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一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 历史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仅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题1.5分,共45分)
1.殷商崇尚“天命”,最终走向残暴而导致国家灭亡。周人在吸取商亡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以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为主导的礼乐文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周人沿袭了商代的治国理念 B. 周人治国有更多的德治色彩
C. 儒家思想已被统治者所推崇 D. 神学思想对政治影响的加深
2. 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社”与“奄社”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分封制的推行( )
A. 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多元化 B. 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
C. 推动了王室直接管理地方 D. 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
A 精通法令是选官的依据B. 当时丞相职权的多样化
C. 官员实践经验有助立法D. 汉代法律儒家化的趋向
5. 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人士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这一变化说明东汉时期( )
A. 官员的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B. 世家大族对官员的控制削弱
C. 选官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 D. 官吏选拔任用注重实际才能
6. 北魏孝文帝新都选择地点有二,一是洛阳,一是邺城,洛阳是所谓“中夏正音”所在之地。可见孝文帝选择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障北魏政权粮食供应 B. 推动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C. 改变鲜卑贵族保守气息 D. 完成南下伐齐统一大业
7. 唐初门下省“掌出纳帝命,佐天子而统大政”。门下省官员如侍中、黄门侍郎等不仅审查百官奏章并向皇帝提出建议对策,甚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由此可见,唐初门下省官员( )
A.单核诏书建言献策 B.起草诏书负责决策
6统领行政分管六部 B 擅权乱政专横跋扈
8.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曾说:“中国古代的体制,不在长期停滞,妙在最富有弹性”。那么最能体现这种冲破世袭游权,富僚高度流动的弹性的制度是( )
A. 确立三省六部制 B. 确立王位世袭制
C. 创立中央集权制 D. 开创科举制
9. 下列法律文献中,属于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被称为礼法结合典范的是( )
A《韩非子》 B《唐律疏议》 C《宋刑统》 D《大明律》
10.1701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签署了议会制定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在王室担任官职和领取薪俸的人。不得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为终身制,只有议会有权解除其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国王批准均属无效。该法案( )
A.开创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 基本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①明确了内阁对议会的负责 D.进一步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1.《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12. 1905年开始,清政府每年一次举行游学(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 毕业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赏给”进士、举人。新学堂毕业生也得到相应的荣衔。1906清政府颁布《举贡生员出路章程》六条,广开门路,原有举贡生员尽量安排,稳定了数以万计很难再进学堂的那部分士人。这些举措( )
A. 彻底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 B. 关注了新旧体制的衔接
C. 使近代教育制度得以完善 D. 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
13. 下表为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31 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B. 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C. 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 都借鉴吸收了欧美民主政治建设的精华
14. 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对表中县参议员的身份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 )
身份 家庭成分 社会出身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绅士 育人 学生 军界 工人 务农
数量 1.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A. 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 B. 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
C 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 D. 与人民民主政权的群众基础相同
15. 如图为“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证书上写着“卓士阔,年五十岁,男性。浙江省奉化县公民,应甲等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此证。”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并加盖各类印章。由此可知( )
A. 当时公务员的选拔有法可依 B. 国民政府任用私人现象禁绝
C. 北洋政府禁止女子参加考试 D. 北洋政府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16.关于民国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的历史资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部分借鉴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 ②吸收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③以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为蓝本(4)科举制被废止之后再无借鉴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
A.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8.1979年,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法律的颁布( )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9. 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这意味着( )
A 雅典公民具有了较多的参政机会 B. 雅典民主制度缺乏稳定性
C. 雅典的司法独立有了制度的保障 D. 雅典官员选拔具有随意性
20.古代《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代罗马民法( )
A注重证据 8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N维护贵族利益
21. 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A. 对权力的制衡 B. 对君主的制约
C. 强调主权在民 D. 突出法治
22.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富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最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B. 英国政府的推动
C. 工业革命的影响 D. 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23. 1883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终身任职,非犯大错不能解雇,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做法( )
A. 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 B. 确立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C. 克服了甄党政治的弊端 D. 有效防止了政治舞弊现象
24. 1791年,美国联邦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规定,不经合法的程序,不得剥夺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即使是为公共目的取用私人财产,也应给予公正的赔偿。这一规定( )
A. 体现了宪法至上原则 B. 践行了天赋人权思想
C. 保证了联邦制的实施 D. 维护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25. 1648年,欧洲一些国家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其中规定:承认新教的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备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
A. 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
