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开)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学科 期中质量调研题答案
一、选择题(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C B D C D D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C D D C C A D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选项 B C D A C
二、非选择题(35分)
26.答案(18分)
(1)战争:鸦片战争(1分);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虎门销烟(或鸦片战争初期抗击英军)(1分)。
(3)“夏宫”:圆明园(1分)。“两个强盗”:英国和法国(2分)。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分)。
(4)“好处”:土地(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分) 。
(5)时间:1894年(1分)。事件:甲午中日战争(1分)。战败原因:避战求和,一味妥协投降。(1分)。
(6)《南京条约》(1分),《马关条约》(1分),变化: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分)。
(7)条约:《辛丑条约》(1分)。地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分)。
(8)如: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一点即可)(1分)
27.答案(17分)
(1)资本主义(1分)。转变:由排斥到学习(1分)。(意思贴近即可)
(2)观点: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2分)。
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其各自的影响,影响略。(8分)
启示: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分)。
成文字数流畅(1分)。
(3)运动:五四运动(1分)。
特点:牵动的社会面广(参与度广);或者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1分)。
关系:思想启蒙推动了救亡运动,推动了救亡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运动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学科 期中质量调研试卷
时长:50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材料叙述的是( )
A.鸦片战争的背景 B.鸦片战争的经过 C.抗日战争的影响 D.解放战争的结果
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A.割香港岛 B.五口通商
C.协定税款 D.战后赔款
3.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哪一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4.“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属于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英雄人物是( )
A.陈化成 B.邓世昌 C.丁汝昌 D.聂士成
5.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和条约分别是( )
A.英国、《南京条约》 B.美国、《望厦条约》 C.俄国、《瑷珲条约》 D.法国、《黄埔条约》
6.下面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主张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③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④不能真正落实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说明( )
A.鸦片战争结束 B.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C.清政府的腐朽 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8.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9.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0.在新疆某中学举行的“反对疆独,维护祖国统一”的演讲会上,许多同学的讲演词中都提到了清朝一位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他是( )
A.林则徐 B.左宝贵 C.左宗棠 D.李鸿章
11.近代史上中国“不败而败”、敌国“不胜而胜”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2.若为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打捞的海域是( )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黄海大东沟海域
13.《马关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其危害最大,下列选项中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巨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更多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4.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5.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强学会成立 B.创办《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 D.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6.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 镇压义和团运动 B. 维护清王朝统治 C. 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 接受慈禧的宣战
17.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18.1907年在浙江绍兴准备响应安庆起义的革命党人是( )
A.刘道一 B.徐锡麟 C.秋瑾 D.黄兴
19.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宣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规定参议院行使行政权
C.宣布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D.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20.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占据江苏、湖北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2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果要你为这本杂志添加出版年代,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法,正确的是( )
A.民国三年 B.民国四年 C.民国1915年 D.公元1915年
22.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的人是( )
A. 陈独秀 B. 鲁迅 C. 胡适 D. 蔡元培
23.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2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点是( )
A.上海 B.北京 C.武昌 D.长沙
25.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黎元洪为都督
B.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C.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1)材料一中“列强的炮声”指的是哪一场战争?该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2)林则徐领导的哪一抗争活动充分体现了材料中的这一精神 (1分)
材料三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3)材料二中“夏宫”指的是什么?文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指代哪两个国家?“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四 “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马克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不需要花费一文钱,未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4)材料三中“它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这里的“好处”指的是什么?(1分)
材料五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5)材料五中的“甲午”是公元哪一年?“甲午战败”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中国为什么会战败?(3分)
材料六
图1 图2
(6)图1和图2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 与图1对比,图2中列强侵华有何变化 (4分)
材料七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六反映了清政府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8)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 (1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面临西潮冲击……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主动承认西方文明,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即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罗志田《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1)材料一中的“西潮”指哪一潮流 近代中国对这一潮流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分)
(2)依据材料一,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中涉及的四例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并谈谈你从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中得到的一点启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12分)
材料二 1919年的这次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写出1919年的这次运动的名称。金冲及认为和以往的爱国运动相比,这次运动具有怎样的特点?(一点即可)。依据材料二,指出思想启蒙和救亡运动之间的关系(一点即可)。(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开)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