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七年级历史
(满分75分,练习时间7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最早的装饰品是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项链”。人们用经过工艺加工的砾石、兽牙、鱼骨、蛤壳等组合穿缀成串饰,佩在项间,有的鱼骨还留下红颜色的染色痕迹。这一饰品的出现,反映了山顶洞人( )
A.能制造工具 B.会人工取火
C.过定居生活 D.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2.近几十年来,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我国湖北建始县、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出土了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以上发现表明( )
A.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打制石器
B.我国广袤大地孕育着最早的人类
C.古人类起源的研究缺乏实物史料
D.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3.七年级某班尝试历史项目化学习,研究主题为《走近远古人类》,同学们在展示中用到了以下几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远古人类最有可能是( )
黄河 碳化的粟 人面鱼纹彩陶盆 磨制的石斧
A.丁村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元谋人
4.良渚文化的反山有许多大墓。这些大墓内均有棺床,随葬品主要是玉器,多者上百件。相比之下,良渚文化的其他小型墓地则完全未加营建,无棺痕,随葬品仅有几件石器和陶器。由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
A.出现阶级分化 B.存在阶级对抗
C.建立早期国家 D.有了礼乐制度
5.远古传说中蕴含着历史留下的一道道印迹。有关舜和禹的传说“舜孝感动天,禹无私奉献”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 B.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历史
C.商周世袭制度的起源 D.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形成
6.下图是在号称“中华第一王都”宫城遗址内发掘的铜鼎,它的发掘为探索哪个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资料( )
二里头遗址
出土的铜鼎
A.夏朝 B.东周 C.商朝 D.西周
7.某学校同学在山西博物院参观了赵卿墓的出土文物,并做了以下记录,据此可知当时( )
铺首牛头螭纹蹄足升鼎 墓主人:赵简子(晋国卿大夫) 简介:该文物一组共5件,图为第3件,高26厘米,口径26.5厘米,腹径33.5厘米,升鼎是用鼎制度的核心,赵卿墓共出土了三组“升鼎”,其中一组竟有7件。 相关知识:西周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A.山西青铜制造领先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青铜器功能比较多 D,晋国的国力强盛
8.围绕“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句话,同学们收集到一张出土于山西的精美青铜器(见如图)图片。据这件青铜器的样式和说明文字,我们可推断出( )
山西省浑源县出土的这件春秋晚期的牛尊(春秋牺尊)是一件集盛酒、温酒为一体的青铜器。它纹饰华丽繁缛,构图新颖,造型古朴,牛的形象神色安详,四肢粗壮有力,最吸引人的是牛鼻突出,且穿有圆环,显得夸张,但又很真实,表明这是一头驯养的牛。
A.驯养牛是当时的一种时尚
B.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使用牛耕
C.山西的畜牧业手工业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D.“三家分晋”已经发生
9.为编演历史剧,同学们根据《史记·楚世家》的相关记载,梳理了如下线索,从中体现出当时( )
起点;楚武王言;“我蛮夷也”。 发展;不到百年,楚庄王陈兵问鼎。 高潮:晋楚郯之战后,楚庄王论“武德”。 结尾:战国后期,出现“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局面。
A.分封制度的强化 B.民族之间的交融
C.六国统一的完成 D.中央集权的确立
10.同学们以“纵横诸子百家·思想比辩天下”为主题开展讨论会。他们收集到如下诸子百家言论。从中反映出他们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和谐共处 B.崇尚节俭 C.以民为本 D.无为而治
11.李华同学参观了山西省博物院,在“晋魂”系列展厅,拍摄了下面文物照片,并整理了相关简介。此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 )
这件文物叫晋侯壶,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 -前812年)墓地8号墓出土。青铜材质,盖内铸铭4行26字,“唯九月初吉庚午,晋侯作尊壶,用享于文祖皇考,万亿永宝用”、器物高68.8厘米,腹最宽35.2厘米,壶体布满龙形纹饰。
A.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B.见证山西地区是文物发掘的最大省份
C.说明晋国是最早实行分封制的诸侯国
D.反映了青铜器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12.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对当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百家争鸣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材料意在强调( )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
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在《过秦论》的这段论述旨在说明( )
A.商鞅变法的作用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秦朝速亡的教训 D.秦朝统一的影响
14.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秦始皇此举的根本出发点在于( )
A.加强对边疆的统治 B.推动周边经济繁荣
C.加快郡县制的推行 D.促进少数民族发展
15.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重要意义在于( )
A.革命首创精神永远激励后世
B.见证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C.敢于反抗秦王朝残暴的统治
D.最终推翻了秦朝的暴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大题,其中16题10分,17题8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
16.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0分)
(1)【思想智慧】道德教育体现先贤智慧。分别概括两位思想家的主张。(4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仁者,爱人。 ——孔子 《老子》书中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揭示了客观世界的一些对立矛盾方面,如祸与福、刚与柔、弱与强……但他认为事物的变化,不是发展而是循环的,对立面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他企图在主观上消解矛盾,因而在政治上有无为而治的思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2)【文字鉴赏】文字是社会进步的写照。观察下面两种图片,简述其历史价值。(4分)
图一 图二
(3)【建筑魅力】建筑工程承载历史价值。
都江堰工程示意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这样评价:“……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结合都江堰示意图,谈谈你对“伟大”的理解。(2分)
17.实物史料和历史遗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证据。丰富的史前文物为我们研究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证据。(8分)
(1)根据如图示例,写出其他文物图片的历史推论。(3分)
图1北京人遗址 图2 北京人遗址 图3 河姆渡遗址 图4半坡遗址
发现的石器 6米厚的灰烬 出土的稻谷 出土的采陶
示例:
图1:考古推论出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工具。
图2:考古推论出 。
图3:考古推论出 。
图4:考古推论出 。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明。分析下面两个原始居民房屋风格不同的原因,并概括其共同的历史价值。(3分)
(3)下图是同学们在线学习搜集到的资料,简述传说与史实的关系。(2分)
山西夏县西阴村出土的有人工切割痕迹的企茁化石(长1.36厘米)。 嫘祖养蚕的传说:远古时代,西陵(夏县一带)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做嫘祖,螺祖采集野果时在桑树上发现了能够吐丝作茧的桑蚕,于是把桑蚕带回家饲养,又用茧丝织成布,代替了树叶和兽皮,从此便有了丝绸。人们出于感激,就尊其为“先蚕娘娘”。
18.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这促进了私田的发展,牛耕渐趋普遍。牛耕技术的发展,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大大促进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因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政治、军事领域的突出特征。(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措施。(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商君”为变法而死,但变法为何还会成功 (4分)