C. 造成了多年的欧洲混战局面 D. 推动了欧洲主权国家的形成
26. 西方近代法律制度分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个系统,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下列法律文献成为“大陆法系”代表的是( )
A英国《大宪章》 B美国《联邦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7.下表是近代美、德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相关事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美国 德 国
1775年, 莱克星顿枪声,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 《独立宣言》发表, 美利坚合众国建立 1782年, 英美签订和约,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 1787年宪法颁布。 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 1864年, 普鲁士对丹麦的战争, 王朝战争开始 1866年, 普鲁士对奥地利的战争, 打败了奥地利 1870年, 普法战争发生, 结果普鲁士获得了胜利 1871 年, 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意志帝国宪 法》颁布,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A. 美、德民族国家建立的方式完全相同 B. 两国宪法没修改过,一直延用至今
C. 国情影响美、德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12 德国政治制度因确立较晚更加合理
28.下表是我国中央政府对某一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史实。据此判断这一地区是( )
时期 措施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朝 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清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9. 如图为1949一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图中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这三次建交高潮( )
A.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
B 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瓦解
D. 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两极格局瓦解
30. 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 )
时间 事件
1980年 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世界银行及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C.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 D.坚持实施“一边倒”政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5分)
31.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董建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剧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 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 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事、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总结从唐朝至元朝它去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12分)
32. 政治·法律·教化(23分)
材料一 秦朝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妥善划分地方行政层级,有效分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并对地方官员权力实施监督。
第二,处理好郡县与分封的关系。
第三,中央权威、政令畅通是必备条件。
材料二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新大陆的发现和宗教改革,使欧洲出现了主权国家并存的局面。之后,各国的交往也日益增多。所有这些都为近代国际法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新大陆的发现,对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起了直接推动作用。地理大发现在国际法中提出了新的课题,许多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所谓无主地的取得及其相关联问题,引起了一系列的争执。同时,新大陆的发现也促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世界商业联系不断扩大,商品货币关系不断加强。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为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材料三 宋朝和明朝的乡约
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儒家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这一时期,理学家们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投身基层教化,吕大钧兄弟四人在家乡蓝田创立的《吕氏乡约》,成为乡约教化乡里的范本。该乡约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总纲。并规定: “年毫有德、堪身体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社会风气。”
山西巡抚吕坤《乡甲约》:各州县做竖牌十面:凡不养父母时常忤逆者,牌书“不孝某人”。尊长无礼,牌书“不义某人”。偷鸡摸狗,牌书“做贼某人”。生事殴人,牌书“凶徒某人”……各用大字钉于本犯门左,每会跪约听讲,街民不与往来。约长等劝令盟约完成披腹的任务,劝戒同约维护地方安定。
材料四 新中国主要法律制定表:
时间 主要法律文件
20 世纪 50 年代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 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改革开放后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 华人民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世纪初 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中共十八大 以后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2020年 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被称为“社 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分)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国际法产生的背景。 (5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和明朝乡约的特点,并说明乡约发展的趋势。 (5分)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对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进行解读。 (10分)
33.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83年,美国总统卡特任内的人事总署署长区伦·坎贝尔应邀来北京讲学时曾说:“当我被邀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到文官制度的时候,都把文官制度的创始者归于中国”。
————桑玉成等:《当代公务员制度概论》
材料二 17 世纪伦敦出版了《显赫的君主国————中国通史》,其中有三章系统地论述了科举制度的始末。18世纪出版的《中国概要》极力称颂科举考试的优越性。据统计,在1570-1870年的300多年时间里,用英文出版的有关中国政治制度的书籍多达70多种。
————杨百揆:《西方文官系统》
材料三 在 1855-1870 年间,英国新闻界掀起了学习中国科举制的浪潮。当时著名的刊物《绅士杂志》、《伦敦杂志》、《双周评论》等,都先后载文介绍中国录用官员的程序和方法,主张英国实行中国式的文言考试————科举制。
———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材料四 1854年,英国公布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立即受到新闻界和政界人士的关注。《爱丁堡评论》指出:“事实上,生活中没有什么能比这与中国所实行的制度更相似的了”。——— 中外关系学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外关系史译丛》(四)
阅读材料一,提炼观点,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0分)
34. 英国王权的演变。 (10分)
英国王权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演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在全欧洲都大体一致,真正的差幂出现在第四阶段。
第一阶段:野蛮人的军事领袖
第二阶段:封建贵族中的第一人
第三阶段:主权的君主、国家的化身
第四阶段:统而不治的虚君
第二阶段最著名的战争是诺曼登陆和英法百年战争。此时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忠诚义务,除敬重之外,封臣对封君应尽的臣服并不比封君对封臣所持的领主权更多”。在此期间英国议会君主制形成。第三阶段大致从都锋王朝建立(1485年)至英国革命。“这个时代的特点趋向于建立民族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就是建立使资本主义生产力有可能顺利发展的形式”。第四阶段,英国的王权成功地适应了近代社会转型并被留存下来。
————钱乘旦《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从以上四个阶段中任选两个连续的阶段,阐释英国王权是如何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