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两河流域的乌尔城遗址出土了两款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的棋类游戏,上面记录的规则与公元前2世纪埃及的一款游戏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这一发现说明( )
A.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 B.亚非文明相互交流
C.文明具有相同的起源 D.两地文明趋于统一
2.“农民们终年忙于耕耘收获,没有闲暇参与政治,而工匠、商贩或雇工却乐于如此,但由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获得津贴,所以,穷人因能得到补助而愿意从政。”这说明雅典民主制度旨在( )
A.保障公民参政的权利 B.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C.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 D.追求判决的公平公正
3.“对自由农来说,如果在战乱时期成为农奴,倒也不是坏事;当维京人和其他武装侵略者袭来之时,顺从庄园制度就可以获得领主的保护。失去生命还是失去自由?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农奴甚至可以说是个更好的选择。”这一观点认为庄园制度一定程度上( )
A.维护了西欧社会秩序 B.保障了领地自给自足
C.保护了农民生命安全 D.限制了领主经济剥削
4.有学者谈到中世纪城市的起源时指出:“就城市的发展来说,基本的共同原则是:这些城市中心起源于同一个有原动力的和积极的因素,就是。”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填的词可能是( )
A.王权 B.贸易 C.宗教 D.战争
5.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要了解此后东罗马帝国的发展状况,应该学习( )
A.第7课 B.第8课 C.第9课 D.第10课
6.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梳理的日本纪年方式的演变情况,其年号从无到有的主要原因是( )
公元纪年 年号纪年 事件
614 无 派遣使者到中国留学。
630 无 派出遣唐使。
645 大化元年 孝德天皇即位。首次定年号。
652 白雉三年 实施班田收授法。户籍清查。
A.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B.确立幕府统治的需要
C.安排农业生产的要求 D.唐朝对外联系的加强
7.8世纪后,很多食物和植物的英语单词来源于阿拉伯词汇,如樟脑(Camphor)咖啡(Coffee)柠檬(Lemon)橘子(Orange)糖(Sugar)等。这是因为阿拉伯人( )
A.传播了东方文化 B.促进了物种交流
C.创造了独特文明 D.保存了欧洲知识
8.据欧洲14世纪文献记载,一名庄稼汉在连续三年的每一年中都在为不同的雇主工作,离开雇主就是因为可以在别处拿到更多的工资。这种情况反映了中世纪( )
A.农村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领主出租土地获得收益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 D.土地的所有权发生变化
9.16世纪,欧洲男士的衣服常大量使用填充物以突出男性威武雄壮的特征,女性服装则展现人的线条美,这种服饰风格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文主义流行 B.艺术形式多样
C.市民阶层壮大 D.纺织行业繁荣
10.有学者认为美国南北战争确立了所有美国公民首先是美国的国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公民的原则。此观点强调了美国内战( )
A.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B.消除了南北经济差异
C.扩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D.强化了国家认同观念
11.1872年,日本政府将全国统一划分为八个大学区,一个大学区涵盖32个中学区,一个中学区又涵盖210个小学区,在各个学区分设大学、中学、小学。这一措施是为了( )
A.废藩置县加强集权 B.闭关锁国限制贸易
C.发展教育文明开化 D.军事改革对外扩张
12.19世纪,美国人惠特尼开创了使用通用部件进行生产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一个世纪后亨利·福特又发明了“流水线”生产工艺,这是现代工厂进行大量生产使用的两种主要方法。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B.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
C.加重了工人劳动负担 D.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
13.下图所示的航程有助于( )
A.进化论的形成 B.地圆说的验证
C.殖民地的扩大 D.新大陆的发现
14.在第二次不合作运动中,甘地的志愿者向一座盐场进军,面对警察的暴力阻止,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队形,镇静而倔强地前进,直到被打晕为止。这反映了甘地的运动( )
A.促使印度民族的觉醒 B.限制在非暴力的范围
C.取得印度的民族独立 D.抵制英国制造的商品
15.华盛顿会议上,日本迫于英美的压力,与中国代表签约,条约规定日军撤出山东省,胶州湾等地的主权归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此事说明华盛顿会议( )
A.实现了中国民族独立 B.推行了门户开放政策
C.维护了国际关系公平 D.遏制了日本独霸中国
16.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如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7.1948年后,杜鲁门政府禁止任何能源领域有重要意义的物品,任何武器、弹药和战争器具,任何供应不足的物品运往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举动是为了( )
A.扶持本国企业 B.提高出口价格
C.实施冷战政策 D.扶持西欧发展
二、综合题
18.《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介绍了大英博物馆的100种馆藏文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百五十多年以来,大英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收集全球文物。本书从博物馆选出一百件藏品,范围从大约二百万年前人类起源直至今日。这些物品选自全球不同地区,尽可能多方面地让我们了解各个社会的全貌。
——摘编自《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序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序言中体现的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英博物馆的文物能够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文物卡片名称:带亚历山大头像的银币年代: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81年间 介绍:该银币铸造于土耳其,正面雕刻着亚历山大大帝头像,背面雕刻着雅典娜女神像及希腊字母。 文物传达的历史信息: ①
文物卡片名称:八里尔银币年代:公元1573年至公元1598年间 介绍:该银币为西班牙钱币,西班牙人取材 并铸造于玻利维亚的波托西银矿。 文物传达的历史信息: ②
(2)根据材料二,补充完整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目录(部分)第四部分 文学与科学的开端 …… 第十六部分 第一次经济全球化 第二十部分 我们制造的世界
