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北宋时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现象。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实行了封闭式的坊市管理制度
C.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D.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
2.元代划分行政区在兼顾“山川形便”指导思想下,更突出“犬牙交错”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元政府这样做是为了( )
A.鼓励统治区域文化交流 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防止地方凭险割据出现 D.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3.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宋代中期以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这表明宋代( )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政府对民众控制力减弱
C.儒家民本思想得到贯彻 D.封建等级制度走向解体
4.在唐宋时期,四川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商业贸易使川的铜钱、铁钱不仅重,而且价值还低,给贸易造成极大不便。这一现象的出现( )
A.限制了四川消费市场 B.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出现
C.导致商品贸易的衰落 D.促进了唐宋时期商业变革
5.20世纪30年代在山西境内曾出土北宋纸币青铜印版,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
①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②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③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
7.有研究者发现,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咏史诗发生了重大变化:诗人品评历史治乱兴衰的标尺由事功史实变为纲常伦理;在材料取舍、史实叙述、人物得失等方面也以礼制教化、纲常名分为依据,只辨义利,不顾史实。这一时期是(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8. 航济亭是北宋时期位于明州(今宁波)定海的驿亭,下表是关于航济亭的记载。根据材料,下列论述合理的有( )
出处 内容
罗溶《宝庆四明志》 航济亭:县东南四十步,元丰元年建,为丽使往还赐宴之地
李春《续资治通鉴长编》 元丰二年五月辛卯,赐明州及定海县高丽贡使馆名曰乐宾,亭名曰航济
王应麟《玉海,宫室》 元丰二年明州及定海县作高而贡使馆。五月二十五日赐名乐宾(亭曰航济)
A.史料形成时间决定价值程度 B.海路在北宋外交中发挥作用
C.材料都是二手史料,可信度低 D.明州主导北宋对外贸易通道
9.“对归附部族的首领,一律给以猛安或谋克的称号,对其部众则和女真本部族战士一样进行军事编制……在其管辖下的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应征出战。”推行这一制度的政权是( )
A.金朝 B.辽朝 C.西夏 D.元朝
10.北宋天圣五年十一月,朝廷下诏:“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该诏书的颁布( )
A.反映出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B.有利加速宋代人口流动
C.旨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表明政府放松了土地交易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问题:
(1)依据材料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2)请结合宋代的史实说明“经济、政治的变化导致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3)国内外许多史学家指出,诞生或广泛应用于宋代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知识予以佐证。
12.北宋初期差役法存在严重弊端,百姓怨声载道,王安石以免役法代之。阅读下列树料:
材料一:然役有轻重劳佚之不齐,人有贫富强弱之不一,承平既久,奸伪滋生。命官、形势占田无限,皆得复役,衙前将吏得免里正、户长;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伪为券售田于形势之家,假佃户之名,以避徭役。……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骨肉不敢义聚,而样人丁。故近年上户浸少,中下户浸多,役使频仍,生资不给,则转为工商,不得已而为盗贼。
﹣﹣《宋史 食货志》
材料二: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盖免役之法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宋史 王安石传》
材料三:苏徹认为,差役法“衙前之害,自熙宁以前,破败人家,甚如兵火,天下同苦之久矣”。但是“近岁所以民日贫困,天下共苦免役法者,乃是庄农之家,岁出役钱不易”,而坊郭人户“所出役钱太重,未为经久之法“差役之利,利在上等、下等人户,而雇役之利,利在中等。既利害相半,则兼行差雇为利实多。”“今既行差役法,仍许所差之人不愿身充,亦得雇幕,盖所以从民之便也。”
﹣﹣方宝璋《再论宋代免役法的利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初差役制度存在的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对差役法做出的调整。这一调整的目的何在?
