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四次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如图为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观象台”复原图,该观象台以观测台为中心,13根夯土柱呈半圆形分布,古人利用柱子间的狭缝观测日出,并依据日影来推测季节与节气。该观象台的发现证实了《尚书·尧典》所记述的“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由此可知( )
A.农业生产以天文学成就为基础B.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初具规模
C.古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多种史料的互联助推史学发展
2.明朝嘉靖年间李元阳编撰的《大理府志》就有“紫蓣”,即紫薯的记载;万历时期,云南省各地都已经有番薯种植的记录。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东莞人陈益从安南(今越南)首先将番薯引入广东。据此推断,甘薯传入中国( )
A.很快推广至江南 B.养活了众多人口 C.有多种传入途径 D.并无确切的时间
3.北宋末年,汝州、唐州、邓州、耀州等处的窑场相继停产,而浙南山区的龙泉窑却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南宋时期,龙泉窑成为皇家贡瓷窑,龙泉青瓷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南宋中期以后,南方形成一个窑厂众多、专门烧制青瓷的庞大窑瓷体系——龙泉窑系。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两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宋代制瓷业的发展壮大
C.南方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形成 D.政局变动影响经济发展
4.19世纪中期,在普通的英国工厂主眼里,英国人不说本国话而说外国话,是有失体面的。而恩格斯认为,这是导致19世纪后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除对殖民地、对华、对美洲的贸易外),几乎被外国人(大部分是德意志人)所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恩格斯此言揭示了英国( )
A.狭隘民族主义的恶果 B.资产阶级的逐利倾向
C.将德国视为竞争对手 D.对外贸易的垄断倾向
5.近年来,广州的一些工厂车间通过电商直播方式,获取消费者多样化的订单需求信息,通过柔性智能制造系统生成指令,将设计与制造集中在一个工厂内,实现了消费者直接对接工厂的快捷方式。这表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
A.革新了工商业经营的形态 B.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C.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D.改变了大众消费结构
6.有学者认为,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基因工程的发展,继第一次“绿色革命”之后发生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科学家将取自不同生物的基因材料加以混合、配对。它如今也正被应用于农业,由此带来的植物能在盐性或干燥的土壤中生长,产量更大,营养价值也更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基因科技有助于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②科技进步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③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促进世界人口增长④表明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冷战时期,航天技术与力量主要用于美苏战略对抗与军事领域,而现在太空正进入商业化的新时代。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家大力发展太空互联网、太空激光通信、量子导航技术等,我国于2016年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表明( )
A.航天技术威胁各国国家安全 B.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 D.空间技术的竞争成为立国之本
8.20世纪以来,在西印度洋地区的许多古代遗址发掘中,发现了晚唐、五代到北宋初期的中国外销瓷器,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发现的中国陶瓷总结为“四组合”,即主要由长沙窑瓷器、越窑青瓷、广东青瓷和邢窑白瓷这4类瓷器组成。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制瓷技术传播广泛 B.外贸以瓷器为主体
C.对外贸易较为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9.如图所示为1870—1937年中日两国生丝出口量对比情况。中日生丝出口规模发生变动的根源在于,中日两国( )
A.生产技术的差距B.原料来源的不同
C.政体性质的差异 D.海外市场的广度
10.英国曾长期垄断中国棉布进口市场,到1900年美国占中国棉布进口量的比重为63.5%,英国为15.4%,日本为2.6%;而到1911年,美国降至16.3%,英国猛增至60%,日本也升至23.1%,此外还有印度、荷兰的棉布。这反映了(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彻底衰落 B.西方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
C.列强在华市场的竞争激烈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已没落
11.随着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建立起来。然而,随着这一体系的运作,越来越受到包括法国总统戴高乐等高层人士的质疑,也遭到了许多成员国的诟病。受到“诟病”主要是基于( )
A.美元借此成为世界货币 B.该体系危及世界各国利益
C.成员国让渡了部分主权 D.资本主义三足鼎立的形成
12.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封建时代(6—13世纪)的西欧城市与同期的中国城市所进行的比较。表中信息表明,与同期的中国相比,西欧封建社会( )
比较项目 西欧城市 中国城市
位置选择 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管理较为薄弱的封建主领地 全国或地方行政单位的政治中心
主要人口构成 手工业者、商人和少数教会或世俗贵族 官僚、士族(官僚世家、大地主)及依附于他们的仆役、工匠、商人等
主要治理方式 通过金钱赎买、武装斗争等方式获得自治权,自主设置管理机构、选举官员 由中央集权制政府进行管理
规模 规模不等,总体较小,直到14世纪也只有数座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大多数工商业中心城市只有2—3万人 规模呈等级性,总体较大,大型都会人口超过百万,11世纪时,约有150座城市人口超过1万
数据来源:漆侠《宋代经济史》,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等
A.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B.工商业活动更加活跃
C.原始民主遗风更浓厚 D.政府受到教会的控制
13.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伦敦城市不断“膨胀”,交通也可谓是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大发展——马车繁荣、轨道扩张、交通配套设施出现、地铁诞生等。但拥堵也在不断“成长”,始终相伴相生,是困扰城市的“顽疾”。19世纪50年代,面对伦敦交通拥堵问题,英国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
A.建立高效的公务员体系 B.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C.限制工厂不断扩大规模 D.大力推广自行车
14.阅读下表。据表可知,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反映了( )
近代中国主要铁路建设情况一览表