文物卡片名称:机械帆船年代:公元1585年 地点:德国 介绍:玩具机械帆船是那个时代欧洲的缩影,欧洲探险家正是搭乘这样的大型帆船,来往各大陆,与其他社会进行了接触。
文物卡片名称: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年代:2010年 地点:深圳 介绍:它选用了一系列近年来变革我们生活的技术。它的基本材料是塑料,其所使用的硅芯片技术及可充电电池现在已被广泛运用在个人电脑和手机上。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馆藏文物,判断该文物应该被放置于目录的哪一部分,并说明理由。
19.艺术家通过绘画记录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罗马人开始了其征服活动,古希腊绘画大量涌入罗马,古希腊画家也纷纷涌入罗马。大部分罗马绘画是用于装饰罗马的住房和别墅厅堂的大型壁画。“田园—神圣”风景画表现的是神话故事中情景,如《奥德赛》的场景。还有以宣传为目的的讲述和赞扬罗马历史故事的表现形式,如一些被称为“凯旋”的绘画,是获得战争胜利后在罗马举行的庆祝游行的一部分。
——摘编自《世界绘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绘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绘画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作品名称:《蓬巴杜夫人肖像》作者:【法】佛朗索瓦·布歇 创作年代:1756年 作品简介:18世纪的法国的洛可可绘画描绘了宫廷生活的气氛,反映了轻浮和没落的社会状况。这幅肖像即具有明显的洛可可风格。
作品名称:《卖虾女郎》作者:【英】威廉·贺加斯 创作年代:1745年 作品简介:18世纪的英格兰,产生了优雅、以家庭为导向、热爱美丽的绘画。《卖虾女郎》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表现出对自己的社会状况感到自豪。
——摘编自《世界绘画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法这两幅绘画在这一时期所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19—20世纪的绘画 法国 雅克·路易·大卫认为绘画要宣扬鼓舞人心的英雄与爱国主题。他直接描绘法国大革命,并成为拿破仑的首席画师。
苏联 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政治领袖认为,新社会需要的是广大平民更易接受的艺术形式,让人民理解新政府。
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的艺术生活突然被打断,一些艺术家们被动员参军,其中一些人死于前线。战争带来的悲观、消极的情绪导致了称为“达达主义”的艺术形式流行。
二战 二战前,一些艺术家,如莱热、利普希茨、贝克曼、格罗斯、恩斯特和达利离开了他们的祖国前往美国,避免受到纳粹政治迫害,美国成为欧洲画家的最佳避难所。
——摘编自《加德纳艺术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战争与革命”的主题自拟题目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D A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B A B D D C
1.B
【知识点】古埃及、古巴比伦
【详解】根据材料“两河流域的乌尔城遗址出土了两款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的棋类游戏,上面记录的规则与公元前2世纪埃及的一款游戏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可得出,两河流域的乌尔城遗址出土的棋类游戏与埃及的一款游戏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这说明亚非文明相互交流,B项正确;材料指出在两河流域与埃及出去了相似的棋类游戏,说明亚非文明在相互交流,材料没有体现“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指出在两河流域与埃及出去了相似的棋类游戏,说明亚非文明在相互交流,不能说明“文明具有相同的起源”,排除C项;材料指出在两河流域与埃及出去了相似的棋类游戏,说明亚非文明在相互交流,不能说明“两地文明趋于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2.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详解】据题干“农民们终年忙于耕耘收获……穷人因能得到补助而愿意从政”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典通过发放津贴鼓励穷人参与公民大会,表明其民主制度的核心意图在于保障公民的参政权利,符合题意,A项正确;题干中津贴的目的是鼓励公民参政,并非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排除B项;雅典民主实质上是少数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并非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且题干重点是保障公民参政,并非维护利益,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司法判决问题,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C
【知识点】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
【详解】根据题干“顺从庄园制度就可以获得领主的保护。失去生命还是失去自由?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农奴甚至可以说是个更好的选择”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庄园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命安全,C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庄园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命安全,不能反映维护了西欧社会秩序,排除A项;领地自给自足这一内容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限制了领主经济剥削,排除D项。故选C项。
4.B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详解】根据题干“就城市的发展来说,基本的共同原则是:这些城市中心起源于同一个有原动力和积极的因素”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推动了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城市兴起的因素,王权会束缚城市的发展,排除A项;宗教并不是城市兴起的原动力,排除C项;战争与城市的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所以要了解此后东罗马帝国的发展状况,应该学习第10课,D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排除A项;西欧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排除B项;第9课主要涉及的区域是西欧,与东罗马帝国关联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6.A
