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机密★考试结束前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评估卷(二)
历史试题卷
(考试范围:第1-10课)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小云同学在学习我国境内的古人类时,获取到这些信息:“距今约160万年”“发现于陕西蓝田”“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据此判断,该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
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
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已经会使用火
3.某一远古人类模样和现代人相同,在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该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农业的起源”学习主题内容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距今约2万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B.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C.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5.考古发现证实,中国农业起源分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起源;沿黄河流域分布、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起源。下列遗址属于材料所述“稻作农业起源”的是( )
A.大汶口遗址 B.仰韶文化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6.出土文物可以了解古人类的生活状况。陕西西安半坡人聚落遗址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这说明半坡人( )
A.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 B.掌握了简单的纺织、制衣技术
C.开始了原始商贸活动 D.具备了较高音乐修养
7.距今约5900-44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8.距今约4300-4000年的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发现了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可能用于宫殿之上的陶质建筑残料,集中分布的大型墓葬、独立的仓储区、手工业区等。据此可推知( )
A.陶寺先民处于旧石器时代 B.陶寺遗址初具早期国家特征
C.奴隶制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D.陶寺文化受河姆渡文化影响
9.2024年10月11日,甲辰(2024)年重阳民祭轩辕黄帝活动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举行。桥山永翠,神州儿女共筑中国梦;古柏常青,炎黄子孙同叙华夏情。与华夏族的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
A.盘古开天 B.大禹治水 C.禅让传说 D.炎黄传说
10.“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各种制度的建立,各种机构的设置,建构起国家的框架,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能验证上述说法的考古工程是( )
A.大汶口遗址 B.良渚古城遗址
C.夏朝二里头遗址 D.商朝殷墟遗址
11.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以巩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2.《史记》记载,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记年记事。因此发生“国人暴动”“天子逃亡”“共和行政”的这一年,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此处的“天子”是指( )
A.周文王 B.周平王 C.周厉王 D.周武王
13.“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上述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诸侯一心,辅佐周王 B.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中央集权,四海归一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4.春秋时期有一位诸侯国国君,励精图治,任用管仲推行改革,促使齐国逐渐强盛。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这位诸侯国国君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周武王
15.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材料反映的是春秋争霸的( )
A.目的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16.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开篇,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历史事件。“三家”是指( )
A.韩、赵、魏 B.赵、秦、齐
C.楚、魏、韩 D.燕、齐、楚
17.公元前344年,秦国下令统一度量衡,并颁布了度量衡标准器(见下图)。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文景之治 D.孝文帝改革
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它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一座宏大水利工程。”“它”是( )
A.邗沟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19.“十一”假期,小云同学到云南省凤庆县文庙游玩,收到了如图所示小册子,她在小册子中会看到的语句是(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法与时移,禁与能变
20.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1.相传,战国时期有位名医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这位名医是( )
A.黄帝 B.扁鹊 C.庄子 D.孙武
22.某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有这样一道题: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他采用楚国方言,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 )
A.孔子 B.李白 C.扁鹊 D.屈原
2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政治家,其功绩包括:并吞六国;开疆拓土;创立新制;统一货币;修筑驰道、直道等。这位政治家是( )
A.秦始皇 B.周武王 C.商纣 D.夏桀
24.下面是七年级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朝会》。该剧本中始皇认同的制度是( )
丞相王绾:今陛下一统天下,疆域辽阔,请分封诸子以拱卫王室。 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嬴政:廷尉所言甚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
25.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反映出( )
A.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 B.秦的暴政致人心尽失
C.郡县制的弊端日益明显 D.各路起义军走向联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东到安徽。其中,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分布较为密集。
——摘编自《中国原始社会史》
材料二 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形成“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
材料三 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云南发现的早期人类名称,并说出其生活的时间。(4分)
(2)请将材料二思维导图中①②③处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明起源的迹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起源和初步发展的特征。(4分)
27.(14分)变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探秘古代政治的变革”为主题,开展了读史学史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列出的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梳理朝代——感悟历史变迁】
材料一
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
(1)请将年代尺上A、B处缺失的信息补充完整。(4分)
【释读史料——了解制度演变】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摘编自《礼记·礼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首领的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天下为家”开始于哪一王朝?(4分)
【分析表格——体会社会变革】
材料三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变法?请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
28.(12分)文物是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它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诉说历史的真相,拨动我们的心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2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 图3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
材料二
图4玉琮 该遗址出土的很多玉器上刻画有一种神人兽面纹,其主体由天空中飞翔的神兽和骑在神兽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组成。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5利簋及铭文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 ——摘编自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
材料三
图6春秋时期青铜牺尊 图7战国时期双镰铁范
(1)观察材料一所示文物,写出图1器物的名称。图2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与夏商时期我国其他地区玉璋的形制大体一致,这说明了什么?图3上的文字是什么文字?(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4所示的神人兽面纹饰属于哪一文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5的史料价值。(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
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译注:看看骊山脚下深土里,金棺葬着冰冷的骨灰)。
——摘自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二
图1 统一文字示意图 图2 统一货币示意图
材料三 关于秦始皇,有人称颂他“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有人评价他“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有人指责他“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是暴君。
——摘编自梁向明《浅析秦人和汉人对秦始皇的评价》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10分。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少于120字)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评估卷(二)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D C B B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C D A B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A B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14分)
(1)名称:元谋人。(2分)生活时间:距今约170万年。(2分)
(2)①干栏式建筑;(2分)②水稻;(2分)③黄河流域。(2分)
(3)迹象:社会分化。(2分)特征:多元一体。(2分)
27.(14分)
(1)A:商;(2分)B:春秋。(2分)
(2)变化: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分)王朝:夏朝。(2分)
(3)示例:支持。理由:因为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
影响: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4分)
28.(12分)
(1)名称: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2分)说明:三星堆遗址与中原王朝有密切关系。(2分)文字:甲骨文。(2分)
(2)文化:良渚文化。(2分)史料价值:利簋属于实物史料,其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分)
(3)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分)
29.(10分)
示例题目:秦始皇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小短文: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秦朝实行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上,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开凿灵渠;等等。综上所述,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10分)
注:非选择题部分的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评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