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中学高2022级第五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答案】A
2.
【答案】B
3.
【答案】C
4.
【答案】B
5.
【答案】A
6.
【答案】A
7.
【答案】A
8.
【答案】B
9.
【答案】B
10.
【答案】A
11.
【答案】A
12.
【答案】B
13.
【答案】B
14.
【答案】B
15.
【答案】B
16.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答案】(1)相同点:追求历史的客观性,重视对史料的考证,强调历史事件研究的重要性。
不同点:乾嘉史学:重视史学的道德评价作用,主要是对历史典籍进行考据,不注重历史的经世价值。
兰克史学:带有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强调史学职能的多样性,重视历史的整体性、不关注历史的趣味性。
(2)背景:乾嘉史学:封建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宋明理学空疏学风的盛行;对传统史学的批判性继承;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文化专制的影响。
兰克史学:全球联系的增强;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人文学科的发展;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3)启示: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反对西方中心论,注重对史料的批判使用,强调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18.
【答案】(1)原因:
①社会性质转变;(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②列强侵略加深;(帝国主义入侵;列强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政局动荡;社会动荡;民族危机严重;内忧外患;)
③传统经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④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⑤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探索;西学东渐的影响)
⑥民族主义高涨;(民族意识觉醒;爱国意识觉醒;)
⑦清廷封建统治腐朽;(清政府的压迫;清政府的妥协卖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⑧封建剥削沉重(赋税沉重)。(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激化;社会矛盾激化;自然灾害的不断加重;)(答出三点即可)
(2)(注:各派态度、原因、评价)
评析:
立宪派:认为清政府对立宪搞拖延战术,认识到清政府无立宪诚意;内阁筹建不符合宪政原则。(支持立宪,但认为清政府预备立宪与宪政原则背道而驰;对清政府无意立宪的行为不满/大失所望;立宪派对清政府的立宪诚意失去信心)(答出其中一个态度即可)他们受西方君主立宪思想的影响(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受西方立宪政体政治的影响),积极推动中国宪政,希望政府能够切实落实立宪措施;立宪派的态度体现了其坚定的政治理想,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性和空想性。
革命派:始终反对清政府立宪活动,认为预备立宪是骗局;不断发动反清起义以抵制预备立宪。(痛斥清政府虚假立宪/拿立宪骗人,并发动起义抵制;用革命武器坚决批判清政府的虚假立宪;或抄材料“革命派始终对清廷立宪持反对的态度”或“一方面痛斥清政府搞“假立宪”“伪立宪”,一方面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用革命武器做出坚决彻底的批判”也可)(答出其中一个态度即可)他们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启蒙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提出并践行三民主义,对清朝的反动统治不抱幻想(坚决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革命派看到了清政府的反动性,认识到清末预备立宪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本质(认识到预备立宪是清政府用来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手段),符合近代历史发展潮流,但在实践上具有脱离群众的一面。(没有发动群众)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
【答案】角度一: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最早出现于亚洲。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均位于亚洲。
古代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耕作技术先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通过陆地、海上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中国的对外贸易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到宋元时期,中国已经发展为世界对外贸易最强大的国家。
阿拉伯帝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度,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逐渐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当西方处于文明衰落的“黑暗中世纪”时,亚洲地区的文明仍在继续向前发展。但由于采取闭关铁国的国家政策、错失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等原因,亚洲国家已逐渐走向没落,渐渐淡出世界舞台中心,丧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
角度二:11世纪至15世纪世界的经济中心在地中海沿岸。
欧洲经济在“黑暗中世纪”后逐渐复苏并发展,最先开始发展的区域是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出现、也是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地方。拥有威尼斯、热那亚、比萨,佛罗伦萨等商贸城市,佛罗伦萨是欧洲较早的金融中心。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意大利建立海上贸易网络,成为东西方海运贸易的重要枢纽。
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到一定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奥斯曼帝国等地中海沿岸国家逐渐丧失欧洲商业中心地位,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开始了对海上霸权的争夺,世界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角度三:15-19世纪世界的经济中心在大西洋沿岸。
