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秘密 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阳泉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考试时长: 75 分钟 总分: 100 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与西方相比,中国人更看重姓氏传承与家人团圆。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 )
A.郡县制度影响深远 B.男尊女卑思想顽固
C.专制王权至高无上 D.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2.如表是关于秦人族源传说的相关内容。这些传说反映出秦人( )
传说类型 简要内容
颛项后裔说 秦人将自己的原初祖先追认为颛顼帝,从根本上否认己族是他族或“夷”
驯鸟兽、牧马技能说 秦人先祖受命驯化鸟兽及为周王牧马于陇西,此传说既解释了秦人祖先为何居于边缘地带,又合理化了其掌握戎人擅长的技能
西迁商民说 周成王灭商后,将商纣之臣蜚廉一族西迁至邾地以防御戎人,这部分西迁的商民被认为是秦人的先人
A.具有强烈的华夏认同感 B.利用神话传说加强统治
C.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 D.重视强化族群的凝聚力
3.某同学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时,看到以下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该同学理解秦统一的( )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A.手段 B.经过 C.影响 D.条件
4.汉武帝即位后,宣称有的诸侯子嗣多达十几人,却只有嫡长子才可继承封地和爵位,这不利于宣扬仁孝之道。因此,规定诸侯必须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此举的目的是( )
A.宣扬儒家的仁孝之道 B.削弱诸侯封地和势力
C.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削弱宰相权力
5.掌握好历史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前提。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特征是(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的建立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中央集权的强化
6.唐朝后期,由于藩镇势力膨胀,威胁到中央,皇帝开始大力提拔宦官,令其掌握禁军,对禁军将领的任命愈发谨慎,从而使禁军的控制权发生变化。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宦官势力的崛起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藩镇割据的消除 D.皇权专制的强化
7.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的唐王朝仍延续国祚一百余年,东南八道财赋的供给是重要原因;黄巢起义断绝了汴路、运河的交通,导致大唐帝国的土崩瓦解。这表明唐朝( )
A.交通建设决定国家兴衰 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藩镇割据维护政权稳定 D.南北联系十分密切
8.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为此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这表明九品中正制的推行(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使官员选拔有了客观标准
C.有利于澄清吏治 D.有利于扩大政权统治基础
9.下面是一本隋唐史著作的目录(部分),下列该书章节的标题中,最适宜第七章的是( )
第七章 ___________________ 西行求法运动和佛教的本土化 绚烂的文化和艺术 唐诗的世界 科技发达的时代 第八章 亚洲历史图景中的安史之乱
A.中古贵族政治的终结 B.经营西域和安抚吐蕃
C.宽容而灿烂的精神世界 D.三百年分裂后的再统一
10.文天祥认为:“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郡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亦以寝弱, 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 至一县则一县残,中原陆沉,痛悔何及。 ”其意在强调宋代( )
A.加强集权削弱了地方战力 B.借鉴教训维护了政权稳定
C.崇文抑武导致了国家败亡 D.因循保守降低了行政效率
11.唐代科举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宋代则因经历五代长期黑暗,人不悦学,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这种变化( )
A.扩大了科举的影响力 B.导致宋代出现重文轻武
C.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2.“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西夏基本模仿北宋制度,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 )
A.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 B.已经被中原文明所完全同化
C.交往交流交融并未中断 D.维持了较为持久的和平局面
13.“地区菜系是地方菜肴的升华,它需要该地区具有较发达的商业、交通与文化。”唐宋时期,以淮安和扬州为中心的地域性菜系——淮扬饮食文化迎来了第一波发展高潮。淮扬饮食文化发展高潮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各民族交流交往加强 D.高产农作物的传入
14.朱熹认为,通过格物的手段,为吾心已有之知增加知识,从而认识吾心已有之知,所以对外物穷一分理,就为吾心增加一分知,于物之理穷得愈多,而我心之知就愈广。由此可知,朱熹( )
A.创立了心学流派 B.强调实践的体悟
C.挖掘了儒经内涵 D.重视德行的积累
15.《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展二府三司制 B.设置军机处 C.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
16.自清朝雍正年间起,曾在西南地区世代为官的众多大姓家谱(族谱)中,多攀附中原迁入的汉族人或将得到中央政府敕封的功臣名将作为自己的祖先,亦有将祖籍换成中原的情况。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背景是( )
①改土归流的推行 ②察举选官制度的废弛 ③羁縻府州的设立 ④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主观题
二、材料题分析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战国以后,人们常用“百家”一词来概括除儒家,法家以外的其余诸家。儒家与百家的矛盾原有很多,然而到了秦代焚书的时候,这些矛盾已经不是很明显了。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李斯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于是“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
