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三校联考2024-2025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初一月考劳历史试题2024.12
学校:________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2.下列人物与地位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炎帝—神农氏 B.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C.华佗—医圣 D.张角—创立太平道
3.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①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②实行“推恩令” ③盐铁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胡琴等乐器进入汉族的生活。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实行和亲政策 B.班超出使西域
C.张骞出使西域 D.设置西域都护
5.正确掌握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魏建立于公元2世纪
B.秦朝建立距2015年有2235年
C.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于公元前1世纪
D.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公元210年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刮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
B.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C.《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D.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标志着西晋结束分裂,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
B.西晋建立
C.西晋灭吴
D.曹丕建魏
8.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下列哪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吗?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9.秦律竹简《工律》中规定:“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赢(同累)、斗、桶、升,毋过岁壹。有工者勿为正。假试即正。”这一记载说明秦朝致力于(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颁行法律 D.修筑长城
10.下图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11.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地位仅次于丞相,掌管监察事务的官职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县令
12.规定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帝王是( )
A.秦始皇 B.黄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
13.公元前158年,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他还废除限制物品流通的关卡制度,以至于“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由此可知,汉文帝( )
A.提倡以农为本 B.重视“以德化民”
C.提倡勤俭治国 D.重视各行各业发展
14.李梅同学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卷二, 夏本纪第二……;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卷一百十,何奴列传第一百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农政全书》
15.下列战役中决定了秦王朝的成与败的两次战役是( )
①河套争夺战 ②长平之战 ③巨鹿之战 ④城濮之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史记》记载,西汉刚建立时“一辈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为此,汉朝统治者( )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盐铁专卖 D.征收沉重赋税
17.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以下体现了这一施政理念的是
A.大禹
B.秦始皇
C.汉文帝
D.宋徽宗
18.“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进攻匈奴,加强边疆管理 B.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1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后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西晋统一后
20.在官渡之战中, 曹操战胜袁绍的原因不包括( )
A.使用了正确的计谋 B.曹操三顾茅庐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1.道教和佛教是中国古代影响较大的两个宗教。关于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道教是战国时期的老子所创立的宗教 B.道教一开始就得到上层统治者扶持
C.两者都迎合了贫苦民众的精神需求 D.东汉时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D.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使当时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23.从下面三幅图的演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 )
A.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B.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国家
C.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D.由分裂走向统一
24.“至今上(汉武帝)即位数岁……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为这一局面出现奠定基础的是( )
A.大禹治水 B.商鞅变法 C.楚汉之争 D.文景之治
25.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于( )
A.西汉早期 B.西汉后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后期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三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提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图片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截!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图一 图二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归纳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两大贡献?(4分)
(2)根据图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意义是什么?(4分)
材料二:阅读以下三幅图片
(3)根据材料二,依次归纳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6分)
(4)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的丝绸之路自古就是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和平之路……”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中国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据下图回答:
(1)图中道路的开通是在什么时期?起止点分别是在哪儿?(6分)
(2)图中道路的开通与哪一事件有关?此后,当时的王朝在何时设置了什么机构,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6分)
(3)图中道路的开通有何意义?(4分)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4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请结合材料说明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一点即可,1分)历史上把汉初统治者为恢复经济的政策称为什么?(5分)
材料二 他(汉高祖)下令“兵罢皆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措施的相同之处。(一点即可)(2分)
材料四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历史上把文景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什么?(2分)
材料五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五,概括西汉初统治者在政治上面临的哪些问题?为解决材料五中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两项措施来捍卫中央集权?(4分)
(5)综上所述,说一说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有何作用?(3分)
第4页,共4页初一月考历史答案2024.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B A C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B C A C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D D A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三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
(1)贡献: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4分)
(2)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分)
(3)措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6分)
(4)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4分)
27.(16分)
(1)西汉时期;起点:长安;终点:欧洲;(6分)
(2)张骞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60年;机构:西域都护;(6分)
(3)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4分)
28.(16分)
(1)状况:土地荒芜、人口减少、经济残破,原因:秦朝暴政;或多年战乱(战争)。政策:休养生息政策。(5分)
(2)措施相同之处:都重视发展农业(或以农为本);都减轻赋税和徭役。(2分)
(3)局面:文景之治。(2分)
(4)问题: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势力强大,与官府分庭抗礼。措施: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等。(4分)
(5)作用: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三校联考2024-2025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