【知识点】古代日本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日本年号从无到有,根据材料“645”“大化元年”“首次定年号”“652”“白雉三年”“实施班田收授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进步,加速了社会转型,A项正确;幕府统治在12世纪末建立,排除B项;农业生产与年号有无关系不大,安排农业生产的要求不是日本年号从无到有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唐朝对外联系的加强属于外部因素,不是日本年号从无到有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7.B
【知识点】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详解】根据题干“8世纪后,很多食物和植物的英语单词来源于阿拉伯词汇”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题干中“很多食物和植物的英语单词来源于阿拉伯词汇,如樟脑(Camphor)咖啡(Coffee)柠檬(Lemon)橘子(Orange)糖(Sugar)等。”说明阿拉伯人促进了物种的交流,B项正确;阿拉伯人确实在传播东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题目主要强调的是食物和植物词汇的来源,这直接与物种交流相关,与文化传播关系不大,排除A项;虽然阿拉伯文明在中世纪非常繁荣,创造了独特的文化,但这与题目中提到的英语食物和植物词汇的来源关系不大,排除C项;阿拉伯人在中世纪确实保存并翻译了许多古希腊和罗马的经典著作,但这与题目中提到的英语食物和植物词汇的来源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8.C
【知识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
【详解】根据题干,庄稼汉为不同雇主工作,获取工资,这更直接反映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雇佣劳动,C项正确;根据题干,庄稼汉可以为不同的雇主工作,体现不出有人身依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领主出租土地的内容,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直接提到土地所有权的变更,而是关于劳动力的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
9.A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兴起
【详解】据题干“16世纪,欧洲男士的衣服常大量使用填充物以突出男性威武雄壮的特征,女性服装则展现人的线条美”和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期间,题干描述的男女服饰的变化体现了人们开始关注自身,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的主张,这一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A项正确;题干描述了男女服饰的变化,但没有体现其艺术形式多样,排除B项;材料中改变服装样式的男女,不仅仅是市民阶层,排除C项;纺织行业的繁荣可能促进服装的生产和多样化,但题干强调的是服装风格背后的文化或社会现象,而非纺织行业本身,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知识点】南北战争的影响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确立了所有美国公民首先是美国的国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公民的原则。”可知,南北战争强调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威,直接体现了强化国家认同观念,D项正确;题干主旨是强调国家认同观念,黑人奴隶制度是南北战争中废除的,但不是题干主旨,排除A项;南北战争后,南北经济差异仍然存在,“消除了南北经济差异”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虽然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制度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这并不是题干中强调的重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72年,日本政府将全国统一划分为八个大学区,一个大学区涵盖32个中学区,一个中学区又涵盖210个小学区,在各个学区分设大学、中学、小学”,可知材料表明日本建立起了近代教育体系,对日本教育发展影响重大,起到了推动社会文明开化的作用,C项正确;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中针对政府体制的改革,与题干体现的教育改革不符,排除A项;清末实行闭关锁政策,而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实行过锁国政策,两者都限制对外贸易,但与题干教育相关内容不符,排除B项;军事改革主要涉及军队的编制、装备、训练等方面,题干强调的是教育领域的改革措施,并非军事改革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知识点】电气时代
【详解】根据题干“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工艺”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标准化生产方法,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在大量现代工厂得到推广,带来了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B项正确;题干说明新的生产模式出现,未提及商业模式,排除A项;题目未涉及工人工作量,不能看出加重了工人劳动负担,排除C项;题目未涉及工人数量的变化,不能看出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知识点】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所示信息“达尔文登陆地点”、“1831年”、“1836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22岁时,受“小猎犬号”船长的邀请,以博物馆学家的身份随船进行了近五年的环球航行,旅行结束后,1859年达尔文著作《物种起源》出版,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A项正确;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人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殖民地的扩大,排除C项;1492年哥伦布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首次到达美洲,发现了新大陆,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知识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面对警察的暴力阻止,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队形,镇静而倔强地前进,直到被打晕为止”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在第二次不合作运动中,志愿者们面对警察的暴力,始终没有进行武力反抗,这体现了甘地领导的活动始终限制在非暴力的范围,B项正确;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促使印度民族的觉醒,但与材料中“面对警察的暴力阻止,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队形,镇静而倔强地前进,直到被打晕为止”不符,排除A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取得印度的民族独立,排除C项;抵制英国制造的商品是甘地领导