材料二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去世,田蚡出任丞相,发起了武帝时期的最后一次尊儒运动:“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黜黄老”是将黄、老二书由经的地位贬到子的地位;“黜刑名百家”是黜申、商、韩非、苏秦、张仪等刑名、法术、纵横之学,这正是秦代官方尊崇的学说。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在天人对策中建议结束“百家殊方”的局面,罢黜“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学说。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王葆玹《中国学术从百家争鸣时期向独尊儒术时期的转变》
材料三 西汉王朝以选举制作为推行儒术的主要手段,选举制度以儒学为精神导向,以实际利益为物质条件,吸引士子诵经向儒,并躬行践履。同时,西汉王朝还通过选举制以儒学的标准激励法吏的升迁,以促使吏阶层的儒化改造。在这种双重作用下,儒学意识普及、渗透到社会之中,儒士逐渐成为王朝政治的组织基础,古代社会的基本模式确立起来。
——摘编自张晓淮、何根海《论西汉王朝“独尊儒术”的具体实施》
注:此处“独尊儒术”应为“尊崇儒术”,为尊重原文,故不作改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思想政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时的思想政策。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
——摘编自张金龙《论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政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共性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隋唐创制科举时,北方籍进士明显多于南方。及至北宋初期,“崇北贬南”的倾向更有过之,名相寇准曾多次公开贬低南方考生的进路,并且引以为荣。然而有趣的是,这一切的转向也恰恰始自北宋。宋真宗年间,任命江西新余人王钦若为宰相。从此,南方籍官员加入了宋代的宰相行列,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反超北方籍宰相。唐宋八大家,宋占其六,而这六人也全无北人。至于科场上的南方籍进士数量,更是早已反超北方,科举重心南移已成既定事实。终宋一代,南北地域差异彻底反转。
——摘编自李三光《从“南北榜案”到“南北分卷”》
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据《明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科场“南北地域差异彻底反转”的原因。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帝。有人认为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可简单用“文治武功”四字概括,其卓越的功绩在于承前启后,独具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唐太宗李世民,年轻时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摘编自《中国史上十大开疆拓土的皇帝》
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两位君主中的其中一位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史实充分,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高一期中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B A D D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A B D A
17.(1)影响:毁灭了大量思想文化成果;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法家思想的传播。
(2)演变:秦朝推崇法家思想;汉初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指导;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
(3)简评: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主流;顺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使选官制度儒学化;促进了儒学的传播;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任答三点即可)
18.(1)影响: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对社会的控制;秦国实现国富兵强;奠定秦统一六国的基础等。(任意3点)
(2)特点:全面推行汉化政策。原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统治者坚决变法;改革内容较为全面;措施执行比较彻底等。(任意三点)
19.(1)原因: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南方文化教育发展;南方籍官员逐渐增多。
(2)认识:南北分卷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明朝科举考试中南北地区文化水平差异导致的录取不公平问题;从南方考生的角度看,南北卷制度不是完全公平的;但从统一国家全局的角度考虑,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巩固王朝统治,维持国家的稳定。
20.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汉武帝统治期间,政治上,通过颁布“推恩令”、设置中朝、确立察举制等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增强了政府财政收入;文化上,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另外,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的疆域,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力。总之,汉武帝的统治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使汉王朝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即帝位后,能吸取隋亡的教训,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重要制度,政治上出现了古代少有的清明局面;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使唐朝经济迅速恢复并有了很大发展;文化上,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也实行了许多推进文学艺术发展的政策,为唐代文化昌盛的局面奠定了基础。总之,唐太宗是一位积极有为、开明勤政的封建君主,造就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