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8.大禹治水的事迹与近来环境地理学中关于约公元前 4000 年黄河流域大洪水的发现相吻合,西周 16.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②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遂公盨青铜器上铸刻的铭文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最为翔实的关于大禹的文字记录。这表明
七年级历史 A.考古发现是获得历史认识的唯一途径 B.神话传说可弥补文献记载的缺失
C.考古发现可与古代文献记载相互佐证 D.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可相互印证
9.《礼记》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注意事项:1.全卷共 6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为 80 分钟。 是谓小康。”这段话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 A.部落联盟间征战频繁 B.天下为所有人所共有
场号、座位号,用 2B 铅笔把对应的号码的标号涂黑。 C.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 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10.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商废
墟”上,我们可以了解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A.商纣王暴政 B.“国人暴动”的原因 C.周平王迁都 D.齐桓公“尊王攘夷”
合题目要求的。 11.汉代学者何休注解《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
1.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 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 三也。”此材料反映的实质是周朝 A.秦国、楚国 B.齐国、秦国 C.秦国、韩国 D.魏国、赵国
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表明北京人 A.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D.青铜铸造业落后 17.如图是 1978 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铜冰鉴,中间有可放冰块的夹
A.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B.具备管理火的能力 C.基本能够直立行走 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12.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从该图中能够得出的信息是 层,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
2.“北京猿人……打片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磁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刮削器、 它可说明
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砍砸器、球形器、石锥、石砧等。”材料表明北京人 A.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B.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A.可以打造木结构水井 B.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C.会制作石器作为工具 D.会建造干栏式房屋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3.在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厅中有关于海城仙人洞遗址的介绍,有一幅 18.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
图片(如图)是穿孔项链。由此判定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已 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下列能反映这一现
A.懂得人工取火 B.会狩猎和捕鱼 象的是
C.过着群居生活 D.掌握钻孔技术 A.诸侯争霸 B.变法运动 C.百家争鸣 D.民族融合
4.“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 1 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 10 多厘米厚地板,……其下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各诸侯国都“尊王攘夷” 19.阅读以下表格,它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这种房屋建筑被称为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诸侯国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诸子百家代表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A.半地穴式建筑 B.干栏式建筑 C.圆形洞穴建筑 D.栽柱式建筑 1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造成这种社会剧变的根本因素是 儒家:仁义礼智信
5.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 富强、民主、文明A.我国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墨家:兼爱、非攻
琮则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而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盒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 和谐、法治、爱国C.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激烈 D.变法推动分封制的瓦解 法家:注重法律
体现了中华文明的 14.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A.照搬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经验的总结
A.先进丰富 B.稳定发展 C.多元一体 D.民族交融 C.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D.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6.据考古发现,在距今 4000 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 20.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据此可知,孟子认为
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说明当 得天下的关键在于
时 A.道德修养 B.民心向背 C.顺应天意 D.人口数量
A.爱美意识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21.《黄帝内经》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
7.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如图流程图体现的是 诊治和预防。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A.论述辨证施治观念 B.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C.凸显尊重生命规律 D.蕴含儒家人本思想
22.如图是妇好墓出土的大型青铜钺。这件青铜器重 9 公斤,器身呈斧形,
A.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B.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刃口为弧形,肩部有对称的两个长方形穿,肩下两侧有小槽六对,钺身
15.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录有战国晚期秦国的耕牛比赛,或者叫耕牛考试,成绩优秀的 两面靠肩处均饰虎扑人头纹,钺身正面中部有铭文“妇好”二字。它反
饲牛者会被奖励,落后的将面临严厉责罚。秦国设置耕牛比赛主要是为了 映了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 A.促进农业的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增强军队战斗力 D.提高行政效率
七上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七上历史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 七上历史试卷 第 3 页(共 6 页)
{#{QQABZYKAogAAAABAAAhCEQWQCgGQkhGACSgGxEAEoAABCANABAA=}#}
A.商朝青铜铸造业分工细致 B.商朝青铜器种类单一 材料二 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春秋晚期牛尊 材料一 每一件文物都是“活着”的历史,都在讲述着过去不为人知的往事。
C.商朝青铜制作的高超工艺 D.商朝青铜器功能多样
2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有利于
A.进行思想的控制 B.加强对全国统治 C.促进文化的交流 D.加强经济的管理
24.公元前 4 世纪,秦将冶铁业收归官营并设置官员管理。秦印中有“右冶铁官”印,睡虎地秦墓竹
简中亦载有“左采铁”“右采铁”的官职。秦将冶铁业收归官营
A.加强了对官员的管理 B.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活动二“走进”历史人物】
