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练习
一、单选题
1.亚历山大的部队进入埃及后,亚历山大向孟菲斯的神牛化身阿皮斯献祭,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繁殖女神;他还亲自拜访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对阿蒙神表现出特别的尊重。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放弃埃及神职人员 B.改变马其顿宗教信仰
C.确立统治的合法性 D.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
2.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极大的灾难:欧洲被外族入侵,封建制度遭受冲击,大军所至,焚毁田园,摧毁堡垒;更甚者,是教廷的权威蒙受极大的打击。欧洲人开始向内反思,希望重建一套安身立命的依据。因此,欧洲人( )
A.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浪潮 B.重视人的力量追求现世生活
C.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 D.开展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3.亚历山大远征后,埃及文字和西亚楔形文字逐步变成了死文字,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需要将其民族经典先翻译成希腊文才能理解。出现上述现象主要由于( )
A.东西方的文化不断融汇 B.各地文化趋于统一
C.希腊语言文字得到推广 D.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4.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此外,还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这说明( )
A.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向东转移 B.战争有效促进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C.实用技术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 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区域文化交流
5.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为驱逐波斯铜币,而发行带有个人风格的钱币。这种钱币以古希腊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并以希腊语铭文“亚历山大”表明钱币所属。后来希腊化世界大多放弃自己钱币类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由此可见( )
A.亚历山大促进了希腊文化传播 B.战争融合了区域间的不同文化
C.亚历山大型货币铸造工艺高超 D.钱币相对统一便利了商贸往来
6.希腊化艺术随着马其顿战争涌入罗马,优秀的艺术品都装饰在城市各个地区的公共神龛和空间里,尽管模仿者制作了希腊艺术精品的复制品,但富有罗马艺术风格的特征也明显地出现了,特别是人物塑像方面大胆地表现了面孔上因岁月所带来的皱纹。这表明( )
A.罗马对外扩张破坏了希腊文化 B.马其顿王国开启希腊化时代
C.战争促进了希腊罗马文化交融 D.希腊对罗马文化的影响有限
7.如图为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 )
A.亚历山大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 B.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古希腊人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 D.古印度地区佛教对种姓制度的一定冲击
8.有学者认为,“法老体系贯穿于整个托勒密时期”,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就像埃及过去的入侵者那样“逐渐被同化了”。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希腊政治制度对东方的影响 B.法老仍维持原有政治统治
C.古埃及文明具有强大影响力 D.托勒密王朝武力征服埃及
9.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城市的同时,也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被征服地区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由此可知,蒙古西征( )
A.引发了政治革命 B.有利于思想解放
C.制约东西方交流 D.引起了宗教改革
10.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关于亚历山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率军入侵波斯帝国 B.创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缪斯宫
C.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D.规划修建亚历山大城并使其成为埃及首都
11.如图所示的历史事件( )
A.建立统一稳定的庞大帝国 B.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C.增强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D.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12.自1219年蒙古人进入伊斯兰世界后,众多有学识的人物如文学家和宗教人士的到来,使开罗和德里转型为复合型大都市和知识中心,分别成为伊斯兰世界西部和东部的宗教、文化和教育中心,巴格达“降格为一个省级商业城市”。材料意在说明蒙古人西征( )
A.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 B.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
C.导致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D.改变了区域的文化面貌
13.埃及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的罗塞塔石碑是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语三种文字书写的;孔雀帝国的阿育王在发布诏令时,也用到希腊语等多种语言。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文明交流 B.奴隶制国家治理手段趋向一致
C.希腊语成为古代世界通用语言 D.北非南亚的本土文化受到冲击
14.亚历山大经过十年的大规模征服,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他在东方大力推行“融合”政策,产生了与希腊本土文化高度相似的“希腊化文化”。据此推知( )
A.沟通了古代世界五大文化的源流 B.希腊化世界未采用通用语言
C.文化重心集中于希腊半岛及周围 D.城邦意识深度影响人们观念
15.1221年,在攻打中亚城市八鲁弯时,成吉思汗之孙木阿秃干阵亡。后来,八鲁弯沦陷后,成吉思汗下令“不赦一人,不取一物,概灭之”。使其变为“可诅咒的城市”。这可用于说明蒙古西征( )
A.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B.导致了中亚文明彻底毁灭
C.建立了世上最庞大的帝国 D.给中亚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16.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的木刺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其西还有叙利亚国。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该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 )
A.以复仇为由,蒙古军直抵黑海北岸 B.经草原丝绸之路,打到多瑙河流域
