿岸戒严。”这里的“消息”指(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0.(2024八上·满城期末)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接连发生,它们的共同影响是( )
A.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 B.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
21.(2024八上·满城期末)如下两张图片反映的史实相距( )
《马关条约》谈判 中国战区受降典礼
A.8年 B.14年 C.50年 D.100年
22.(2024八上·满城期末)毛主席从重庆回到延安时,在机场受到党政军2万多的人热烈欢迎。毛主席对前来欢迎的人们发表讲话,他说:“这次谈判已得了结果,虽然前面还有困难,但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材料中“结果”的表现是( )
A.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签署
23.(2024八上·满城期末)下列史实在《大决战:平津战役》一书中,应重点阐释的是( )
A.解放军攻占锦州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C.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D.百万雄师渡长江
24.(2024八上·满城期末)《申报》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其原因不包括( )
A.经营时期久 B.革命热情高 C.社会信息广 D.栏目主题多
25.(2024八上·满城期末)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如表反映的是( )
类别 时期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形
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 顶戴花翎 长袍马褂 大人 老爷 跪拜 作揖 缠足
辛亥革命后 强令剪辫 中山装 旗袍 先生 某君 鞠躬 握手 天足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26.(2024八上·满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材料二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天王深居宫殿由数十名妃子侍奉,只有诸王才能和他见面。东王和其他诸王亦热衷于奢侈生活。
材料三 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化,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韦昌辉利用洪、杨矛盾,杀掉杨秀清及部将2万多人,随后又被处死。
材料四 天京事变后,由于洪秀全的无端猜忌,石达开率10万精锐之师离京出走前往四川,导致太平军实力受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7.(2024八上·满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份 举措
1873年(同治十二年) 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
1880年(光绪六年) 成立天津电报总局
1882年(光绪八年) 设立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
1890年(光绪十六年) 创办汉阳铁厂
1892年(光绪十八年) 湖北织布局建成开工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求富”主张提出的目的。
(2)据材料,概括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涉及哪些行业。
(3)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民用企业的开办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8.(2024八上·满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1912年1月11日,孙中山宣布督师北伐。长江流域一时战云密布。
材料二 为维护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利益,各国驻华公使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他们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声称必须由袁世凯“统一”南北,还出动军舰在长江上示威,劫掠中国海关税收,以加剧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重重,致使孙中山的北伐无法进行。以北洋新军为主体的清军在对武昌的进攻中所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大大震惊了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物。他们对如何抗击袁世凯缺乏必要的信心,许多人表示出与袁氏谈判的浓厚兴趣;另一些人则希望利用袁世凯手中的军队胁迫清帝退位,从而达到兵不血刃地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目的,黄兴、宋教仁亦持此主张。孙中山只好让步,答应只要袁世凯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他“即可正式宣布解职”。
材料四 在得到孙中山的承诺后,袁世凯胁迫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制《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身份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四、概括袁世凯能得到辛亥革命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袁世凯得到辛亥革命成果产生的影响。
29.(2024八上·满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权更迭的大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上演,其兴盛衰败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材料一 战场内的较量,往往成为决定政权更迭的直接因素。
资料一
资料二
材料二 战场外较量,往往成为决定政权更迭的深层因素。如下是国民党统治区100元法币(法定货币)购买力变化表。
年代 购买物品
1937年 买黄牛2头或耕牛1头
1938年 买黄牛1头
1939年 买猪1头
1941年 买面粉1袋
1943年 买鸡1只
1945年 买鸡蛋2个
1946年 卖肥皂六分之一块
1947年 买煤球1个
1948年8月 买大米0.002416两(每斤16两)
1949年5月 买0.00000000185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五)
(1)材料一中的两次战役发动时间相距多少年?哪一政党领导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都参与了?
