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期末适应性考试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位于中国山西省境内的陶寺遗址文明大约处于公元前2300年一公元前1900年。考古显示,该文化大规模影响了江汉两湖地区,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中国湖南省境内),是为零陵”等内容在时间上大体对应。这表明( )
A. 只有借助文献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面貌
B. 考古发现与口述史料互证探究历史真相
C. 研究历史需要遵循“孤证不立”的原则
D. 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2. 公元前548年,楚国要求境内各类土地如山林、沼泽、丘陵、平原等,进行丈量登记,以便按田亩数和收入征收相应赋税。战国初期,魏国李悝要求农民“治田勤谨”,精耕细作,并杂种各类粮食作物,充分利用空闲土地种植瓜果蔬菜。这些要求( )
A. 根植于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B. 推动了分封宗法制度瓦解
C. 加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 D. 有利于农副业多种经营发展
3. 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西南地区多次发生夷人反叛,朝臣认为“郡在边外,蛮夷喜叛,劳师远役,不如弃之”。太尉掾李颙“建策讨伐”,主张守土。后灵帝以李颙为益州太守,前往平叛镇抚。这表明当时( )
A. 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B. 政府重视经略边疆
C. 中央集权日益衰微 D. 因俗而治成效显著
4. 五代时期,收养假子现象大肆盛行于藩镇及割据势力中。这种收养关系与以往以继承为目的的家庭收养截然不同,既不涉及养老侍亲问题,也不涉及财产继承问题。这种现象( )
A. 削弱了藩镇及地方割据势力 B. 巩固了人伦关系
C. 强化了政治集团的内部联系 D. 瓦解了宗法制度
5. 下表是宋代科技创新成就及官方反应。据此可知,宋代( )
领域 科技成就 官方反应
天文 990年,韩显符开始制造铜浑仪、候仪。五年后,根据唐代李淳风流传下来的方法研制成功 朝廷给予杂彩50匹的奖励
军事 1000年,唐福献上新研发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多种武器 朝廷予以缗钱奖励
工程 营建 1046年,陈希亮任宿州知州时,设计建造了一座横跨汴河的“飞桥” 朝廷奖励陈希亮绢帛,并将“飞桥”技术推广至京畿及泗州等其他地区
数学 1116年,算学生武仲轩注释考证了当时通行算经189卷 受到宋徽宗的奖励,特赐准他增加两年的升迁年资
A. 科技发明依赖于国家扶持 B. 奖励措施拓宽科技发展空间
C. 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 D. 理学兴起激发时人创新热情
6. 下表是明朝南方市镇发展状况(部分),这反映出( )
市镇 发展状况
盛泽镇 明嘉靖年间,居民百家“以绸绫为业”,进入清代,发展为“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交易额“日逾为金”的巨镇
王江泾镇 “烟户万家”的巨镇,其居民“多织缯为业,日出千匹,衣被数州郡”
枫泾镇、朱泾镇 “前明数百家(棉)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坊、商贾悉从之”
A. 市镇间存在不同生产方式 B. 生产经营的区域特色鲜明
C. 长途贩运的商贸活动兴盛 D. 南北方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7. 《长沙县志》载,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窜扑省城,城外民房皆成灰烬,普济堂亦全毁无存,致各孤贫男妇流离荡析,露处无依。经管理湖南军需局务即用道王加敏出积年薪赀,价买省城内渤潭寺后隙地创建斯堂(新普济堂)”。这段记载反映了( )
A. 地方官员是晚清社会救济的主体 B. 湖南成为太平军反复争夺的区域
C. 污名化农民运动影响其史料价值 D.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既有统治秩序
8.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治的结果”是“‘大……主义’(专制)失败,民主主义战胜”,其“社会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失败,劳工主义战胜”,而二者都是“庶民的胜利”。这一认识( )
A. 高度赞扬了协约国集团胜利意义 B. 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新的选择
C. 体现了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揭露了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9. 如下图的左上部分描绘的是红军一往无前的冲锋画面,左下及中间部分描绘的是国民党军官克扣军饷和殴打士兵的情形,图的右上角画的是国民党军队伤兵被捆绑转移的场景。红军创作该宣传画报的主要目的是( )
红军长征过禁江石壕宣传画报
A. 揭露国民党军队的黑暗腐败 B. 展现红军战士的英勇与光辉战绩
C.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D. 塑造红军形象以瓦解国民党军心
10. 1956年12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转发广东省委报告的批语中写道:“中央认为让一部分(不是大部分,更不是全部)坚决要求退社的富裕中农退社,不但无害,而且有益。”毛泽东的这一论断( )
A. 肯定了地方政府的创举 B. 承认了农村的阶级分化
C. 指明了合作化的必要性 D.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11. 如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部分)。这主要服务于( )
1月1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民日报社召开学习陈云《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座谈会