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开始向大西通讼岸地区转移。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了通向亚洲和美洲贸易的新通道,通过海上贸易和海外殖民获得巨额财富,占据海上霸主地位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17世纪,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船队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垄断了近一半的世界海运贸易,被称为“海上马车夫”。阿姆斯特丹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当时的荷兰掌握了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水平和经济实力,开始成为世界经济的心脏。鼎盛时期的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海外殖民地遍布世界五大洲。角度四:20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在太平洋沿岸。
太平洋两岸分别是全球资本最密集的地区(美国和加拿大)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西太平洋沿岸)。
19世纪末,美国以第二次技术革命为机遇,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廉价劳动力、欧洲资本的涌入以及海外移民带来的先进科学技术等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1941年召开的有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战后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经济体量不断扩增,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已逐渐走向国际化,并开始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日本在战后完成国家重建并实现经济腾飞。科技进步及美国的资金技术援助,加之战后的一系列民主改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各国损失惨重,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及削弱。亚洲的崛起也间接造成欧洲衰落,因为缺乏经济活力,欧洲不再是世界中心,狭长的大西洋也被更宽广的太平洋所取代。蓬溪中学高2022级第五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云南洱海白羊村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其中出土的陶器几乎都是夹砂的,纹饰以划纹、绳纹和篦纹为主。划纹中也有之字纹,它同中原磁山文化的之字纹以及内蒙古东南与辽宁等地的之字纹似不属于一个系统。材料可用来说明( )
A. 中国早期文化多元发展 B. 自然环境决定文明进程
C. 中原文化的辐射力较强 D. 云南地区制陶技艺高超
2. 《史记》中记载,孔子多次问礼于老子,老子告诉孔子,君子要应时而动。后来,孔子对弟子颜回说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要善于把握时机。这表明( )
A. 道家主张顺应时势改造社会 B. 儒家思想受到道家影响
C. 传统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 学术交流成历史趋势
3. 据记载,汉武帝多次巡行“北边道”不同路段。西北地区发现的居延汉简中有“开通道路毋有章处”的简文,又保留了“除道卒”身份的记载。甘谷汉简记载,“北边”(长城防线及邻近地方)居民应缴纳“道桥钱”。这反映了汉朝( )
A. 邮驿体系日益完善 B. 强化对西域的治理
C. 重视巩固北部边防 D. 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4. 唐玄宗以后,“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建中元年(780年)推行两税法之后,“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由此可推测,唐朝中后期( )
A. 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B. 唐廷难以有效管控户籍
C大土地所有制受到抑制 D. 税制变革制约社会流动
5. 宋代人批评唐代虽然国事强盛但没有起码的伦理纲常,父子兄弟间互相压榨,此批判之风长期存在,在南宋时这一现象有所缓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 )
A. 正统思想的反思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边患战争的需要 D. 民族交融的加深
6. 如图为1927年上海《申报》刊登的五洲固本肥皂广告。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商业经营与时局的联动 B. 民族工业管理方式先进
C. 传统手工技术领先世界 D. 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
7. 1928年12月,湘赣边区政府总结土地斗争经验,制定《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重要更正,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湘赣边区土地法的调整( )
A. 体现了红色政权灵活革命政策 B. 开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序幕
C. 出于粉碎国民党围剿红军的需要 D. 意在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
8. 如图中,穿长衫的蒋介石正在向高帽礼服、肥头大耳的美国人乞讨,穿军装的蒋介石正脚踩瘦骨嶙峋的伤兵,两个蒋介石之间是踩着饥民的战争贩子和囤积居奇的投机商人,以及被强拉壮丁的贫苦农民。该漫画意在说明( )
A. 根据地人民的艰苦斗争 B.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C. 第二条战线的重大胜利 D. 美蒋勾结发动全面内战
9. 下图为历史上某一次人口迁徙事件,该事件( )
A. 增强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B. 推动了种姓制度的形成
C.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D. 利于佛教印度教的外传
10. 罗马法中的家是指在家父权下一切人和物的总和,包括妻子、家子、养子、门客及奴隶等。到共和国后期和帝国初期,家本位逐渐松弛并趋向瓦解,个人逐渐成为法律的基本单位。这一变化( )
A. 体现了对个人的重视 B. 导致了家庭观念的淡薄
C. 反映了家庭规模缩小 D. 说明罗马法使人人平等
11. 10-11世纪,西欧的不少庄园农奴特别是具有某种手艺的人为摆脱封建领主的奴役与剥削,往往逃到城里谋生。与此同时,因庄园生产生活资源有限,封建领主和寺院僧侣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出售自己庄园中多余的产品。上述现象( )
A. 推动了中古西欧的城市兴起 B. 反映了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
C. 表明西欧庄园经济走向瓦解 D. 印证了西欧近代文明曙光浮现
12.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1590年致信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朝鲜国王斥责其“辞旨张皇”。不久,丰臣秀吉遣兵50万发动侵朝战争。与之相关的历史解读合理的是( )
A. 朝鲜孤军奋战维护了独立 B. 倭患刺激了日本侵略野心
C. 丰臣秀吉受儒家影响甚深 D. 东亚国际格局出现大改变
