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济南旅游学校(济南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4-2025高一普高班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济南旅游学校高中部普通高中班
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题(共100分)
命题说明:试题结合济南地方史特色,涵盖中国古代至近现代史,难度偏难,注重史料分析与综合思维。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阅读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今济南附近)是东方经济文化中心。《史记》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
1.齐国能成为春秋强国的主要原因是()
A.铁器牛耕普及
B.盐铁专营政策
C.地理条件优越
D.法家思想主导
2.材料中“宽缓阔达”的齐国民风,反映了当时()
A.儒家礼制严格
B.工商业氛围浓厚
C.军事扩张频繁
D.小农经济封闭性
3.与齐国同期的济南地区,可能出现的生产工具是()
A.青铜耒耜
B.曲辕犁
C.翻车
D.筒车
阅读材料,回答4-6题:
材料二: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成为中国近代首个主动对外开放的内陆城市。下表为1905-1911年济南进出口商品统计(部分):
年份进口(万两)出口(万两)
1905280 150
1911620 320
4.济南自开商埠的直接背景是()
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
B.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
C.清末新政推行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5.表中数据说明济南开埠后()
A.贸易逆差扩大
B.经济殖民化加深
C.近代化进程加速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6.济南自开商埠与上海等条约口岸的本质区别是()
A.主权归属
B.税收政策
C.贸易对象
D.交通条件
阅读材料,回答7-9题:
材料三:1928年5月,日军制造“济南惨案”,屠杀中国军民六千余人。蒋介石下令北伐军“忍辱负重”,绕道北上。
7.这一事件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蒋介石“绕道北上”的实质是()
A.贯彻“攘外必先安内”
B.对日妥协以完成统一
C.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D.等待国际社会调停
9.该事件对山东民众的影响是()
A.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促使国共合作建立
C.加速解放区土地改革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阅读材料,回答10-12题:
材料四:《汉谟拉比法典》第196条规定:“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第200条规定:“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上述条款体现的法律原则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同态复仇
C.阶级差异
D.宗教神权
11.《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
A.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
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建立民主政治
D.规范宗教仪式
12.该法典制定时,中国处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阅读材料,回答13-15题:
材料五:伯里克利在雅典阵亡将士葬礼上演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非少数人。”
13.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特征是()
A.直接民主
B.代议制
C.君主立宪
D.贵族寡头
14.伯里克利时期,能够参与公民大会的群体是()
A.外邦人
B.成年男性公民
C.奴隶
D.妇女
15.雅典民主制度对西方政治文化的主要贡献是()
A.三权分立
B.法治传统
C.公民参与理念
D.联邦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16-18题:
材料六: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法来源于正义,正义即给予每个人应得的部分。”
罗马法对近代法律体系影响最大的是()
A.万民法
B.自然法思想
C.《十二铜表法》
D.公民法
17.罗马帝国扩张导致法律变革的根源是()
A.多民族交往矛盾
B.基督教传播
C.奴隶起义频发
D.君主专制强化
18.罗马自然法思想与启蒙运动的联系体现在()
A.社会契约论
B.天赋人权
C.人民主权
D.三权分立
阅读材料,回答19-21题:
材料七:中世纪的欧洲庄园内,农奴每周需为领主耕种3天土地,并缴纳部分收成作为地租。
19.庄园经济的本质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资本主义萌芽
C.奴隶制经济