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不是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详解】根据材料“日本迫于英美的压力,与中国代表签约,条约规定日军撤出山东省,胶州湾等地的主权归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可知,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为平衡列强在亚太利益,联合向日本施压,迫使其与中国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规定日军撤出山东、归还胶州湾主权、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这一事件表明,会议通过列强间的相互制衡,暂时抑制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独霸中国的野心,D项正确;中国当时还是半殖民地,没有完全独立,排除A项;门户开放政策是会议内容之一,但题目具体事件更直接反映对日本的遏制,排除B项;会议实际上是列强之间的妥协,中国虽然收回了部分权益,但整体上还是被列强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详解】根据题干“罗斯福新政前后的变化:穷人阶层减少,中间阶层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新政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失业者和残疾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一措施直接改善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条件,缩小了贫富差距,对社会阶层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整顿金融体系主要影响的是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对阶层结构的影响相对间接,排除A项;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更多是影响工业和劳工关系,对阶层结构的影响有限,排除B项;调整农业政策,这对农业阶层有直接影响,但对整体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相对有限,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知识点】美国冷战政策
【详解】根据题干“1948年后,杜鲁门政府禁止任何能源领域有重要意义的物品,任何武器、弹药和战争器具,任何供应不足的物品运往社会主义国家”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材料中信息即体现了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态度,是冷战政策的表现,C项正确;题干反映了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未提及本国企业,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禁运,与出口价格无关,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扶持西欧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8.(1)特点:文物来自全球各地;文物的时间跨度长;能反映各地区的社会历史状况。
原因:近代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区的历史文物。
(2)补充:①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②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南美洲)进行殖民掠夺。
(3)文物:机械帆船。目录:第十六部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文物与目录匹配得分)
原因:15世纪以来,欧洲开始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伟一个整体,各大洲之间建立起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因此将该文物归入《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部分。(文物关联的历史事件,影响)
文物: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目录:第二十部分,我们制造的世界(文物与目录匹配得分)
原因:太阳能和芯片的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将该文物归入《我们制造的世界》部分。(文物关联的历史事件,影响)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教皇子午线和三角贸易、英国的殖民掠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大英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收集全球文物。”概括得出,序言中体现的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特点是:文物来自全球各地;根据材料一“本书从博物馆选出一百件藏品,范围从大约二百万年前人类起源直至今日。”概括得出,序言中体现的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特点是:文物的时间跨度长;根据材料一“这些物品选自全球不同地区,尽可能多方面地让我们了解各个社会的全貌。”概括得出,序言中体现的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特点是:能反映各地区的社会历史状况。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获取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这些文物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文明。由此分析得出,大英博物馆的文物能够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是:近代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区的历史文物。
(2)补充:根据材料二“带亚历山大头像的银币”可知,该银币反映了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展示了希腊化时代的影响,特别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融合;银币上的雅典娜女神像和希腊字母表明希腊神话和语言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亚历山大大帝对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故①补充文物传达的历史信息为: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二“八里尔银币”可知,该银币反映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经济活动,特别是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银币的铸造地点在玻利维亚的波托西银矿,表明西班牙人对美洲丰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全球贸易网络的扩展和西班牙帝国的经济实力;故②处补充文物传达的历史信息为: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南美洲)进行殖民掠夺。