19.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李老师以“秦王朝的建立与灭亡”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15分)
【解说·历史条件】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编自李白《古风》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条件。(2分)
(2)根据下列图片,指出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的具体表现及历史影响。(6分)
【举措·巩固统治】
图一 图二 图三
【阐释·历史事件】
(3)请选择表中三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图泄荡习不姗喉强)加以论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7分)
时间 事件
距今10000年左右 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约公元前1600年 夏朝灭亡
商朝时 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
公元前1046年 商朝灭亡
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D
2. D
3. C
4. A
5. D
6. A
7. B
8. B
9. B
10. C
11. A
12. B
13. B
14. A
15.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大题,其中16题10分,17题8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
16.
(1)孔子主张:①统治者应以道德感化人民,以礼规范人民行为,使人民有羞耻之心且能自我约束。②要有诚实的学习态度,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③倡导“仁者爱人”的思想。老子主张:①事物存在对立矛盾方面,如祸与福、刚与柔等。②认为事物变化是循环的,对立面转化无条件,主张政治上无为而治。
(2)图一:秦统一文字为小篆,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图二: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研究商朝历史、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都江堰的“伟大”体现在:①防洪方面,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控制了岷江的洪水,保障了成都平原的安全,使成都平原免受洪水灾害。②灌溉方面,它将岷江水分流,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③水利工程技术上,都江堰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水利工程智慧,如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等设计巧妙,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
17.
(1)图2:考古推论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或北京人已掌握控制火的技术)。图3:考古推论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图4:考古推论出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制作彩陶(或半坡原始居民掌握了一定的制陶技术)。
(2)房屋风格不同的原因: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地势低洼,干栏式房屋有利于防潮、通风和防虫蛇等。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保暖、避风。共同历史价值:两种房屋都是原始居民适应自然环境的体现,反映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原始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形态等具有重要意义。
(3)传说与史实的关系:传说虽有一定的虚构和夸张成分,但它往往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映。如嫘祖养蚕的传说,虽然具体情节可能存在夸张,但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开始养蚕缫丝的史实,传说可以为研究历史提供一定的线索和参考,帮助我们了解史前社会的一些情况,但不能完全等同于史实,需要通过考古等实物证据来证实。
18.
(1)主要因素:①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发展。②牛耕技术的发展与铁器使用相配合,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2)突出特征:①政治上,一些大诸侯国争做霸主,相互征战,出现诸侯争霸局面。②军事上,诸侯国为增强实力,纷纷进行改革,训练军队,战争频繁。
(3)历史事件:商鞅变法。主要措施: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可免除徭役。③废除旧贵族特权,宗室没有军功不能列入家族名册。④建立县制,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设置县令、县丞。
(4)历史作用:①使秦国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②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成功原因: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需求,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②商鞅变法措施全面且执行坚决,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改革体系。③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为变法提供了政治保障,排除了旧贵族的干扰。
19.
(1)条件:①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统一。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具备统一六国的实力基础。③秦王嬴政善于用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有卓越的领导才能。
(2)具体表现及历史影响:
- 政治上: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王朝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 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影响: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促进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便利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 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3)示例一:
观点:制度变革对国家发展影响深远。
论述:夏朝灭亡后,商朝建立,商朝出现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文,这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商朝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到了商朝后期,政治腐败等问题出现,最终导致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等一系列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巩固了统治,但后期也因诸侯势力膨胀等问题走向衰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进行了全面的制度变革,如废除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等,使秦国国力大增,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开创的一系列大一统制度,如中央集权制度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可见,制度变革是否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对国家的兴衰存亡有着重要影响。
示例二:
观点:生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这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人们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定居生活的发展。商朝时,青铜铸造业发达,出现大量青铜器,这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手工业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生产发展能够提供更多剩余产品,支持手工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引发了社会变革,如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可见,生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