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高考专题热点08 从巴以冲突看国家安全与民族关系(讲义)(解析版)

高考热点08 从巴以冲突看国家安全与民族关系
一 国际热点巴以冲突追根溯源
1、巴以冲突的内部原因
国家领土矛盾 1947年建国的以色列是在之前巴勒斯坦的国家版图上重新建立。
民族矛盾 犹太民族和阿拉伯穆斯林民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种族。
宗教文化矛盾 犹太人信奉犹太教,而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的人民信仰伊斯兰教。
2、巴以冲突的外部原因
① 以色列的背后是美国,美国为了巩固“石油-美元”锚定的世界金融霸权,多年来在中东进行了多场战争,并且利用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矛盾不断在背后拱火。
②以色列犹太人在美国的权势非常大,在金融、经济、军事领域均有犹太籍的重要代表,比如目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因为在二战中曾经惨遭德国大屠杀,以色列人有很强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担心被迫害的心理。
【针对训练】
1.(2024·湖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意义的巴以问题源头在于欧洲19世纪兴起的民族主义,在欧洲受到迫害的犹太人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开始构建其民族复兴的图景,在反复确认自己民族身份和追求民族自决权力的过程中,将犹太复国主义与巴勒斯坦这片土地结合在一起。
——慈志刚《略论联合国在巴以问题中的作用》
材料二 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正因为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
——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对民族主义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认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论题:反对狭隘民族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证: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作为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旗帜,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如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国人民为获得民族的解放与独立前赴后继100多年的抗争,犹太人1000多年流离失所终于在二战后建国,均有民族主义的信仰指引。但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狭隘性与排他性,导致出现新的问题。例如:西方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民发展,奴役亚非拉国家与地区,甚至为了本民族的所谓的空间,以军事手段去争夺世界霸权,演变为一战与二战,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灾难与损失。以色列建国以后,因为各种原因,将巴勒斯坦人民的正当的权利与空间予以扼杀,造成人道主义灾难与持续的冲突。
总之,应该摒弃狭隘民族主义的思维,坚持联合国宪章原则与宗旨,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合作共赢,以政治谈判和平谈判解决问题。大国也要坚守公平正义,不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故意制造混乱。
二 以史为鉴国家安全民族关系
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时期 职官 管理政策
先秦 商朝“宾”、周朝“小行人”(民族+外交) ①春秋时期,戎狄蛮夷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②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秦朝 典客、典属国 ①北击匈奴,修长城②南抚夷(西南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闽中郡等;修五尺道 ,修灵渠
两汉 大鸿胪 ①北方:(汉初)与匈奴和亲;(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三征匈奴.(东汉)东汉初,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西迁②西北: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③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推行屯戍政策;在西域设置田官。
魏晋 南北 朝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并学习汉制。②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北方民族交融。③蜀吴国治理和江南开发推动了南方民族交融。
隋朝 礼部(礼部司、主客司)、鸿胪寺 ①边疆地区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②北方和西北: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③岭南:589年 ,隋文帝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④东南: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唐朝 礼部(礼部司、主客司)、鸿胪寺 ①设置边疆管理机构: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制度) ②北部,西北:唐太宗灭东突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玄宗联合漠北回纥、葛逻禄等灭后突厥;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③西南(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进藏;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④南诏:加封南诏王,南诏王多次遣子弟入唐。
元朝 宣政院(长官为帝师) ①“四等人制”②西藏: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③在东北、云南分别设立辽阳行省,云南行省,征发赋役。④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⑤西域:设立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
明朝 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①北方(蒙古):修长城;置军镇,号“九边”;和议;册封. ②开展贸易:开放马市等贸易 ③东北(女真):设置都司(奴儿干都司)、卫、所;招抚;册封; ④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 ⑤西南:设土司;西藏:册封王、法王;设乌斯藏都司;贡赐、茶马贸易。
清朝 理藩院 ①西北(蒙古):漠南——满蒙联姻; 漠西——遣使进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安置土尔扈特部,巩固西北边疆;设盟旗两级单位。 ②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③西藏:册封达赖(顺治时)和班禅(康熙时);设驻藏大臣(雍正时);乾隆时,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金瓶掣签制。 ④青海:设西宁办事大臣。 ⑤西南:沿袭土司制度→“改土归流”。 ⑥台湾:远征台湾;设台湾府。
