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春八下历史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素养测评试卷03【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1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3
[范围:第一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八年级某班同学们集体观看一部纪录片,纪录片分为下表几个章节,据此判断,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第一篇章 各界代表齐聚一堂
第二篇章 居安思危歌声嘹亮
第三篇章 纪念英雄丰碑永立
第四篇章 选举政府定都北京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2.下表为某同学的部分课堂笔记,其中空缺部分应填入的是 (  )
时间、地点 1949年、北平
会议主题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选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法律文件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由此可见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4.【史料实证】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5.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解读正确的是(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6.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有4000多千米的边境线。西藏和平解放前,我国在西藏的边境地区处于“有边无防”的状态。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边防、外防侵略、内护稳定。据此可知,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  )
A.顺利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有效构筑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
C.开辟了西藏人民通往幸福的道路
D.推动了西藏人民与内地密切交流
7.【跨音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战歌可用于研究(  )
A.百团大战的经过
B.重庆谈判的意义
C.渡江战役的原因
D.抗美援朝的目的
8.郭沫若题诗道:“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该诗中的“英雄”包括(  )
A.黄继光 B.赵登禹
C.邓世昌 D.张自忠
9.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抗美援朝”内容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B.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C.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上甘岭战役历时40多天,志愿军击退敌军900多次冲击
10.右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柱状图,该图说明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B.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11.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 (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提出免除农业税
D.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2.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实现是在 (  )
A.1949年
B.1950年
C.1952年
D.1958年
13.毛泽东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让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
A.依靠贫雇农,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D.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14.【史料实证】一些老旧的证件和执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见证了当时的社会变迁。下列与右图这张历史证件相关的是 (  )
A.它消灭了地主阶级,但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土地
B.它的出现践行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要求
C.它的出现意味着土地公有制变为土地私有制
D.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5.【跨数学】右面是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反映的是 (  )
A.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的准备。(6分)
材料二 1949年10月,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
(2)材料二中中华民族“华丽转身”的标志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为“开国大典”写一段解说词。(提示:解说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盛况等,字数不少于100字。8分)
17.(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部分)的政治面貌状况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政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 主同盟
(1)指出与材料一选举结果有关的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会议召开的目的。(2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全中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成为中华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新中国的成立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的理由。(5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6分)写出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时代主题。(2分)
18.(20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收集到以下材料,准备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绘年代尺——把握时代脉络】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年代尺中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4分)
任务二 【解读数据——体会改革之路】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4分)图二农村粮食产量有何变化 (2分)
任务三 【图文史料——传承革命精神】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4)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2分)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1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3
[范围:第一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八年级某班同学们集体观看一部纪录片,纪录片分为下表几个章节,据此判断,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第一篇章 各界代表齐聚一堂
第二篇章 居安思危歌声嘹亮
第三篇章 纪念英雄丰碑永立
第四篇章 选举政府定都北京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A
2.下表为某同学的部分课堂笔记,其中空缺部分应填入的是 (  )
时间、地点 1949年、北平
会议主题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选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法律文件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C
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由此可见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3.B
4.【史料实证】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4.B
5.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解读正确的是(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5.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C项正确。故选C项。
6.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有4000多千米的边境线。西藏和平解放前,我国在西藏的边境地区处于“有边无防”的状态。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边防、外防侵略、内护稳定。据此可知,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  )
A.顺利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有效构筑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
C.开辟了西藏人民通往幸福的道路
D.推动了西藏人民与内地密切交流
6.B [解析] 根据题干“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边防、外防侵略、内护稳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了边防,改变了西藏“有边无防”的状态,防范了外部侵略,维护了国家稳定,有效构筑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B项正确。故选B项。
7.【跨音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战歌可用于研究(  )
A.百团大战的经过
B.重庆谈判的意义
C.渡江战役的原因
D.抗美援朝的目的
7.D
8.郭沫若题诗道:“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该诗中的“英雄”包括(  )
A.黄继光 B.赵登禹
C.邓世昌 D.张自忠
8.A
9.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抗美援朝”内容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B.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C.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上甘岭战役历时40多天,志愿军击退敌军900多次冲击
9.C
10.右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柱状图,该图说明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B.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10.D
11.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 (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提出免除农业税
D.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1.B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12.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实现是在 (  )
A.1949年
B.1950年
C.1952年
D.1958年
12.C
13.毛泽东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让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
A.依靠贫雇农,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D.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13.B
14.【史料实证】一些老旧的证件和执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见证了当时的社会变迁。下列与右图这张历史证件相关的是 (  )
A.它消灭了地主阶级,但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土地
B.它的出现践行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要求
C.它的出现意味着土地公有制变为土地私有制
D.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4.D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1951年”“土地房产所有证”可知,这张历史证件与土地改革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项正确。故选D项。
15.【跨数学】右面是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反映的是 (  )
A.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5.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土地改革的完成都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D项正确。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的准备。(6分)
材料二 1949年10月,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
(2)材料二中中华民族“华丽转身”的标志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为“开国大典”写一段解说词。(提示:解说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盛况等,字数不少于100字。8分)
16.(1)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在军事上作了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组织上作了准备。
(2)标志: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3)解说词: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后,盛大的阅兵仪式开始,阅兵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7.(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部分)的政治面貌状况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政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 主同盟
(1)指出与材料一选举结果有关的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会议召开的目的。(2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全中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成为中华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新中国的成立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的理由。(5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6分)写出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时代主题。(2分)
17.(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目的: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或筹建新中国)。
(2)理由: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任答一点即可)
(3)图一:西藏和平解放。图二:抗美援朝。图三:土地改革。时代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8.(20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收集到以下材料,准备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绘年代尺——把握时代脉络】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年代尺中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4分)
任务二 【解读数据——体会改革之路】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4分)图二农村粮食产量有何变化 (2分)
任务三 【图文史料——传承革命精神】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4)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2分)
18.(1)①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②土地改革
(2)原因:地主、富农和贫雇农、中农占有土地比例严重失调,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3)示例
题目:抗美援朝战争彰显新中国的形象。
论述:为了保家卫国,中共中央决定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抵御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抗美援朝战争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4)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经济的恢复与建设铺平道路。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春八下历史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素养测评试卷03【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