(3)文物: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择馆藏文物为:机械帆船。目录:根据材料三“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机械帆船”和所学知识,判断该文物应该被放置于目录的第十六部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原因:根据材料三“机械帆船、1585年、欧洲探险家正是搭乘这样的大型帆船,来往各大陆”结合所学可知,机械帆船的年代为公元1585年,这一时期正是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后期,欧洲国家通过航海探索和贸易往来,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推动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帆船是交通工具,是欧洲国家进行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15世纪以来,欧洲开始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各大洲之间建立起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因此,机械帆船作为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时期的代表性文物,适合被放置在目录的第十六部分。
文物: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择馆藏文物为: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目录:根据材料三“我们制造的世界、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和所学知识,判断该文物应该被放置于目录的第二十部分:我们制造的世界。 原因:根据材料三“太阳能灯具、硅芯片技术”结合所学可知,太阳能和芯片的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将该文物归入《我们制造的世界》部分。
19.(1)作用:用于生活装饰;展现神话故事;宣传战争胜利。(任答两点)
原因:罗马的对外扩张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助于绘画发展。
(2)时代背景:18世纪的法国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反映到了绘画风格之中;同时期的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因此人们对所处社会感到自豪。(法国、英国的时代背景)
(3)论述示例:
观点:战争与革命影响绘画艺术发展
论证: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来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绘画艺术受一战影响,风格发生了改变。二战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由于纳粹德国的迫害,很多艺术家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带动了美国绘画艺术的发展。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绘画也成为传播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观念的方式,革命的领导人物成为绘画的主题。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绘画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式。
结论:绘画的发展反映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特征,我们应该重视绘画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艺术为人民服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知识点】罗马共和国和帝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及暴行
【详解】(1)作用:根据材料一“大部分罗马绘画是用于装饰罗马的住房和别墅厅堂的大型壁画”可得出作用是用于生活装饰;“‘田园—神圣’风景画表现的是神话故事中情景,如《奥德赛》的场景”可得出作用是展现神话故事;“还有……是获得战争胜利后在罗马举行的庆祝游行的一部分”可得出作用是宣传战争胜利;原因:根据材料一“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古希腊画家也纷纷涌入罗马”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绘画发展的原因是罗马的对外扩张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助于绘画发展。
(2)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二“创作年代:1756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的法国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封建贵族生活奢靡腐朽,这种社会现实反映在绘画领域,就形成了洛可可绘画那种描绘宫廷轻浮、没落生活气氛的风格;“创作年代:174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相对稳定,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满意,这种社会心态反映在绘画上,就产生了像《卖虾女郎》这样优雅、以家庭为导向、热爱美丽且人物面部表情表现出自豪感的绘画风格。
(3)观点:首先提炼观点,材料三中分别阐述了一战、二战对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还提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绘画宣扬英雄与爱国主题、苏联革命后绘画采用平民易接受形式宣传新政府,这些内容都围绕着战争和革命对绘画艺术的作用展开,由此可提炼出观点:战争与革命影响绘画艺术发展。接着论述,论述可从战争对绘画艺术的影响、革命对绘画艺术的影响等角度作答,如:论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来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绘画艺术受一战影响,风格发生了改变。二战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由于纳粹德国的迫害,很多艺术家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带动了美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绘画也成为传播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观念的方式,革命的领导人物成为绘画的主题。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绘画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式。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结论:绘画的发展反映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特征,我们应该重视绘画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艺术为人民服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