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A层 基础过关
1.(2024·宁夏中考)某历史探究小组基于“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等要求,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相关叙述展开讨论。其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
B 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C 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D 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2024·临沂模拟)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对该段材料相关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孙中山认识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提出了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C.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明确的反帝纲领
D.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3.(2024·佛山模拟)有位武昌居民回忆,辛亥革命前夕,他的住所附近经常有军人出入,以为只是普通聚会,可是每人出来往往都夹着一本精装书册,后来才知道是《民报》。这体现了( )
A.民国政府的建立 B.民众文化的提升
C.革命思想的传播 D.封建帝制的结束
4.(2024·东营模拟)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从1906年冬到1911年春,革命党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十余次起义。这些起义活动( )
A.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B.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C.阻止了袁世凯的皇帝梦
D.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割据
5.(2024·济南模拟)1911年11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刊发文章,介绍了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后,与北洋新军先后鏖战于汉口、汉阳的情况。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南昌起义
6.1912年教育部向社会征集国歌歌词,汪荣宝从《尚书》中截取《卿云歌》作为国歌稿。歌词中一句“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流传甚广。征集该国歌的是( )
A.晚清政府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7.(2024·贵阳中考)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油画《武昌起义》
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
C.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
8.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发生后,孙中山等人发动了反袁的( )
时间: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9.(2024·盐城中考)下侧漫画《二五与一十之比较》选自1920年8月6日出版的《新闻报》。该漫画反映了( )
A.辛亥革命成果丧尽
B.护国战争北上讨袁
C.五四运动呼之欲出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层 能力提升
10.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11.(2024·广东中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12.(2024·眉山中考)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
A.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13.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道:“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材料中袁世凯唱的“独角戏”是指( )
A.军阀割据 B.逼清帝退位
C.复辟帝制 D.刺杀宋教仁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材料二
——据《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 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
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C层 素养挑战
15.(2024·扬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容节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内容节选: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材料二 社会面貌出现新气象:“君主之命已终,世局统统归共和。”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图1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精神品质。
(2)据材料一图2内容,分析清帝退位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当时社会面貌出现的“新气象”。第八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A层 基础过关
1.(2024·宁夏中考)某历史探究小组基于“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等要求,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相关叙述展开讨论。其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D)
A 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
B 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C 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D 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2024·临沂模拟)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对该段材料相关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
A.孙中山认识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提出了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C.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明确的反帝纲领
D.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3.(2024·佛山模拟)有位武昌居民回忆,辛亥革命前夕,他的住所附近经常有军人出入,以为只是普通聚会,可是每人出来往往都夹着一本精装书册,后来才知道是《民报》。这体现了(C)
A.民国政府的建立 B.民众文化的提升
C.革命思想的传播 D.封建帝制的结束
4.(2024·东营模拟)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从1906年冬到1911年春,革命党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十余次起义。这些起义活动(B)
A.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B.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C.阻止了袁世凯的皇帝梦
D.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割据
5.(2024·济南模拟)1911年11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刊发文章,介绍了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后,与北洋新军先后鏖战于汉口、汉阳的情况。材料反映的事件是(B)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南昌起义
6.1912年教育部向社会征集国歌歌词,汪荣宝从《尚书》中截取《卿云歌》作为国歌稿。歌词中一句“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流传甚广。征集该国歌的是(B)
A.晚清政府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7.(2024·贵阳中考)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第一手史料的是(B)
A.油画《武昌起义》
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
C.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
8.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发生后,孙中山等人发动了反袁的(B)
时间: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9.(2024·盐城中考)下侧漫画《二五与一十之比较》选自1920年8月6日出版的《新闻报》。该漫画反映了(D)
A.辛亥革命成果丧尽
B.护国战争北上讨袁
C.五四运动呼之欲出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层 能力提升
10.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B)
A.倾向改良 B.主张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11.(2024·广东中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B)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12.(2024·眉山中考)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C)
A.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13.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道:“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材料中袁世凯唱的“独角戏”是指(C)
A.军阀割据 B.逼清帝退位
C.复辟帝制 D.刺杀宋教仁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答:创办革命报刊,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举行武装起义。
材料二
——据《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答:革命迅速发展,清政府统治瓦解迅速。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 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 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
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答:共同之处:君主专制结束,民主共和思想传播。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层 素养挑战
15.(2024·扬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容节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内容节选: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材料二 社会面貌出现新气象:“君主之命已终,世局统统归共和。”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图1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精神品质。
答:精神品质:热爱祖国,献身祖国;天下为公,心系民众;不慕权势,不恋权位;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2)据材料一图2内容,分析清帝退位的原因。
答:原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各省相应;袁世凯的逼迫;人民倾向共和;清朝大势已去,顺应时代潮流。(任意三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当时社会面貌出现的“新气象”。
答: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最终没有完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八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025年中考历史部编版一轮专题复习(山东)(学生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