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4年秋学期江阴市初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形式为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清朝的斌椿曾在其游记《乘槎笔记》中描述了一个国家的“古王陵”,其“相连三座,北一陵极大,志载基阔五里,顶高五十丈”,皆由巨石垒成。外表为“方下锐上”(如下图)。该古迹折射出( )
A.古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 B.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
C.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D.佛教创立与向外传播
2.“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这是某节目的主题歌。如果小宇同学想去看“巴比伦的墙”应该选择去( )
A.尼罗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两河流域
3.雅典在伯里克利时代,主持城邦日常事务的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的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还建立了津贴制度。这些措施都有利于( )
A.消灭贫富分化 B.保障民主政治 C.根除阶级矛盾 D.聚集军事力量
4.“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导致庞大帝国走向衰亡
C.加强东西方经济的往来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5.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生一部新法律——“成文法”,使罗马共和国的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件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武断和专横”。这部“成文法”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1787年美国宪法 D.1791年宪法
6.亚里士多德称《荷马史诗》为古典史诗的典范;马克思称其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作为史诗“典范”,《荷马史诗》的“魅力”在于( )
A.描绘了早期希腊社会生活 B.成为罗马和欧洲法学渊源
C.记录了法兰克王国的兴起 D.是阿拉伯地区文学的瑰宝
7.“人民起义为查士丁尼敲响警钟。他不得不实行一些改革以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这说明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 )
A.实行民主政治需要 B.为欧洲民法奠定基础
C.推行封君封臣制度 D.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
8.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
A.农奴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幕府制度
9.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推进大学教育的发展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10.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不仅以“丝绸之路”的终点而著称,也是当时世界商路的汇合中心。这使帝国文化独具特色,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这个帝国是( )
A.拜占庭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帝国版图内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统一的宗教信仰。”“统一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12.1231年罗马教皇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大学可以制定教师协会章程,大学有权开办学术讲座、发放学位证书等。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 )
A.具有城市管理职能 B.开设了多种专业课程
C.具有较大的自治权 D.摆脱了基督教会控制
13.10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大学的兴起 B.封建庄园的解体 C.基督教会的支持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4.下图是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画家不再呈现圣母头上的光环,却赋予她纯朴善良、和蔼可亲的形象,充满了人间的爱。该作品表现了( )
A.圣母的神圣威严 B.世俗的人性光辉 C.中世纪艺术风格 D.人们的物质追求
15.该日记作者的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当时欧洲经济水平全球领先 B.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利益驱动下的西欧积极探索 D.英国和荷兰是航海时代先驱
16.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曾到过印度古里。六十多年后,一支来自欧洲的船队到达这里,开辟了一条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新航路。这支船队的指挥者是(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17.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 )
A.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
18.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逐步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全球各地夺取了大量的殖民地,一度自诩为( )
A.“日不落帝国” B.“海上马车夫” C.“全希腊的学校” D.“最美好的花朵”
19.观察下面《16—19世纪迁入美洲的人口数量及路线示意图》(注:图中A点位于欧洲、B点位于非洲、C点位于亚洲),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A点迁入美洲的主要是黑色人种 B.B点人口迁入美洲伴随血腥暴力
C.C点人口的外迁得益于改革开放 D.该时期人口迁移体现自由自愿性
20.“(它)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这里的“它”是指( )
A.1688年“光荣革命” B.成立共和国
C.颁布《王位继承法》 D.实行责任内阁制
21.墨哈文编著《极简美国史》的初衷,是希望让读者“了解真正的美国发展史”。下图为该书目录节选,其中省略号处最有可能是( )
第四章 英雄之歌——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开拓北美艰难独立之战 /66 杰斐逊——把独立的呼声传遍世界 /69 富兰克林——为美国建国大业推波助澜 /73 马里恩——为游击战倾尽热情的“沼泽狐狸” /77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林肯
22.2023年9月28日,沪宁沿江高铁正式通车,江阴站也同步启用,江阴自此迈入“高铁时代”。追根溯源,推动“铁路时代”到来的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
C.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D.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23.“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人开始反抗资产阶级 B.移民美洲导致人口减少
C.纺织行业日益走向衰落 D.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4.下图“A、B”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诞生
C.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D.《国际歌》的创作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6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题,其中第25题8分,第26题9分,第27题9分,共26分。
25.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历史学科素养,老师运用了如下学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任务一【运用图表——归纳历史特征】
任务二【分析数据——阐释历史现象】
世界棉纺织产量 世界工业产值 英国产品出口
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数据图(部分)
任务三【构建联系——解释内在关联】
19世纪中后期无产阶级斗争历程示意图
(1)请写出任务一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3分)
(2)综合任务二数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了19世纪中期,从经济的角度看英国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1分)推动这一结果出现的主要机械动力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图示中“革命理论”和“政权尝试”分别指什么?(2分)请选取图示三A、B、C三个箭头中的任意一个,试着解释箭头前后的历史事件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作答时请注明代表箭头的字母,1分)
26.历史长河中,杰出的历史人物总是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他们常常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代表和旗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摘编自余秋雨《千年一叹》
材料二 公元前27年,元老院给他上了一个新尊号:奥古斯都,“至圣至尊”之意,这是一个比皇帝更光荣的称号。他是没有“皇帝”称号的第一个罗马皇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材料三 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宁愿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四 ……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维新。虽然各地极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团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他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的思想先哲分别是谁?(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1分)他首创的政治形式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1分)并指出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1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实施的法典名称叫什么?(1分)并对“他”在被征服地区采取的统治措施进行一分为二的简要评价。(2分)
27.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7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摘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摘编自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三 1788年,革命的百年纪念近了,英国人开始仔细审视英国政治的现状。大洋的另一边,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发表《常识》主张美国人为维护天赋权利而反抗,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使命。美国人学到的这课,当然没有在大西洋这边(注:指法国)被人忽视,特别是没有被那些一直评论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忽视。
——摘编自西蒙《英国史Ⅲ:帝国的命运(1776-2000)》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早在7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1分)并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1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1分)中华文明的哪一重大发明对“哥伦布大交换”的实现做出了贡献?(1分)
(3)材料三中的“英国政治的现状”指什么?(1分)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潘恩的主张。(1分)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对“大西洋这一边”的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你应该如何看待不同的文化?(2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D 5.B 6.A 7.D 8.B 9.D 10.A 11.D 12.C 13.D 14.B 15.C 16.C 17.C 18.A 19.B 20.A 21.B 22.C 23.D 24.A
二、材料解析题
25.(1)①文艺复兴;②新航路开辟;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蒸汽动力。
(3)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政权尝试:巴黎公社。
A箭头: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暴露,工人运动兴起,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B箭头: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巴黎公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了巴黎公社的成立。
C箭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任选一个箭头作答即可)
26.(1)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2)屋大维。元首制。
(3)《蒙娜丽莎》等。人文主义精神。
(4)《拿破仑法典》。
评价:进步性,打击了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局限性,其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27.(1)大化改新。善于学习外来文明,具有可塑性,能将外来文明转化为自身独特文明。
(2)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丰富了中国农作物品种,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指南针。
(3)君主立宪制确立,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存在矛盾。主张天赋人权,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是权利和使命。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4)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