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 6页,27 小题,总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夏商周时期的立法特点是“以刑统罪”,即刑书上只有惩罚手段,而无罪名;司法特点
是“议事以制”,即先议其罪名,再根据罪名议其刑。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内容由刑罚
转变为刑法,由“议事以制”转变为“事断于法”,严格依据法律条文裁决案件。这一
变化得益于
A.国家机构的完备 B.成文法的颁布
C.富国强兵的需要 D.分封制的瓦解
2.战国时期国君依据宗法用人的旧原则渐为选贤任能的新原则所取代。中央官员的任用中,
秦国用人唯才,不论出身,关东六国则以用本国贵族为主。这可用来说明
A.官僚政治的最终确立 B.商鞅变法的成效显著
C.关东六国的制度落后 D.秦国集权的趋势明显
3.《北史·魏本纪》曰:“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北魏政权祭祀黄帝的次数,见诸史册者
就有四次。北周史书《周书·文帝纪》曰:“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 ,其先出自炎帝神农
氏。”这些做法
A.旨在确立政权的正统地位 B.证明鲜卑族与汉族同源共祖
C.消除了北方地区民族矛盾 D.反映鲜卑族统一中国的愿望
4.北魏法律规定:祖父母、父母用兵刃杀子孙,判五年刑期;殴杀子孙,判四年刑期;若
心有怨恨故意杀人,各加一等。但如果常人相杀,则处死刑。这一规定
A.反映重罪轻罚的原则 B.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
C.体现尊老敬老的传统 D.表明法律具有灵活性
5.魏晋时期,士族是指与“庶族”高下悬绝的社会阶层。唐代后期,这一称谓被注入了新
的社会内容:或用以称呼作为读书人的“士子”群体,或用以特指科举及第或从事举业
者的家族。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制度的变化 B.社会结构的更新
C.选官制度的改革 D.社会流动性加强
高二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ZYiEgggIABBAAQgCAQWwCkIQkgACCYgGAAAMMAAAyAFABCA=}#}
6.有学者认为,唐太宗纳谏主要是个人素质决定的,没有法律的约束。宋太祖不仅自己宽
容豁达,而且将“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作为家法约束宋朝其他皇帝。在封建社会,
帝王的“家法”在一定程度上即“国法”。该学者意在说明宋代
A.皇帝的个人素质较高 B.治国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C.确立了依法治国方针 D.治国理政蕴含理性精神
7.中国古代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武举“以
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明代武举考试“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这反映
了古代军事人才的选拔
A.强调文武兼备,以德为先 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遵循崇文抑武的基本原则 D.注重选拔实用性人才
8.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变动的一大特征是下稳上动,即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
是相对稳定的,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变动较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需要 B.战乱的影响
C.监察职能的变化 D.人口的迁移
9. 朱元璋统一天下后说:“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雍正编写《大义觉迷录》
批判华夷有别,指出华夷大一统,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弃之,与民族无相干。这反映了
A.民众对国家认同增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稳固
C.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D.民族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10.有学者认为,通过封赏和朝贡贸易,朝贡国获取了一定经济利益,而中国换来了他们对
自己宗主地位的承认,获得了安定的周边环境,从而达到“守在四夷”的政治目的。在
该学者看来,朝贡贸易具有
A.不平等性 B.封闭性 C.互利性 D.务实性
11.《天津条约》规定:“大清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与大英钦差大臣
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
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
A.清政府放弃华夷观念 B.规定旨在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C.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2.以往史学界依据康有为的《康南海自编年谱》认为“公车上书”送去都察院,但被拒收。
后来有学者依据清朝军机处等多份档案重新审视“公车上书”,认为康有为组织的“公
车上书”根本没有送往都察院,而不是都察院不收。据此可以得出
高二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ZYiEgggIABBAAQgCAQWwCkIQkgACCYgGAAAMMAAAyAFABCA=}#}
A.原始档案比自传接近历史事实 B.历史真相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究
C.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D.多种史料互证更易形成全面认识
13.1905年立停科举后,各省督抚挟新政之急需,纷纷强调各自行事的特殊性,撇开吏部从
不同渠道、不同地域频繁奏调官员与留学生。1907年开始,为科举善后、疏通旧学人才
而举办的优贡、拔贡考试以及举贡生员考职,亦在各地举行。这
A.显示文官制度的弊端 B.反映选官权力的下移
C.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 D.导致军阀割据的加剧
14.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情况。为打破这一外交困局,中国
年份 建交国家数量 建交国家
1949 年 10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1950 年 9 越南 印度 印尼 缅甸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1951 年 1 巴基斯坦
1952 年 0 无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有计划地开展三线建设 D.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建交
15.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
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这一规定
A.提高了外资企业的社会地位 B.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C.普及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D.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6.2024 年 9 月西藏朗县惠州大桥建成通车,是广东对口支援西藏林芝 30 周年工作成果的
生动体现。惠州援藏以来,在推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兴边
富民示范村等方面助力朗县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
A.民族平等原则 B.共同发展原则
