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第一学期阶段练习 八年级 历史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下面的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历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清政府长期奉行“安内重于防外”的方针,沿海地区兵微将寡,遇到外敌入侵,只能从内地各省零星抽调部队,临时拼凑成军,千里赴援。该材料可用于说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 )
A.清政府经济较为落后 B.对列强存在惧怕心理
C.清政府轻视边患防御 D.武器落后、装备松弛
3.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列强为改变这一局面,发动了(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下图圆明园大水法遗址见证了( )
A.沙俄侵占中国的领土 B.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C.日军屠杀军民的罪行 D.美日侵略台湾的史实
5.下图漫画形象地解释了我国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天朝土地制度》
C.《资政新篇》 D.《资治通鉴》
6.史学家蒋廷蔽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曾国藩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 D.不具备彻底的革命精神
7.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布新而不除旧”中的“新”“旧”指的是( )
A.新式武器和旧式武器 B.新的制度和旧的制度
C.新的制度和旧式武器 D.新式武器和旧的制度
8.“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皇帝为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的挽联,这位海军将领是( )
A. 陈化成 B. 关天培 C. 邓世昌 D. 丁汝昌
9.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俄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应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0.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这些口岸的开放( )
A.改变了列强侵华的方式 B.使侵略势力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扭转了中国贸易逆差的局面 D.促进了外贸中心的转移
11.“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仇视变法……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大臣,更是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充满仇恨。他们聚集在一起,成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支持力量”。材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 )
A.消除了清廷内部矛盾 B.改革的措施不得民心
C.受到帝国主义支持 D.触犯顽固派的利益
12.它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却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场运动( )
①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③揭开了抵抗外来侵略的序幕 ④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到的“新约”( )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东交民巷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耻辱,也记录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2000年7月,北京市划定了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东交民巷作为北京唯一一处近代历史地段位列其中。规定东交民巷被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下表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
建立了农民政权
反对清朝统治
制定了革命纲领
反抗外来侵略
16.蔡元培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下列属于“先生”的活动的是( )
A.成立兴中会 B.撰写《革命军》
C.成立光复会 D.领导黄花岗起义
17.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南京中山陵,其平面是呈“警钟形”,意在“警钟长鸣、唤起民众”。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18.“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的“甲午、戊戌、辛亥”均采用个( )
A.年号纪年 B.干支纪年 C.民国纪年 D.公元纪年
1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文中的“句号”是指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0.从清帝退位诏书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21.“夫去—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民国政府的腐败 B.军阀割据纷争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列强瓜分中国
2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闹剧,最终以其被迫取消帝制,并在绝望中死去而宣告结束。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护国战争的打击
B.全国人民的反对
C.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对
D.北洋军队人心涣散
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临时大总统得依法律宣告戒严;临时大总统得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其直接目的是( )
A.扩大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B.振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 D.防范专制主义的复辟
2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屈辱史。下列选项对应合理的一组( )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第二次鸦片战争——协定关税
25.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 23 年,换算成 公元纪年,他出生于( )
1933 年 B. 1934 年 C. 1935 年 D. 1936 年
二、非选择题(50分)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天,来自欧洲的两个强盗来到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清末有人画了一副《时局图》,有人为这幅图题词:“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材料三: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材料一的情景出现在哪一场战争中?(2分)材料二的情况出现在哪一场战争后?(2分)
材料三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2分)这次战争对中华民族造成什么危害?(2分)
你能从上述史事得出什么启示。(2分)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边疆危机越加严重,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为瓜分世界,争夺市场,加紧侵略扩张。中国边疆普遍受到列强侵略的压力,面临国土沦陷的危险。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大败而归。19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决定武力侵台。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台湾人民奋起反击。日本从中国勒索50万两白银后,从台湾撤兵。
材料五: 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英两国觊觎中国西部地区,竟无视中国主权,先后支持阿古伯侵略政权,19世纪70年代,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后来清军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援下,痛击侵略者。不久,阿古伯兵败身亡。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材料六: 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清朝的藩属国越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中国。清政府后来派兵入越抗法。1883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初,法军在越南北部向清军大举进攻,直逼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临危受命,积极备战,于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战局。但是,清政府却下令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
——摘编自《中国历史》等
根据材料四,指出列强侵略中国边疆的历史背景。(2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六“□□□”所指的著名人物。(4分)
(6)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政府在新疆和台湾建立行省的共同作用。(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根据材料中的文字介绍,分别指出图 1、图 2、图 3 中的历史人物是谁?(6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中一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3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给三位历史人物的探索拟定一个主题。(3分),结合三位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贡献,谈谈你的认识。(2分)
28.辛亥革命是中国步入20世纪后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内陆腹地,这里不仅经济发达,且革命力量基础雄厚。革命党人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仍决定按原计划于10日起义。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完全占领武昌。紧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不足两个月时间,内地18个行省中,就有14个省宣布独立光复,革命烈火迅速烧遍全国。
——据张宪文《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四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据材料一概括,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有利条件。(2分)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4分)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该文献体现了哪些原则?(4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青年说“中国革命成功了”的依据有哪些?(6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阶段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B B A B D C A B D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A B A C B C D B B
非选择题。(50分)
(20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甲午中日战争(2分)
辛丑条约(2分)。危害: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封闭必然落后于世界潮流;腐朽的封建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勿忘国耻,奋发图强。(2分)
(4)为瓜分世界,争夺市场。(2分)
(5)材料二:左宗棠。(2分)材料三:冯子材。(2分)
(6)巩固了边疆;加强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的开发。(4分,答出两点即可)
27.(14分)(1)图1:李鸿章;图2:梁启超;图3:孙中山(6分)
(2)李鸿章:洋务运动中创办近代企业、筹建新式海军等(或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宣传变法思想等;或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等)(3分)
(3)主题: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探索。(3分)
认识:这些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他们的探索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民族危机时不断寻求变革和进步的精神。尽管他们的探索方式和结果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2分)
28.(16分)
(1)有利条件:武汉经济发达,为革命胜利提供物质基础;革命力量基础雄厚。(2分,答出一点即可)
(2)历史功绩: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分权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3)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必答此句);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社会生活的移风易俗;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