C.促进了不同地区商贸交往 D.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18.战争与商贸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之前,人类的文化交流只是局部的,有些地区甚至是相互隔绝的,但自他之后,这种局面就逐渐打破了。这一时期文化交流不只限于希腊-马其顿人的直接统辖之地,而且包括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希腊的“人可成神”观念与埃及、巴比伦的王权神化一拍即合,形成了新的国王崇拜。巴比伦的占星术、天文观测资料与希腊文学、数学的结合,使这一时期的天文学成就达到了近代哥白尼才能达到的高度。东方的拱形建筑风格也被希腊化时期的建筑师们所吸收。希腊语成了希腊化世界的通用语言,不少的当地人用希腊语写了本国本地区的历史,大大丰富了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宝库。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时代文化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在欧洲流行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起初只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城邦,生存空间十分有限,战争就逐渐成为罗马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对迦太基的战争期间,政府向罗马人借款以支付巨额战争费用,然后以战争中掠夺的财富赔付。消灭了迦太基,罗马逐渐向地中海东、西部发展,开启了并吞希腊世界的活动。到了帝国时期,穷兵黩武仍然是罗马存在的常态。所以罗马人认为边界就是要使敌人恐惧。对于日耳曼人和帕提亚人等,不能对等与之谈判和平,而必须是由罗马赐给他们和平。用金钱求和,更被认为是耻辱。在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军力进一步下降。但罗马因不满意于之前要向达契亚交纳钱币以换取和平的协议,还是发动了对达契亚的战争;最终将达契亚变成罗马的一个行省。
材料二 汉朝建立后,高祖的注意力仍然是要扫平割据的中原诸国,当时驻守在代的韩王信投降匈奴,信的部将也和匈奴联合,所以才出兵击匈奴。尽管凭借完善的财政管理系统,由编户齐民组成的汉朝军士在组织、装备、物资力量等方面要胜过匈奴。但是,从高祖到武帝初年,汉对匈奴采取的是防守政策,希望以长城为界,双方各保平安。只有在汉武帝时有一段主动反击的时期。对于打胜仗的将军,也没有像罗马那样大张旗鼓地歌功颂德给他们修建凯旋门、纪念碑。总之,西汉一代的边防政策,遵守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原则,这与罗马是完全不同的。到了东汉,南北匈奴分裂,方才出击,打败了匈奴,免除了匈奴对中原居民生产的骚扰破坏。
——摘编自马克走垚《汉朝与罗马:战争与战略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与罗马在战争与战略方面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的战争与战略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蒙古征服之伟绩,在历史上诚足称最者矣……而其传布及扩大人类观念之影响,事虽难言,要之盖可与亚历山大之传布希腊文化相提并论也。亚洲与西欧之间至斯会一度交通,了无阻滞,坦道一时俱辟,各国行人荟萃于和林之庭。……教皇之使臣,来自印度之佛徒,巴黎、意大利及中国之艺士,东罗马及亚美尼亚之商贾,皆与阿拉伯之官吏,波斯、印度之天算家会合于蒙古王庭……蒙古民族虽不足以言创造,然就传播知识及方法而论,其影响于世界者盖已甚巨。
——摘自【英】威尔斯《世界史纲》
【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蒙古西征所带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A C A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A A D D
1.C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据题干亚历山大在埃及献祭阿皮斯、供奉繁殖女神、拜访阿蒙神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通过主动融入埃及宗教体系,旨在借助埃及传统宗教权威强化自身统治的合法性,缓解被征服地区的抵触情绪,C项正确;亚历山大尊重埃及宗教是为了争取支持,而非排斥神职人员,排除A项;其行为并未改变马其顿原有信仰,而是兼容并蓄,排除B项;推广希腊文化主要通过建立希腊化城市,题干反映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核心目的是巩固统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信息,蒙古西征确实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包括对封建制度的冲击和教廷权威的削弱。这种外部压力促使欧洲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社会和文化体系,并寻求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其中一个显著的趋势是更加重视人的力量和追求现世生活的改善,B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在16-17世纪,蒙古西征发生在13世纪,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蒙古西征对于欧洲文化思想的影响,没有涉及政治领域,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亚历山大远征使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将其民族经典翻译成希腊文,希腊语言文字得到推广,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希腊文化的影响,不是东西方文化的融汇,排除A项;“趋于统一”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说了巴勒斯坦地区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不能得出希腊文化中心东移,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世界)。根据材料“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蒙古西征时期,战争客观上推动了区域文化交流,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东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且希腊化时代在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初,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夸大了蒙古西征的影响,且说法有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蒙古西征推动的区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这种钱币以古希腊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并以希腊语铭文‘亚历山大’表明钱币所属。后来希腊化世界大多放弃自己钱币类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货币的发行,使希腊化世界拥有了相对统一的货币形制,便利了商贸往来,有助于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主要提及希腊文化,没有提及其他文化,无法得出“战争融合了区域间的不同文化”的结论,排除B项;“亚历山大型货币推行是亚历山大推动的结果,题干没有提及其“铸造工艺高超”,排除C项;材料主旨“希腊文化传播”,而“钱币相对统一便利了商贸往来”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马其顿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希腊艺术品被带入罗马,并在公共空间中展示,这直接促进了希腊艺术风格在罗马社会中的传播。罗马艺术家们不仅复制了希腊艺术的形式,还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罗马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人物面部细节的真实描绘,包括因岁月而留下的皱纹,显示了罗马人对自然主义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特征的重视。