(2)该政党领导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3)据材料二指出国民党统治区法币购买力变化的趋势。据表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清政府官员认为‘假使中国给美、法通商权利,那美国、法国必将感激中国。我们或者还可以联合美、法来对付英国’”可以得出,清政府认为签订《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后,可以联合美、法对付英国,C正确;1844年签订《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当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A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打击鸦片走私的信息,B错误;
英法联军联合侵略中国是1856年,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黄埔条约》《望厦条约》。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也要求订约”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从题干图片“1858中俄《瑷珲条约》划定的边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划定的边界”“约60多万平方公里”“约40多万平方公里”等信息和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过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沙俄割占的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割占的中国领土40多万平方公里;故如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B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A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全岛给日本,C错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的条款,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解题方法:分析地图,找出地图时间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反映的是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领导层发生了严重的内讧,相互残杀,天京事变造成巨大悲剧,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反映了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士气低落、人心离散,A正确;1856年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讧,相互残杀,此首歌谣就是反映这个事件,没有体现太平军内部的等级关系,B错误;
材料内容体现了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争权夺利的内讧,没有体现明确的目标,C错误;
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天京事变后天平军士气低落、人心涣散的状态,与思念家乡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太平天国运动。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知该事件是天京事变,结合所学分析天京事变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在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企业都属于洋务企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两次鸦片战争,A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没有涉及近代教育的发展,B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不是洋务派创建大批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洋务运动。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再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企业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由此可知第二年是1896年,C正确;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A错误;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B错误;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马关条约》。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去年今日割台湾”“清末”再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6.【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变法措施太急太多,3个月中就颁行了上百道诏令,想以一纸诏书来改变国家的旧有面貌,操之过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失败是由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缺乏经验,急于求成,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未能够发动群众,A错误;
题干没有体现西方列强不支持,B错误;
守旧势力太强大,不符合题干主旨,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戊戌变法。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想以一纸诏书来改变国家的旧有面貌,操之过急”再结合所学分析无需变法失败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
7.【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说明该条约没有割地条款,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符合题意,D正确;《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与题干要求不符,A错误;
《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与题干要求不符,B错误;
《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与“不割我土地”不符,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辛丑条约》。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再结合所学逐一分析每项条约,不割地的条约即是正确答案。
8.【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B正确;“振兴中华”属于宗旨,不属于政治主张,A错误;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C错误;
坚持“联俄联共”是1924年提出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孙中山思想。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并结合所学分析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即可得出答案。
9.【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材料“1907年以后,武汉地区先后出现了30多个革命团体,这些团体绝大多数是由军队中的革命党人发起和组织的”体现的是革命力量的壮大,B正确;题干表述的是军事因素,与孙中山的正确领导无关,A错误;
题干中没有提到清王朝的腐朽,C错误;
题干没有提到新式军队的扩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武昌起义的背景。解题方法:阅读题干,分析题干涉及武昌起义的哪一方面的背景,再逐一与选项进行比对即可。
10.【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说其“失败”了,D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A错误;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B错误;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解题方法:阅读题干,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再与选项逐一比对即可得出答案。
11.【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据题干“1912年11月8日《真理报》发表列宁文章《新生的中国》中写道:‘4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开始积极参加政治生活了……目前,正在开始选举国会——专制制度推翻以后的第一届国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D正确;兴中会成立于1894年,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光复会成立于1904年,它们都与题干“专制制度推翻以后的第一届国会”不符,推翻专制制度是1911年,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华民国政党政治。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1912年,找出关键信息“选举国会”再结合所学逐一分析选项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12.【答案】B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24-1928年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B正确;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以华治华,A错误;
壮丁和牲畜的减少是因为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C错误;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26年,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北洋军阀混战。解题方法:阅读题干,再结合所学分析1924年——1928年的国家现状即可得乎出答案。
13.【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由此可知①③④是新文化运动争取实现的目标,D正确;推翻军阀的反对统治属于政治军事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目标,排除包含②的ABC项,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新文化运动。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信息,找出关键信息“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发生,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孕育起来的。”可知,五四运动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息息相关,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而在五四运动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也客观上促成了五四运动,由此可知,促成五四运动发生的是国际局势的变化,D正确;促成五四运动发生的是国际局势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是其中的因素之一,A错误;
促成五四运动发生的是国际局势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其中因素之一,B错误;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与材料主旨不符,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五四运动。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发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发生”再结合五四运动的背景即可得出答案。
15.【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可知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C正确;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A错误;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B错误;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再结合所学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即可得出答案。
16.【答案】B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B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A错误;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错误;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井冈山会师。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7.【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从1932年10月,日本第一批武装移民抵达佳木斯,至1936年7月止,共向东北移民2900户,7296人……”·可以看出,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为加快吞并中国东北,日本进行了较大规模移民,D正确;1895年日本赢得甲午中日战争,与题干“从1932年10月,日本第一批武装移民抵达佳木斯……”不符,A错误;
“攫取了青岛的权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题干“从1932年10月,日本第一批武装移民抵达佳木斯……”不符,B错误;
国民党军队全力“围剿”红军与题干日本移民东北无关,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九一八事变。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时间,再结合日本向东北移民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前中国的整体国防、工业实力弱于日本,使得日本赢得侵华战争的野心日益膨胀,D正确;民族危机的加深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A错误;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和以美国为首的盟军间进行的战争,B错误;
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也是因为侵略野心膨胀,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日国力对比。解题方法:依据表格信息对比中日两国国力即可得出答案。
19.【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和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里的“消息”指七七事变,C正确;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A错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逮捕了蒋介石,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与题干材料不符,B错误;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七七事变。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再结合所学可知答案。
20.【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属于抗战防御阶段的重要会战,其共同影响是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D符合题意;
1937年七七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故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属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故B不符合题意;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客观评价理解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
21.【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谈判的时间是1895年,中国战区受降典礼的时间为1945年。两件史实相距50年,C正确;与《马关条约》谈判的时间相距8年的是1903年,A错误;
与《马关条约》谈判的时间相距14年的是1909年,B错误;
与《马关条约》谈判的时间相距100年的是1995年,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抗日战争胜利。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判断《马关条约》时间,再结合所学判断抗日战争胜利时间,两者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22.【答案】D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毛主席从重庆回到延安时……这次谈判已得了结果,虽然前面还有困难,但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历时43天,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的主要结果,D正确;国共两党在历时上的两次正式合作是在1924年和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错误;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12月12日,而题干内容时间是在解放战争前夕,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9月,不符合题意,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重庆谈判。解题方法:阅读题干,依据地点重庆和人物毛主席,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3.【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48年11月29日 至 1949年1月31日进行的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52万余人(内改编25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在平津战役中的攻克天津,通过与傅作义谈判交涉,最后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和平解放北平,C正确;辽沈战役中,解放军攻占锦州,A错误;
1947年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 ,平津战役还没有开始,B错误;
1949年4月下旬,百万雄师渡长江,平津战役已经结束,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平津战役。解题方法:依据题干信息“平津战役”再逐一与选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24.【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虽然历经多次革命运动,但是其保持中立,无法体现其革命热情高,所以不是《申报》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原因,B项符合题意,B正确;《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是《申报》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A错误;
《申报》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栏目主题多,CD项均是《申报》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原因,CD项不符合题意,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近代报刊。解题方法:依据所学分析《申报》的商业立场即可得出答案。
25.【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中“发式、服饰、称谓、礼节、脚形”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习俗的范畴,从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前后,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本题选项干扰性小,难度较小,学生容易选对.
