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 2024-2025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11 月
期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C
4. C
5. D
6. A
7. D
8. A
9. D
10. D
11. C
12. C
13. D
14. A
15. D
16. B
17. B
18. D
19. C
20. A
21. D
22. A
23. B
24. D
25. B
26. D
27. B
28. C
29. A
30. D
二、综合探究题
31.
(1)“轩辕”是黄帝。他与炎帝一起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2)华夏民族形成特点:由众多民族错居、接触、交流融合而成,在发展过程中去小异存大同。
(3)祭奠原因: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两岸同根同源,祭奠黄帝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民族文化
的认同。对台湾人民的话: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应共同传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32.
(1)创新之举:夏朝实行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
制。
(2)目的:为解决社会急剧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寻求治国之道。表现: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不
同思想主张;学派之间互相辩论,形成思想争鸣局面;众多思想流派和学者涌现。
(3)影响:使秦国社会风气好转,治安改善,民众守法,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力提升。思想来源:法家
思想。
(4)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33.
(1)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采取的举措: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2)共同措施:统一货币。积极影响: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交流与贸易发展,加强
经济联系,巩固国家统一。
(3)秦始皇态度:打压、禁绝儒家学说(焚书坑儒)。影响:一定程度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
也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秦朝统治。汉武帝态度:尊崇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
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统一,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对后世文化教育等产生深远影
响。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0分;请将你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
的主要依据是: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2.“你的三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粗糙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
着人类智慧的闪烁:那遗留着的炭屑和烧骨啊,是不是告诉后人,你们是已经征服了火的
精灵…”这里的“你们”指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入
D.河姆渡人
3.研究表明,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而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比起北
京人,山顶洞人各方面都有所进步,但二者的生活习性也有相同之处,其表现在:
A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B.建造房屋
C.集体生活,用打制石器
D.人工取火
4.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文物是: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铁制农具
5.如果我们把“黄河流域.种檀粟和蔬菜.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始农耕文化”等要素结合在
一起,那么可以判断出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良渚遗址
C.河姆波遗址
D.半坡遗址
6.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
风采,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不同
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思想意识不同
7.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
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据此判
断,与良渚古城遗址的经济支撑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8.“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
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
C.孔子和孟子
D.周文王和周武王
9.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一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
国家的产生,夏朝建立在:
A.公元前20世纪后期
B.公元前20世纪前期
C.公元前21世纪后期
D.公元前21世纪前期
10.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其封地是商代重要的东夷属国奄国所在地,这里的民众,既
有商朝遗民,也有伯禽所带的周人,还有原来的奄国人。这表明分封制:
A.平息了商朝遗民的不满
B.使各诸侯国原有特色消失
C.推动西周各项制度落实
D.有利于当时民族交融
11.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
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B.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
12.“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
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的:
A.原因
B.过程
C.影响
D.性质
13.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为了拓展疆域,发动了多起大规模的战役。下列属于该时期
大型战役的是: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4.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其
变法中与之紧密相关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严明法度
C.奖励耕织
D.确立县制
15.商代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畜牧业发达
B.牛耕开始出现
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16.《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它不仅介绍了数百种动植物,还描述了
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概念。与此相对应的理念是:
A孔子:仁者爱人
B.老子:道法自然
C.孟子:民贵君轻
D.墨子:反对相互攻伐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