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长为75分钟。人:李东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等涂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试卷由考生本人保管好,以备讲评试卷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 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
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宗法等级君主政体,其典型是西周王制,简称“王制”;二是中央集权君主政体,其典型是秦朝帝制,简称“帝制”。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A.它们所依托的经济基础不同
B.官僚政治比贵族政治更先进
C.“公天下”优于“家天下”
D.建立者对国家结构认识不同
3.佛教传入中国后,提倡以行善积德为主要途径来追求佛法,这与中国文化中强调道德和仁爱的传统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中国宗法社会的特殊性及人们传统的思维观念影响,观音也由男变女,成了送子娘娘。这种情况反映了
A.中原文明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B.地理环境决定佛教的嬗变
C.佛教传入中国后背离基本教义
D.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趋势
4.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下表反映了清朝康熙初年至道光初年人口、耕地及人均耕地的变化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时间 人口(百万) 耕地 人均耕地(亩)
康熙元年(1661年) 42.53 485.22 6.34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81.65 555.95 6.76
乾隆十八年(1753年) 183.68 677.58 3.69
道光二年(1822年) 372.46 696.92 1.82
A.粮食亩产呈现增长趋势 B.封建盛世里潜伏着危机
C.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 D.广大民众生活富足安逸
6.徐继畬曾著《瀛寰志略》,动笔时本打算先罗列各大洲地图,再列举具体的国家地图,但好友提醒他应把中国的版图单独放在卷首并与他国区分开来,并以徐光启“负谤至今”的故事告诫他,最终徐继畬采纳建议并在书中特意加上“此书专详域外”,表明没有任何中外对比的意思。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地图测绘水平领先世界
C.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D.“西学东渐”影响深远
7.清咸丰初年,“国家方讳言洋务,若于官场言及之,必以为其人非丧心病狂必不至是”。戊戌变法前后,相当部分的朝廷官员则认为国家的自强之道、时局要事在于办学堂、设银行、筑铁路、开矿政、立报馆等。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洋务企业退出历史舞台 B.维新思想深入人心
C.自强求富主张得以实现 D.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8.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南北议和时,孙中山要求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但“党人即起异议,谓予(孙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材料旨在说明
A.革命党人尚未普遍认同三民主义 B.南北议和改变了辛亥革命的性质
C.三民主义思想不适合中国的实际 D.孙中山主张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
9.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是天津静海一带有名的大地主,同时还创办了恒源纱厂;民国总统黎元洪不仅是大地主,而且投资创办了一批企业,如中兴煤矿、中原煤矿等12家厂矿和中华汇业银行,成为工商地主。材料可以用于研究民国初年
A.社会结构的变化 B.官僚资本的膨胀
C.军阀派系的纷争 D.土地兼并的加剧
10.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冶萍公司仅于民国五年至八年(1916--1919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汉冶萍公司在民国五年至八年出现盈余的客观原因是
A.抵制日货,爱用国货的影响 B.新进外国机器,设备先进
C.欧战爆发,钢铁的价格大涨 D.政府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
11.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沦陷城市的部分工作。这些史实表明
1939年11月,天津圣功中学张凛组织读书会再次学习《论持久战》,在这次讨论后她约苏菁同学······作入党前的第一次谈话,随即苏菁被组织上接受入党。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余贻侧回忆:地下党经常捐来一些“《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书籍。······书里的话入情入理,说在了我的心上”。
济南鲁麟洋行经理毛晓亭回忆;地下党王见欣几次给洋行职工宣传毛主席刚发表不久的《论持久战》。我曾参加过两次,对我教育启发很大,至今记忆犹新。
A.发动舆论战成为敌后抗战主要手段 B.共产党团结动员各界民众坚持抗战
C.《论持久战》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方针 D.党的地下工作队伍得到空前发展壮大
12.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日军一士兵战地日记写道:“12月17日下午5时,前去执行枪杀一万三千名敌军俘虏的任务。两天时间,山田部队枪杀了近两万人。好像所有部队都把俘虏枪杀了。”而《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在南京攻城中,敌人遗弃的尸体数量不下八九万,俘虏数千。”报道的标题是《烛照青史,南京入城仪式》《战绩显赫的各部队,肃然整列,松井大将威风堂堂阅兵》等。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
A.都真实记述了日军屠杀中国情况 B.日军士兵战地日记不具有真实性
C.可以互证日军屠杀中国大量战俘 D.《东京日日新闻》带有政治色彩
13.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由此可见陈云主张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D.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
14.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外交空间顿时豁然开朗。下列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裂痕
B.彰显中法两国外交独立自主特性
C.推动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高潮
D.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
15.1980年首都钢铁厂向国家提出“一头包死,一头放开,上缴后全部归企业”的请求。1982年国家批准首钢的“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制度,当年规定年递增率为6%,1983年首钢自愿将上缴利润递增率提高到7.2%。首钢在向国家承包的同时,获得了计划内产品15%自销和超产产品全部自销的自主权力。这表明承包制
A.实质是处理国家与企业关系问题
B.实现了企业发展的长期良性循环
C.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迅速瓦解
D.是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16.中共十八大召开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是
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4分,共计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读“促”)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在征税时,不考虑家庭的人口数量,而是根据家庭的财富状况来划分征税的等级。)。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瑶悉省,皆总统于度支。上用其言,因赦令行之。