(3)据材料三,概括苏辙对差役法与免役法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3.材料
内容 出处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 序纪》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菴山,徙溃河之滨。” 《辽史 太祖本纪》
“祀唐尧于平阳,舜禹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北史 魏本纪第三》
“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 《金史 熙宗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 《金史 百官志》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角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
14.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燃料获取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不少篇章提及采伐薪柴的方法、数量、时间以及薪柴的市场价格。唐宋以降,北方燃料问题愈发突出。宋代发生了木柴、木炭的危机,即传统燃料危机。
——摘编自赵九洲《宋代传统燃料危机问题新论》
材料二:下表为关于宋代燃料危机的不同观点
现象 分析 观点
现象1:《宋史》等记载,北宋开封有16个年份出现大雪严寒天气,因雪灾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的就有8个年份。 现象2:唐宋以来民众砍伐桑枣,政府屡禁不止。 现象3:汉代生铁含硫量一般在万分之三左右,宋代生铁含硫量却普遍较高。宋代华北定窑与磁州窑名满天下,但宋以后都急剧没落。 大雪严寒天气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现象频发,民众砍伐桑枣等经济林木屡禁不止等现象都说明宋代燃料危机现象突出。 因为燃料危机,宋代大量用煤炼铁,导致了钢铁品质的严重下降,黄维等人对出土的宋代铁钱进行测定,发现有的含硫量竟高达1.94%;使用煤炭烧制瓷器,釉中的诸多物质都可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影响成品瓷器的外观与质地,使得工艺水平大打折扣。 观点一:宋代发生了严重的燃料危机
16次大雪严寒天气有8次以上未见致人冻死的相关记载,说明引发开封燃料安全事件只是雨雪、战争等造成的“供给难足”而已。 桑枣等林木不仅热值高,市场上更易售卖且售价更高。砍伐桑枣主要与燃料特性及经济利益驱动有关。黄维在同一篇论文中也指出陕西、山西等北方地区“用煤炼铁和用木炭炼铁都是同时存在的”,用煤炭冶铁“一直都不是普遍的”。 观点二:宋代并不存在全局性的燃料危机
——摘编自柴国生《“燃料荒”还是“燃料危机”:再论宋代燃料安全问题》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传统燃料危机”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同哪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15.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则关于某绘画作品的描述:南宋初,画有变,风俗画,题广泛;有大师,张择端,上河图,成长卷。北宋朝,汴梁城,百工业,最繁荣;人物众,前后拥,车马船,尽集中。有酒铺,有茶棚,有铁匠,有木匠,有木工;卖花女,算命翁,桥上下,俱畅通。建筑群,起楼层,熙攘间,笔画清;杂不乱,步步精,古都市,入眼中。
材料二:
(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写出这一绘画作品的名称。从绘画的发展史和风格上看,它属于什么画?这类画在北宋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
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畬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畬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仍有所见。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
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 汉代至清末江淮较大水灾统计
朝代 西汉 唐 明 清
每百年次数 15.2 23.4 75.7 262.9
——《长江流域水患研究》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进程和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长江流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运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长江流域开发的认识。
四、论述题
18.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许多学者用“革命”一词来概括宋代经济文化的明显进展或变化。(注:此“革命”并非特指颠覆性的变化,也包括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积累性、延续性的,在渐变过程中呈现某些突出的表现)
著名史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上世纪7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一书,主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他在这部书里提出,中古时期的中国出现过所谓“经济革命”,他指出的时段正处于宋代。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史家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做过类似的概括,如有的学者将宋代传统农业达于成熟称为“绿色革命”。
——摘编自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两个“革命”,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的“革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2.【答案】C
【知识点】蒙古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3.【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
4.【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5.【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6.【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
7.【答案】C
【知识点】程朱理学
8.【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9.【答案】A
【知识点】辽、西夏、金的政权建立与制度建设
10.【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
11.【答案】(1)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①儒学发展成理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②宋词(或个性化书法艺术及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③文人画或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3)①指南针传入欧洲,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或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②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③火药传入欧洲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摧毁封建骑士阶层提供了必要条件。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12.【答案】(1)给役不均;官僚、大地主不服役;徭役繁重,存在规避现象;抑制农业生产发展;激化社会矛盾。
(2)调整:政府雇人服役;纳钱代役;均平服役。
目的: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态度:两者各有利弊;应兼行差雇,从民之便。注意:政策制定要兼顾多方利益,关注社会公平;制度设计要符合社会实际等。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13.【答案】(1)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
(2)为其合法地位寻找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知识点】辽、西夏、金的政权建立与制度建设
14.【答案】(1)原因:农耕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宋代城市化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对燃料的需求增加;北方长期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燃料需求量大;北方战乱与农业开发,对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破坏。
(2)认同材料一的观点;理由:有出土文物材料为依据,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冶铁、制瓷等行业均受到燃料短缺的影响,说明燃料危机是宋代比较普遍的现象;开封作为当时重要的城市,具有一定代表性。
认同材料二的观点;理由:燃料短缺问题主要发生在开封等城市,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北方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手工业衰落的原因应综合分析;观点一对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片面剪裁。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15.【答案】(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16.【答案】(1)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风俗画。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2)画种:年画。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17.【答案】(1)进程: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开发进程加快,至唐宋时长江流域逐步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原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政治安定;北方战乱,劳动人民南迁。
(2)问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位抬高,水灾逐年增加。
原因:落后的耕作方式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3)古代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只注重了自然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然的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导致了对大自然的过度挥霍,最终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因此今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
18.【答案】由于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完善,统治政策的调整,出现了社会革命和商业革命。
社会革命:出现了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等变化。
商业革命:宋朝是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峰,基层市场涌现,城市兴盛;民族间贸易活跃;海外贸易发达。
以上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经济的繁荣,使社会走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
()
0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