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届江西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检测(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2025 届江西省高三年级 3 月联合检测
高 三 历 史 试卷
试卷共 6 页,20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表所示是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系统。据此可知
A.新石器时代不同流域文明平行发展 B.区域文化在聚合中不断传承演进
C.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历史最为悠久 D.兴隆洼文化遗存距今有近 6000 年
2.秦朝在县、道设有“泰上皇祠庙”;汉高祖十年(公元前 197 年)太上皇崩,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
上皇庙于国都”。这可以佐证
A.秦汉两朝治国思想基本一致 B.西汉初期诸侯势力强大
C.忠 君 守 礼 思 想 成 为 统 治 支 柱 D.西 汉 继 承 了 秦 朝 的 制 度
3.深受隋唐社会喜爱的西域三大舞种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均属个性张扬的健舞。不少达官显贵都是胡
旋好手。在唐玄宗的带动下,深宫内外习舞成风。西域乐舞之所以深受中原士人青睐,主要原因在于
A.得到了皇帝与显贵的推崇 B.民族交融促进了华夏认同
C.艺术风格与时代精神交汇 D.文成公主入藏的文化交流
4.州桥夜市北起居汴京之中的州桥,南至横跨蔡河之上的龙津桥,中间夹御街,南北长一里有余。州桥之北
是各级官员、公干吏役聚集的官衙所在地,州桥东西商业繁盛,州桥以南则各色店铺林立。由此可知,当

A.市坊制度规范城市管理 B.交通的改进影响了城市发展
C.榷场互市贸易十分繁荣 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日益严密
5.大青绿山水画曾盛行于唐代,后来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越来越多画家更偏爱淡着色的小青绿山水画。明代以
仇英为代表的职业画家发展了大青绿山水画的传统,这表明金碧辉煌、装饰风格更加鲜明的大青绿山水画有
较强的需求。大青绿山水画的流行反映了明代
A.艺术商业化的潮流 B.绘画技巧的改变
C.社会文化趣味高雅 D.消费文化的多样
6.1861—1864 年,汉璧礼(英国商人)以低价大量永租华人地产,成为上海开埠早期的大地产主。汉璧礼的土地
开发、经营方式以营建里弄(lòng)住宅为主,主要由代理人、经管人或公平洋行负责,承揽房屋出租、代客
经租、土地出租、建筑设计、挂号道契等业务。1907 年汉璧礼去世后,部分土地转给家族成员,部分土地转
到汉璧礼创办的公司公平洋行名下。汉璧礼在沪土地的投资与经营
A.具有殖民性质 B.封建色彩浓厚 C.阻碍社会转型 D.完善基础设施
7.1912 年 10 月 18 日,孙中山自上海启程,乘坐军舰溯江而上,展开长江沿线省份考察之行;在江苏南京、
安徽安庆等地停留后,24 日至江西九江、南昌等地进行访问。10 月 24—29 日,孙中山与江西军政等各界
人士广泛互动,应邀出席了江西省内军、政、商、学等各界组织的集会活动。孙中山这一行程
A.改变了当地的落后面貌 B.粉碎了袁世凯的阴谋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稳定 D.为二次革命奠定基础
8.中共冀豫晋省委最初主要执行上级交办的任务和传达指示,在北方局和八路军的指导帮助下,很快即能主动
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省委也注重培养下属特委、县委的领导能力,并逐渐扩展至群团等外围组织。这种上
下联动培育组织的做法,“改正手工业的工作方式,实现让组织成为科学的机器,一振百动”。这说明
A.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得以加强 B.党特别重视将政治经济工作相结合
C.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不 断 扩 大 D.党 积 极 探 索 根 据 地 工 作 重 心 的 转 移
9.1950 年 8 月,改组后的中国福利会在五原路筹建托儿所。1951 年 6 月,托儿所正式开办,主要收托 3
个月到 18 个月大的婴儿,须经上海总工会、华东军政委员会人事部、上海市民主妇联介绍方能报名入
托。除了基本的照顾看护外,中国福利会托儿所还根据年龄段对婴儿拟定了详细的营养指导。中国福利
会托儿所的创办
A.适应了保卫和建设国家的需要 B.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
C.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体现救济慈善机构对妇幼的保护
10.1986 年 4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赋予在华外商独资经营权利。19
86 年 10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在税收、信贷、场地使用费等方面鼓励外商投