C.区域自治原则 D.团结统一原则
17.在雅典的法庭上,当事人为获胜,常花钱雇用通晓法律又能言善辩的人为自己撰写诉状
或辩护词。古罗马出现“保护人”制度,保护人为被告提供意见和帮助,以保护被告的
利益。近代以来,律师制度逐渐确立。这表明制度文明的发展具有
A.同源性 B.多样性 C.变迁性 D.延续性
高二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ZYiEgggIABBAAQgCAQWwCkIQkgACCYgGAAAMMAAAyAFABCA=}#}
18.古希腊政治家之间发生分歧或斗争时,往往发生冲突,失败者或死亡,或被流放国外。
被流放者为返回国内,有时不惜借助外部势力,引起城邦动荡。公元前 488 年,雅典实
行陶片放逐法,由公民投票裁决政治家分歧,流放会威胁民主政治的人。这
A.动摇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B.易导致政治权力的滥用
C.有助于城邦政治的稳定 D.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19.1302 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召开由教士、贵族、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国王凌
驾于三种势力之上,是政府的最后决策者。封建诸侯、教会贵族、城市市民则利用国王
同其他地方的矛盾来制约国王。这说明法国当时
A.世俗权力达到了顶峰 B.形成分权制衡体系
C.王权与教权二元并立 D.存在多元权力主体
20.14 世纪早期,英国上层阶级和宫廷使用法语,宗教界、教育界、官方文书使用拉丁语,
下层民众说英语。14 世纪中后期,英语逐渐成为法律、法庭及官方用语。这一现象有
利于英国
A.封建专制的瓦解 B.殖民扩展的开展
C.民族国家的形成 D.民主政治的确立
21.16 世纪产生的加尔文教禁止一切奢侈性的挥霍,但是鼓励正当的生产活动,经商发财,
甚至鼓励放贷取利。由此可知,加尔文教的创立有利于
A.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B.冲击教皇权威地位
C.推动民族国家产生 D.加强对人们的控制
22.1649年,英国对国王查理一世的审判开创了审判现代国家政治与军事首脑的先例。下面
是审判法庭上国王与法官的对话,二人争执的焦点是
国王 法官
我想知道你们凭什么把我带到这里。我是 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
你们法定的国王,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 为是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在国王和
正的审判官。我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作出 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
回应。 继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履行。
A.法庭是否合法 B.国王权力来源
C.是否遵循法律 D.谁才是审判官
23.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政府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物,还承担了
高二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ZYiEgggIABBAAQgCAQWwCkIQkgACCYgGAAAMMAAAyAFABCA=}#}
社会救济、工厂监督、扶植教育等新职能,增设了教育委员会、农业部、卫生部等新型
中央机构。这
A.提升了官员的行政素养 B. 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
C.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D. 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24.1896 年,美国联邦法院通过判决,允许州政府在公共设施中实行种族隔离,只要这些
设施在质量上是一样的。但 1954 年在另一起案件中,最高法院推翻了这一判例,宣告
种族隔离本身是一种不平等。这表明
A.联邦法律高于州法律 B.美国的法律缺乏延续性
C.美国消除了种族歧视 D.美国判例法具有伸缩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3小题,共 52 分。第 25 题 20 分,26 题 20 分,27 题 12 分。
2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追求民主共和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辛亥革命不是中国人熟悉的王朝循环,而是彻底终结王朝逻辑,开启中国现代共和政体
进程的伟大革命。革命的“低烈度”与共和确立的“大业绩”为人所称道,但现代共和岂是
那么容易在专制土壤中扎下根来的,对于一个历史长达两千余年的古代帝国来讲,帝制建构
和皇权思维根深蒂固,除却不易。人们对共和政体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尝试,似在暗昧之中摸
索。
——摘编自任剑涛《“五四”与拯救共和》
材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经过了 28 年的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
践经验。1931 年在瑞金召开的中国工农兵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具有全国
性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使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得到了普遍实施。参议
会制度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采用“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根据地
政权。1945 年 10 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先将乡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会,作为乡级最高行
政权力机关。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民主政治方面的成果,分析共和政体难以在
中国扎根的原因。(8 分)
高二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ZYiEgggIABBAAQgCAQWwCkIQkgACCYgGAAAMMAAAyAFABCA=}#}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政权建设的探索,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几
个时期政权组织形式差异的原因。(12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1924 年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和平主义思想在各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高涨。但法德国矛盾依然存在,法国担心德国复仇,总是想方设法寻求盟友,遏制德国。
1927 年 4 月,法国外长建议法美签订公约,规定两国永远废弃战争,以维护世界和平。美
国主张缔结多边条约,并邀请多国缔约,目的是企图借多边缔约使美国居于领导地位,贬低
由英法操纵的国际联盟的作用。1928 年 8 月美英法德等 15 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署了《非
战公约》。苏联在 1928 年 9 月也加入公约。截至 1933 年,加入《非战公约》的国家有 63
个。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20 世纪以来,国际法才突破了欧洲文明的局限,包容非欧洲国家和文明,实现了真正
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际法的普适性,还反映在常设国际裁判机构、普遍性国际组织、国