因此,这一过程体现了希腊和罗马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C项正确;罗马吸收希腊文化,而非破坏希腊文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希腊罗马文化交融”,而“马其顿王国开启希腊化时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对罗马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影响有限”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结合材料“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类佛像的没内容和服装是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亚历山大大东征带来的,A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印度文化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无关,排除B项;印度受希腊文化影响是亚历山大大东征带来的,不是古希腊人殖民扩张,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印度文化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其佛教与种姓制度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世纪(埃及)。据本题材料“‘法老体系贯穿于整个托勒密时期’,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就像埃及过去的入侵者那样‘逐渐被同化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托勒密埃及是马其顿人建立的亚力山大帝国分裂而来的,但其被自己逐渐同化了,说明古埃及文明具有强大影响力,C项正确;材料强调埃及对托勒密王朝的影响,并未涉及希腊制度对东方的影响,排除A项;托勒密埃及是亚历山大远征后建立的,法老统治已经不存在,排除B项;托勒密王朝建立时埃及已经被征服,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3世纪亚洲和欧洲。据材料“蒙古……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可得出蒙古在征服地区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催生了信仰自由观念和对教会神学统治的质疑,有利于思想解放,B项正确;蒙古西征并没有引发政治革命,排除A项;蒙古西征有利于东西方交流,排除C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初,不是由蒙古西征直接引发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并且极力推广希腊文化,A项正确;缪斯宫创建于托勒密埃及时期,不是亚历山大时期,排除B项;亚历山大没有灭亡西罗马帝国,排除C项;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由亚历山大规划修建,但成为首都是在托勒密占据埃及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的亚历山大帝国。据题干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帝国,客观了促进了古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间文明的交流,B项正确;亚历山大建立了庞大帝国后,很快就分裂了,排除A项;材料所指并非阿拉伯帝国,排除C项;材料指的是希腊化时代,而不是罗马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亚洲)。根据材料“自1219年蒙古人进入伊斯兰世界后,众多有学识的人物如文学家和宗教人士的到来,使开罗和德里转型为复合型大都市和知识中心,分别成为伊斯兰世界西部和东部的宗教、文化和教育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为西亚地区的带来东方文化与宗教思想等,促进伊斯兰世界文化的发展,这是不同文明的交流的结果,A项正确;“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的说法夸大了蒙古人西征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要表现蒙古人西征对于文化的影响,没有涉及对于经济与贸易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同文明的交流”,而“改变了区域的文化面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埃及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的罗塞塔石碑使用了希腊语,孔雀帝国的阿育王发布诏令时也使用了希腊语,这体现了希腊文化的对外传播。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对外传播了希腊文化由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对外传播了希腊文化,促进了文明交流,A项正确;仅根据希腊语的使用情况不能说明不同国家治理手段趋于一致,排除B项;在古代世界,希腊语并没有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文明的交流与交融,而不是北非南亚的本土文化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亚历山大推行产生了与希腊本土文化高度相似的“希腊化文化”,说明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影响,沟通了古代世界五大文化的源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是否采用通用语言,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化重心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城邦意识,且帝国的建立说明城邦意识影响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3世纪欧亚大陆。据材料“不赦一人,不取一物,概灭之”可知,蒙古西征过程中,在一些地区采取了屠杀、毁坏的政策,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 坏,D项正确;材料所述的屠杀、毁坏主要反映蒙古西征破坏性的一面,未提及中西方文化交流,排除A项;“彻底毁灭”说法夸大,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蒙古西征的征服范围和蒙古帝国的疆域范围,不能得出建立了世上最庞大的帝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是世界。根据“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该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蒙古西征,第二次蒙古西征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D项正确;第一次蒙古西征是以复仇为由,蒙古军直抵黑海北岸,并且经草原丝绸之路,打到多瑙河流域,排除AB项;材料内容体现不出对不同地区商贸交往的促进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7.(1)特点: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自由和平等原则。(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评价:进步性方面,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促成雅典全面繁荣;局限性方面,只适用于小国寡民范围的直接民主,少数人的民主,易滋生腐败,造成社会混乱。
(2)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同时也给东方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雅典。第一小问,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据材料“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可知,直接民主制;据材料“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可知,轮番而治;据材料“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可知,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自由和平等原则。