资。1988 年 4 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三法”反映了
A.“亲、诚、惠、容”的外交原则 B.我国外交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制度探索 D.我国对外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11.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文献中所记载的异域地名“麦鲁哈”,在公元前三千纪大概指印度河流域,
在公元前一千纪中后期指的是东非。根据已有的证据,两地出产的物产非常相近,两河流域的人们把
出产同样物产的地区统称为麦鲁哈。结合下图,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商路西移 B.文字流变 C.帝国扩张 D.文明消亡
12.英格兰治安法官这一职位起源于中世纪,最初是国王为维护地方社会治安而临时设立的官职,到 1361
年成为地方政府的常设官职。1485 年以后,治安法官的职权急剧膨胀。这一历史演变反映出
A.大陆法系的历史渊源 B.文官制度的发展进程
C.君主权力的逐渐加强 D.地方势力的不断膨胀
13.15 世纪以前的英国礼仪以文雅举止为内在美德的体现,通过对举止的规训,塑造贵族精神与良好人格。
随着欧洲礼仪作品尤其是卡斯蒂廖内《廷臣论》的译介,英国社会认识到礼仪的伪装性与非道德性,
将文雅视为自我塑造工具的设想使得德行合一的礼仪观走向瓦解。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的贵族化 B.社会道德的败坏
C.社 会 观 念 的 平 等 化 D.启 蒙 思 想 的 盛 行
14.1876 年,秘鲁总统普拉多为纾解财政危机,巧设名目,大规模向印第安人征税。与此同时,地主寡头
与行政官员、教会保持紧密的关系,共同垄断地方的政治、经济权力。大庄园主借助地方官员和教会
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印第安人的土地。这些现象
A.中断了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 B.破坏了村社土地所有制
C.打破了相对平衡的文明格局 D.阻碍了民族国家的构建
15.据下表可知,该时期土耳其
时间 伊斯坦布尔社会主义政党活动情况
1918 年 10 月 第一个共产主义团体在伊斯坦布尔成立,宣扬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批评同盟国
1919 年 2 月 席勒密以土耳其社会主义党的名义恢复了活动
1919 年 5 月 受法国激进社会主义影响的土耳其工农党从德国回国后,在政府的默许下以土耳其工农社会主 义党的名义活动
1920 年 成立“绿军”组织,宣称“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和反军事主义”
A.组织活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
C.社会主义思潮占思想领域主导地位
D.工业经济迅猛发展推动工人力量壮大
16.1953 年上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不仅坚持“自由主义”发展观,要求美国缩减对外支出以减少财政赤
字,还在经济政策领域对不发达国家确立了“贸易而非援助”原则,在维护“自由世界共同安全利
益”的共同安全援助框架内向与美国结盟的不发达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这反映美国当时
A.因经济衰退放弃中间地带 B.大规模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与苏联争霸的战略性收缩 D.冷战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汉书·艺文志》载“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其中包括射法 8 家、剑法 1 家、手
搏 1 家、蹴鞠 1 家。另外,归类于“兵技巧”的还有:《鲍子兵法》10 篇,图 1 卷;《伍子胥》10
篇,图 1 卷;《公胜子》5 篇;《苗子》5 篇,图 1 卷。汉代实行征兵制,正常男性至 23 岁皆须入伍
从戎,接受训练并定期考核。《后汉书·百官志》引《汉官仪》:“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以为卫士,
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八月,太守、都尉、令、长、相、丞、尉会都试,课殿
最。”另外,汉制还规定男子在入伍前须接受军训,“非教士不得从征”“士不素习不得应召”,而
“士”入伍前的军事训练由尉、游徼、亭长等基层地方官吏负责实施。
——摘编自郝勤《“兵技巧”与两汉时期的军事体育》
材料二 宋代十分注重应募者“壮健”“矫捷”“骁勇”。为此,宋代创立了按照统一标准的“兵
样”选募士卒的办法。募兵时将“试瞻视”即测试视力列为测试项目,并制订了具体的标准。宋代
选募军士并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条件,也较注意人的内在气质,不仅要求有“胆勇”,还重视“心机
疾速”。宋代军事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选募与训练合为一体,军队训练和选募一样,也有丰富
