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考试形式:开卷)
友情提醒:所有答案请写在提供的答题卡上,否则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1972年,我国在云南某地发现了两枚直立人门齿化石,经古地磁学方法测定他们的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材料中的“某地”是( )
A.元谋 B.蓝田 C.郧县 D.马坝
2.下图是同学们制作的关于“北京人生产生活”的示意图。图中“?”应填入( )
A.制作陶器 B.修建房屋 C.打制石器 D.钻孔技术
3.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也可养活自己,从而对大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人类自身得以更快地再生产,为创造性的历史活动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原动力。材料中的“原动力”是( )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畜牧业的发展 C.雕刻技术的运用 D.私有制的发展
4.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种植粟、黍,饲养家猪和家狗,制作以鱼、鸟、花等图案的彩陶。下列属于仰韶文化遗址的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良渚遗址
5.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中发现了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该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该地区当时( )
A.社会组织能力较强 B.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C.水利设施非常完善 D.广泛使用铁制农具
6.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它们共同说明了( )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牛河梁遗址 出土的玉猪龙陶寺遗址 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陶器制作的发展
7.《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材料描述的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8.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材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政局,保证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中原文明的扩展
C.确立社会等级秩序,巩固统治 D.使西周进入封建社会
9.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了( )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10.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在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孕育的积极因素是( )
A.分封制逐渐瓦解 B.社会相对稳定 C.诸侯国势力崛起 D.促进民族交融
11.《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材料体现了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内容 C.特点 D.影响
12.现代考古在战国时期的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今辉县市)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镢、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这说明了( )
A.生铁铸造由秦、魏两国垄断经营 B.铁制农具在战国是陪葬必需品
C.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13.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从北往南运动的物体会向下偏移,都江堰的主体工程体现了这一原理,并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材料体现了都江堰的修建原则是( )
A.王权至上 B.高坝拦水 C.因地制宜 D.以人为本
14.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主张是( )
A.重视文化教育 B.因材施教 C.注重道德教育 D.有教无类
15.下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的影响是(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导致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6.这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这部著作是( )
A.《春秋》 B.《道德经》 C.《黄帝内经》 D.《论语》
17.下图是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的“水”字,这说明了甲骨文( )
A.记载内容十分丰富 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C.阻碍了文字的发展 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18.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创作的《离骚》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这位爱国诗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管仲 D.屈原
19.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采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晚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晚期
20.嬴政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握有最高的行政权;军队调动,凡五十人以上都须请示皇帝;皇帝的诏令就是法律。这说明了秦朝的制度(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加重了百姓的徭役赋税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缔造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21.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道路上都是穿罪犯衣服的人,监狱里关满了囚犯,像市场一样拥挤)。这说明了秦朝当时( )
A.赋税繁重 B.刑法严苛 C.人口众多 D.商业发达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这些成语典故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末年 D.西汉初期
23.《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材料反映了( )
A.江南地区已经得到开发 B.汉初休养生息成效显著
C.当时社会动荡统治腐败 D.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24.《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考古学家发掘的汉文帝霸陵中,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说明( )
A.考古发现否定了文献的真实性 B.汉文帝把冶铁经营权都收归中央
C.《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D.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浮华
25.西汉初年,中央辖郡15个,封国辖郡39个。到汉武帝在位时期,属于中央朝廷直辖的土地越变越大,直至“汉郡八九十”。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推恩令”的实施 B.刺史制度的建立
C.诸侯王势力强大 D.万里长城的修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材料二
图2 良渚古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良渚古城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图3 陶寺古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陶寺古城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器物,很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4房屋式样的名称,并分析房屋类型不同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两处古城遗址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的特征。(1分)
2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西周时期有1800诸侯国,到春秋时期兼并为100多个。到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且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只有7个大国十几个小国……七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趋向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
材料二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并概括战争对民族关系的影响。(5分)
(2)据材料二,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3分)
28.(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滥。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锻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材料二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秦汉时期“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所采取的文化措施并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3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A B A A B B A D D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C B D B D B C B D A
二、非选择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9分)
(1)名称:半地穴式、干栏式。(2分)
原因: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1分)
(2)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玉器等礼器。(2分任答两点即可)
重要标志:私有制的出现;社会的阶级分化;早期国家的产生。(3分)
(3)特征:多元一体。(1分)
27.(8分)
(1)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4分)
影响:促进民族交融。(1分)
(2)原因:社会的激烈变革;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兴旺。(3分)
28.(8分)
(1)经济措施: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3分)
影响: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握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
(2)文化措施:秦朝焚书坑儒;汉朝尊崇儒术。(2分)
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