2月1日 新华社报道,国家科委负责人……邀请部分农业科学家座谈今年农业科学技术工作的重点问题。农业科学家们认为……正在兴起的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是在我国农村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3月1日 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活动月”在全国展开
A.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B. 巩固人民政权
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推进改革开放
12. “在荷马时代,一些长老已作为法官在广场审理案件。那个时代尚无文字,所谓的法律也只是一些不成文的习惯。但希腊人历来重视法治,当他们学会使用文字时,他们便开始颁布成文法。”这可用来说明,古希腊城邦( )
A. 法律是西方法律的源头 B. 法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C. 政治体制取决于习惯法 D. 成文法由法官创制出来
13. 阿拉伯帝国成立之初,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指出:“知识好比阿拉伯人失掉的骆驼,无论在哪里发现,都要把它牵回来。”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也强调:“你们应当自摇篮学到坟墓。”这( )
A. 维系着帝国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B. 成为阿拉伯多元文化的精神动力
C. 满足了帝国辽阔版图的人才需求 D. 为近代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借口
14. 如下图是1870年的伦敦有轨马车。英国当时的交通工具( )
A. 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平等 B. 适应了平民生活的需要
C. 传统与现代同时存在 D. 机械化生产普遍流行
15. 如下表出自1917年11月20日俄国人民委员会给最高总司令杜鹤宁下达的一份命令。据此可推知,当时( )
公民最高总司令……立刻执行工人和士兵苏维埃全俄代表大会的决定,向敌军事当局提议立即停止军事行动以便举行和平谈判。……人民委员会命令你;将你同敌军代表进行该判的情况不断地用直通电讯向委员会报告;只有在人民委员会事先同意后,方能签署停战文件。
A. 人民委员会是俄国最高权力机关 B. 苏维埃政权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C. 苏联对外采取的是和平外交政策 D. 杜鹤宁参与了一战停战和平谈判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一群特立独行的年轻诗人和作家,他们在生活上放荡不羁,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寻求绝对自由;在文学上崇尚自由无意识的文学创作,否定主流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 人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 青年人群的自甘堕落
C. 种族隔离歧视现象加剧 D. 美国社会的深层分裂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古代部分思想家的富民主张
思想主张 来源 时代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 西周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仲 春秋
“足食,足兵,民信之”“先富而后教”“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孔子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孟子 战国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不富无以养民情”。 荀子
民非足也,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贾谊 西汉
上,谓人君与居人上者,观剥之象而厚固其下,以安其居也。 下者,上之本,未有其本固而能剥者也。……知理之如是,则安养人民,以厚其本,乃所以安其居也。 程颐 北宋
“国之所以为国者,民而已,无民则无以国矣”“君富必民富” 丘浚 明中期
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 唐甄 清初
——改编自卢周来《中国传统富民思想及其当下启示》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富民思想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下表中的某一时期,围绕“富民与社会治理”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的幼稚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出现在民国政府教育部1912年9月公布的《师范教育令》中;1919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订定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程》规定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当时幼稚师范教育都附属于女学之中或者止步于中等师范学校,以“保姆”等词描述:教会学校不断招收学生使培养幼稚师资的规模不断膨胀;学制体系受日本和美国等国影响。
下表民国初年幼稚师范课程设置一览
课程 一年级(与高级中学一年级同)学分 二年级学分 三年级学分
英文 20 10 10
国文 12 12 12
社会问题 6 — —
宗教学 4 4 4
体操 2 2 2
生理及卫生 3 — —
生物学 3 — —
家政学 2 1(儿童保护法) 2
音乐 2 — —
琴学 随意科 1 1
心理 — 3 —
音乐教法 — 2 —
唱歌 — 1 —
美艺 2 2
故事 1 — —
幼稚与国民歌曲 1 — —
国文教法 2 — —
圣道教法 — — 2
学校管理法 1 — —
近世教育史 — — 3
实习 — 10 15
启智用具教法 — 1 —
秩序法 — — 2
实习商榷 — — 1
幼稚教法 — — 2
学分总数 54 53 59