建设时期 承建主体 总里程(千米) 轨距(毫米)
晚清 列强 5526 1524、1485、1435、762
清政府 4357 1435、1000
民国 日本 478 1067
民国政府 3632 1435、100
注:当时国际上多以1435毫米作为标准轨距。
A.中国经济正逐渐与世界接轨 B.近代社会性质影响交通进步
C.列强在华侵略势力不断扩大 D.国人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15.1995年,我国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按照《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明确规定,属于农业新技术、农业综合开发和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工业建设的项目及其他8个方面的项目,列为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这一举措旨在( )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的限制 D.努力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6.2021年,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发出通知,除游轮和液化天然气燃料船外,对其他所有船舶的收费上调6%。同年,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也宣布将对产生较高碳排放的船舶收取更高的“通行费”。这些通告的发布意在( )
A.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 B.强化运河的生态屏障
C.增加沿线国家的收入 D.从列强手中收回主权
二、材料题(共三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橡胶种植的全球扩张(节选)
年代 重要记事
1725年 英国以“十英镑一千粒种子”的报酬奖励威克·汉姆在巴西搜集天然橡胶树种子。
1851年 伦敦世博会展出橡胶垫圈、雨衣等产品,人们认识到橡胶是一种重要资源。
1883年 荷兰人把橡胶移植到爪哇、苏门答腊等地。
1908年 法国人在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开辟橡胶种植园。
——据《国家人文历史·种子的冒险》整理
材料二 橡胶种植要求高,一般认为北纬17°以北的地区为植胶禁区。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责成林业部、中科院、中山大学等组成专家组对西双版纳进行实地勘查,开展种植实验研究。1957年,“一五计划”西南重点项目——西双版纳基地(最南端景洪北纬21°)建成了19个橡胶农场。我国橡胶轮胎、防毒面具、飞行员头盔等产品基本实现自给,美国对新中国的橡胶资源封锁被打破。1982年,伴随资金、技术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在接近北纬25°的瑞丽等地也植胶成功,修正了“北纬17°以北不能种植橡胶”的传统论断。21世纪以来,我国人工合成橡胶产业取得迅猛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的资源安全。
——摘编自郭晔旻《橡胶树的全球扩张之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橡胶种植全球扩张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为打破橡胶种植“禁区”所作的努力。(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顺势而为,因时而变】
材料一 钱庄业是传统中国金融机构的重要代表。19世纪中叶,当东西方经济发展出现“大分流”,传统社会中的钱庄无限责任组织形式,信用放款且周期较短、资本规模有限及传统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往往被认为与机器工业对资金需求量大期长的特点不相适应而受到忽视。但钱庄业依据时代变迁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通过买办的中介活动,外国洋行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作为贸易的支付手段和结算手段。1870年以后,上海的钱庄业与外资银行业发生了资金融通关系;在进一步扩大中外贸易规模的同时,开始对近代中国机器工业的兴办提供贷款。这期间,钱庄业不仅改用对人信用放款与抵押放款相结合的方式,而且在放贷时间、放贷规模等方面也出现诸多改变,使得一家钱庄向多家企业放贷,一家企业中存在多家钱庄贷款成为普遍现象。到了20世纪30年代,钱庄业开始从传统的独资或合伙组织进而发展演变成为“股份”公司。
——摘编自朱荫贵《“大分流”之后的与时俱进:传统钱庄业在近代中国的变化与特点》
材料二 上海钱庄兴衰的原因何在?钱庄势力的兴衰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需求,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它筹集资金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在国民党掌权前的一个世纪里,除了有几次短暂的挫折外,钱庄业几乎是不断地发展的。30年代前期,上海迭遭经济恐慌和自然灾害的打击世界性的经济萧条、1931年长江流域的洪水、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及1932年武装侵袭上海。在这惨淡的气氛中,钱庄处于两面夹攻之中。结果,随着大批企业的破产,许多钱庄也倒闭了。
钱庄在中国公债市场上,所占极微,它们也没有许多资金以供近代工业的长期投资。然而,在中国工业、特别是棉纺工业尚处于襁褓之中时,钱庄向它们提供了大量短期信贷,对它们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业健《上海钱庄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钱庄业在近代中国的变化。(6分)
(2)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评析上海钱庄业的兴衰。(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皇三年(583年)后,随着国家漕运活动频繁,开封(汴州)确立了交通运输的枢纽地位,其通过蔡颖线和淮泗线辐射了黄淮之间的平原地带,开封成为商船的重要停靠地和交易之地,商船散停在城外的河道之中。唐玄宗开元年间,政府多次整修汴河与黄河的连接点,开封也因运河成为众多“水路辐辏”型城市之一。安史之乱后,东部运河区的中原区变成了战场,洛阳几乎成为废墟,唯有江南道和淮南道的区域可作为国家财富的收集地,汴河作为连接这一区域的主要漕渠,地位较前代更为重要,于是开封运河演化出三条水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刘晏首先将“轻货自扬子至汴州”。大量官吏也认识到开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的地位。大量轻货集中于此,开封仓储级别提升到国家级枢纽仓储的地位。796年后,重要高官屡次赴开封任职,在中央控制下,开封段运河再也未出现漕运与屯田争夺水源的状况。
——摘编自郭峰《隋唐五代开封运河演变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材料二 德国内河航道里程仅为7000多公里,但内河货运十分发达,其中人工运河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德国的人工运河占航道总里程的25%。德国自工业革命开始至二战之前就修建了众多运河,其中连通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基尔运河于1885年建成使用、可通行战列舰、显著改善了地缘劣势,给了德国安全感。此外还沟通了茱菌河、威悉河、易北河等主要河流,初步建起了四通八达的内河航运网,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就在莱茵河附近,德国修建了4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将其与茱茵河联成一体.7000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德国跨水系运河与法国航运网相连,直抵北海岸线和地中海。二战后德国又进行了大规模水运建设,东西德统一后,又实施了统一的交通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内河航道网。
