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历史学科(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题卷满分70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题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考古学家在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遗址中发现大量精美的玉器、碳化水稻、大型水利系统和等级分明的墓地。这表明( )
A.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B. 不同文明相互借鉴
C. 专制皇权逐步确立 D. 农业文明走向鼎盛
2. 同学们以“纵横诸子百家思想比辩天下”为主题开展讨论会。他们收集到如下诸子百家言论。从中反映出他们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 和谐共处 B. 崇尚节俭 C. 以民为本 D. 无为而治
3.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此则材料记载的是汉武帝( )
A. 实行盐铁专卖 B. 实施“推恩令”
C 确立察举制 D.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隋炀帝在海南岛上建制三郡十县,到唐德宗时期达五州二十二县,开发地域也从环岛沿海逐渐扩大到五指山腹地。这能体现当时( )
A. 由分裂走向统一历史趋势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C. 地方具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 D. 统治者经略海疆的主权意识
5.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B 唐朝对外交流频繁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D 清朝制造大批文字狱 阻碍了文化的繁荣
A. A B. B C. C D. D
6. 从宣政院到驻藏大臣,从北庭都元帅府到伊犁将军。这些边疆地区管理措施的演变说明了( )
A. 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B. 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 政治制度的成熟与稳定 D. 统一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7. “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普鲁士有强国之会,遂报法仇:日本有尊攘之徒,用成维新”“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 左宗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8. 20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为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 亥革命时期.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这表明( )
A. 国民政府重视保护女性权利 B. 近代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
C.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男女平等的理想变成现实
9. “近代以来,举凡建立一个新政权或新国家,莫不首先制定一部根本法,以为新政权或者新国家奠定合法性与正当性基础,并勾勒其统治的基本原则与政治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颁布的法律文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0. 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中国对外提供多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总额高达1.28万亿人民币,援助对象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欧洲等地区。这强调了中国( )
A 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B. 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C. 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D. 具有大国责任和担当
1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亚非许多古老民族最先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创造了辉煌的东方文明。下列可用于研究亚非文明古国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 古埃及金字塔的遗址 B. 《中华文明五千年通史》图书
C. 有关古印度种姓制度的传说 D.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想象图
12. 中世纪后期,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工商业的繁荣,促进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大学也随之发展。这些现象( )
A. 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B. 标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 巩固西欧封建领主的统治 D. 极大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13. 如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据此可知,材料最贴合的研究主题是( )
哥伦布大交换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列强瓜分世界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资本原始积累 D. 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飞跃
14. 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中,两次航运费率急剧上升是因为( )
A. 航运技术的提高 B. 自由贸易的发展
C. 世界大战的影响 D. 经济危机的冲击
15. 某历史研究小组搜集到《共产党宣言》和《攻克冬宫》两幅图片,由此可推断其研究的课题是( )
A.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B.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C. 俄国十月革命漫长的发展历程 D.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历程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有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思想创新及技术创新等。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东汉名医华佗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后世称为“医圣”。( )
(2)元朝设置驻藏大臣,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3)严复翻译的《海国图志》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进维新运动的发展。( )
(4)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简表
时期 概况
春秋战国 各诸侯国流通的金属货币,形式多种多样。
秦朝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废除各国的旧钱。
两宋 北宋在四川创印了纸币“交子”,政府还相应地制定了钞法。
——摘编自方洁《浅谈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
材料二 1816年后,英国依靠殖民地的金矿与工业革命打造了一个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欧洲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引进资本,与此同时英国在亚、非、美洲的经济活动加速了英镑成为全球货币的进程。至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已覆盖全球,世界经济进入英镑时代。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进入英镑时代”的原因。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货币发展与演变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也不能完全归因于欧洲的理性、技术,地理而兴起。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材料一作者强调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举一例史实说明欧洲给亚洲带来的“悲伤”。
材料二 高光时刻一:众多“第一”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奠基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进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在长春举行奠基仪式。
1956年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CA10诞生。
高光时刻二:转型发展将“改革”融入企业血脉
198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打响“换型改造”攻坚战。
1987年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第二代解放牌汽车CA141诞生,一汽走出一条“自主开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不停产改造”的新路子。
1991年一汽大众公司成立,完成工厂体制向公司体制的根本转变。
——节选自新华网《一汽70年,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高光时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一汽高光时刻一、二的出现得益于我国哪两项重大举措,分别概述这两大举措实施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确定一个主题。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交通工具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中某时期苏州年画。
材料二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情况简表
时期 陆路 水路
古代中国 人们出行主要依靠畜力、如驴、骆驼、骡、马以及驴车、骡车、牛车、马车等。 以帆船等为主要的水路交通工具。
近代中国 一些新式交通工具传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洋务派向国外购买舰船、蒸汽机用于航海事业,轮船成为帆船的重要补充。
现代中国 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传统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畜拉车等是人们短途出行的工具。到了80年代,自行车、三轮车、拖拉机等成为农民短途出行的工具,尤其是自行车的数量增长迅速,特别是近年来,机动车辆数量快步增长,飞机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提倡绿色出行,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交通工具涌现出来,绿色交通工具还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无轨电车、轻轨、地铁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航运交通发展出现了巨大飞跃,豪华游轮等相继出现。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如识》
(1)从交通工具革新视角来看,材料一应归入到材料二中哪个时期?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现代中国交通工具出现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交通工具与经济发展”和“交通工具与人民生活”中任意一个为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运用至少两个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合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历史学科(开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题答案】
【答案】(1)错误。华佗改为张仲景。
(2)错误。驻藏大臣改澎湖巡检司。
(3)错误。《海国图志》改为《天演论》。 (4)正确。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题答案】
【答案】(1)特点:①铸币权,从地方铸币发展到中央统一铸币;②货币形式:从形状各异发展到形状统一;③货币材质:从金属货币发展到纸质货币。
(2)原因:英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实力强大;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英镑成为全球货币的进程;跨洲的经济活动推动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3)认识:货币的起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货物交换到商品货币,再到金属货币、纸币以及现代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货币的形式不断演变,但其作为交易媒介和价值存储工具的基本功能始终没有改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形式还将继续多样化和创新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地支持和保障。
【18题答案】
【答案】(1)
因素: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史实: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了大量白银;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2)举措:高光时刻一:一五计划,高光时刻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3)
主题:工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题答案】
【答案】(1)时期:近代中国;
说明: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原因: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交通工具的革新。
(3)观点:交通工具的革新改变了人民的生活
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活动中,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鸦片战争以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并获较快发展,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铁路诞生,新中国成立后,相继修建多条铁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并随后在各大城市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很快,交通工具更加多样,运输更加高效,人们的出行更为便捷;中国铁路、公路运营里程居世界前列;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方便人们出行、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总之,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安徽省马鞍山第七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