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浮市云城区高三调研模拟测试(二)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该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物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等则具有鲜明的古蜀文化特征。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以说明
A.商周时期盛行神权政治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C.宗法制度促进区域联系 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
2.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两汉时期的黄门译长出海贸易,主要携黄金和杂缯(丝织品),但这两类物品在汉朝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极少被发现;现代的考古学者却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发现了众多汉朝铜镜以及部分铜容器和铜炊具等。这说明
A.不同史料会导致历史真相的多样化 B.获取一手史料才能鉴别历史的真伪
C.新史料有助于历史研究进一步发展 D.文献史料必须与考古结合才有意义
3.西晋初年,晋武帝惩曹魏孤立之弊,大封同姓王,多达27人。这些王多担任都督诸军事和地方刺史,掌握军政大权。这一做法
A.壮大了门阀士族的力量 B.实现了巩固统一的目的
C.改变了刺史的原有职能 D.埋下了宗室动乱的隐患
4.宋朝法律明文规定,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两层以上的租佃关系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在一些大土地所有制和国有土地中,出现了名为管庄、干仆或管田人的中间承佃者,俗称“二地主”。这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日益淡化 B.人身依附色彩减轻
C.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D.政府管理职能增强
5.明清时期,福建棉布生产发展较快,其所需的棉花全部来自江南。在江苏太仓,“闽商大至,州赖以饶”。清初,一度出现福建棉商不至,苏松棉区农民“门里妻孥相向啼”,后闽中棉商又挟重资到太仓,“举州叹为祥瑞”。这可用于说明
A.福建已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B.江南地区农业结构出现变动
C.跨区域长途贩运开始兴起 D.福建地区孕育资本主义萌芽
6.下图为烧造于康熙年间的“订烧瓷”青花果树纹双管瓶。双管瓶是一种双口联体器,器腹中间隔断不通,可以同时盛放两种液体,在欧洲叫做“油醋瓶”;瓷器的装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画工精心摹绘的。据此可知
A.清政府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B.中国画工推崇西方艺术
C.瓷器生产与国际市场接轨 D.官营手工作坊技术先进
7.1869年,左宗棠在陕西建立了西安机器局;1872年,西安机器局迁至兰州,改名为兰州机器局,该局为驱逐外匪阿古柏和收复新疆提供了大部分军火。据此可知,该机器局的设立
A.化解了清政府的边疆危机 B.反映洋务运动具有一定成效
C.开启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D.推动了军事体制的根本变革
8.1935年,有人认为“逃避了现实躲向”天鹅”人鱼等的乐园里去,这是安徒生童话的特色。”还有人认为“处于苦难的中国,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忘记现实,一味飘飘然的钻向神仙贵族的世界里。”这些观点反映了
A.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 B.中华传统文化地位逐步提升
C.儿童教育受到政府的关注 D.民族危机影响教育价值取向
9.1930年冬,由于印制材料奇缺、战争用费紧张,江西工农银行将缴获面值壹角的国民党“吉安临时辅助纸币券”改造成“江西工农银行暂借发行券”(如下图)。由此可知
A.中共注重根据地政权建设 B.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C.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提升 D.中共革命战略转移已初步完成
10.1984年10月,面临困境的上海飞乐电声总厂组建了一个集体性质的音响公司-飞乐音响公司,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此后,公司规模及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产品远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可知,飞乐音响公司的成立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健全
C.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确立 D.表明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11.雅典(伯利克里时代)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有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如普罗泰格拉被控为无神论者而遭驱逐出境,苏格拉底以“不信神”和“蛊惑青年罪”被判处死刑。这表明雅典法律
A.背离人民主权原则 B.限制公民个人自由
C.严格维护城邦利益 D.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12.16 世纪下半叶,蒙彼利埃大学(位于法国南部)始设医学实践课,学校章程规定医学院每年至少要进行四次解剖学公开教学。17世纪20年代,巴黎大学也开设相关课程。剑桥大学还专门建造了一间医药化学实验室。这一时期欧洲大学的相关医学教研活动
A.实现了近代医学知识的普及 B.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
C.反映了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 D.摆脱了神学对科学事业的影响
