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基础练】
1.[2023湖北月考]2021年12月,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 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开始突破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达, 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可知,高铁开通后,把众多的城市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交通网络,有利于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增强,D项正确;城市化进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密切,有助于经济版图突破地域界限,但“开始”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人们的竞争意识,排除C项。
2.[2024河南南阳开学考]2022年,中国北斗系统为国内110万辆共享单车、全国12个城市的20万个停车电子围栏提供高精度服务,为国内21款智能汽车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行驶里程已经突破25亿千米。这说明我国( )
A.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B.正式建立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D.航空技术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国北斗系统为共享单车、停车电子围栏、智能汽车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服务,这说明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C项正确;北斗导航系统不属于人工智能技术,排除A项;材料仅提到北斗系统在国内提供的一些服务,不能说明我国正式建立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排除B项;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只反映材料部分信息,排除D项。
3.[2024重庆月考]下表所示为20世纪以来公共交通管理领域的若干史实。表中信息集中反映了近现代交通管理发展的( )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
1963年,加拿大多伦多率先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
2014年2月起,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逐步推行车对车通信(V2V)技术并制定相关法规。
A.机械化 B.智能化
C.电气化 D.法制化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交通信号灯及运载工具领域对自动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集中反映了交通管理领域的智能化,B项正确;机械化、电气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两项;只有最后一例史实可以体现法制化趋势,排除D项。
4.[2023北京西城区期末]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之间往来船只可以直接通行;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些运河的修建( )
A.反映了欧洲交通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刺激了西欧人不断探索海洋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交通运输,加强了世界经济联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并非只有欧洲,排除A项;运河的修建不是为了探索海洋,而是为了经济往来,排除C项;D项夸大了这些运河修建的影响。
5.[2021天津]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
据此可以认识到( )
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及图片信息可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在空间和距离上的隔阂越来越小,人类的联系更加密切,故D项正确。
【提升练】
6.[2023东北联考]国民政府在内地通过改善旧路和修建新路,形成了以贵阳、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公路网,到1943年,西南五省通车里程为1.7万多千米。1937年西南空运飞行里程为267万多千米,1943年增至884万千米。国民政府旨在( )
A.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B.改变偏远地区交通落后状况
C.加强对黔渝地区的统治
D.保证战争物资供应补给充足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1937年”“1943年”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改善旧路、修建新路、增强空中运输能力等都是为抗日战争服务的,D项正确。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并非国民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A项排除;改变偏远地区交通落后状况是为抗日战争服务的,B项排除;加强对黔渝地区的统治并非国民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C项排除。
7.[2024百校联考]在1828年,巴尔的摩等地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真正的、最早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已有铁路互相连接起来。到1916年时,美国铁路运营里程比世界其他国家铁路里程的总和还多。美国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 )
A.引发美国的对外扩张 B.源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适应机器工业的发展 D.保障了国内政局稳定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革命在美洲大陆扩展,美国铁路建设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适应了当时机器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铁路建设是国内建设,并未引发美国的对外扩张,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
8.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 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 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49年到2018年,陆海空交通工具的数量剧增,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数量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9.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
时间 1901年 190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汽车业工人人数 1 773人 12 430人 5万多人
年产量 884辆 5 547辆 2万辆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A
解析 由表中可以看出1901年、190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三个时间点汽车业工人人数由1 773人到12 430人再到5万多人,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德国无产阶级力量上升;德国汽车的年产量由884辆到5 547辆再到2万辆,也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工业化生产能力增强。综上,可知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仅仅就汽车产业来看,无法得出德国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的结论,排除B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排除D项。
10.20世纪初的某些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城市上班族移居城市近郊,他们白天在市区工厂上班,晚上回郊区住所休息。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B.必然导致城市规模扩大
C.得益于交通工具的更新
D.说明思想观念日益开放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与城市环境的恶化无关,排除A项;B项“必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在城区与郊区早出晚归,必须依赖快捷的交通工具,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汽车逐渐普及,城乡交通设施日益完善,因此出现了“他们白天在市区工厂上班,晚上回郊区住所休息”这一变化,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交通工具的更新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1.下表为1500~1960年不同交通工具运输速度的变化。据此推知( )
时间 1500~1840年 1850~1930年 1950年 1960年
交通工具 马车、帆船 汽船、火车 螺旋桨飞机 喷气式飞机
速度 16公里/小时 56~104公里/小时 480~640公里/小时 800~1 120公里/小时
A.科技逐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
