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2024-202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之一。在半坡遗址发现公共墓地、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些都能够证明(  )
A.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B.原始居民的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C.他们已有了埋葬的意识 D.原始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
2.山顶洞遗址下层墓地发现三具遗骨,骨架周围撒有赤铁矿粉的圆圈。红色的赤铁矿粉象征着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在死者的周围撒赤铁矿粉,祈求给死者以新的生命,显然是原始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该考古发现说明山顶洞人(  )
A.已有祭祀观念 B.具有审美观念
C.手工技艺高超 D.过着集体生活
3.山西陶寺遗址出土了蟠龙纹陶盘、石制工具、铃形小铜器、玉器等多种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属于(  )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影像史料
4.在大汶口晚期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死者往往随葬大批财物,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甚至有镂花象牙筒、鳄鱼鳞板、玉铲、龟甲等珍奇物品。而其他许多小墓只有才容得下尸体的小坑,除一具白骨外别无他物。这表明当时(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阶级国家开始建立
C.出现严重贫富分化 D.原始社会已经解体
5.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这体现了(  )
A.华夏文明的传承 B.部落联盟的形成
C.禅让制度的确立 D.神话传说的真实
6.尧老时在联盟议事会上提出继任人选问题让大家讨论,众人推举了舜;当舜年老让位时,由于禹治水有功,联盟议事会一致推举禹担任首领。这反映出当时(  )
A.实行禅让制度 B.建立早期国家
C.形成联盟部落 D.出现阶级分化
7.下表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A.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B.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
C.与周边国家关系不睦 D.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
8.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9.《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群雄兼并 D.王室衰微
10.春秋时期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出现交往和斗争。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B.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 D.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1.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个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诸侯争霸 B.走向统一 C.战争频繁 D.国家消亡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材料说明该时期(  )
A.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倒退 B.社会秩序整体和平稳定
C.社会转型变革激烈深刻 D.王室权威实力不断提升
13.战国时期七雄纷争,观察《战国形势图》,①②③④分别是(  )
A.燕、齐、楚、秦 B.楚、燕、齐、秦
C.齐、秦、楚、燕 D.燕、齐、秦、楚
14.商鞅变法内容中,对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确立县制 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C.鼓励耕织 D.奖励军功
15.“他们关心的是改革社会,以加强他们所奉事的诸侯的力量,使诸侯们能进行战争,用武力统一国家”。与“他们”的行为相吻合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6.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17.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来源于(  )
A.老子的学说 B.孟子的学说 C.孔子的学说 D.墨子的学说
18.如图为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迄今为止已出土2 000多件完整器物。部分文物与河南安阳殷墟、山西陶寺都城遗址、江西新干遗址等地出土的青铜器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  )
A.阶级分化趋势明显
B.巴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青铜人头像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19.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0.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下列证据中最有可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
A.殷墟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B.战国时期一些人的名字中带有“牛”或“耕”字
C.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水牛遗骸
D.《 春秋》里有关于牛耕生活的描写
21.习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提出:“打老虎,也打苍蝇”,加强对官员的监管。在秦朝时,负责“打老虎”,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刺史 C.御史大夫 D.太尉
22.如图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
A.军事强盛 B.文化繁荣 C.巩固统一 D.政权分立
23.“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支农民起义军?(  )
A.刘邦、项羽的农民军 B.张角的农民军
C.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D.黄巢的农民军
24.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两大集团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战争,最终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立汉朝而告终,这场战争的实质是(  )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农民起义 D.争夺帝位
25.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推行“族诛”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  )
A.赋税沉重 B.战乱不止 C.刑法严酷 D.徭役繁重
二、填空题
26.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夏王朝。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7.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由   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28.公元前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9.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又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   作为标准货币。
30.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是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   ,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   。
三、材料分析题
31.循着历史留下的印记,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材料四 秦昭王时,蜀郡郡守李冰总结以往的治水经验,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某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的主体是将途经某地的岷江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某地的安全。
材料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摘编自《孟子》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代表的是我国哪两个王朝的遗址?
(2)结合所学回答图一青铜器的历史地位,图二青铜器出土的地点,图三文物最早的发现者是谁。谈谈你对这些图片所反映信息的感受
(3)根据材料三并依据所学,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影响。(至少答出两点)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座水利工程的作用。
(5)材料五反映了孟子政治上怎样的主张?他认为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32.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材料四
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秦孝公为什么要用商君进行变法 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秦始皇据此思想创立了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3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教育革新】
材料一 孔子推广私人讲学,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贾人、贱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他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培养各具专长的人才。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还搜集、整理、删定或改编了《诗》《书》《礼》《乐》《易》等作为教材。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治国方略】
材料二 孟子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文化传承】
材料三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此起彼伏的各种学术思想,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教育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贡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思想家们提出各种治国方略的背景。指出孟子和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除了孔子、孟子、韩非子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名人物。(举出三个,3 分)材料三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4) 综上所述,分析“诸子百家之学”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何影响。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D 2A 3A 4C 5A 6A 7B 8A 9D 10A 11B 12C 13D 14D 15D 16C 17C 18C 19A 20A 21C 22C 23C 24D 25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禹;齐桓公
亳;镐京
1046;221
小篆;(圆形方孔)半两钱
水稻;粟
三、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12分)【答案】(1)夏朝,商朝。(2分)
(2)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地点:四川。发现者:王懿荣。感受:通过这些图片可以了解古代的青铜器和文字的发展情况。(4分)
(3)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出现民族融合。(2分)
(4)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防洪、灌溉、水运等。(2分)
(5)主张:民贵君轻。条件:得民心。(2分)
32.(14分)【答案】(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4分)
(2)秦孝公倍感秦国落后,同时商鞅也有治国之才;倾邻国而雄诸侯。(4分)
(3)法家学派;中央集权制。(4分)
(4)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答一点即得2分)
33.(14分)【答案】(1)贡献: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搜集、整理、删定或改编了《诗》《书》等作为教材。(答一点即得2分)作用: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答一点即得2分)
(2)背景:生产力发展;诸侯间战争不断,传统政治秩序瓦解。(答一点即得1分)
不同: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或推行道德教化);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2分)
(3)人物:荀子、老子、墨子、庄子等等。(举出3个得3分)局面:百家争鸣。(1分)
(4)影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了思想基础;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得2分)主题: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2024-202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