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南开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二)
高二历史学科试卷
第Ⅰ卷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记载:“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 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反映出秦朝
A. 皇帝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B. 君权和相权既依赖又冲突
C. 重新调整国家的行政区划 D 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很严格
2.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的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下图的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
A. 政府因税制改革各项收入增加 B. 海外贸易致使经济繁荣
C.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逐渐提高 D. 传统小农经济占据优势
3 1749 年,乾隆皇帝谕曰: “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 ‘内地’,不得以‘蒙’ ‘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 ‘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主要意在
A 维护国家一统 B. 加强中央集权
C. 调整民族关系 D. 规范书写体例
4. 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以银代役,赋役合一,但带有浓厚东南地域色彩。在南方推行较为顺利,在北方推广时却遭到强烈抵制。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地兼并程度 B. 经济发展水平
C. 白银流入数量 D. 民户人数多寡
5. 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茶”,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据此可知,“贡回市茶”
阶段检测试卷 高二历史学科 第1页 共 5 页
A. 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 B. 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
C、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D. 终结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
6. 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经大审,有人获减刑,有人因供养父母,以可矜的名义免除死罪发落。重罪、疑难案件仍须具疏上请,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这主
A. 司法审判的公正和独立
B. 司法制度向近代化转型
C. 儒家思想开始融入法典
D. 皇权在司法领域的彰显
7. 右图是清代《升平乐事图》局部 (注:①魁星②鳌) ,其主题突出反映了
A. 科举文化影响世俗生活
B. 商品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C. 社会剧烈动荡危机重重
D. 社会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8. 自13 世纪元朝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起,直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在将西藏纳入统一国家的前提下,还采取了“因俗而治”“因事而治”等特殊的政策,在行政建制和治理方式上,采取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差异的政策。据此,该材料意在强调
A. 元朝宣政院是自治制度开始 B. 中国各民族命运与共的关系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意义 D. 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渊源
9. 阅读下表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法律的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颁布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 意义
1950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确定婚姻自由, 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移风易俗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确立劳资两利和民主原则, 用协商的方法解决企业中劳资双方利益的问题, 形成新型劳资关系
阶段检测试卷 高二历史学科 第 2 页 共 5 页
A. 巩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推动了新型社会关系发展
C. 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D.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03 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 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A. 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B.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11. 史学家塔西佗在《编年史》中记载:“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这一记载说明当时罗马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
A. 君主政治 B. 世俗王权强大
C. 城邦统治 D. 权力相互制衡
12.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之后,建立王室法院体系,并向地方派遣巡回法庭,从而了解和融合地方习惯法,通过经年累月的审判活动形成案例集成,逐步建立统一的法律规则。这些实践
A. 传承了大陆法系的成果 B. 推动了英国普通法的形成
C. 开创了王在法下的传统 D. 突出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13. “民族国家”指在同一政府治理下,有共同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的民众共同体。在欧洲历史上,促进民族国家形成的史事有
① 文艺复兴 ② 法国大革命爆发 ③ 宗教改革 ④《万国公法》印行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方面更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1991 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做法旨在
A. 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B.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
C. 减轻政府的公共财政负担 D. 大力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
15. 威廉·华莱士(1270 年—1305 年),是一名苏格兰骑士,他领导了苏格兰独立战争,但最终失败。在英格兰历史上,他被视为一个叛逆和暴徒。15 世纪,苏格兰诗人布莱克却在长诗《华莱士》中着重称赞了他的英勇和无畏。据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 史家以成败来评判英雄人物 B. 政治立场影响人物形象塑造
C. 文学作品缺乏历史研究价值 D. 历史真相淹没在时代长河中
阶段检测试卷 高二历史学科 第 3 页 共 5 页
第Ⅱ卷
本卷共 3 题,共55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6. (20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 均田户数 受足户数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二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苑集》卷 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材料三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白居易集》卷 2《重赋》
材料四 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2) 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两税法的利弊。 (12 分)
阶段检测试卷 高二历史学科 第 4 页 共 5 页
17. (20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村料一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 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乏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1905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固王和权资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聸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大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1853 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 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 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8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变化原因。 (6分)
(3) 从中英两国选官制度的变革中可以得到怎样的认识 (6分)
18. (15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2 年)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外相关历史知识,围绕所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观点,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阶段检测试卷 高二历史学科 第 5 页 共 5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