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二中学、第三中学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2月第三次学情评估历史试题(答案)

历史 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1.本答案仅供参考,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只要正确,同样得分。
2.如考生答案政治观点错误,则该题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A D B B A D D B A B
一、
二、13.(1)铁农具更加坚固和耐用,可以承受更重的劳动强度;铁农具更加锋利,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耕作;铁农具相对轻便,操作更加便捷。(2分,写出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得分)
(2)分类:儒家:图一,图二;墨家:图三;道家:图四;法家:图五。(4分)法家。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社会秩序混乱。法家主张改革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等,这些政治主张符合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需求,有利于增强诸侯国实力。(4分,意思相近即可,选择其他学派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只选择学派不得分)
(3)原因:竹简和帛等文字载体具有诸多局限性;已无法满足广泛的社会需求。(2分,意思相近即可)
影响:促进了纸的广泛使用,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3分,意思相近即可)
14.(1)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3分,意思相近即可)
(2)历史价值: 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为后世水利工程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科学价值:体
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布局合理,因地制宜。(4分,历史和科学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
(3)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注重继承和创新。(2分,写出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
可得分)
(4)对史料的收集要广泛细致,对历史事件记述要言之有据。(2分,意思相近即可)
15.(1)吸取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2分,意思相近即可)
(2)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任职有任期,不得世袭。(3分,意思相近即可)
(3)由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到汉武帝的“推恩令”。(3分,意思相近即可)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意思相近即可)20242025学年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学情评估
总分
核分人
历史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仔鈿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
3.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

非选择题
题号
选择题
13
14
15
得分
选择题答题框
涂卡注意事项:1.使用考试专用扁头2B涂卡铅笔填涂,或将普通2邓铅笔削成扁鸭嘴状填涂。
2.涂卡时,将答题纸直接置于平整的桌面上,或将答题纸置于硬质垫板上填涂。一
定不能将答题纸置于软垫或纸张上填涂。
3.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填涂所选项。
4.填涂的正确方法:
错误方法: 【)
幻子0)力
1[A][B][C][D]
6[A][B][C][D]
11[A][B][C][D]
:
2[A][B][C][D]
7[A][B][c][D]
12[A][B][C][D]
3[A][B][C][D]
8[A][B][C][D]
+e++++
4[A][B][C][D]
9[A][B][c][D]
5[A][B][C][D]
10[A][B][c][D]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小历同学在阅读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课外书时,了解到有一群原始人
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够直立行走,已经会使用火。该原始人类是()
线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约5300-4300年,遗址由宫殷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众多精美玉器;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一4000
年。遗址已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同

等。两处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A.原始农耕文明
B.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早期国家产生
D.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3.考古学者苏秉琦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起源,他认为中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
很多都已经站到了文明的门槛上。这表明()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
C.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影响
D.国家政权机构设置完善
4.叶行昆在《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一文中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
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政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为贯彻其基本
精神,他在奏国进行的制度创新是()
A.统一货币
B.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C.统一文字
D.废除旧的上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5.吕思勉说:“秦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
小国的被夷灭,郡县的渐次设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
成功。”作者旨在强调(
A.商鞅变法为秦攻灭六国奠定基础
B.秦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秦统一中国主要依靠便利的交通
D.政治制度创新是秦朝统一的前提
6.汉初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出现了大量富商,形成一股与中央政权相
抗衡的社会势力。武帝时期,多次大规模的征讨匈奴,军费开支浩繁,财政入不数出,朝廷不得
已向豪富借贷,而富商大贾却“不佐国家之急”。在此情形下,汉武帝()
A.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B.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C.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D.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7.西汉建立之初,面对匈奴的袭扰,采取了以和亲为主、积极防御为辅的策略;到汉武帝时,正式
改交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反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朝国力已由弱变强
B.儒家学说得到尊崇
C.匈奴势力已走向衰落
D.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二中学、第三中学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2月第三次学情评估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