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历史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入仕”或“参政”的相关记载。这可用于佐证该时期
记载 出处
“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 《韩非子·亡征》
“子赣(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史记·货殖列传》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战国策·秦策五》
A.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 B.商业成为政治统治的支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2.东汉末年,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选九卿、尚书等朝廷重臣充任。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这表明
A.监察功能的进一步强化 B.选官制度不断完善
C.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化 D.王国问题尾大不掉
3. 表1《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 代数 理化 植物 动物 图画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10 177
表1反映了清末教育新政
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B.带有殖民地教育的色彩
C.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D.固守传统儒家教育理念
4.“投豆选举法”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而实行的选举方法。选举时,监票人告诉选民每个碗代表的候选人,选民轮流进屋投票。这反映了“投豆选举法”
A.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C.简化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 D.提升了选民文化素质
5.1870年,英国首相格莱斯顿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枢密院令:规定以后所有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按文官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考试;文官在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这
A.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进一步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C.促进了两党制发展与完善 D.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6.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设立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到康熙朝,颁布了“圣谕十六条”。清廷的做法(  )
A.保证了地方社会长期稳定 B.借助宗法纽带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乡民整体道德素养 D.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
7.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8.面对一个案件时,法官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存在相关的案例,也就是法院此前是否已经针对同类案件作出过判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可以依该判例来决定本案所适用的法律,即法官决定案件的重要依据是从案例到案件。由此可知,该法官最可能适用的是(  )
A.英美法系 B.日耳曼法 C.中华法系 D.大陆法系
9.下图为1956年出版的年画《提高技术,争取更大的节约》,描绘了两位车间女工人正在钻研生产工艺的场景。该作品
A.展现了女性投身工业化建设的热情
B.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C.表明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D.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10.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统辖吐蕃事务;清朝 推行“改土归流”,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定。据此可知,唐至清朝的边疆治理措施
A.强化了边疆的军事管理 B.贯穿了“大一统”思想
C.确立了因俗而治的方针 D.消除了边疆地区的隐患
11.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前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  )
①避暑 ②练兵 ③围猎 ④处理民族事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
13.一个半世纪以前,为结束“三十年战争”期间的冲突,各方达成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制定了指导一般外交政策行为的原则。由此产生了把不再受宗教驱使的现存政治实体作为出发点的欧洲秩序,此后将近一个半世纪里,这一体系通过几乎是自发组成的相互制衡的同盟,把挑战者约束在这一均势中。该体系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14.图2是内蒙银行发行的二百元面值的纸币的正面。这种纸币
A.属于国民政府认可的法币 B.导致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
C.解放战争时期在全国流通 D.见证了中共民族政策的胜利
15.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6.有学者在论述民国币制时说:“国民政府因实行法币政策而充分掌握现金和集中贵金属金银等,以此向国外购买军火,这也预筹即将面对的战时通货不足、财政失衡等问题……若不行纸币则白银无法集中转运,政府也无财力抗战。”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法币政策(  )
A.密切了民众与国民政府的关系 B.推动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C.会导致极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 D.一定程度上为抗战做了准备
17.关于下列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黄金的货币地位始终没有变化 ②世界金融霸权发生了区域性转移
③国家的经济实力影响货币地位 ④美元至今仍是国际结算主要货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下图为清朝咸丰同治时期的国家地丁银收入示意图(单位:两)该图反映了
A.摊丁入亩制度得到贯彻 B.政局动荡影响赋税收入
C.国家财赋体制逐渐转型 D.传统自然经济持续解体
19.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
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20.以下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8月31日修订)。据此
可知,我国个人所得税法(  )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A.着眼于增加财政收入 B.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C.实现了个人收入增长 D.以完善经济结构为主要目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20分,第21题12分。要求:把答案写到答题卡上)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根据材料指出英镑的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镑等同于黄金”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1777年,法学家西罗塞尔最早倡议在德国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随后德国学界围绕民法典的制定,陆续展开了研究与争鸣。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民法大全》中关于体系、方法、技巧、术语的智慧。法典第145条规定“向他方要约成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约束”,非经当事人同意,要约不得修改或废除;第823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对他们负因此所生损害的义务”;第903条规定“物的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权利范围内,得自由处分其物”。
——哈斯巴根《中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曾两度起草民法典,但均因政治运动而中断。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从1979年开始……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至2002年12月,法制工作委员会又将现行《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和《继承法》编入,形成“汇编式”民法典草案。期间几易其稿,历时近十年的修订、补充和完善。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颁行的历史条件。(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2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大一统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元素,历经各个历史时期,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中。
——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围绕“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从上图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