——改编自秦泽虎《民国时期幼稚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幼稚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表中的课程设置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可以删除、增加或调整一些课程;观点正确,理由充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0年2月,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11国在蒙得维的亚成立了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同年12月,危地马拉、委内瑞拉等5国成立中美洲共同市场,从此揭开了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的序幕。1975年10月墨西哥、委内拉第23个拉美国家在巴拿马宣布建立“拉丁美洲经济体系”。这些组织逐步取消了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并加强了能源、自然资源、金融和科技方面的合作。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拉美各国为了克服进口替代所带来的消极作用,纷纷向促进出口的战略转化,将出口多样化政策与进口替代方针相结合。1966年圭亚那独立,实行“合作社会主义”,通过国有化、合作社制度发展多样化的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
材料二 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和一体化措施的实行使拉美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20世纪50—60年代为5.4%,70年代前期为7.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60年为340美元,1979年增长到1500多美元,还出现了巴西、墨西哥等国的“经济奇迹”。1975年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拉美经济连年恶化,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债务问题日益严重。1982年墨西哥首先爆发债务危机,接着,波及全拉美。拉美国家惊奇地看到他们的外汇又转移到歧视他们的“中心”去了。此外,通货膨胀、贸易逆差、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也困扰着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60—1975年拉丁美洲现代化的主要成就并说明其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拉丁美洲现代化遭遇困难的认识。
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期末适应性考试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A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内涵:以民为本;寓富于民;富民是有效治理国家的基础。(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农耕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宗法观念和传统思想的影响;调节社会矛盾的需要;探索国家治理方式的推动。(任答三点即可)
(2)示例:
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富民思想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发展。
论述: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生存危机,管仲、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主张富民,以稳定统治秩序,增强诸侯国的竞争力;在他们富民思想的影响下,民本思想进一步发展;他们的主张得到诸侯国的认可,增强了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例如齐鲁两国都得以长期延续。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论证了富民与社会治理的统一,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发展。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
【18题答案】
【答案】(1)特点:依据政府政策;社会重视程度不足;带有宗教倾向;受日本、美国等国影响大,外国化倾向严重;门类繁多,偏重操作性的技能课程;缺失幼稚生发展的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发展不完善等。(任答4点即可)
(2)示例:
修改角度1:从本土化的角度。删除外国宗教内容,增加中国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等。
修改角度2: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增加自然科学的内容等。
修改角度3:从教育规律的角度。加强幼稚教育理论课程的设置,增加通识性知识,丰富实践课程的形式等。
修改角度4:从社会实际需要的角度。增加技术劳动课等。
理由:民国初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社会改造任务;救亡图存的方案(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对政府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等。
(至少从两个角度修改及说明理由)
【19题答案】
【答案】(1)成就: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显著提升;巴西、墨西哥等国的“经济奇迹”。(任答三点即可)
因素:关税壁垒的取消;能源、自然资源、金融和科技合作的加强;出口多样化政策与进口替代方针的结合;圭亚那“合作社会主义”实践。(任答三点即可)
(2)认识:平衡好内部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加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的自主性和竞争力;注重社会政策的协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任答三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