——摘编自韩时琳《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开封段运河兴盛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运河建设的认识。(8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与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半个世纪里已经有迅速发展,1919年以后,科学发现的进展速度超过此前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时期。普通人对科学成就的最强烈感受来自医疗和公共保健,除了医学进步,民众也在日常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受益于现代技术,洗衣机、冰柜、冷冻食品、微波炉减轻了家务负担,巨大的飞行器能够在几个小时内穿越长距离,到遥远的地方去旅行成为很平常的事。一个拥有电子、机器人、火箭和空间技术的世界拉开了帷幕。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科技进步在主要大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国家 时期 贡献率
美国 1929年 37.8%
1969年 71.9%
西方国家 20世纪70年代 50-70%
20世纪80年代 80%
苏联 20世纪60年代 约40%
20世纪70年代 66.7%
——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上述材料蕴含了对科技发展价值的分析,请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A A B C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B B B B
17.(1)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工业革命需求;种植园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不断扩大。(任答三点,共6分)
(2)努力:国家将橡胶种植列为发展战略;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深入研究;加强西双 版纳等基地的建设;改革开放后加大资金投入与技术升级。(任答三点,共6分)
18.(1)变化:功能: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重要方式之一;资金:外国洋行和银行结成融通关系;业务:由针对商业和贸易放贷到参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贷款形式:出现多样性改变;经营方式:出现股份制。(任答三点,共6分)(2)评析:钱庄业是传统中国金融机构的重要代表。19世纪中叶,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上海饯庄业逐步走向兴盛。
由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自然灾害频发,国内战争不断,特别是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上海钱庄业开始衰落。
因为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海钱庄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很难获得真正独立自主的发展。(共8分)
19.(1)原因:对汴河的疏浚治理提高了漕运能力;经济重心南移提升了开封漕运地位;国家对开封控制力的增强;军事活动的影响(安史之乱的影响);官员对开封战略地位认识的深化。(任答三点,共6分)
(2)特点:运河建设与工业化进程同步;依靠运河构建四通八达的内河航运网;连通欧洲他国;注重发挥运河的军事功能;具有渐进性,不断完善。(任答两点,共4分)认识:运河的修建需要强有力的政治、经济保障;运河有提升地区战略地位的功能;运河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任答两点,4分)
20.(12分)(一)论题
A.论题方向举例:
(1)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2)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的发展
(3)综合类
B.层次要求:
层次1:论题不明确或价值导向不正确;
层次2:论题比较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
层次3:论题明确且价值导向正确。
(二)史料实证
A.材料信息:
科技发展使人类生活更加便捷;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主题及相关史实举例:
(1)科技发展使人类生活更加便捷
①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催生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汽车、飞机等),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也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以及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改善并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②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新发展等纲要下116)智能机器人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等纷纷出现。
③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自动取款机、信用卡等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与外界沟通、了解社会动态更加便捷。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促进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
示例1
科技创新使人类生活更加便捷化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用而生,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一战后洗衣机、冰柜、冷冻食品、微波炉等现代技术减轻了家务负担,二战后科学技术获得新发展,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新发展等,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特别是智能机器人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等纷纷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促进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人类生活更加便捷化。
示例2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力
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诞生了火车、汽船、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为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方式;而内燃机的创制和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同时促进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兴起,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每一次重大科技创新,都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进而推动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
(3)综合类(同1、2)
B.层次要求:
层次1:观点正确,但史实零散,或运用不恰当,或史论未结合;
层次2:观点正确,能结合比较充分、恰当的史实进行比较深入的论证,史论结合较好;
层次3:观点正确,能结合充分、恰当的史实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史论结合好。
(三)历史表述
层次1:思路不清,词不达意,表述不成文;
层次2:思路基本清晰,逻辑基本合理,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层次3: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