26.【答案】(1)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原因:领导层生活腐化;领导人争权夺利、自相残杀;领导人彼此猜忌,互不信任;太平军发生分裂,实力受损等。
(3)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顽强反抗精神,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局限性:根据材料信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天王深居宫殿由数十名妃子侍奉,只有诸王才能和他见面。东王和其他诸王亦热衷于奢侈生活”可得出:领导层生活腐化;根据材料三信息“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化”“韦昌辉利用洪、杨矛盾,杀掉杨秀清及部将2万多人,随后又被处死”可得出:领导人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根据材料四信息“天京事变后,由于洪秀全的无端猜忌,石达开率10万精锐之师离京出走前往四川,导致太平军实力受损”可得出:领导人彼此猜忌,互不信任;太平军发生分裂,实力受损等。
(3)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顽强反抗精神,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点评】本题考点是太平天国运动。解题方法:
(1)局限性: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再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进行分析即可。
(2)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权力斗争日益激化”“由于洪秀全的无端猜忌……导致太平军实力受损”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3)依据材料的原因和局限性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该运动的影响即可。
(1)局限性:根据材料信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天王深居宫殿由数十名妃子侍奉,只有诸王才能和他见面。东王和其他诸王亦热衷于奢侈生活”,可得出:领导层生活腐化;根据材料三信息“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化”“韦昌辉利用洪、杨矛盾,杀掉杨秀清及部将2万多人,随后又被处死”,可得出:领导人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根据材料四信息“天京事变后,由于洪秀全的无端猜忌,石达开率10万精锐之师离京出走前往四川,导致太平军实力受损”,可得出:领导人彼此猜忌,互不信任;太平军发生分裂,实力受损等。
(3)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顽强反抗精神,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27.【答案】(1)辅助军事工业。
(2)交通运输业、采矿业、通信业、冶炼业、纺织业等。(答出3点即可)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依据“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因此材料中“求富”主张提出的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涉及的行业。依据材料“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得出涉及交通运输业,依据材料“成立天津电报总局”可得出涉及通信业,依据材料“设立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可得出涉及采矿业,依据材料“创办汉阳铁厂”可得出涉及冶炼业,依据材料“湖北织布局建成开工”可得出涉及纺织业。
(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民用企业的创办客观上起到示范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故答案为:
(1)辅助军事工业。
(2)交通运输业、采矿业、通信业、冶炼业、纺织业等。(答出3点即可)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目的:依据“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因此材料中“求富”主张提出的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
(2)涉及行业:依据材料“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得出涉及交通运输业,依据材料“成立天津电报总局”可得出涉及通信业,依据材料“设立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可得出涉及采矿业,依据材料“创办汉阳铁厂”可得出涉及冶炼业,依据材料“湖北织布局建成开工”可得出涉及纺织业。
(3)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民用企业的创办客观上起到示范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8.【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列强的支持;革命党人的妥协(或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袁世凯拥有重兵;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使中国陷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身份:根据材料“1912年1月11日,孙中山宣布督师北伐。长江流域一时战云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就职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大总统,因此这时期孙中山的身份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原因:根据材料“各国驻华公使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他们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声称必须由袁世凯‘统一’南北”可得出,列强的支持;根据材料“他们对如何抗击袁世凯缺乏必要的信心,许多人表示出与袁氏谈判的浓厚兴趣”可得出,革命党人的妥协,即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根据材料“另一些人则希望利用袁世凯手中的军队胁迫清帝退位”可得出,袁世凯拥有重兵,也体现了这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根据材料“袁世凯胁迫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可得出,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3)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标志着辛亥革命失败,使得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北洋军阀统治开始,随着袁世凯的去世,中国陷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点评】本题考点是辛亥革命。解题方法:(1)身份:阅读史料,依据时间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原因:阅读三则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各国驻华公使……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许多人表示出与袁氏谈判的浓厚兴趣”“利用袁世凯手中的军队胁迫清帝退位”“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3)分析四则史料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影响。
(1)身份:根据材料“1912年1月11日,孙中山宣布督师北伐。长江流域一时战云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就职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大总统,因此这时期孙中山的身份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原因:根据材料“各国驻华公使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他们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声称必须由袁世凯‘统一’南北”可得出列强的支持;根据材料“他们对如何抗击袁世凯缺乏必要的信心,许多人表示出与袁氏谈判的浓厚兴趣”可得出革命党人的妥协,即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根据材料“另一些人则希望利用袁世凯手中的军队胁迫清帝退位”可得出袁世凯拥有重兵,也体现了这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根据材料“袁世凯胁迫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可得出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3)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标志着辛亥革命失败,使得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北洋军阀统治开始,随着袁世凯的去世,中国陷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29.【答案】(1)时间差:10年。政党:国民党。
(2)角色:胜利者;失败者。
(3)趋势:购买力越来越低。主要原因:连年战争。
(4)原因:军事上失败;经济上崩溃。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1)时间差:依据材料一中资料一台儿庄战役、资料二淮海战役,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两次战役发动时间相距10年。
政党: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淮海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间的决战,所以两次战役中都参与的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
(2)角色:依据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淮海战役国民党战败,所以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分别扮演了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角色。
(3)趋势:依据材料二100元法定货币从“买黄牛2头或耕牛1头”到买“0.00000000185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五)”大米,说明法币购买力越来越低。
原因: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时间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949年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战争不断,可得出连年战争是导致法币购买力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