的内容。战争中广泛运用的攻防格斗技术是宋军训练的重点,即“教战守”“练军实”。
从宋代步军庞大的编制看,作战以弓弩射击为主,因而教射是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宋军教射时,首先
进行增强臂力和掌握正确张弓架式的基本练习,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射准和射远。因此,宋代对教射的
标准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一一摘编自聂啸虎《从宋军选练看中国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水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军事训练的保障措施,简析汉代军事训练的意义。(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军事训练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6 分)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在 1937 年 11 月 3 日至 24 日召开的讨论中日冲突的布鲁塞尔会议上,中国代表向英、美、法等
国代表提出了信贷请求。11 月 29 日,中国向英国政府提交所需物资清单以及购买物资所需的财政援助,
由中国提供关税、盐税或石油特许权为还款担保。除了日本对其在华利益破坏程度的影响因素外,英国
政府仍须考虑欧洲局势、美国援华态度、东亚军备力量。而当时三个条件均不利于英国援华。1938 年 1
1 月 7 日,蒋介石表示,希望英国明确回答是否愿意援助中国,如果英国仍拒绝,自此将不再向英国求
援。12 月 21 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先询问美国是否愿意对华提供平准基金借款。由于桐油借款刚刚达
成,美国此时不愿再对华提供平准基金借款,但希望英国跟进美国,对华提供信贷。旋即,英国出口信
用担保部表示,愿意为中国政府提供出口信贷,由该部为英商对华出口汽车提供 50 万英镑的担保。
——摘编自王钊《全面抗战前期中英出口信贷交涉》
材料二 1938—1940 年,主要是发行边币,肃清伪券杂钞,停止法币流通,确立边币市场,代理金库,
垫付财政款;1941 年,晋察冀边区银行开始办理水利贷款和农工商业贷款以及合作、救灾贷款。据不
完全统计,1939—1945 年,冀南银行放款总额中农业放款占 38.09%,北海银行放款总额中农业放款占
62.5%,晋察冀边区银行放款总额中农业放款占 34.9%。在 1942 年 12 月召开的西北高级干部会议上,
毛泽东同志作了关于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对农贷工作提出了七项原则:农贷要放给有劳力无耕
牛或农具的新老移民、难民和贫农;举办实物贷款,做到钱物结合;贷款要有计划地放在荒地多、需款
迫切,又能生产获利的县区;改善放款组织;简化贷款手续;棉、麦青苗贷款要专款贷放;贷款要不违
农时。延安《解放日报》根据这个讲话精神,于 1943 年 1 月 19 日发表了题为《迅速发放农贷》的社
论,论述了农贷的意义、原则、对象和办法,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将此事作为重要工作之一。
——摘编自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信贷活动及利率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信贷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区银行的主要任务,简要说明边区银行农业放款的积极作用。
(8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根据 1427 年佛罗伦萨的财产申报档案,在 9821 个纳税单位中,有 3608 个是带有家族姓氏的,
其中 88%集中于百余个最富有的大家族。家谱在这时期大量出现,大家族通过家族档案和口耳相传的往
事,尽量将本家族的源头追溯得更久远。一些家族也将自身国际交往的经历投射到城市空间中。由国
际 贸 易 发 迹 的 托 尔 纳 博 尼 家 族 和 阿 尔 比 齐 家 族 联 姻 时 订 购 的 绘 画 中 ,
模仿当时远洋使用的卡拉克帆船,描绘了希腊神话中的阿尔戈英雄号,该船目的地是黑海东岸,这暗示
了该家族在黑海东部地区的经营。作为美第奇家族对手的斯特罗齐家族,从 14 世纪中叶就开始通过国
际呢绒贸易发财。帕拉·斯特罗齐与其父都希望在圣三一教堂赞助一间礼拜堂作为家族墓地,还收藏有
大量希腊文和拉丁文手稿,并且与人文主义学者广为交往,希望像美第奇家族那样建一座图书馆。依靠
国际贸易的新兴家族很少再像旧式家族那样公开对峙,而是利用文化符号含蓄地表达立场和进行竞争。
—摘编自朱明《国际贸易背景下佛罗伦萨的家族兴替与城市空间的变迁》
材料二 在欧洲人大规模来到西非之前,撒哈拉以南至几内亚湾沿岸的西非地区普遍处于“社群主义”
社会,每个人从属于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有足够的土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土地制度为公有制。15 世
纪后,随着西非越来越多地参与大西洋贸易,沿海地区社会分工被细化,贸易对粮食和商业设施的需求
使沿海城市和城市腹地都出现了土地私有化的情况。随着棕榈、橡胶,尤其是可可的引入和扩张,土地