D.村社公有制
20.农奴与奴隶的本质区别是()
A.拥有人身自由
B.可拥有生产资料
C.缴纳货币地租
D.参与政治活动
21.14世纪西欧庄园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黑死病导致劳动力短缺
B.十字军东征
C.宗教改革
D.城市复兴
阅读材料,回答22-24题:
材料八:哥伦布航海日记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能占有黄金,就能获得所需的一切。”
22.哥伦布远航的根本动力是()
A.传播基督教
B.追求经济利益
C.科学探索
D.政治避难
23.“哥伦布大交换”对美洲的直接影响是()
A.原住民大量死亡
B.文明独立发展
C.农业技术提升
D.宗教多元共存
2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
A.地中海
B.大西洋沿岸
C.印度洋
D.太平洋
阅读材料,回答25-27题:
材料九: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5.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关键前提是()
A.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B.殖民扩张积累资本
C.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D.自然科学突破
26.19世纪英国主导的国际分工特点是()
A.亚洲提供原料
B.非洲输出奴隶
C.美洲种植棉花
D.英国制造工业品
27.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济南近代化的表现是()
A.建立机器制造局
B.开通电报线路
C.创办民族火柴厂
D.修建胶济铁路
阅读材料,回答28-30题:
材料十:1919年《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须支付巨额赔款,并限制其军备。
28.该和约中“战争罪责条款”针对()
A.德国
B.奥匈帝国
C.俄国
D.意大利
29.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北约
D.世界银行
30.凡尔赛体系未能维持和平的根本原因是()
A.未解决大国矛盾
B.美国未加入国联
C.经济危机冲击
D.民族主义崛起
二、综合题(共5题,40分)
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隋唐时期,济南历城人房玄龄任宰相,辅佐唐太宗制定律令、选拔人才。《贞观政要》载:“玄龄明达吏事,审定法令,务在宽平。”
(1)结合材料,分析房玄龄对“贞观之治”的贡献。(4分)
(2)从济南地域文化角度,说明房玄龄成就的成因。(4分)
32.(8分)分析下表,回答关于近代济南工业的问题:
年份 工厂数产业工人数
1912 15 2000
1936 82 12000
(1)指出1912-1936年济南工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原因。(5分)
(2)列举此时期济南著名民族企业一例并说明其意义。(3分)
33.(8分)阅读关于“济南战役”(1948年)的材料:
“华东野战军经八昼夜激战,攻克济南,揭开战略决战序幕。”-毛泽东
(1)结合解放战争进程,说明济南战役的战略意义。(4分)
(2)济南战役中“里应外合”战术的成功运用,体现了哪些军事思想?(4分)
34.(8分)论述明清时期济南作为“齐鲁文枢”的文化表现及原因。
35.(8分)以20世纪初济南自开商埠为例,评析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主动开放”模式。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CBACC
6-10:AABAB
11-15 : ABABC
16-20: BABAB
21-25 : ABBAA
26-30 : DCBAA
综合题
31.(1)
·完善法律制度(《唐律疏议》奠基);
·改革选官制度(推进科举制);
·倡导“宽平”治国理念,缓和社会矛盾。
(2)
·齐鲁文化重视教育,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南北文化交流促进务实创新精神。
32.(1)
·趋势:工厂数量和工人规模快速增长;
·原因:济南开埠促进资本与技术输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代”);政府政策支持(如北洋实业救国)。
(2)
·案例:成丰面粉厂(或致敬火柴厂);
·意义:推动近代轻工业发展,抵制外资经济侵略。
33.(1)
·首克国民党重兵防守的大城市,鼓舞解放军士气;
·切断华北与华东国民党军联系,为淮海战役创造条件。
(2)
·集中优势兵力;
·军事攻坚与政治瓦解结合;
·灵活运用运动战与阵地战。
34.
·表现:书院兴盛(如泺源书院);文学成就(李清照、辛弃疾);儒学传承(伏生传《尚书》)。
·原因:交通枢纽地位;齐鲁文化积淀;明清科举制度推动。
35.
·积极:自主开放维护主权,促进城市近代化(工商业、市政建设);
·局限:仍受列强资本冲击,传统经济结构瓦解加剧社会矛盾。
命题特色
1.济南元素:房玄龄、自开商埠、济南战役等地方史贯穿全卷。
2.难度设计:选择题混淆项强调概念辨析(如“自开”vs“条约开埠”),综合题要求史论结合与多维度分析。
3.核心素养:突出史料实证(表格/文献解读)、历史解释(事件评价)。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济南旅游学校(济南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4-2025高一普高班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