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长流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说明本试题分A、B卷,A卷难度系数0.7,B卷难度系数0.5。选择题1—14、材料解析21、22为A卷;选择题15—20,材料解析23题为B卷。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计60分)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斐然。下列科技成果,同属医学领域的是( )
A.《九章算术》和《齐民要术》 B.《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
C.《授时历》和《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和《农书》
2.秦朝推行的某项制度为以后历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开创了基本模式。这一制度是( )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3.下表内容为汉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其主要作用是( )
政治 颁布“推恩令”
经济 铸币权收归中央
思想 尊崇儒术
军事 北击匈奴
A.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国家 B.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局面
C.缓和了民族矛盾 D.减轻了人民负担
4.有人描述某朝制度时指出:“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宋朝
5.魏晋和隋唐时期择偶重视“阀阀”,宋朝则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出现了“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的现象。这反映出( )
A.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B.崇文抑武的方针效果显著
C.传统门第观念渐趋淡化 D.国家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6.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7.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期。这一时期,在职官设置上体现出“南北分治,因俗而治”特色的民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8.图1是对唐代某赋税制度的描述。该制度的实施( )
·量出制入:
·户无主客,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A.遏止了土地兼并 B.稳固了均田制
C.取消了传统的人头税 D.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9.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政府采取的创新举措是( )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盐铁官营 D.清查全国垦田
10.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位于北方辽河流域的是( )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诸文化
11.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汉武帝为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采取的举措是( )
A.开辟丝绸之路 B.推崇黄老思想
C.颁布“推恩令” D.推行行省制度
12.“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
A.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 B.坚持以法治国
C.促进民族交往的加强 D.推行小篆字体
13.汉朝时期,长江流域以产稻为主,中原地区是麦类最重要的产区。从魏晋开始,麦类在南方大规模推广,麦粟在南方人民的饮食中成为仅次于稻米的粮食作物。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上实现大一统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民族矛盾得到缓和 D.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14.隋唐时期,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参与政权的选官制度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15.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草书
16.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候”。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17.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18.“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19.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这反映了北魏的( )
A.地域认同 B.民族政策 C.艺术审美 D.华夏观念
20.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由此可推知当时( )
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
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共40分)
21.表1为中国古代两位著名儒学家的思想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序号 思想主张 出处
甲 今师异道,人并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定,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1)概括甲、乙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其对应的思想家。(8分)
(2)分别指出上述两位思想家对儒学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二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府。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秦王”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三公”分别指哪些大臣?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大规模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23.城与都。(10分)
材料一
今北京在詹朝称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朝廷曾在此设节度使,以掌军政。随着漕运、海运的发展,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材料二
今北京在辽时称南京(燕京),为五京之一。辽帝曾在此行册礼(上皇帝尊号)、设行营;设三司使司,“掌燕、蓟、浮”等州钱帛;设都元帅府,“杂掌善汉兵”;实行科举,设置太学。“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
辽在南京“劝农桑,修武备”“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所产“线缕机绫”工艺精巧。“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城中“户口安堵,人物繁庶”,居民“俗皆汉服,中有胡服者,盖杂契丹、渤海妇女耳”。
南京与开封之间设有榷场。南京外有居庸、古北等关口,通达辽其他四京等地。金人评价“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元人有诗云:“万国河山有燕赵,百年风气尚辽金。”
(1)阅读材料一,指出唐幽州的重要性。(3分)
(2)说明辽南京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作用。(7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D C C A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C B C A C D B
21.(1)核心观点:
材料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乙: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三纲五常。
思想家:
材料甲:董仲舒;
材料乙:朱熹。
(2)贡献:
董仲舒:推动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
朱熹:推动儒学进一步发展,促使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22.(1)事件:统一中国。
贡献: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3)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货币,修长城、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订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焚书坑儒等。
23.参考答案要点:
(1)唐朝幽州是北方军事重镇、交通贸易枢纽和民族交融的城市。
(2)辽南京是辽政治中心之一,地位逐渐上升,使得辽原有政治中心向南扩展。南北面官制度,行营、三司使司和都元帅府的设置,既沿用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又保持自身特色。辽南京是重要的交通贸易枢纽和北方的经济中心,农业、工商业发达,人口增加,城市繁荣。边境贸易密切了宋辽间的经济往来。辽南京对周边地区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辽南京也是北方的文化中心、民族交融中心。科举制在此地推行,太学的设置等,传承、推广了中华文化。辽南京的发展为金定都中都、元明清时期北京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