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C A A B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A B D B D C A
21.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积极影响:国家出现统一趋势;各国变法图强,促进了社会变革;华夏认同观念逐渐产生
消极影响:战争给人民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22.(1) 学派:墨家
(2)政治主张:实行仁政。创始人:孔子。
(3)人物:老子。
(4)人物:韩非子。
23.(1)思想:法家;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2)内容:“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人物:嬴政(秦始皇);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河北联邦外国语学校初中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时长:50分钟 满分:60分
卷Ⅰ选择题 (共20题3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指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指史学家经研究编写的各种文献资料等)。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我国境内的古人类会使用火,会烧烤食物,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韩非子》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2.根据关键信息“距今约170万年”“门齿化石及一些粗糙的石器”“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可以判断,该关键信息描述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丁村人 C.郧县人 D.蓝田人
3.此前,虽已有印尼爪哇直立人的发现,但一直未被世界公认。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得到肯定,所以有“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的说法。材料反映了北京人遗址( )
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类遗址B.在世界考古界占有重要地位
C.与爪哇人发现意义完全相同D.是研究人类起源的唯一证据
4.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 )
A.日本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5.“他们以粟为主食,最具特色的为制作彩陶。”这里描述的他们是(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7.陕西临潼县出土一件青铜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其腹内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甲子日早晨),岁鼎(木星正当中天)。”该青铜器( )
A.说明西周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B.记载了武王伐纣的相关历史信息
C.提供了研究战国时期的珍贵史料D.印证西周推行分封制以巩固疆土
8.周灭商后,旧有的方式不便于直接管辖更广大的地区,于是周王授权一批诸侯管理地方,他们大部分是周王的亲戚,还有一些是周王的亲信和地方贵族。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9.《论语·季氏第十六》对春秋政治形势的描述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王室昏庸,诸侯讨伐
C.“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D.分封诸侯,讨伐外夷
10.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已经确立起来
1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战争 B.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
C.周王室衰微 D.铁器与牛耕的推广使用
1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和频繁,下列能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状况的诗句是( )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13.据《道德经》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这反映出道家学派主张( )
A.顺应自然 B.以德治国 C.互爱互利 D.以法治国
14.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解决社会问题B.推崇西周制度C.顺应自然法则D.树立君主权威
15.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所谓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属于历史叙事的是( )
A.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经常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
C.西罗马帝国衰亡史为人类历史中最伟大惊人的一幕
D.人文主义的出现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或主人
16.“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B.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17.“秦朝的统一,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材料表明( )
A.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B.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秦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 D.郡县制度的建立是秦统一的基础
18.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材料反映了秦朝( )
A完善了中央机构B增强了军事实力C消除了地域差异D加强了中央集权
19.秦灭六国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并大力修筑驰道、加固长城等。这些措施的重要历史影响是( )
A加重了人民负担B缓和了社会矛盾C巩固了国家统一D凸显了皇帝权威
20.学者刘伸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极端化的理论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源是( )
A极端化的法家思想B集权化的政治体制C被激化的社会矛盾 D大泽乡起义
卷Ⅱ材料题 (共3题30分)
材料题(共3小题,21题10分,22题8分,23题1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耕用牛耕,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时代的进步。
材料二: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三: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田地荒芜。
材料四:春秋时,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以“攘夷”号令诸侯抵抗……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1)材料一中的“革命性突破”是指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它是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小欺大,支持正义战争。
材料二: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轻徭薄赋。
材料三: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材料一中的“他”属于什么学派?(2分)
材料二中的“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4分)
材料三的主张是谁提出的?(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卫鞍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擎(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一中商勒变法采取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该变法的目的是什么?(4分)
根据材料二内容,变法中提高秦军战斗力的是哪一条?该变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分)
(3)材料三中的秦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河北联邦外国语学校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