作为商品的价值也出现了增长,各种形式的土地买卖增多,农村地区第一次出现了以个人或小家庭为主
的土地所有制,如克洛博人为购买种植棕榈的土地而演化出的“胡扎”制度,和阿克瓦姆人为购买种植
可可的土地而演化出的“家庭”或“公司”制度。
——摘编自冯理达《1907 年“洛克诉康克菲”案与英国对西非黄金海岸殖民地土地政策的争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贸易对佛罗伦萨家族文化的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贸易背景下西非家庭与佛罗伦萨家庭发展的异同。(6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964 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建
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宣传画《在党的领导下向四个现代化进军》(蔡循生,1981 年)
结合所学知识,从局部或整体角度阐释该宣传画。(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
成文)2025届江西省高三年级3月联合检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从“大地湾”“老官台”“磁山”“北辛”到“仰韶”“大汶口”,既有时间上的“传承”也有空间上的“聚合”,故
选B项;虽然表格无法体现不同流域文化的交流,但事实上不同流域在空间上存在交接之处甚至交叉之处,“平
行”发展意味着没有交流,排除A项:表格中显示了典型的文化遗存,但这并不意味相同时间段其他地区没有文
化遗存,更不意味相同地区在此之前没有文化遗存,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排除C项;表格显示的B.C.指公元
前,兴隆洼文化存在于公元前近6000年,距今8000年左右,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期和秦朝都在地方设置太上皇庙,由此可推知西汉继承了秦朝的部分制度,故选D
项;秦朝的治国思想是法家学说,汉高祖时期的治国思想是黄老学说,排除A项:材料只显示中央对诸侯发出号
令,没有涉及诸侯对抗命令,无法体现诸侯势力强大,排除B项:忠君守礼思想成为统治支柱发生在汉武帝推崇
儒学以后,排除C项。
3.【答案】C
【解析】隋唐社会风气开放,文化上崇尚阳刚之气,西域的健舞风格恰与之契合,故选C项;皇帝与达官显贵的推
崇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不是健舞流行的“主要原因”,与广泛的隋唐社会面貌不符,排除A项:华夏认同强调的是
周边民族以中原文化为中心,材料体现的是中原对西域文化的推崇,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西域乐舞而非西藏
(吐蕃)文化,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州桥连接了河的两岸,一河多桥可以起到带动商业发展、推动城市繁荣、改善城市布局的作用;材料表明,在
河的两岸、桥的四周,城市商业更为繁荣,体现了交通的改进影响了城市发展,故选B项:据“汴京”可知材料时间是
北宋,当时市坊界限已经被打破,且“中间夹御街”也可以体现市坊界限被打破,排除A项:榷场是宋、辽、金、元各在
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主要用于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贸易,材料未涉及榷场互市交易,排除C项;北宋时期,国家对
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夜市繁荣、商铺林立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盛行”表明“大青绿山水画”是受大众欢迎的;“职业画家”“较强需求”“流行”也可以反映艺术迎合市场
的需求,体现了艺术商业化的特征,故选A项;绘画技巧的改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大众通常代表世俗
化,而非高雅,排除C项:材料反映职业画家更倾向于以大青绿山水画迎合大众,没有涉及消费文化,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1861一1864年”可知,当时西方列强已经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
住的特权,因而汉璧礼在华大量永租华人地产并进行牟利经营,这具有殖民侵略的性质,故选A项;根据洋行、公
司等信息可知,汉璧礼的土地经营具有近代商业贸易的特征,排除B项;汉璧礼的这种经营方式,是中国近代经
济社会转型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汉璧礼土地出租、转让等,没有与基础设施有关的信息,排除D项。
高三历史第1页(共4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江西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检测(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