13.1855年,英国通过的《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规定:各部门文官实行统一的薪酬标准,以利于部门间的调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选拔优秀人才;严格规定文官工作考核制度,实行政绩晋升制度。这些规定
A.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旨在提高英国官员的政治素养
C.有利于维护政治运行的稳定性 D.保证了两党政党竞选的公平性
14.下表所示为1921年2月、10月苏俄部分产品价格。这说明当时苏俄
产品类型 1921年2月 1921年10月
黑麦面粉 2500卢布/千克 9000卢布/千克
黄油 750卢布/千克 8000卢布/千克
土豆 350卢布/千克 1200卢布/千克
肉类 6200卢布/千克 22000 卢布/千克
A.新经济政策的效果显著 B.工业化的弊端凸显
C.受西方经济危机的牵连 D.农业集体化势在必行
15.下图是某校学生创作的《切蛋糕》漫画,蛋糕上的文字为“苏台德”和“捷克斯洛伐克”。该漫画旨在
A.谴责英法绥靖政策 B.揭露同盟国的残酷
C.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D.抨击日本侵略野心
16.20 世纪50年代,英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两则史实
A.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B.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
C.有助于衡量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D.揭示了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二、非选择题:第17小题12分,18小题12分,19小题14分,20小题14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诡使》
“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
-《庄子·则阳》
“举公义,辟私怨。”
-《墨子·尚贤上》
材料二
程朱理学把“公”视为自然天理,“私”视为人之私欲。程颢《定性书》中认为人被自私蒙蔽了心性,就不能适应天道,如果能用“廓然大公”的天地自然之心来取代自己的私心。就能“物来而顺”。对此,朱熹进一步说:“胜私欲而复礼”“日日克之,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而后不可胜用矣。”“克去已欲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不违仁,只是无纤毫私欲;稍有私欲,便是不仁。”
-摘编自苑秀丽《论儒家公私观的基本特点》
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公私观”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话题被关注的主要原因。评析程朱理学的公私观。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永嘉之乱”,江淮地区接纳大批中原流民。西晋名将祖逖曾“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宿迁、泗阳、淮阴、淮安、盱眙等地均侨置过北方郡县,大批北方移民带来旱作技术,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元帝下诏在徐、扬推广种植三麦。诏曰:“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旱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以周济,所益甚大。”变单季水稻为稻麦连作,提高了复种指数。农业生产一度辉煌,高产田亩产10~20斛,比曹魏时期增长1~2倍。
-摘编自任重《魏晋南北朝两淮农业兴衰原因初探-兼议淮水排蓄之经验教训》
材料二
唐初治水重点,一在关中平原,二在淮河流域。从武德至开元一个多世纪中,淮河两岸的颍州、许州、陈州、汴州、寿州、宿州、和州、楚州、扬州等州县都修建了大小不等的水利工程。每处灌田百顷至千顷以上。如贞观十八年(644年),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袭誉在扬州引雷陂水筑勾城塘,灌田800顷。良好的生态条件、完善的水利设施、丰富的劳力资源,加上有利的政策依托,大大促进了粮食生产。
-摘编自任重《唐代淮河流域农业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时期江淮地区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前期淮河流域农业发展的特点。(6分)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国际展览项目(部分)
时间 举办地 展览概况
1954年 印度新德里 “和平原子”主题展,宣传原子在工农业和医疗上的和平应用
1955年 德国法兰克福 “美国家庭”主题展,展示5间精装修的摩登住房和300件美国普通家庭使用的生活物品,并邀请两位当地歌星现场献唱
1958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 “无线的太空”“鹦鹉螺号”(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驱动的潜艇),美国种族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黑人在治、艺术、教育、生活水平方面的境遇不断改善的状况
1959年 苏联莫斯科 现代化的样板厨房,巨大的七屏显示器播放《美国一瞥不同地区的人们吃早餐、在摩天大楼里工作以及在现代化的厨房里遥控电器准备晚餐;25幅美国绘画名作;存储了4000个问题以供苏联观众查询的大型计算机
1962年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展示美国通过增加食品和服装的生产来提高生活水平
1963年 柬埔寨金边 展示美国可立即用于促进柬埔寨经济发展的农业用具、工业设备
1965年 委内瑞拉 当地教师使用最新的美国视听教具和闭路教育电视系统进行小学、中学和成人夜校的模拟教学
1966年 埃塞俄比亚 展示可改善生活条件、扫盲、消除疾病和贫穷的现代技术与手段
-摘编自胡腾蛟《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际展览项目探析》等