--《资治通鉴》卷226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读俊,意思是索取)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唐]《白居易集》卷2《重赋》
(1)材料一反映了 (朝代)的赋税制度从 到 的转变。(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征税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龙图腾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象征,伴随时间发展,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的形象和运用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龙的变迁与时代发展”的角度,完成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紧扣评论对象,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但其“特”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要打破党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人士长期以来推演出的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形成了《兴国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问题,对部分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俄国人的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的原因。(6分)
材料二 以秦岭-陇海铁路为空间界线,以1937年为时间界线,中共组织的发展呈现十分明显的重心南北易位现象。1927年3月,全国党员人数南方省份占比超过80%,其中湖南、湖北、江苏(含上海)广东占比排前四,而北方地区的党员仅占全国数量的10.94%。1945年七大召开时,就军队中党员人数而言,北方军队党员达40万左右,而南方军队党员仅7万左右,党员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河北、山东、山西。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5年中共中央常驻地迁移路径:上海--广州--武汉--瑞金-- 。(2分)
材料三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某一次空间战略选择,说明其必要性。(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历史事实的阐释--“西化”与“东化”。
材料一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提示:三个方面,依次可理解为物质文化方面、政治文化方面、思想文化方面)
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我们知道,······在明末清初以前确实有过东学西渐。······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东学西渐”。
--以上材料均摘自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物”的部分和“心”的部分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东学西渐”?(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东化”到“西化”转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5 CADBB 6-10CDAAC 11-15 BDCBA 16.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4分,共计52分。
17.(12分)
(1)唐朝(2分);
租庸调制 两税法(4分,只答对其中一种制度不得分)
(2)变化:从人丁为主转为财产为主。(2分)
(3)影响:
①简化了税目,扩大了征税对象,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分)
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分)
③因吏治腐败,两税法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2分)
18.(12分)【示例】
论题:龙的变迁体现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论述:商朝龙作为神灵受到崇拜,可以看出商朝崇尚鬼神,善于占卜,同时在手工业生产中,青铜铸造为主要部门。汉朝的龙被视为皇权象征,展示国力与统治,反映了汉朝时期专制皇权不断上升,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唐朝龙的形象更加夸张且细腻,体现了唐朝的富强与开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是封建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治世,同时中外交往日益频繁。现代社会,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迈开坚实步伐,龙的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大量的科技成果以“龙”命名,“蛟龙号”研发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重要成果,更是中国人不断奋斗的结晶。
综上所述,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龙文化成为鼓舞人民心心相系、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纽带,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助力中国这条巨龙腾飞!
评分标准:
①论题或观点明确的,得2分;观点错误、只有论述不写观点或只写观点没有论述的,本题得0分,但观点写在论述开头或结尾处的,可认为是写了观点,只要明确即可得分。
②论述部分,需要依次写出商朝、汉朝、唐朝、现代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论述2分,共8分;论述需紧扣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③综述部分,需要升华才可得2分。本答案示例综述的升华,强调“怎么样”——龙文化的意义和“怎么做”——青少年的价值观。其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本质,指出所体现的唯物史观的,也可给分。
19.(14分)
(1)不同:以农村斗争为中心。(2分)
原因(4分):
①俄国革命的成功;②早期中共缺乏革命经验;③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④“左”倾错误的影响;⑤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宣传。
(“原因”满分4分。每点2分,任意答两点即可得4分。)
(2)路径:上海——广州——武汉——瑞金——延安。(2分)
(3)举例:改革开放之“改革”首选农村作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必要性(4分):
①“人民公社体制”弊端严重;
②“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③农民处于极端贫困的地位;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角度分析:第①②点回答为什么“改革”,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第③④点回答为什么选“农村”,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
20.(14分)
(1)“物”的部分: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开设新式学堂等;(2分)
“心物”结合部分:戊戌变法,试图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创建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2分)
“心”的部分: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2分)
影响:推动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2分)
(2)“物”的部分:明清以前,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以及纺织、陶瓷、冶金等技术西传;(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心”的部分:16-18世纪儒学远播西方,对法国启蒙运动产生较大影响。(2分)
(3)原因:中国农业文明逐渐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