(4)原因:依据材料一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的失败,材料二中国民党经济上的崩溃可知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是军事上失败和经济上崩溃。
【点评】本题考点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题方法:(1)依据地图信息判断是两次战争,再结合所学分析两次战争的时间和参战军队属于哪个党派即可。
(2)结合所学分析台儿庄战役和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结局即可。
(3)趋势:依据图表信息分析法币的购买力即可得出答案。原因:依据图表的时间再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即可得出答案。
(4)依据史料分析国民党的军事情况和经济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1)时间差:依据材料一中资料一台儿庄战役、资料二淮海战役,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两次战役发动时间相距10年。
政党: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淮海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间的决战,所以两次战役中都参与的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
(2)角色:依据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淮海战役国民党战败,所以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分别扮演了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角色。
(3)趋势:依据材料二100元法定货币从“买黄牛2头或耕牛1头”到买“0.00000000185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五)”大米,说明法币购买力越来越低。
原因: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时间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949年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战争不断,可得出连年战争是导致法币购买力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
(4)原因:依据材料一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的失败,材料二中国民党经济上的崩溃可知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是军事上失败和经济上崩溃。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2024八上·满城期末)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称《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也要求订约,清政府官员认为“假使中国给美、法通商权利,那美国、法国必将感激中国。我们或者还可以联合美、法来对付英国”。可见《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 )
A.赢得鸦片战争 B.打击鸦片走私
C.谋求对付英国 D.抗击英法联军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清政府官员认为‘假使中国给美、法通商权利,那美国、法国必将感激中国。我们或者还可以联合美、法来对付英国’”可以得出,清政府认为签订《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后,可以联合美、法对付英国,C正确;1844年签订《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当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A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打击鸦片走私的信息,B错误;
英法联军联合侵略中国是1856年,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黄埔条约》《望厦条约》。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也要求订约”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2024八上·满城期末)如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从题干图片“1858中俄《瑷珲条约》划定的边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划定的边界”“约60多万平方公里”“约40多万平方公里”等信息和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过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沙俄割占的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割占的中国领土40多万平方公里;故如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B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A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全岛给日本,C错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的条款,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解题方法:分析地图,找出地图时间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2024八上·满城期末)“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这是在太平军中曾一度流传的一首歌谣。由这首歌谣可见太平军( )
A.士气错落、人心离散 B.上下尊卑、等级森严
C.目标明确、高歌猛进 D.反对分裂、思念家乡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反映的是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领导层发生了严重的内讧,相互残杀,天京事变造成巨大悲剧,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反映了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士气低落、人心离散,A正确;1856年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讧,相互残杀,此首歌谣就是反映这个事件,没有体现太平军内部的等级关系,B错误;
材料内容体现了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争权夺利的内讧,没有体现明确的目标,C错误;
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天京事变后天平军士气低落、人心涣散的状态,与思念家乡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太平天国运动。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知该事件是天京事变,结合所学分析天京事变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4.(2024八上·满城期末)在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 )
A.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刺激了洋务运动兴起
B.洋务运动兴起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教育起步
C.洋务派创建大批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D.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在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企业都属于洋务企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两次鸦片战争,A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没有涉及近代教育的发展,B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不是洋务派创建大批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洋务运动。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再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企业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5.(2024八上·满城期末)“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由此可见,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的《春愁》诗应该创作于( )
A.1842年 B.1860年 C.1896年 D.1901年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由此可知第二年是1896年,C正确;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A错误;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B错误;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马关条约》。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去年今日割台湾”“清末”再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6.(2024八上·满城期末)“变法措施太急太多,3个月中就颁行了上百道诏令,想以一纸诏书来改变国家的旧有面貌,操之过急。”可见,戊戌变法失败是由于( )
A.未能够发动群众 B.西方列强不支持
C.决策层经验不足 D.守旧势力太强大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变法措施太急太多,3个月中就颁行了上百道诏令,想以一纸诏书来改变国家的旧有面貌,操之过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失败是由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缺乏经验,急于求成,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未能够发动群众,A错误;
题干没有体现西方列强不支持,B错误;
守旧势力太强大,不符合题干主旨,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戊戌变法。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想以一纸诏书来改变国家的旧有面貌,操之过急”再结合所学分析无需变法失败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
