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榆树市2024-2025学年度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历史试题
单项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原始人类中,距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郧县人 D.蓝田人
2.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山海经》中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B.《韩非子》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3.远古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出现了许多早期文明,但南北方的文明差异明显:南方种稻,北方种粟;南方住高脚楼,北方住地穴……这些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气候 B.人种类别 C.生活习惯 D.人口数量
4.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饲养水平的提高 B.建筑技术的进步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人工取火的发明
5.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有来自南方的印纹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有来自西北的青铜战斧和环首刀,有来自东方的酒器,有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这印证了当时( )
A.疆域空前扩大 B.不同地区存在交流 C.阶级分化明显 D.外部环境趋于稳定
6.唐朝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幾在《史通·世家》中说:“当周之东迁,王室大坏,于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文中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 )
A.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B.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
C.国家出现战乱的局面 D.东周王朝统治被推翻
7.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改革;他审时度势,提出“尊王攘夷”;他坐享东方,拥有鱼盐之利,终成春秋五霸之首。“他”是( )
A.秦穆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8.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使得中原的“诸夏”与周边戎、狄、蛮、夷等联系不断加强,华夏认同感得以加强。材料叙述了诸侯争霸的( )
A.历史背景 B.主要目的 C.积极影响 D.消极影响
9.周平王东迁时,尚有百余数量的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却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这反映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逐步走向统一 B.秦国实力最强 C.人民深受灾难 D.兼并战争不断
10.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寻找到一组图片,给这一组图片搭配上合适的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原始文明的起源 B.生产力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科学技术的发明
11.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 )
A.经济发展 B.战争频繁 C.文化繁荣 D.重大变革
12.“百家争鸣”这一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夏桀暴政 B.纣王暴政
C.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D.西周实行分封制
13.春秋末期兵家的创始人是( )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庞涓
14.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二者的共同出发点是( )
A.塑造理想人格 B.弘扬社会正气
C.维护天子统治权威 D.寻求国家治理方案
15.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他”是( )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庄子
16.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求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特征。这一举措和下列孔子的哪一主张相一致( )
A.“仁者爱人” B.创办私学 C.因材施教 D.为政以德
17.“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鼎”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B.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C.象征三方并立、鼎峙或鼎足之势 D.立国礼器,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18.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分别是( )
A.“楚辞”和《论语》 B.《诗经》和“楚辞”
C.《老子》和《春秋》 D.《诗经》和《春秋》
19.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青铜铸造 B.打制石器 C.瓷器烧制 D.原始陶器
20.公元前613年,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出现于我国的哪部著作( )
A.《诗经》 B.《论语》 C.《道德经》 D.《春秋》
21.金文是指下列哪种文字( )
A.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B.甲骨文的雏形
C.鎏金的文字 D.金制品上的文字
2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下列最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
A.废除分封建立郡县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徭役繁重刑罚残酷 D.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23.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陈胜的评价:“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说明陈胜、吴广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起到的作用是( )
A.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首先发动,具有首创精神
C.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D.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4.巨鹿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陈胜、吴广与秦军 B.刘邦与秦军 C.项羽与秦军 D.刘邦与项羽
25.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B.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非选择题部分(共35分)
26.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一复原头像 图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1)图一所代表的早期人类名称是______;从图二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什么历史信息?(2分)
材料二:
(2)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2分)
材料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以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作为判断文明的标志,具有可辨识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建筑—宫殿的出现(往往与其他区域相隔离)、随葬品丰富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礼器的大型墓葬的出现、贵重资源和高等级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为统治者所掌控、战争和暴力成为社会常见的现象、稳定的分层级的区域社会等,核心要义是国家的产生。
——王巍《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材料四: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丘陵地带有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
(3)请概括材料三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阅读材料四根据文明标阐述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进入文明社会的理由。(4分)
材料五: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4)传说中“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从材料五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分)
材料六:
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摘编自吕不韦《吕氏春秋》 ① ②春秋时期的铁插 ③春秋时期牺尊
(5)材料六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图______(序号),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图:______;请谈谈你对史料与历史研究关系的认识。(3分)
(6)根据材料六,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方面的成就,这种发展对诸侯国实力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
27.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摘编自《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______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是______。(2分)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历史人物是______,这一局面的出现与______制度有关。(2分)
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四: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鱍,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3)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推行______制;材料三中诸侯要对周王所尽的义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用材料三原句概括该制度推行的目的或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5)根据材料三、四,指出该制度存在什么弊端?(1分)
材料五:《芈月传》是一部以战国后期历史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请你对部分情节,“辨”历史。
[情节一]:楚国公主远嫁秦国,进入秦国后,公主病倒了。芈月拿着楚国医生开的药方去抓药,秦国药铺的掌柜却说药方的药量(重量)不对(实际药量是一样的),不肯将药卖给芈月。
(6)秦国药铺的掌柜为什么说药量(重量)不对?(1分)
[情节二]:药铺的主人对羋月说:“如今的秦国信奉的是商君之法,周天子之旧俗,分封领主之权,早已名存实亡。”
(7)[情节二]中“商君”指的______;周天子的“分封领主之权”是在______时期开始“名存实亡”的;此时的秦国在地方上推行了______制(行政单位)。(3分)
材料六:王(嬴政)曰:“去‘秦’,著(留下)‘皇’,采(用)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秦始皇)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设置)诸侯不便。”(秦)始皇曰:“……廷尉(李斯)议是(说的正确)。”
——《史记·秦始皇本纪》
(8)结合材料六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模式包括哪些基本制度?(2分)
材料七: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9)为了解决材料七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10)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1分)
榆树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历史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部分(每小题1分,共2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C A C B B D C A B B C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C C D B A D A C B C D
非选择题部分(共35分)
26.(1)北京人(1分):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有爱美意识。(答对一点即可1分)
(2)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原始农耕;猪、狗等家畜饲养;出现原始手工业;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等。(答出两个以上即可2分)
(3)标准:私有制、阶级分化、王权和国家产生;(2分)良渚古城建有宫殿区、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有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墓地的随葬品出现了社会阶级的分化:有祭祀神灵使用的玉琮、玉璧。(答出两点即2分)
(4)炎帝、黄帝。(1分)特点:华夏民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符合题意即可1分)
(5)实物史料:②③ 文献史料:①。(2分)
认识:史料不仅是历史研究的来源,也是历史研究的依据和证明。(1分)
(6)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1分)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使各诸侯国实力增强。(1分)
27.(1)禅让制;(1分)要选贤任能,任人唯贤。(1分)
(2)启。(1分)世袭。(1分)
(3)分封;(1分)义务:帮助周王管理地方;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答对两点即可2分)
(4)积极作用: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答对两点即可2分)
(5)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国家的统一。(1分)
(6)度量衡不同。(1分)
(7)商鞅;(1分)春秋;(1分)县。(1分)
(8)中央是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是郡县制度(答对两点即可2分)
(9)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答出两点以上即2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1分)
(10)认识:制度要符合国情;制度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制度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等。(言之有理一点即可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