阅读材料,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国际展览进阐释。(要求:信息提取充分,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开始,太平洋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贸易逐渐汇聚成区域性的海上贸易活动,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中国商品和以美洲白银为代表的交换货币迅速融入太平洋贸易体系,推动了太平洋地区航路探险、人员交流和农产品交换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太平洋贸易网和印度洋贸易网深度融合,扩大了海上丝绸之路“西向航线”(深入印度洋)和“东向航线”(横跨太平洋)的范围,形成太平洋丝绸之路。在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之后,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受到较大影响,而整体成形较晚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正好续接此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中国与拉美主要借助马尼拉帆船贸易,开辟了“太平洋丝绸之路”,一度畅通了中国经过菲律宾与美洲的自由贸易。但是好景不长,这一贸易冲击了宗主国西班牙原先在美洲的贸易,且导致美洲白银流向亚洲国家。因此,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便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除了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了种种规定之外,还对大帆船贸易进行了限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贸易垄断体制。由于贸易垄断本身的弊病,再加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最后导致大帆船贸易的终结。
-摘编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垄断体制的建立及评价》等
(1)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兴起的背景。(6分)
(2)评析西班牙与中国在太平洋丝绸之路中的角色。(8分)
2025届云浮市云城区高三调研模拟测试(二)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D B B C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B C C A A B
17.(1)共同之处:先公后私(立公灭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土地公私关系引发关注;分封制逐渐崩溃,政治权力逐渐集中,诸子借助公私观表达不同的治国理念;百家争鸣局面形成,诸子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公私观提出各自的道德观。
(2)评析:程朱理学的公私观继承了先秦儒家的公私观,认为应该立公灭私,并将公私与天理、私欲联系起来。
18.(1)北方移民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淮地区社会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江淮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政策支持;水利工程兴修;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技术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19.示例:
举办国际展览是美国宣传其形象的重要手段。冷战爆发后,获得国际舆论支持成为美国对苏竞争的主要目标,对外宣传与文化交流活动成为美国塑造形象、建立舆论优势的主要手段。20世50年代美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海外展览,如宣传原子在工农业和医疗上的和平应用、现代化的样板厨房等,展示了工业、科技与消费品等先进产品,通过诠释美国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富足来渗透冷战思维;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批新兴国家相继独立,为了争夺第三世界,美国大规模在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展览项目,宣传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如在印尼、柬埔寨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展览的主题设计都紧扣这些国家发展面临的教育、工农业等问题,旨在展示美国如何成功克服类似的困难。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实施的国际展览项目,是从属于美国冷战宣传战略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也是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遏制的重要工具。
20.(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明朝经济的发展;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2)中国:角色:商品提供者。评析:中国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为太平洋丝绸之路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如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丰富了亚、非、欧、美洲人民的生活。沟通了亚洲、美洲等洲际贸易,推动全球贸易网络拓展;美洲的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西班牙:角色:殖民者(掠夺者)。评析:西班牙经营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贸易,从美洲掠夺大量白银,中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亚洲和美洲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西班牙从太平洋丝绸之路中获得的财富没能转化为资本,大帆船贸易终结,西班牙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