C.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D.便利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材料二 公元前 256 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都江。李冰治水“循
25.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奠定了此后发展的基础,更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大中国、大中华 材料三 汉初,经济萧条,盗贼猖獗。汉文帝在“十五税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赋税,将田租 自然,顺水势”,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这个东方大国不可撼动的牢固根基。材料意在说明 税减到“三十税一”,甚至连续全年免田租,以鼓励农民重回田地,从事农业生产;他还亲自参加 性,利用不同的水脉和地形,无坝分水,塑江排沙,因地制宜,自流灌溉。
A.秦朝统一的意义 B.商靹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王室衰微的表现 劳动,劝课农桑。景帝也规定“不受献,减太官”“省徭役”。文景父子克勤克俭,勤政爱民,实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等
26.《汉书·食货志》记载:“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馕(饷),女子纺绩不足 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仁政,保证了政策的持续性,百姓自食其力,勤于耕作,形成了勤
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 劳务实的社会风气,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吏治败坏 D.刑法残酷 ——黎芸《析文景之治》
27.司马迁这样评价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虽然只做了六个月的王就被镇压,但其身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出现的现象。(2分)
死后各地的起义部队纷纷响应,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这说明秦末农民起义
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 B.反对实施郡县制 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 D.得到了广泛响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5分)
28.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西汉建立的时间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文景之治的主要措施。(6分)
李冰石像
32.(13分)纵观秦国,从诸侯卑秦到六国俯首,气吞山河却二世而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活动三“考察”历史遗址】
题。 材料三 历史遗址专指古人类的建筑性遗存,是人类有意识加工而成的,为我们研究古代
A.A B.B C.C D.D 材料一 商鞅新政在秦国持续了 19 年。19 年的兢兢业业,秦国的确如同秦孝公和商鞅规划的那 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
29.因连年战争,到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呈现出一派荒凉残破的景象:“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 样,非常神奇地从西方崛起,不但击败了老对手魏国,还把疆土向东方扩展了一大步。一百多年
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这说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后,秦国能在七国中秀出,成为战国的终结者,也和商鞅变法密不可分。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A.结束楚汉之争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法制建设 D.恢复社会生产
材料二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
30.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
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
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材料反映了
的制度。 山东曲阜孔庙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治国思想的践行 C.封建特权受到限制 D.礼乐制度的复兴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刻写在材料一文物上的文字被称为什么?由此文物可以推断,目前所知我国有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第 31 小题 13 分,第 32 小题 13 分,第 33 小题 14 分,共 40 分。
材料三 “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 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2分)
31.(13 分)农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 ——贾谊《治安疏》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都江堰修建成功的原因。(4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三的遗址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包括人物的生活时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变周法”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制度的特
主要贡献或地位)(4分)
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贾谊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2分) (4)综合以上探究,对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4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
33.(14分)某校组织开展中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活动,邀你参与。
【活动一“触摸”历史文物】
七上历史试卷 第 4 页(共 6 页) 七上历史试卷 第 5 页(共 6 页) 七上历史试卷 第 6 页(共 6 页)
{#{QQABZYKAogAAAABAAAhCEQWQCgGQkhGACSgGxEAEoAABCANABAA=}#}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B C B A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A B C C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D A A D A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题,第 31 题 13 分,第 32 题 13 分,第 33 小题 14 分,共 40 分。
31.(13 分)
(1)现象:先民已经栽培水稻、粟等农作物。(2 分)
(2)史料类型:文物史料。(1 分)
史料价值:这是牛作为畜力被役使的实物见证,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使用了牛
耕技术,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4 分)
(3)主要措施:降低赋税;减轻徭役;劝课农桑;提倡节俭;休养生息。(6 分,任答三点
即可)
32.(13 分)
(1)影响:商鞅变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
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分)
(2)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
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4分,任答两点即可)
(3)原因:不尊“仁义礼乐”,施行暴政,使世人皆怨毒、憎恶秦朝统治者,导致秦朝灭
亡。(2 分)
(4)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大无畏的精神;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实行仁政等。(1 分,任答一点,
言之有理即可)
33.(14 分)
(1)文字:甲骨文。(1分)
朝代:商朝。(1分)
(2)原因:政府重视;因地制宜;发挥集体智慧;人民支持;李冰个人优秀品质等。(4 分,
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山东曲阜孔庙是后人为纪念春秋时期的孔子而修建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他创办私学,主张
1
{#{QQABZYKAogAAAABAAAhCEQWQCgGQkhGACSgGxEAEoAABCANABAA=}#}
“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4 分)
(4)建议: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
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4 分,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2
{#{QQABZYKAogAAAABAAAhCEQWQCgGQkhGACSgGxEAEoAABCAN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