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9)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寒假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4-2025九年级历史

(9)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1.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衔接并交错在一起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加大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达到了一定程度。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
A.范围广规模大进展快 B.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
C.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D.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2.下表为德国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煤炭辛迪加在鲁尔区煤炭产量占比变化表。该表体现了( )
时间 占比
1893年 86.7%
1910年 95.4%
A.工厂制度的确立 B.垄断组织的发展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欧洲一体化进程
3.17世纪,法国巴黎街道上安装了几千盏需要人工点燃的街灯,“点灯人”成为新的职业。“点灯人”曾提灯点灯,照亮了巴黎300余年。“点灯人”后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 )
巴黎街头的“点灯人”
A.启蒙运动驱散愚昧黑暗 B.现代工厂制度激化矛盾
C.工人阶级反抗剥削压迫 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4.语言的传播与发展和国家、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19世纪出现了“电灯”“电话”“电报”等新词,请你给这些“新词”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火车时代”的到来 B.“信息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5.下图中的客轮于1912年4月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计算机
③航行过程中可用卫星定位来追踪其行程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882年,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然而,爱迪生当时却把这项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为“魔鬼的触角”,并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可能毁灭人类。材料反映出( )
A.科技的推广不是一帆风顺的 B.特斯拉技术难以超越爱迪生
C.交流电缺陷明显且影响使用 D.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紧密结合
7.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现代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下列关于上述领域的成就的叙述,不符的是( )
A.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B.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C.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D.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8.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层出不穷。下列成果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蒸汽机车 B.飞机 C.电子计算机 D.手机
9.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下列科学家和发明中不属于现代化学工业重大突破的是( )
A.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B.海厄特发明赛璐珞制造技术
C.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 D.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10.下表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美、德四国工业产值变化表。对表中四国工业实力的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1 2 3 4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8.1 4.6
1913年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4 1 2
A.美国的变化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德国因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而发展迅速
C.英国的变化源于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国没有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而导致落后
11.1829年,法国4万多市镇中有1.4万个没有学校。1833年,法国政府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353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法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B.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C.教育进步触发启蒙运动 D.教育公平消除社会矛盾
12.19世纪中期,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此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推动大众教育普及 B.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壮大工人阶级队伍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3.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对工业化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加快城市化进程
②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③带来环境污染
④促进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近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部分)
时间 国家 发明者 成果 领域
1866年 德国 西门子 发电机 能源
1882年 美国 爱迪生 发电厂
1885年 德国 卡尔·本茨 汽车 交通
1903年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1867年 瑞典 诺贝尔 炸药 石油化工
1876年 美国 贝尔 电话机 电信
1894—1896年 意大利 马可尼 无线电报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哪些?并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哪些新型产业的兴起?
材料三: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50%。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3)依据材料三,分析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4)结合上述所有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两次工业革命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5.【大国的崛起】
材料一: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一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摘自刘祚昌、光仁供、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美国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492年 哥伦布启程发现新大陆,开启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1607年 詹姆斯敦在弗吉尼亚建立,成为北美大陆的第一个成功殖民点
1765年 英国的印花税法引发北美殖民地的不满
1776年 13个殖民地发表独立宣言,开始进行独立战争;
1787年 美国宪法草案颁布
1802年 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莫雷尔法案》,支持高等教育中的农业和工业学院,要求在每个州至少建立一所农工学院
1817年 伊利运河开始兴建
1821年 美国各州先后都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促进棉纺织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现代工业化发展可以从中借鉴哪些经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加大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达到了一定程度”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D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特点,均排除。故选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表格说明德国莱茵一威斯特伐利亚煤炭辛迪加在鲁尔区煤炭产量占比不断增多,这体现了垄断组织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B项正确。工厂制度的确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表格内容与城市化、欧洲一体化无关,排除C、D项。故选B。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点灯人’曾提灯点灯,照亮了巴黎300余年。‘点灯人’后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电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电灯的发明和使用,导致点灯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该职业的消失与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有关,D项正确;启蒙运动是思想领域的解放运动,与点灯人职业的消失无关,排除A项;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建立起来,工厂制度激化矛盾涉及的是对立的工人和资产阶级与点灯人职业的出现和消失都没有关系,排除B项;工人阶级反抗剥削压迫是获得合法权益的途径之一,而非导致职业的消失,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出现了“电灯”“电话”“电报”等新词,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主要都是和电力的广泛应用相关的,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D项正确;“火车时代”和“蒸汽时代”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AC项;“信息时代”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排除B项。故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结合材料可知,1912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灯和无线电报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成就,而计算机和卫星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故选B。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材料分析 “爱迪生当时却把这项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为‘魔鬼的触角’,并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可能毁灭人类” 明、应用总是会面临质疑的声音,甚至会遭到排斥。这说明科技的推广不是一帆风顺的。故选A
错项分析 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说法错误,与材料中“这项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说法相反。D项说法错误,通过对科学原理的研究、实验,交流电被研制出来,说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现代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A项不属于现代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成就。故选A。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排除A项;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C项;手机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
9.答案:C
解析:电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是电力工业的成就,C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化学“新发展”有: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无烟炸药;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表格中美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A符合题意。B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是英国,与德国无关,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忙于殖民地的掠夺,排除。D法国晚于美、德开展工业革命发展滞后,错误,法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仅次于英国,排除。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B正确。A与题干“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相矛盾,排除。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排除C.D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英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5年的11%提高至1902年的近74%。法国5-14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850年的52%提升至1901年的86%。”及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为适应工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英国不断提高了儿童的入学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的儿童入学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工业革命有助于推动大众教育的普及,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力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无关,排除D项。故选:A。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化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人民文化水平,使妇女社会角色走向了生产一线,促进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①③④正确,故选B。
14.答案:(1)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2)美国、德国。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
(3)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造成了环境污染。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应当合理利用,趋利避害;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生活等。
解析:(1)据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知,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2)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部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型产业的兴起。
(3)据材料三“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50%。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可知,机器时代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造成了环境污染。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应当合理利用,趋利避害;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生活等。
15.答案:(1)主要方式:颁布法令,禁止棉纺织品进口;进行工业革命,采用新技术
(2)主要因素:反抗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颁布法律;发展教育;兴修水利工程等等。
(3)经验:大力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大力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析:(1)主要方式:由材料“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可知颁布法令,禁止棉纺织品;由材料“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可知采用新技术。
(2)主要因素:由材料“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莫雷尔法案》,支持高等教育中的农业和工业学院,要求在每个州至少建立一所农工学院”可知大力发展教育;由材料“美国内战,以北方获得最终胜利结束,避免了国家分裂”可知国家统一;根据材料“在石油、钢铁、汽车等多个行业产生了垄断组织——托拉斯,形成了318个工业托拉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由材料“美国人口已超过1亿”可知人口的增长。
(3)经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可以大力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大力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9)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寒假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4-2025九年级历史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