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 (答案)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建立前秦,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氐 B.鲜卑、羌 C.羌、鲜卑 D.氐、匈奴
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江”“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某一战役有关。在这一战役中,交战双方分别是(  )
A.鲜卑、汉族 B.氐族、汉族 C.羯族、匈奴 D.氐族、鲜卑
3. 为如图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述战役产生的影响是(  )
A.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B.推翻了东汉政权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5.某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赤壁之战”“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的更迭”“江南地区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则该单元主题应为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二、判断题
6.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蜀、西晋、隋。(  )
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主要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
8.“南朝时期,各地农业普遍都有所发展,典型的如扬州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据此可知,在南朝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9.唐朝初年,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
三、填空题
江南地区的开发
10.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状况: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   ;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11.条件
(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和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   优越。
(3)当时江南地区社会   。
(4)   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12.表现
(1)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   有了很大改进,如推广和改进犁耕,推广选种、育种,施用粪肥等;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实行农业   。
(2)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   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13.【民族交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4.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传递出了宝贵的战争思想和智慧。
(1)公元前207年,   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走向衰亡。
(2)200年,   之战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3)208年,   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383年,东晋与前秦进行   之战,这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15.北魏民族大融合成果最为生动的三个例子是:    、   、    。孝文帝拓跋宏改用汉名应叫:   。
16.图1中③所在的是   国;图2中①所在的是   国。
四、问答题
17.阅读教科书,填写下面的表格。
朝代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统治集团的突出特征
西晋        
东晋        
五、材料分析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材料三: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谁?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出材料一中的人物首先称霸的原因。
(3)材料一中的人物能首先称霸还在于他讲究称霸的政策与策略,他是怎么做的?
(4)你学过了《观沧海》,你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19.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多种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生产工具 农业技术
西周 耒、耜、镈、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 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 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 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等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经过官府的不断改进,我国相继推行了三轮货币改革,最终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混乱发行的货币经济秩序逐渐得到恢复,不仅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汉武大帝”的大一统功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翁俊田《汉代五铢钱的研究与鉴定》
材料三 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
——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摘编)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改革措施,并概括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造成公元31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规模南迁对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六、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更高的爵位)……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本人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不得载入宗室名册)。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如图所示
图一 图二
材料三: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不要忘记像孝文帝元宏那样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盖世英雄。
——摘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归纳这次改革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中北魏服饰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孝文帝哪项诏令引发的变化?除此之外,请再列举出他推行的两项汉化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史学家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21.【民族交融之路】
材料一 交通既启,彼此的文明自然就有互相灌输的。《汉书·西域传》说,当时的西域人本来不大会制铁,铁器的制造都是中原人教他们的。这件事对于西域的开发大有关系。在中原方面,则葡萄、苜蓿、安石榴等,都自西域输入……
——张荫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和部编《中国历史·七上册》
材料二 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一时期的中原与西域交流有何特点这些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有哪两种基本情况 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有哪些历史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
七、实践探究题
2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1)【方式一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从头像复原图可以看出远古人类头部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那么这是什么人?图中房子是哪一原始居民建造并居住的?
(2)【方式二地图学史】
上图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局面,请写出 代表的政权分别是什么?哪一次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方式三新闻学史】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龚铭、母曼晔):在清明节(4月4日)的细雨微风里,丙申(2016)年清明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万余名海内外同胞齐聚轩辕殿祭祀广场,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新闻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因为“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淝水之战
2.【答案】B
【知识点】淝水之战
3.【答案】C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4.【答案】A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5.【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6.【答案】正确
【知识点】三国鼎立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8.【答案】错误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9.【答案】错误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10.经济重心
11.劳动力;生产工具;自然条件;比较安定;南下移民
12.农业生产技术;多种经营;农业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13.【答案】魏孝文帝(或孝文帝)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4.【答案】(1)巨鹿
(2)官渡
(3)赤壁
(4)淝水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15.【答案】“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元宏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6.【答案】楚;魏
【知识点】三国鼎立;战国七雄
17.【答案】
朝代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统治集团的突出特征
西晋 266年 洛阳 司马炎 由大地主、大贵族构成
东晋 317年 建康 司马睿 依靠南方、北方的大贵族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东晋的兴亡
18.【答案】(1)齐桓公
(2)齐国有渔盐之利,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
(3)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使齐国的威望大增。
(4)目的: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知识点】三国鼎立;春秋争霸
19.【答案】(1)生产工具进步: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表达到铁犁牛耕出现亦可得分);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
(2)措施: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汉武大帝”的大一统功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事件:八王之乱;
影响: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政府的有利政策(政府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的稳定;人口的迁徙、增长;劳动力的增加;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汉武帝的大一统;八王之乱
20.【答案】(1)商鞅变法;奖励军功,鼓励耕织等。
(2)改穿汉服;使用汉语,改用汉姓等。
(3)推动了民族交融;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
【知识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21.【答案】(1)特点: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交流;双向交流;互相借鉴;中国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输入中国的主要是农作物和佛教等。影响: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丰富了中原的生产和生活;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
(2)情况: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
(3)特点:各民族之间错居杂处;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农业技艺、畜牧经验和生活用品;北方各族学习中原汉族君主专制制度;民族隔阂减少,民族关系缓和;出现民族大交融局面。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22.【答案】(1)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
(2)魏、蜀、吴;赤壁之战。
(3)黄帝;人文始祖或人文初祖。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三国鼎立;炎帝和黄帝
()
3 / 9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 (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