C.科技革命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D.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500~1960年伴随着三次产业革命发生和发展,产生了汽船、火车及各式飞机等不同交通工具,其运输速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C项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不同交通工具交通运输速度的变化,没有涉及物质需求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科学技术在三次产业革命中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是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D项错误。
12.[2024江西开学考,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中国航空公司(中航公司)成立,并开始运营国际航线,这开创了中国民航的历史。1936年,中国民航总局成立,对中国的民航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并开始了国内航线的建设。随后,中国民航公司接管了中航公司,成为中国民航总局的主要运营机构。
——摘编自李永主编《简明中国民航发展史》
材料二 1949年11月, 新中国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950年,新中国民航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余人。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摘编自李军、林明华《中国民用航空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航空公司成立的国际背景,并指出当时中国民航的运营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后民航业经营模式的两次转变。(8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一战结束初期航空军事技术转为民用技术、世界民航业发展的推动、民航利润的刺激的角度来分析。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开始运营国际航线”“并开始了国内航线的建设”可知,由经营国际航线到国际国内并举;据材料一“对中国的民航活动进行统一管理……中国民航公司接管了中航公司”可知,由中国民航总局统一管理到中国民航公司主要运营。第(2)问,据材料二“1949年11月,新中国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可知,第一次转变是由军事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结合所学从高度集中、政企不分等特点来分析。据材料二“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可知,第二次转变是转为市场化管理,结合所学从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经营优化的角度分析。
答案 (1)国际背景:一战结束初期,航空军事技术转为民用技术;世界民航业发展的推动;民航利润的刺激。(2分,任答2点即可)变化:由经营国际航线到国际国内并举;由中国民航总局统一管理到中国民航公司主要运营。(4分)
(2)第一次转变:由军事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具有高度集中、政企不分等特点。(4分)第二次转变:转为市场化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经营优化。(4分)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基础练】
1.[2023湖北月考]2021年12月,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 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开始突破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2024河南南阳开学考]2022年,中国北斗系统为国内110万辆共享单车、全国12个城市的20万个停车电子围栏提供高精度服务,为国内21款智能汽车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行驶里程已经突破25亿千米。这说明我国( )
A.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B.正式建立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D.航空技术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
3.[2024重庆月考]下表所示为20世纪以来公共交通管理领域的若干史实。表中信息集中反映了近现代交通管理发展的( )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
1963年,加拿大多伦多率先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
2014年2月起,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逐步推行车对车通信(V2V)技术并制定相关法规。
A.机械化 B.智能化
C.电气化 D.法制化
4.[2023北京西城区期末]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之间往来船只可以直接通行;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些运河的修建( )
A.反映了欧洲交通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刺激了西欧人不断探索海洋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5.[2021天津]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
据此可以认识到( )
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提升练】
6.[2023东北联考]国民政府在内地通过改善旧路和修建新路,形成了以贵阳、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公路网,到1943年,西南五省通车里程为1.7万多千米。1937年西南空运飞行里程为267万多千米,1943年增至884万千米。国民政府旨在( )
A.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B.改变偏远地区交通落后状况
C.加强对黔渝地区的统治
D.保证战争物资供应补给充足
7.[2024百校联考]在1828年,巴尔的摩等地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真正的、最早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已有铁路互相连接起来。到1916年时,美国铁路运营里程比世界其他国家铁路里程的总和还多。美国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 )
A.引发美国的对外扩张 B.源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适应机器工业的发展 D.保障了国内政局稳定
8.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 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 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 )
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
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
9.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
时间 1901年 190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汽车业工人人数 1 773人 12 430人 5万多人
年产量 884辆 5 547辆 2万辆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10.20世纪初的某些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城市上班族移居城市近郊,他们白天在市区工厂上班,晚上回郊区住所休息。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B.必然导致城市规模扩大
C.得益于交通工具的更新
D.说明思想观念日益开放
11.下表为1500~1960年不同交通工具运输速度的变化。据此推知( )
时间 1500~1840年 1850~1930年 1950年 1960年
交通工具 马车、帆船 汽船、火车 螺旋桨飞机 喷气式飞机
速度 16公里/小时 56~104公里/小时 480~640公里/小时 800~1 120公里/小时
A.科技逐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
C.科技革命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D.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
12.[2024江西开学考,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中国航空公司(中航公司)成立,并开始运营国际航线,这开创了中国民航的历史。1936年,中国民航总局成立,对中国的民航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并开始了国内航线的建设。随后,中国民航公司接管了中航公司,成为中国民航总局的主要运营机构。
——摘编自李永主编《简明中国民航发展史》
材料二 1949年11月, 新中国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950年,新中国民航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余人。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摘编自李军、林明华《中国民用航空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航空公司成立的国际背景,并指出当时中国民航的运营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后民航业经营模式的两次转变。(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同步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