13. 哥伦布在1492年8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我想绘一幅领航的新地图,把所有的海与大洋中的陆地按其方向与适当的位置标出,都描绘在图中。此外,我还想写一本书,将所有的海陆用赤道纬线和西经线来把一切海洋陆地的位置照实绘制成图。”这则材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说明( )
A. “地心说”对近代科学的推动 B. “地圆说”对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C. 葡萄牙人在新大陆的殖民扩张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4. 瘟疫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西班牙侵略者却几乎不被感染,传教士趁此竭力灌输这是神在凭借疫病表达愤怒和对侵略者的偏爱。原住民则由于缺少遭遇一连串致命传染病的相似经历,也认同了征服者的这一认识。据此可推知( )
A.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B. 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变化
C. 非洲原有社会解体 D.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15. 14世纪,“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在《秘密》等著作中表达了弃绝俗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引起了同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共鸣。15世纪,布鲁尼、马基雅维利等人文主义者却积极任职于佛罗伦萨政府,运用古典文化知识完善城邦政治制度。这表明人文主义者( )
A. 开始用理性改造世界 B. 经历了价值观的变化
C. 追求合理的政治地位 D. 挣脱了宗教信仰束缚
16. 1533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出台的《禁止上诉法案》中记载,英格兰的权力来自上帝,因此英王有绝对的威望、能力来公正地处理本国境内所有臣民的事务,他不受世上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这一法案()
A. 推动了向民族国家转型 B. 确立了国王专制统治
C. 完成了宗教改革的目标 D. 结束了王在法下的传统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史家批评宋明以来空洞议论和肆意褒贬的治史学风,把考证历代典章制度和历史事件作为历史研究的目的,大力提倡考据,史学形态又一次发生嬗变。在王鸣盛的史学观念中,考证史书所记载的典章制度、历史事实是否真实是作为治史原则提出的。这种理论认识的宗旨在于探求历史真相,只有弄清真实的历史事实,后人才可以从中明辨是非,起到褒善贬恶的作用。钱大昕主张史学的性质在于求得历史的真相,而不在于书法褒贬和义理阐释。针对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中大量存在的谬误,他对古代史籍进行考异、纠谬、辨伪、祛疑。
——摘编自罗炳良《中国传统史学形态嬗变与厌史知识社会功能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德国史学家兰克在他的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中写道:“历史学被赋予判断过去,指导现在,以利于未来的职能。本书不敢企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它只想表明实际发生了什么。即历史学首先要做到‘如实直书’。”兰克认为,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应该避免空想和逻辑的推导,趣味和文采让位于客观性。为了寻求历史的客观性,兰克发展了史料考证的方法,提出历史学家应该批判地考证史料并以此作为叙事的依据。在进行史学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兰克虽然强调历史的整体性,但他认为“历史告诉我们,有些民族完全没有能力谈文化……我相信从全人类的观点看,人类的思想……只有在伟大的民族的历史中形成”。
——摘编自江华《论西方传统史学的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嘉史学与兰克史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乾嘉史学与兰克史学产生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史学研究的启示。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晚清民变(反清民众运动)统计情况表
时间 民变发生次数
1836-1845年 246次
1846-1855年 933次
1856-1865年 2332次
1865-1875年 909次
1876-1885年 385次
1886-1895年 314次
1896-1911年 635次
——摘编自杨庆垄《十九世纪中国民众运动的若干初步统计模式》
材料二 预备立宪开始初期,官制改革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遭到地方督抚的反对,而且还引起了立宪派的不满,他们认为,“政界事反动复反动,竭数月之改革,适今仍是本来面目”。“此度改革,不屡吾侪之望,田无待言”。立宪派一般要求在2—3年内开国会,如预备立宪公会电请“以二年为限”。立宪派的努力在皇权的压制下毫无结果。他们慨叹:“日日言立宪,宪政重要机关之内阁,首与宪政之原则背道而驰。呜呼,其何望矣!”革命派则始终对清廷立宪持反对的态度,他们一方面纷纷痛斥清政府在搞“假立宪”“伪立宪”,认为所谓的预备立宪“并不是真正立宪,实在拿立宪骗人”;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发动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武器做出坚决彻底的批判。
——改编自李细珠《试论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立宪派与革命派对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态度。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是指某一时期内经济发展活跃,能影响和带动世界发展的国家或地区,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动力源。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并非一成不变。在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旧的经济中心被新的经济中心所取代,并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时代 说明
亚洲时代 亚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地中海时代 代表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叫地中海时代,跨越奴象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
大西洋时代 标志是地理大友现及国际贸易的形成。
太平洋时代 在国际经济关系粘局中,大西洋处在一个中心位置,这空集中了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生产力群,它的经济引力场所及,影响了大半个地球。世界发展的重心正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围绕“世界经济发展中心”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白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