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4年秋学期七年级期中学情调查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24分)
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24分)
24.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是( )
A.多元一体 B.阶级分化 C.一脉相承 D.领先世界
2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北京人遗址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6.历史文物是研究古代历史的最真实的实物资料。下列考古发现的历史文物,哪项是研究原始农业的( )
A.山顶洞人使用的装饰品 B.河姆渡骨耜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四羊方尊
27.下列我国先秦历史朝代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
A.西周→春秋→战国→商→夏 B.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C.夏→商→春秋→战国→西周 D.夏→商→西周→战国→春秋
28.夏禹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此后,( )
A.“公天下”局面出现 B.禅让制取代了世袭制
C.启建立了奴隶制夏朝 D.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29.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夏朝,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神话传说 B.二里头遗址 C.历史课本 D.学者的著述
30.下图为商朝政权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 )
A.商朝在地方实行分封制 B.商王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C.商朝国家机构较为完善 D.商王脱离了神权的束缚
31.按照西周的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竟问“鼎之小大轻重”,即“楚王问鼎”。这一典故说明当时( )
A.思想繁荣 B.礼制确立 C.经济发展 D.王室衰微
32.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同学们激烈地讨论着“王室衰微”“齐桓公”“勾践剑”等,你认为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A.动荡变化中的春秋 B.中华文明起源
C.战国时的社会变革 D.夏商周的更替
33.《三字经》中这样描述: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七雄”中地处最西边的是( )
A.齐 B.楚 C.秦 D.燕
34.下表为楚国“出奔(逃亡)”“来奔(投靠)”中“流亡公子”统计表(部分),据表可推知春秋时期( )
序号 公子 母国 流亡国 事件 资料来源 备注
1 公子重耳 晋 楚 骊姬之祸 僖公二十三年 晋献公子
2 太子建 楚 宋、晋、郑 无极言太子建,伍奢将以方城为叛 昭公二十年 楚平王子
3 王子朝 周 楚 王子朝之乱 昭公二十六年 周景王子
A.楚才晋用普遍 B.社会变革剧烈
C.变法运动兴起 D.人口迁徙频繁
35.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当今社会,法制思想深入人心。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
3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下列主张与该思想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无为而治 B.以德治国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37.下列名医中最早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是( )
A.华佗 B.李时珍 C.黄帝 D.扁鹊
38.“酷矣秦皇灭,荒哉汉武还”,这句诗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赞美了汉武帝的治国策略和对国家的贡献。“秦皇”出现在如图年代尺的哪一时期( )
A.A B.B C.C D.D
39.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代表。秦长城( )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D.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40.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御史大夫 B.太尉 C.郡守 D.丞相
41.“始皇为人,天性刚愎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估计不会想到秦朝会二世而亡。秦朝速亡的原因不包括( )
A.徭役繁重 B.中央集权
C.暴政苛法 D.赋税沉重
42.如图所示是汉代农具,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据此判断,农业的发展离不开( )
A.先进的工具 B.政府的重视
C.社会的安定 D.思想的解放
43.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减轻农民的赋税。汉文帝先后两次将田租税减半,不轻易对周边用兵,以免耗损国力。这反映出汉初( )
A.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B.加强法治,巩固统治
C.强化君权,巩固统一 D.重视商业,繁荣学术
44.汉武帝多次大规模的征讨匈奴,军费开支浩繁,导致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已向豪富借贷,而那些靠经营冶铁、煮盐的富商大贾却“不佐国家之急”。对此,汉武帝( )
A.统一文字,统一思想 B.释放奴婢,减轻刑罚
C.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D.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45.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大将最著者莫如霍去病。……观去病之将兵,较之项王未多逊。”此评价的依据是霍去病( )
A.统一文字 B.北击匈奴 C.统一岭南 D.推翻秦朝
46.对下列史料理解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秦空心砖 图三秦刑具 图四灵渠
A.都是可信度极高的第一手史料 B.都反映了秦朝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C.都可以验证秦始皇是一位暴君 D.都可作为评价秦始皇的重要依据
47.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材质为铜,重量是半两( )
B.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
C.秦始皇开创皇帝制,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D.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6分)
4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2山西浑源出土战国牛带鼻环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它们的出现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分)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2)材料二是哪一水利工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的建成有何影响?(2分)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并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使秦“倾邻国而雄诸侯”的重要事件?结合所学,写出“商君”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2分)
材料四 “_________”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史纲》
(4)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1分)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因素。(至少答出两点)(2分)
49.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1)根据材料一,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谁?(2分)
材料二
图一刻有文字的牛骨 图二司母戊鼎 图三青铜戟
(2)材料二中图一的出现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溯到哪一朝代?阅读图二、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用于哪些方面?(2分)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3)概括材料三孔子的治国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治国思想,他提出了什么治国主张?(2分)
材料四 这项秦朝的改革措施,是汉代进一步简化汉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在促进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崔瑞德 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4)材料四中“这项秦朝的改革措施”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措施有何意义?(2分)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1分)
50.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周人改变了夏商时期一族即是一“国”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一国之内则是各族混居,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王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周人”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其影响。(2分)
材料二 钱穆先生说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为了“中央方面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地方“紧密隶属于中央”的?(2分)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皇帝”是哪一位皇帝?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诸侯国势力强大的问题?他采纳了谁的建议实现了思想大一统?(3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周朝至秦汉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1分)
2024年秋学期七年级期中学情调查
历史答案
24-28 A A B B D 29-33 B C D A C 34—38 B C A D A
39-43 B A B A A 44-47 C B D D
48(9分)
(1)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分) 作用: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1分)
(2)都江堰(1分) 影响:增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产量提高;成都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任意一点1分)
(3)商鞅变法(1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或实行二十等爵制或军功爵制)。(1分)
(4)百家争鸣 (1分)
(5)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重大改革的推动;思想认识的发展进步(2分)
49(9分)
(1)华夏族是由各民族交错杂居,交流融合而成。炎帝和黄帝(2分)
(2)商朝;祭祀和军事(2分)
(3)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仁政;(2分)
(4)统一文字; 促进了政治和文化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便利政令的传达和文化的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言之有理即可,1分)
50(8分)
(1)分封制(1分);影响: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保证了周王朝对各地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开发边疆地区;为成熟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使中华民族先民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任意一点1分)
(2)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2分)
(3)汉武帝 推恩令 董仲舒(3分)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统治(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