7.(2024八上·满城期末)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感恩戴德,主动向列强表态:“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悔恨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对侵略者做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保证。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说明该条约没有割地条款,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符合题意,D正确;《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与题干要求不符,A错误;
《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与题干要求不符,B错误;
《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与“不割我土地”不符,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辛丑条约》。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再结合所学逐一分析每项条约,不割地的条约即是正确答案。
8.(2024八上·满城期末)1896年,孙中山在英国撰文宣扬他的政治主张,使国际间对中国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他宣扬的政治主张的是( )
A.提出“振兴中华” B.“创立合众政府”
C.实现“三民主义” D.坚持“联俄联共”
【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B正确;“振兴中华”属于宗旨,不属于政治主张,A错误;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C错误;
坚持“联俄联共”是1924年提出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孙中山思想。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并结合所学分析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即可得出答案。
9.(2024八上·满城期末)1907年以后,武汉地区先后出现了30多个革命团体,这些团体绝大多数是由军队中的革命党人发起和组织的……至1911年5~6月间,仅革命组织文学社社员已达二三千之众。可见武昌起义发动并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孙中山的正确领导 B.革命力量的壮大
C.清王朝的腐朽 D.新式军队的扩大
【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材料“1907年以后,武汉地区先后出现了30多个革命团体,这些团体绝大多数是由军队中的革命党人发起和组织的”体现的是革命力量的壮大,B正确;题干表述的是军事因素,与孙中山的正确领导无关,A错误;
题干中没有提到清王朝的腐朽,C错误;
题干没有提到新式军队的扩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武昌起义的背景。解题方法:阅读题干,分析题干涉及武昌起义的哪一方面的背景,再逐一与选项进行比对即可。
10.(2024八上·满城期末)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动群众还没有动员起来。对材料中的“失败”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完全推翻清王朝统治 B.没能够阻止袁世凯的复辟
C.没能够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说其“失败”了,D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A错误;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B错误;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解题方法:阅读题干,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再与选项逐一比对即可得出答案。
11.(2024八上·满城期末)1912年11月8日《真理报》发表列宁文章《新生的中国》中写道:“4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开始积极参加政治生活了……目前,正在开始选举国会——专制制度推翻以后的第一届国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的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国民党
【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据题干“1912年11月8日《真理报》发表列宁文章《新生的中国》中写道:‘4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开始积极参加政治生活了……目前,正在开始选举国会——专制制度推翻以后的第一届国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D正确;兴中会成立于1894年,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光复会成立于1904年,它们都与题干“专制制度推翻以后的第一届国会”不符,推翻专制制度是1911年,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华民国政党政治。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1912年,找出关键信息“选举国会”再结合所学逐一分析选项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12.(2024八上·满城期末)据统计,1924-1928年间,仅河北、山东就减少壮丁180余万人,严重饥馑者在50万人以上,损失财产达2亿元以上,牲畜减少20余万头。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
A.西方列强侵华 B.军阀割据混战
C.自然灾害严重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24-1928年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B正确;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以华治华,A错误;
壮丁和牲畜的减少是因为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C错误;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26年,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北洋军阀混战。解题方法:阅读题干,再结合所学分析1924年——1928年的国家现状即可得乎出答案。
13.(2024八上·满城期末)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状态,这引起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思: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通过这场运动争取实现的目标是( )
①形成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②推翻军阀的反对统治
③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 ④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由此可知①③④是新文化运动争取实现的目标,D正确;推翻军阀的反对统治属于政治军事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目标,排除包含②的ABC项,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新文化运动。解题方法:依据题干时间信息,找出关键信息“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4.(2024八上·满城期末)许德珩在《回忆五四运动》一文中称:“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发生,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孕育起来的。”可见,促成五四运动发生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国际局势的变化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发生,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孕育起来的。”可知,五四运动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息息相关,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而在五四运动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也客观上促成了五四运动,由此可知,促成五四运动发生的是国际局势的变化,D正确;促成五四运动发生的是国际局势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是其中的因素之一,A错误;
促成五四运动发生的是国际局势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其中因素之一,B错误;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与材料主旨不符,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五四运动。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发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发生”再结合五四运动的背景即可得出答案。
15.(2024八上·满城期末)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可见,“第一次高潮”的影响是( )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B.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C.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 D.促成了第一次国合作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可知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C正确;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A错误;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B错误;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再结合所学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即可得出答案。
16.(2024八上·满城期末)粟裕大将回忆其经历的一件事时写道:“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粟裕回忆的这件事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红军长征