2、中国古代边疆管理的特征
方位 内容
北方 ①秦汉:匈奴的战和(燕然勒功,西迁灭族);②魏晋:五胡内迁;鲜卑改革; ③唐:突厥(非一族)和回纥(回鹘,维族);④宋元:契丹女真蒙古;回族; ⑤明清:瓦剌鞑靼;乌里雅苏台将军(外蒙古);
西北 ①汉:设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②唐:安西和北庭都护府; ③清: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后设伊犁将军;
东北 ①汉:设乌桓校尉②唐:安东都护府 ;靺鞨族(女真)渤海、黑水都督府; ③元:辽阳行省;④明:奴儿干都司(女真); ⑤清:设三将军辖区(满洲);
岭南 ①秦汉:设郡县②隋唐:封谯国夫人、郡县制;设安南都护府
西南 (西藏和云贵川) ①唐:和亲及会盟吐蕃;册封南诏王;②元:设宣政院(总制院) ③明:敕封,乌斯藏都司; ④清: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钦定善后藏内章程》);云贵改土归流;
东南 (台湾) ①汉:卫温到达夷洲②隋: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③元:琉球设澎湖巡检司(正式管辖) ④清:1684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1895-1945割给日本;
3、现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背景 ①中国长期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②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加之地处边陲,交通闭塞,政治上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科学、文化严重落后。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 ③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重视民族问题,总结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④近代以来各民族在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中形成了牢固的政治认同。 ⑤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理论,提供了理论渊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适合中国国情,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
历程 ①1941 《陕甘宁》:建立蒙、回自治区②1945 对内蒙的方针:实行区域自治 ③1947 成立内蒙古自治区④1949 《共同纲领》:“一律平等、团结互助” ⑤1954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⑥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⑦1990 三个“离不开”。⑧1997 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⑨2012 十八大“两个共同”“五个认同”。 ⑩2017 十九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党章。
意义 ①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②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政治); ③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④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4、中国近些年所面临的疆域安全和民族关系问题
问题 ①南海及钓鱼岛问题。目前菲律宾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挑衅。 ②新疆内部和国际炒作问题。之前多年的新疆毒教材问题,多起暴乱屠杀冲击公安局政府等行为,昆明火车站暴力袭击问题,美国炒作新疆人权问题,国际大公司抵制新疆棉花等问题。 ③西藏内部治理,藏南和印度存在的边界冲突问题。 ④和外蒙古的历史与现实的交往。 ⑤香港的占中运动,中央大力治理香港的相关措施。 ⑥最严重的是台湾问题。台独问题,佩洛西访台。 ⑦宗教问题。隐藏在各种宗教背后的不法分子,借着宗教幌子制造矛盾。
措施 ①构建多元一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思维。这是我们在新教材反复出现的核心概念,就是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让全国56个民族能够紧密团结。 ②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宗教和习惯差异,以平等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民族。 ③尊重不同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宗教和习俗, 学会处理不同文化、宗教、国家间的差异。
【针对训练】
1.(2023·河北卷)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龙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载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这可用于证明C
A.人口流动促进了边疆开发 B.世族郡望观念影响广泛
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 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
2.(2023·福建卷)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答案】A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
3.(2023·重庆卷)康乾二帝常在木兰围场接见蒙古王公,狩猎后举办宴会和表演。赵翼曾描述乾隆时的摔跤表演:“由来角觝古所传,百戏中独近戎务。技逾蹴毱炼脚力,事异拔河供玩具。国家重此有深意,所以习劳裕平素。君不见教坊子弟也随行,经月不陈默相妒。”此处“深意”指( )【答案】C
A.耀兵威于异域 B.敦教化以厚风俗 C.寓绥远于讲武 D.倡戏剧以娱万民
4.(2023·浙江卷1月)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护乌桓校尉 ②单于都护府州 ③伊犁将军
B.①安西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
C.①护乌桓校尉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
D.①安西都护府 ②单于都护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
【答案】B
5.(2021·重庆卷)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 )
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 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
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 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
【答案】B
6.(2021·北京卷)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
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②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 / 9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高考专题热点08 从巴以冲突看国家安全与民族关系(讲义)(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