第二小问,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据所学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既有进步性又存在不足,进步性方面,雅典民主的任期制,差额选举制等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背景下,古代雅典形成尚文、好学的风气。
局限性方面,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古代雅典虽然标榜民主,但是实质上古代雅典是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轮流坐庄、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易滋生腐败,造成社会混乱。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西方)。关于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据材料“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据材料“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据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给所到之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1)特点:由马其顿主导;范围广泛;程度深刻;成果巨大;具有双向性等。
(2)影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促进茶叶生产的商品化;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影响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希腊化时代文化交流的特点根据“ 但自他之后,这种局面就逐渐打破了。这一时期文化交流不只限于希腊-马其顿人的直接统辖之地,而且包括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得出由马其顿主导;范围广泛;程度深刻;根据“ 巴比伦的占星术、天文观测资料与希腊文学、数学的结合,使这一时期的天文学成就达到了近代哥白尼才能达到的高度。东方的拱形建筑风格也被希腊化时期的建筑师们所吸收。希腊语成了希腊化世界的通用语言,不少的当地人用希腊语写了本国本地区的历史,大大丰富了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宝库”等信息可知,成果巨大,具有双向性。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中国茶在欧洲流行的影响根据“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并结合所学可知,首先是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促进茶叶生产的商品化;其次根据“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可知是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三根据“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可知是影响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影响力;最后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
19.(1)不同点:罗马进行的是侵略扩张战争,汉朝进行的是统一战争;罗马以和平为耻,汉朝秉持重仁义、轻战争的思想;罗马推行进攻战略,汉朝基本上是一种防守战略;罗马靠掠夺维持战争,汉朝战争费用由国家财政支持。
(2)意义: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巩固;为农耕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平为主,防守为主,成为中国边防政策的传统;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
【详解】(1)不同点:根据“消灭了迦太基,罗马逐渐向地中海东、西部发展,开启了并吞希腊世界的活动。到了帝国时期,穷兵黩武仍然是罗马存在的常态。所以罗马人认为边界就是要使敌人恐惧。”得出罗马进行的是侵略扩张战争;根据“高祖的注意力仍然是要扫平割据的中原诸国,当时驻守在代的韩王信投降匈奴,信的部将也和匈奴联合,所以才出兵击匈奴”可得出汉朝进行的是统一战争;根据“用金钱求和,更被认为是耻辱”得出罗马以和平为耻;根据“从高祖到武帝初年,汉对匈奴采取的是防守政策,希望以长城为界,双方各保平安”得出汉朝秉持重仁义、轻战争的思想;根据“消灭了迦太基,罗马逐渐向地中海东、西部发展,开启了并吞希腊世界的活动”得出罗马推行进攻战略,根据“汉对匈奴采取的是防守政策”得出汉朝基本上是一种防守战略;从战争的支持角度,可得出罗马靠掠夺维持战争,汉朝战争费用由国家财政支持。
(2)意义:根据所学可得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巩固;根据“到了东汉,南北匈奴分裂,方才出击,打败了匈奴,免除了匈奴对中原居民生产的骚扰破坏。”得出为农耕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根据所学,从对外贸易等角度概括,可得出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平为主,防守为主,成为中国边防政策的传统;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等。
20.示例:蒙古西征在历史上产生双重影响(或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蒙古汗国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刺子模国;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俄罗斯、乌克兰等欧洲地区;发动第三次西征,征服西亚地区。蒙古的征服战争既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又在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战争造成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但是人类要尽可能地避免战争,努力以和平的方式促进彼此间的交流。
【详解】本题是材料分析题之评论解说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蒙古。据材料中“亚洲与西欧之间至斯会一度交通,了无阻滞,坦道一时俱辟,各国行人荟萃于和林之庭”“蒙古民族虽不足以言创造,然就传播知识及方法而论,其影响于世界者盖已甚巨”等信息可知,蒙古西征对文化交流具有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西征也给被征服地区带去了灾难。因此,在说明时可以从蒙古西征的过程、对被征服地区产生的破坏及对不同地区之间文明交流的推动表现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蒙古西征在历史上产生双重影响(或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蒙古汗国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刺子模国;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俄罗斯、乌克兰等欧洲地区;发动第三次西征,征服西亚地区。蒙古的征服战争既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又在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战争造成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但是人类要尽可能地避免战争,努力以和平的方式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也可从其他角度展开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