【答案】B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B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A错误;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错误;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井冈山会师。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7.(2024八上·满城期末)从1932年10月,日本第一批武装移民抵达佳木斯,至1936年7月止,共向东北移民2900户,7296人。1936年6月,关东军还计划20年内移民东北500万人。这一现象发生的前提是
A.赢得了甲午中日战争
B.攫取了青岛的权益
C.国民党军队全力“围剿”红军
D.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
【答案】D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从1932年10月,日本第一批武装移民抵达佳木斯,至1936年7月止,共向东北移民2900户,7296人……”·可以看出,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为加快吞并中国东北,日本进行了较大规模移民,D正确;1895年日本赢得甲午中日战争,与题干“从1932年10月,日本第一批武装移民抵达佳木斯……”不符,A错误;
“攫取了青岛的权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题干“从1932年10月,日本第一批武装移民抵达佳木斯……”不符,B错误;
国民党军队全力“围剿”红军与题干日本移民东北无关,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九一八事变。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时间,再结合日本向东北移民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8.(2024八上·满城期末)如表是“1937年7月前中日国力比较表”(摘自蒋纬国总编《抗日御侮》第10卷)。表中信息的影响是( )
类别 日本 中国 比率
工业产值 60亿美元 13.6亿美元 4.4:1
钢铁 580万吨 4万吨 145:1
煤炭 5070万吨 2800万吨(含外资) 1.8:1
石油 169万吨 1.31万吨 129:1
铜 8.7万吨 700吨 124:1
汽车 9500辆 0
造船能力 47.32万吨 不详
造舰能力 5.24万吨 0
坦克 330辆 0
飞机 1580架 0
大口径炮 744门 0
A.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推动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C.刺激了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
D.膨胀了日军赢得侵华战争的野心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前中国的整体国防、工业实力弱于日本,使得日本赢得侵华战争的野心日益膨胀,D正确;民族危机的加深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A错误;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和以美国为首的盟军间进行的战争,B错误;
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也是因为侵略野心膨胀,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日国力对比。解题方法:依据表格信息对比中日两国国力即可得出答案。
19.(2024八上·满城期末)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当日即决定:“一、令孙连仲、庞炳勋、高桂滋动员。二、廿一与廿五师动员。三、抽调高射炮队。四、令长江沿岸戒严。”这里的“消息”指(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和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里的“消息”指七七事变,C正确;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A错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逮捕了蒋介石,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与题干材料不符,B错误;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七七事变。解题方法: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再结合所学可知答案。
20.(2024八上·满城期末)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接连发生,它们的共同影响是( )
A.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 B.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属于抗战防御阶段的重要会战,其共同影响是破灭了日本速亡中国的战略,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D符合题意;
1937年七七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故A不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属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故B不符合题意;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客观评价理解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
21.(2024八上·满城期末)如下两张图片反映的史实相距( )
《马关条约》谈判 中国战区受降典礼
A.8年 B.14年 C.50年 D.100年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谈判的时间是1895年,中国战区受降典礼的时间为1945年。两件史实相距50年,C正确;与《马关条约》谈判的时间相距8年的是1903年,A错误;
与《马关条约》谈判的时间相距14年的是1909年,B错误;
与《马关条约》谈判的时间相距100年的是1995年,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抗日战争胜利。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判断《马关条约》时间,再结合所学判断抗日战争胜利时间,两者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22.(2024八上·满城期末)毛主席从重庆回到延安时,在机场受到党政军2万多的人热烈欢迎。毛主席对前来欢迎的人们发表讲话,他说:“这次谈判已得了结果,虽然前面还有困难,但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材料中“结果”的表现是( )
A.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签署
【答案】D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毛主席从重庆回到延安时……这次谈判已得了结果,虽然前面还有困难,但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历时43天,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的主要结果,D正确;国共两党在历时上的两次正式合作是在1924年和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错误;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12月12日,而题干内容时间是在解放战争前夕,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9月,不符合题意,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重庆谈判。解题方法:阅读题干,依据地点重庆和人物毛主席,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3.(2024八上·满城期末)下列史实在《大决战:平津战役》一书中,应重点阐释的是( )
A.解放军攻占锦州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C.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D.百万雄师渡长江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48年11月29日 至 1949年1月31日进行的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52万余人(内改编25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在平津战役中的攻克天津,通过与傅作义谈判交涉,最后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和平解放北平,C正确;辽沈战役中,解放军攻占锦州,A错误;
1947年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 ,平津战役还没有开始,B错误;
1949年4月下旬,百万雄师渡长江,平津战役已经结束,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平津战役。解题方法:依据题干信息“平津战役”再逐一与选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24.(2024八上·满城期末)《申报》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其原因不包括( )
A.经营时期久 B.革命热情高 C.社会信息广 D.栏目主题多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虽然历经多次革命运动,但是其保持中立,无法体现其革命热情高,所以不是《申报》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原因,B项符合题意,B正确;《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是《申报》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A错误;
《申报》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栏目主题多,CD项均是《申报》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原因,CD项不符合题意,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近代报刊。解题方法:依据所学分析《申报》的商业立场即可得出答案。
25.(2024八上·满城期末)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如表反映的是( )
类别 时期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形
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 顶戴花翎 长袍马褂 大人 老爷 跪拜 作揖 缠足
辛亥革命后 强令剪辫 中山装 旗袍 先生 某君 鞠躬 握手 天足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材料中“发式、服饰、称谓、礼节、脚形”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习俗的范畴,从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前后,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本题选项干扰性小,难度较小,学生容易选对.
