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说明:
1.本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全卷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考试证号,并在答题卡上填好考生信息、贴好自己的条形码。
3.考生应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地发现了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的(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 )
A.开始定居生活 B.种植粟
C.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D.饲养家畜
3.了解史前时期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最可靠的证据是( )
A.神话传说 B.口述史料 C.考古发现 D.《史记》记载
4.2024年1月,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据考证,它距今约5万一7万年,是罕见的同时发现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下列早期人类中,生活年代与其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5.综合以下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河姆渡(人)( )
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 推论
大量狗、猪的遗骨,有的地方还发现了圈栏 ……
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大量水稻遗存
A.最早使用农业工具 B.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C.以水稻为主要食物 D.已经出现原始农业
6.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据此可知,半坡先民( )
A.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D.依靠食物采集为生
7.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经过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下列出土的遗址文化反映了仰韶文明文化的是( )
A.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龟甲和骨笛
B.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
C.山东日照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杯
D.牛梁河遗址出土的玉猪龙
8.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 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A.长江下游 B.淮河下游 C.黄河中游 D.黄河下游
9.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与其相关的考古研究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该遗址已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该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
A.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B.早期国家的产生
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 D.部落联盟的兴起
10.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
11.“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12.围绕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据此可以推出( )
遗址 布局 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贵族的大型墓葬和各种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墓葬群等。
遗址 出土 文物 二里头遗址出土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 的绿松石龙形器
A.商朝手工业的发展 B.夏朝商业活动活跃
C.商朝贵族社会生活 D.夏朝社会发展状况
13.根据如下史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可知( )
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 ——《尚书·汤诰》 利簋铭文拓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A.王朝的更替 B.国人暴动 C.商鞅变法 D.三家分晋
14.“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材料表明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C.促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疆域
D.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15.“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衰微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彻底瓦解 D.周朝政局稳定
16.如下两幅形势图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是( )
图1 春秋列国形势图 图2战国形势图
A.生产力提高 B.分裂中孕育统一 C.思想上百家争鸣 D.文化上大繁荣
17.《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出现在(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朝 D.汉朝
1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确立县制
19.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B.诸侯争霸趋于全国统一
C.工具革新促进农业发展 D.百家争鸣实现思想解放
20.如下图所示的百家争鸣思维导图。下列依次填写在空格中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王室衰微 ②百家争鸣 ③私学兴起
B.①王室衰微 ②私学兴起 ③百家争鸣
C.①百家争鸣 ②私学兴起 ③王室衰微
D.①私学兴起 ②百家争鸣 ③王室衰微
21.春秋战国时期,倡导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的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2.下列能体现孔子政治主张的是(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民贵君轻 D.以法治国
23.下列主张属于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尚贤”“节用” D.顺应自然
24.有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青铜金文的历史价值在于( )
A.便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功能的变化
B.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C.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D.突显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
25.汉字使中华文明得以塑造和传扬。今天,我们常写的横竖撇捺,都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以上表述中提到的中国古文字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隶书 D.篆书
26.西周和春秋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 )
A.《离骚》 B.《道德经》 C.《诗经》 D.《论语》
27.这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这部著作是( )
A.《易经》 B.《道德经》 C.《论语》 D.《黄帝内经》
28.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图”,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
A.皇帝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29.请根据下图,选择一个最合适探究的大单元主题( )
A.早期人类的发展与文明起源
B.早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0.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暴政与严刑峻法 B.郡县制的实行
C.陈胜、吴广起义 D.疆域过于辽阔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图A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图B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局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特点。(3分)
(2)根据下图示例,写出其他文物图片的历史推论。(3分)
国1北京人遗址 图2 北京人遗址 图3 河姆渡遗址 图4半坡遗址出
发现的石器 6米厚的灰烬 出土的稻谷 土的彩陶
示例:
图1:考古推论出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工具。
图2:考古推论出__ ___
图3:考古推论出______ _
图4:考古推论出_ ____
(3)分析下面两个原始居民房屋风格不同的原因,并概括其共同的历史价值。(3分)
材料二:都江堰和灵渠是秦人修建的两大重要水利工程。都江堰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为秦军征战提供了必要的粮草保障。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漓江。灵渠穿越丘陵地带,坡大水急,不利于行船,为此灵渠修得弯弯曲曲,使水流平缓,保障了秦军南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此后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往来的交通要道。
——摘编自乔向军《地理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4)依据材料二,概述都江堰的修建特点。并简述都江堰和灵渠在秦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夏桀王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① 毫、殷 ……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② ③ 周幽王
(1)请结合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知识,填上①②③相关内容。(3分)
材料二:
(2)填上材料二A、B相关内容。(2分)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依次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四个等级的身份。(4分)
材料四: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4)据材料四,请概括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作用。(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经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的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民强的后果而且社会体制也显得更为先进,由它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依据材料一,说一说秦统一的时代背景。(2分)
材料二: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有何意义 (2分)
材料三:“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秦朝在地方上“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指的是什么制度 并结合所学说明此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6分)
材料四: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4)秦始皇在经济、军事方面对“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形成还做出了哪些贡献 (4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七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B D C B A B A D D A D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D A B C B D C B C D D B A
二、非选择题
31.(13分)(1)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或遍及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等。)(一点一分,共3分)
(2)推论:图2:北京人已经会保存火种;图3: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图4:半坡人会制作彩陶。(3分)
(3)原因: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1分)历史价值:说明我们的祖先会建造房屋,已开始定居生活。(2分)
(4)特点:充分利用地形、水势条件,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互为体系。(2分)
作用:为秦军征战保障了粮食供应。(2分)
32.(13分)(1)①:商汤;②:周武王(姬发);③镐京 (3分) (2)A:启;B:禅让 (2分)
(3)A:天子,B:诸侯,C:卿大夫,D:士;(4分)
(4)加强了经济文化联系,维护了统治;密切了民族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4分)
33.(14分)(1)背景:统一是历史的趋势;中原与周边地区联系增强;各国变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一点1分,共2分,答出两点即可)
(2)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分)
(3)制度:郡县制;(2分)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一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
(4)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一点1分,共4分,经济、军事分别答出两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