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的设立以及民族自决理念的普及、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形成和发展等
方面。但是,世界文明仍然具有多样性,且国际法自身存在的内在缺陷导致其无法应对所有
情况。美国主导的“退群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遇到的最严峻挑战。
——摘编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缔结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以来国际法的特点及作用。(12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历史分期是运用历史尺度对社会发展阶段作出的划分,史家通过划分历史时段来认识历
史的进程,表现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持唯物史观的史家从经济与社会(生产方式)角度划分
中国历史时期,也有学者从制度沿革、文明发展、民族关系等角度对中国历史分期。
——摘编自牛方玉《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理论反思》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的历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
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高二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ZYiEgggIABBAAQgCAQWwCkIQkgACCYgGAAAMMAAAyAFABCA=}#}博罗县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A B C D D A B C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B B D C D C A B C D
25.(20 分)
(1)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4分,每点 2 分,任答其中 2点即可)
原因:专制皇权思维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中国处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不稳;共和制缺乏群众基础(4 分,每点 2 分,任答其中 2
点即可)
(2)探索: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三三制”,解放战
争时期组建人民代表会。(6分,每点 2 分)
原因:土地革命时期,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工农联合开展武装斗争,反抗国民
政府的统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首要任务是团结
抗战,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
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与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的矛盾,需要联合人民共同反抗国
民党专制独裁。(6分,每点 2 分)
26.(20 分)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平主义思潮高涨;法国遏制德国的需要;美国欲
借此领导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一战破坏了国际法;国际联盟难以履行制止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8 分,每点 2分,任答其中 4 点即可)
(2)特点:范围由欧洲扩大到全球;实现国家主权平等;具有普适性;国际法领域扩展;
自身存在缺陷;国际法遭遇挑战。(6分,每点 2 分,任答其中 3点即可)
作用:积极:加强了世界联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推动民族解放运
动发展。(4 分,每点 2分,任答其中 2 点即可)
局限性:对一些大国缺乏约束力;国际法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规则;(2分,每点 2 分,
任答其中 1点即可)
高二历史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QQABZYiEgggIABBAAQgCAQWwCkIQkgACCYgGAAAMMAAAyAFABCA=}#}
27.(12 分)
评分标准:
(1)角度与分期(4分)
分期必须连续,分期不完整得 2分。分期可以单独列出,也可以体现在阐述中。如整题没有
体现分期,整题 0 分。
(2)阐述(8 分)史实要准确,并与所选角度一致。
示例一:角度:中央集权制度
分期:先秦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至明清:中央集权
制度的发展巩固。
阐述:先秦时期,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周的分封制逐渐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天下一家的观
念逐渐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各国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君主权力加
强,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 秦朝统一全国后,在全
国范围内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文书制度。汉朝以
来,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中央制度从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到废丞相设
内阁、设军机处,君主权力逐步加强。地方上,通过推恩令、设通判、转运使,行省制、督
抚制等地方制度,逐渐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示例二:角度:统一多民族国家
阐述:先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时期。商周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天下一家
的观念逐渐形成。春秋战国以后,华夏认同逐渐形成,诸侯兼并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实现
了局部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北方地区的游牧文明中原地区的
农耕文明在战争、和亲中逐步交融,推动了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魏晋至辽宋夏金: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南迁,隋
唐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辽宋夏金时期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制度,经济文化往来加强,民
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时期。元代重建大一统国家,明清两朝疆域基本稳定,通过
改土归流、设立军事机构、册封当地领袖等手段,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促进了地区间的民
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高二历史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
{#{QQABZYiEgggIABBAAQgCAQWwCkIQkgACCYgGAAAMMAAAyAFABCA=}#}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4-2025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