26.(2024八上·满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材料二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天王深居宫殿由数十名妃子侍奉,只有诸王才能和他见面。东王和其他诸王亦热衷于奢侈生活。
材料三 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化,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韦昌辉利用洪、杨矛盾,杀掉杨秀清及部将2万多人,随后又被处死。
材料四 天京事变后,由于洪秀全的无端猜忌,石达开率10万精锐之师离京出走前往四川,导致太平军实力受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答案】(1)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原因:领导层生活腐化;领导人争权夺利、自相残杀;领导人彼此猜忌,互不信任;太平军发生分裂,实力受损等。
(3)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顽强反抗精神,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1)局限性:根据材料信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天王深居宫殿由数十名妃子侍奉,只有诸王才能和他见面。东王和其他诸王亦热衷于奢侈生活”可得出:领导层生活腐化;根据材料三信息“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化”“韦昌辉利用洪、杨矛盾,杀掉杨秀清及部将2万多人,随后又被处死”可得出:领导人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根据材料四信息“天京事变后,由于洪秀全的无端猜忌,石达开率10万精锐之师离京出走前往四川,导致太平军实力受损”可得出:领导人彼此猜忌,互不信任;太平军发生分裂,实力受损等。
(3)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顽强反抗精神,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点评】本题考点是太平天国运动。解题方法:
(1)局限性:阅读史料,找出关键信息“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再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进行分析即可。
(2)阅读题干,找出关键信息“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权力斗争日益激化”“由于洪秀全的无端猜忌……导致太平军实力受损”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
(3)依据材料的原因和局限性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该运动的影响即可。
(1)局限性:根据材料信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天王深居宫殿由数十名妃子侍奉,只有诸王才能和他见面。东王和其他诸王亦热衷于奢侈生活”,可得出:领导层生活腐化;根据材料三信息“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化”“韦昌辉利用洪、杨矛盾,杀掉杨秀清及部将2万多人,随后又被处死”,可得出:领导人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根据材料四信息“天京事变后,由于洪秀全的无端猜忌,石达开率10万精锐之师离京出走前往四川,导致太平军实力受损”,可得出:领导人彼此猜忌,互不信任;太平军发生分裂,实力受损等。
(3)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顽强反抗精神,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27.(2024八上·满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份 举措
1873年(同治十二年) 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
1880年(光绪六年) 成立天津电报总局
1882年(光绪八年) 设立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
1890年(光绪十六年) 创办汉阳铁厂
1892年(光绪十八年) 湖北织布局建成开工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求富”主张提出的目的。
(2)据材料,概括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涉及哪些行业。
(3)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民用企业的开办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辅助军事工业。
(2)交通运输业、采矿业、通信业、冶炼业、纺织业等。(答出3点即可)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依据“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因此材料中“求富”主张提出的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涉及的行业。依据材料“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得出涉及交通运输业,依据材料“成立天津电报总局”可得出涉及通信业,依据材料“设立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可得出涉及采矿业,依据材料“创办汉阳铁厂”可得出涉及冶炼业,依据材料“湖北织布局建成开工”可得出涉及纺织业。
(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民用企业的创办客观上起到示范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故答案为:
(1)辅助军事工业。
(2)交通运输业、采矿业、通信业、冶炼业、纺织业等。(答出3点即可)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目的:依据“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因此材料中“求富”主张提出的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
(2)涉及行业:依据材料“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得出涉及交通运输业,依据材料“成立天津电报总局”可得出涉及通信业,依据材料“设立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可得出涉及采矿业,依据材料“创办汉阳铁厂”可得出涉及冶炼业,依据材料“湖北织布局建成开工”可得出涉及纺织业。
(3)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民用企业的创办客观上起到示范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8.(2024八上·满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1912年1月11日,孙中山宣布督师北伐。长江流域一时战云密布。
材料二 为维护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利益,各国驻华公使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他们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声称必须由袁世凯“统一”南北,还出动军舰在长江上示威,劫掠中国海关税收,以加剧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重重,致使孙中山的北伐无法进行。以北洋新军为主体的清军在对武昌的进攻中所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大大震惊了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物。他们对如何抗击袁世凯缺乏必要的信心,许多人表示出与袁氏谈判的浓厚兴趣;另一些人则希望利用袁世凯手中的军队胁迫清帝退位,从而达到兵不血刃地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目的,黄兴、宋教仁亦持此主张。孙中山只好让步,答应只要袁世凯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他“即可正式宣布解职”。
材料四 在得到孙中山的承诺后,袁世凯胁迫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制《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身份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四、概括袁世凯能得到辛亥革命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袁世凯得到辛亥革命成果产生的影响。
