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调研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2024.11
注意事项: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21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1839年6月3日,根据道光帝的命令,林则徐在虎门共销毁鸦片······237万斤,这个数字占1838-1839年运往中国的鸦片总额六成左右。这一行为:
A.改变了中国贸易出超的局面 B.杜绝了鸦片走私
C.表明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D.增加了政府收入
2.“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1841年林则徐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最能印证该预言的是俄国:
A.控制北京城 B.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C.索银二亿两 D.逼迫清政府赔偿了白银4.5亿两
4.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着重要意义,阅读下列示意图,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在新疆建立行省
C.沈葆桢率兵入台 D.在台湾建立行省
5.漫画往往会映射一定的时事。右图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A.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B.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C.面临列强瓜分危机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6.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渝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7.孙中山讲道:“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由此可知,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8.1912年1月1日,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这一事件宣告了:
A.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 D.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实现
9.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宜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1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著名文章所为“时”“事”在于:
A.呼吁维新变法 B.阐发三民主义
C.弘扬民主与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1.《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A.革新了政治制度 B.否定了传统文化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挽救了民族危亡
12.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惮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13.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口号是:
A.“取消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14.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科学精神 C.民主法治精神 D.民主革命精神
二、材料解析题:共29分,第15题10分、第16题8分、第17题11分。
15.读图观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三幅漫画
材料二 救国救民的知识分子
材料三 黑暗中的曙光
图四 1919年的天安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幅漫画相应的列强侵华事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材料二中3位人物“救国救民”的典型事迹。他们救亡运动的结果说明了什么?(3分)
材料二 救国救民的先进知识分子
(3)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图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对中国的主要影响?(4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宪法未施行一线,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概括其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初期就开始仿造(西方)轮船,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成本。造船技术大权旁落洋人之手,成绩不佳。江南制造总局于1868年设翻译官,次年又设方言馆,招请“通晓中国语言文字”的外籍译员与徐寿、华衡芳等中国科技人员一起翻译书籍和培训外语人才,在传播西学方面起了先锋作用。
材料二 改革政府机构,裁撇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 辛亥革命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家族的、宗教的、种族的封建权威,摧毁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确立了新的政治价值准则和观念,即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
-摘自冉娣《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内容。并说说这场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其属于哪一历史事件?其有何意义?(3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实现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B
5.C
6.A
7.D
8.B
9.A
10.C
11.C
12.D
13.C
14.A
二、材料解析题
15.(1)图一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进化论思想,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革命道路都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事件:五四运动。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16.(1)内容: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圣库制度,产品分配实行“无处不均匀”原则。原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体现了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原则。所以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17.(1)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或江南制造总局仿造轮船);创办新式学堂(或设翻译官、方言馆,翻译书籍和培训外语人才)。意义: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事件: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意义: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
等,享有人身、言论等自由和权利,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和三权分立原则,从而实现了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是在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进行的,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