【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列强的支持;革命党人的妥协(或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袁世凯拥有重兵;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使中国陷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身份:根据材料“1912年1月11日,孙中山宣布督师北伐。长江流域一时战云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就职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大总统,因此这时期孙中山的身份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原因:根据材料“各国驻华公使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他们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声称必须由袁世凯‘统一’南北”可得出,列强的支持;根据材料“他们对如何抗击袁世凯缺乏必要的信心,许多人表示出与袁氏谈判的浓厚兴趣”可得出,革命党人的妥协,即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根据材料“另一些人则希望利用袁世凯手中的军队胁迫清帝退位”可得出,袁世凯拥有重兵,也体现了这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根据材料“袁世凯胁迫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可得出,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3)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标志着辛亥革命失败,使得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北洋军阀统治开始,随着袁世凯的去世,中国陷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点评】本题考点是辛亥革命。解题方法:(1)身份:阅读史料,依据时间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原因:阅读三则史料,找出关键信息“各国驻华公使……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许多人表示出与袁氏谈判的浓厚兴趣”“利用袁世凯手中的军队胁迫清帝退位”“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3)分析四则史料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影响。
(1)身份:根据材料“1912年1月11日,孙中山宣布督师北伐。长江流域一时战云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就职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大总统,因此这时期孙中山的身份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原因:根据材料“各国驻华公使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他们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声称必须由袁世凯‘统一’南北”可得出列强的支持;根据材料“他们对如何抗击袁世凯缺乏必要的信心,许多人表示出与袁氏谈判的浓厚兴趣”可得出革命党人的妥协,即南京临时政府的妥协;根据材料“另一些人则希望利用袁世凯手中的军队胁迫清帝退位”可得出袁世凯拥有重兵,也体现了这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矛盾;根据材料“袁世凯胁迫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可得出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3)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标志着辛亥革命失败,使得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北洋军阀统治开始,随着袁世凯的去世,中国陷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29.(2024八上·满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权更迭的大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上演,其兴盛衰败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材料一 战场内的较量,往往成为决定政权更迭的直接因素。
资料一
资料二
材料二 战场外较量,往往成为决定政权更迭的深层因素。如下是国民党统治区100元法币(法定货币)购买力变化表。
年代 购买物品
1937年 买黄牛2头或耕牛1头
1938年 买黄牛1头
1939年 买猪1头
1941年 买面粉1袋
1943年 买鸡1只
1945年 买鸡蛋2个
1946年 卖肥皂六分之一块
1947年 买煤球1个
1948年8月 买大米0.002416两(每斤16两)
1949年5月 买0.00000000185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五)
(1)材料一中的两次战役发动时间相距多少年?哪一政党领导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都参与了?
(2)该政党领导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3)据材料二指出国民党统治区法币购买力变化的趋势。据表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
【答案】(1)时间差:10年。政党:国民党。
(2)角色:胜利者;失败者。
(3)趋势:购买力越来越低。主要原因:连年战争。
(4)原因:军事上失败;经济上崩溃。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1)时间差:依据材料一中资料一台儿庄战役、资料二淮海战役,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两次战役发动时间相距10年。
政党: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淮海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间的决战,所以两次战役中都参与的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
(2)角色:依据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淮海战役国民党战败,所以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分别扮演了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角色。
(3)趋势:依据材料二100元法定货币从“买黄牛2头或耕牛1头”到买“0.00000000185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五)”大米,说明法币购买力越来越低。
原因: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时间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949年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战争不断,可得出连年战争是导致法币购买力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
(4)原因:依据材料一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的失败,材料二中国民党经济上的崩溃可知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是军事上失败和经济上崩溃。
【点评】本题考点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题方法:(1)依据地图信息判断是两次战争,再结合所学分析两次战争的时间和参战军队属于哪个党派即可。
(2)结合所学分析台儿庄战役和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结局即可。
(3)趋势:依据图表信息分析法币的购买力即可得出答案。原因:依据图表的时间再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即可得出答案。
(4)依据史料分析国民党的军事情况和经济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1)时间差:依据材料一中资料一台儿庄战役、资料二淮海战役,结合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两次战役发动时间相距10年。
政党: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是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淮海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间的决战,所以两次战役中都参与的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
(2)角色:依据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淮海战役国民党战败,所以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在两次战役中分别扮演了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角色。
(3)趋势:依据材料二100元法定货币从“买黄牛2头或耕牛1头”到买“0.00000000185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五)”大米,说明法币购买力越来越低。
原因: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时间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949年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战争不断,可得出连年战争是导致法币购买力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
(4)原因:依据材料一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的失败,材料二中国民党经济上的崩溃可知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是军事上失败和经济上崩溃。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